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夢見買魚現殺周公解夢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你看張同學了嗎?”

這是本周成功取代“吃飯了嗎”的辦公室社交開場白。

即使你是一個不買秋天第一杯奶茶、不知道誰是玲娜貝兒,也沒遇上某音光劍挑戰和短劇付費的熱門事件漏網之魚,我也不允許你錯過下面這個男人。

在我寫稿之前,他粉絲數還只有不到700萬。/ 圖源:張同學短視頻賬號,以下未標註出處的,都來源於此。

他憑借記錄東北農村大齡男青年的單身生活,用流水賬式視頻一周漲粉617萬,單條視頻播放超2億,40個作品引流近1000萬。

流量為王的時代,張同學的爆紅是每一個內容從業者做夢都想擁有的輝煌。霸占著好幾天的抖音熱榜的張同學,一時間也引來無數人的解構、分析、模仿。

因為每個視頻的背景音樂相同,他甚至憑一己之力“捧紅”了一首不知名德文歌。如果在辦公室聽到有人外放,必然是有同事上班在摸魚。

為了弄明白讓無數網友“不知道在看什麼,但一天不看渾身難受”的張同學到底有什麼魔力,小新帶薪刷完了張同學的40多條視頻。

01

誰是張同學?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不是真的枯燥,但張同學,是真的可以改名“張同學的無聊日常”。

每天日上三竿起床,出被窩前一定要掀開窗簾用一只眼睛測量一下自己賴床到幾點。

有時候隔夜的腳丫子還會把前來試圖提供叫醒服務的小奶貓熏到懷疑人生,選擇迅速逃離有毒有害現場。

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揣起書皮已經包漿的小說《我最風流》,拿上一坨衛生紙,在室外的旱廁用半根煙的時間進行一次人與大自然的綠色循環。

當然,上完廁所的標準動作是只洗三根手指頭,問就是環保。

緊接著拿出隔夜的剩飯,切上一根澱粉腸,開火、加熱、和勻、裝盤一氣呵成,這樣貓和狗一天的糧也糊弄完了。

去菜地裏砍一根被風雪摧殘過的老白菜,夾雜著黃土敷衍著剁碎,剁了又沒完全剁的白菜混合上細糠,餵雞的任務也分分鐘完成。

當然,餵雞的同時不忘看看雞窩裏有沒有蛋,有就拿回家來一碗開水衝蛋花湯,沒有就倒一整蓋六味地黃丸搭配著一瓶AD鈣奶當早飯。

六畜興旺,自己也酒足飯飽的張同學最後疊好泛黃的被子,從枕頭下方拿出襪子不緊不慢地穿上,五趾分開保護的霧霾灰新款,將時尚輕松拿捏。

家人們,張同學同款已上架。/ 淘寶截圖

做完這一切,全家(=自己)吃飽穿暖的張同學即將喊上自己的鄰居二濤和親戚大叔上街。

視頻看到這裏,這位大齡單身男青年愉快的一天就已經進行了一半。

在已經更新的作品中,以上動作都是張同學的固定日常,勉強能算上區別的地方只在於視頻的下半場是和二濤、大叔去街上“嘎肉”還是買魚,去洗浴中心搓澡還是去小超市賒賬,又或者是去彩票站買一註2塊錢的機選彩票還是上山砍點幹柴回家備著燒火。

當然,大多數時候,美好的一天都以三個人在張同學家關好門窗、拉上窗簾,打開DVD看片結束。

與其他更加垂直的抖音鄉村視頻不同,張同學長達7分鐘的視頻中,不限於美食制作、萌寵餵養、甚至是聊鄰裏八卦等不同的主題,唯一的主線就是張同學。視頻通過記錄張同學的散漫日常,將農村生活具體化。

