周公解夢夢見煤氣罐沒氣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往的電動車、破舊擁擠的房屋、扛煤氣罐上樓的日子……很多剛到深圳工作的人,都有過這些在城中村生活的記憶。談起城中村,多數人情感是復雜的。它雖然為自己在深打拼提供了落腳地,“煙火氣”傳遞著城市溫度,但消防、治安等安全隱患以及臟亂差等環境問題,也常常被詬病。

作為深圳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單元,城中村在促進特區經濟社會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城中村管理顯露出的問題,也對深圳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戰。為此,2018年,深圳實施城中村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將全市1600個城中村納入治理。同年,羅湖將東湖、筍崗、蓮塘三個街道共計12個城中村列入第一批綜合治理任務計劃,截至目前,全區列入城中村綜合治理的村落數已增至21個。

經過了綜合治理後,羅湖的不少城中村逐步撕去“臟亂差”標簽煥上了新顏,成為居民宜居宜業的家園。與此同時,羅湖還從群眾關心的消防“老大難”著手,利用智能技術、創新施工模式等精細化手段,在水庫新村試點電動車AI阻車系統、電動車換電池項目以及在大望社區新田村等城中村實施燃氣管道改造工程,努力降低城中村消防安全隱患,讓街坊住得更安心。

電動車主下載安裝智能APP,可線上查找智能換電櫃點位

電動車AI阻車系統運行中,提醒車主將電動車退出電梯

電梯對電動車說“不”,智能換電遏制電池違規進樓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成為不少家庭的代步工具。便利出行之余,電動車的自燃事故也時有發生,危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探究電動車火險事故起因,“飛線”充電、進樓入戶等亂象少不了被提及。盡管戶外充電樁越來越多,還是有不少車主為了“方便充電”“省點電費”,抱著僥幸心理將電動車推進樓道間、房屋裏。

怎樣讓車主不再“鋌而走險”?羅湖在翠竹街道新村社區、翠錦社區推廣集成電動車智能監管系統,在試點小區電梯內裝上電動車AI阻車系統,用AI智能技術將電動自行車攔在家門口。

“電動車禁止入內!”在新村社區陽光綠地小區,只要電動車一推進電梯,電梯頂部的監控攝像頭立即閃爍黃燈,同時響起上述語音警報提醒。這時,無論怎麼強行按鍵,電梯門都無法正常關閉,直至電動車退出電梯,才可恢復運行。翠竹街道應急辦有關負責人賈棟介紹,這種做法將人工智能電動車識別、電梯控制服務以及聲光報警相結合,不僅可以實現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識別後告警響應,如遇居民提著電動車電池進電梯,電梯攝像頭也會發出語音禁令。

把車和電池擋在門外,怎麼滿足居民的日常充電需求?新村社區的另一創新試點——水庫新村的電動車換電池項目給出了答案。“水庫新村作為翠竹街道唯一的城中村,村內約有4000名電動車用戶,如何又安全又便捷地滿足大家的充電需求,是我們破題電動車充電難題的關鍵。”賈棟補充道,“為此我們在水庫新村啟動試點電動車換電池項目,建設2個電動車換電點共6臺智能換電櫃,居民下載安裝智能APP並綁定用戶,就能獲得一塊免費電池來用,用到沒電了,可到智能換電櫃掃碼換電,無需等待,即換即走。”

好不好用,一探究竟。走進水庫新村牌坊,一眼就能看到一旁的電動車停放區裏,3臺智能換電櫃在車群中尤為顯眼。不時有居民將電動車停在櫃前,掃碼開箱取下滿格的電池,提起車上耗盡的電池塞進櫃裏,再將新電池裝車,整個流程下來不到10秒。走近一看,每臺換電櫃都有12個獨立電池倉位,左上角顯示有充電進度、剩余等待時間等信息。

從事外賣行業的洪先生在智能換電櫃前掃碼換電池

“基本上來了就能換電池,很方便。”智能換電櫃的出現,讓外賣小哥洪先生感覺驚喜,他說,平均每天要給電動車充4、5次電,以往多在小區裏的充電樁充電,等待時間較長,現在有了智能換電櫃,幾秒鐘就換好電池,節省了時間,送單量也比過去多得多。

“和一般的電動車電池不同,櫃裏的電池是智能鋰電池,無法離櫃充電。”該款智能換電櫃運營單位鐵塔能源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做法實現了車電分離,確保充電安全,而且就算居民把電池帶回家,也沒辦法用一般家用插座接口充電,有效遏制電池違規進樓的現象。

位於水庫新村的智能換電櫃

不僅如此,羅湖還著重建設集中充電場所,解決群眾關心的電動車停車難、充電難等問題。以東湖街道大望、梧桐山兩個城中村社區為例,目前已安裝有111臺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服務周邊居民,大家用手機掃碼即可一鍵充電。東湖街道應急管理辦有關負責人範漢林透露,轄區居民使用充電樁充電的費用比市場價低三成以上,並計劃在電動車充電樁使用區域進行劃線和安裝隔離柱等規範停車、安裝擋雨棚及吊裝消防球等配套設施,鼓勵居民將車規範停在戶外,防患於未然。

燃氣管道覆蓋19條城中村,村民告別瓶裝氣更安全

提到城中村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瓶裝液化氣是高頻詞。如何解題?羅湖從為民辦事的角度出發,在東湖街道梧桐山社區、大望社區共計10個城中村首批啟動燃氣管道改造工程,解決城中村用氣不便問題,讓街坊陸續告別瓶裝氣。數據顯示,目前全區已有19個城中村實施燃氣管道改造工程。其中,梧桐山社區、大望社區的10個城中村燃氣管道鋪設公裏數超22公裏,位於大望社區的新田村還被評為“深圳市城中村管道天然氣改造示範村”。

位於新田村樓棟外立面的燃氣管道有序架設

“現在村裏超九成住戶安裝了燃氣管道,基本上是環境條件符合的都裝了。”羅湖區建築工務署有關負責人說道,經過改造,新田村的燃氣管道的鋪設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他還算了一筆經濟賬,在村裏做燃氣管道改造,不僅可以讓村民用上安全、幹凈的天然氣,還使得村民的月燃氣使用費節省了30%,能真正給老百姓帶來實惠。

說起來簡單,可這項惠民工程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首要解決的就是城中村復雜的地下管線。羅湖區有關部門經過實地勘察,創新采用“主路走地下,巷道走架空”的方式推進。在城中村樓棟之間的主路上,騰挪空間鋪設燃氣管道,在巷道裏由於地下管線復雜、管線間距較窄,采用沿樓棟外立面有序架起燃氣管道的方式入戶。此外,為了方便仍未加裝燃氣管道的人家開戶點火,施工單位在這些房屋的外立面預留了端口。

如今,羅湖不少城中村陸續用上管道天然氣,村民們對此連連稱贊。家住新田村的張奶奶直言,以前用罐裝煤氣做飯、洗澡,遇到沒氣的情況感覺比較糟心,如今家裏裝了燃氣管道,過去的煩惱不再有,“現在都不用擔心突然沒氣菜炒不熟,安全方便多了”。

“村子一天天變得更漂亮”,羅湖城中村綜合整治贏好評

破舊擁擠的房屋、常年積水的巷道、線路纏繞交織的樓道……在城中村生活過的你,是不是對這些場景很熟悉?但是,現在走進羅湖向西村、新湖村等村落就可以發現,這些現象以及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幹凈漂亮的樓棟、適合慢行的黑化路面、隨處可見的消防設備等。

經過整治,羅湖村裏設有可遮雨的垃圾分類回收點

為什麼羅湖的城中村陸續“大變樣”?城中村綜合治理有效果。羅湖區在實施該行動計劃時優先梳理出城中村治理短板,對照綜合治理標準做好完善。“從面子美化到裏子完善,大到道路黑化、公園建設,小到在樓道裏加裝疏散標識、應急燈,這些都在城中村綜合治理的範圍內,各項治理工程都達到驗收標準了,才算完成改造。”羅湖區建築工務署有關負責人說。

羅湖村裏幹凈的巷道

效果如何?記者實地走訪僅用三個月完成改造的西嶺下村看到,樓棟外墻以黑白相間的工業風設計為主,適合打卡拍照;城中村常見的線路纏繞成“蜘蛛網”的現象已不復存在,各類纜線均被收納進和墻面顏色融為一體的線管裏;大型消防站、消防栓等設施有序分布在村中多個出入口和樓棟通道裏。

西嶺下村經過改造,樓棟外墻以黑白相間的工業風設計為主

西嶺下村居民樓房經過改造後靚麗一新

一位村民說,過去村裏有工廠,環境又臟又亂,路也坑坑窪窪的比較難走,整治改造後,村子變得舒適多了,還看到有企業來到村裏租辦公室辦公。

類似的情況,在靠近羅湖口岸的羅湖村也能看到。這裏不僅有整齊劃一的管線、消防栓,還有可遮雨的垃圾分類回收點等,村裏主道鋪設有瀝青,巷道也少見積水和滴落的空調水,每棟樓出入口均配備有視頻門禁,有效保障了居民的出入安全。這讓常到羅湖村送貨的朱先生感覺驚喜,“這個村子一天天變得更漂亮,我都想搬進來住了”。

羅湖村內的消防設施

位於羅湖村居民樓外的消防栓等消防設備

采寫:南都記者 張一鎏 見習記者 陳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