比如用電飯鍋煮飯時,將手插進去,以水是否沒過兩指衡量著水量的合適程度。如果每個人都能掌握這個小技巧,豆瓣炸廚房小組的精華帖一定會銳減。

再比如用老葫蘆殼制作成的水瓢從缸裏舀水取用的細節展示。雖然水瓢經久耐用,但早已在城市化過程中被逐漸淘汰,而水缸除了通過課本上的“司馬光砸缸”典故了解,大多數人家裏根本沒有這個東西,是實打實的“時代的眼淚”。

甚至是墻上需要用手蘸著口水撕的日歷,也能讓人一眼夢回20年前,至少得回到2002年和刀郎看第一場雪。

張同學看似枯燥的生活,用種種細節恰如其份地展示了某種意義上的真實,這種平平無奇勾起了部分人的共同記憶,也向年輕人展示了另一種生活。

只能說,這些看似樸素又簡陋的流水賬能紅遍抖音,絕非偶然。

02

張同學怎麼突然火了?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占網民整體的88.3%。

短視頻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小紅靠捧,大紅靠命”是從業者心照不宣的行業潛規則。

張同學兩個月漲粉千萬的離譜速度,主要還是靠11月下旬的部分出圈視頻。

評論區的玩梗、網友跟風拍視頻、火到被人民網關註都是伴隨著最近半個月不斷有作品登上熱榜發生的。

通過飛瓜數據平臺,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張同學的粉絲在11月17日後開始激增,至今沒有放緩的趨勢。用粉絲的話說就是,早上看一眼,晚上看一眼,啪一下,粉絲就漲了幾百萬。

圖片來源:飛瓜數據

在搜索框輸入“張同學”,大多數網友單純對他的單身漢生活上頭,從業者在分析他為什麼這麼火、研究他的背景音樂,還有人選擇模仿張同學,甚至用張同學小號的名頭蹭熱度。

當然,也不乏有網絡朝陽群眾試圖扒出張同學背後的團隊,發現他在火起來之前就是一個“老演員”了,曾出現在地區網紅的短視頻中。盡管張同學本人回應所有的視頻均為其個人完成,有關其是否有團隊的討論至今仍然爭論不休。

根據飛瓜數據,張同學的粉絲以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年輕人為主,其中25-30歲的粉絲占比30.%,18-24歲的粉絲占比27.27%。

根據時趣洞察引擎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張同學早期的粉絲中,來自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關註者比例居高不下,而隨著其粉絲基數不斷變大,一線城市的粉絲數量占比開始逐漸下滑。

但從偏好度上來看,張同學的視頻依舊是一線城市用戶的心頭好,一線城市用戶對其視頻的喜愛程度,遠高於其他城市級別。

註:TGI代表和大盤相比,該城市級別觀眾的偏好度強弱,TGI指數等於100表示平均水平,高於100代表該類觀眾對視頻的偏好度越顯著。/ 圖片來源:飛瓜數據

所以說,張同學的成功,首先離不開看客的獵奇心態。

對於一線城市的用戶來說,張同學視頻裏的生活是另一個世界。如果說李子柒給大家帶來的是田園詩般美好的想象,張同學則是代表著鄉村生活粗糙的極致,在部分人眼中,甚至是臟亂差的典型。

兩種生活都和觀看者自身的生活有著一定距離,是美好的“遠方”,讓人忍不住一探究竟。這也是為什麼總有網友發出“明明沒什麼好看的,但一天不看難受”的類似感嘆。

張同學樸實無華的一頓飯,不知道在小紅書博主眼中是否屬於“碳水炸彈”。

另外,單從視頻創作的角度來看,張同學的視頻,拍攝、剪輯和腳本毫無疑問都是足夠成熟的。

平均每個視頻7分鐘,包含大量的分鏡和主客觀鏡頭切換,光是一個起床掀窗簾的動作,就有三個機位。的確做到了“用最專業的運鏡、最酷炫的剪輯,展示最粗糙的單身漢生活”。

除了每個視頻使用同一個bgm洗腦,張同學用無數個固定動作,反復加深觀看者的記憶,比如洗手的三根手指頭、永遠蹲在廁所的配角二濤等。

除此之外,張同學還深諳當代互聯網爆款內容的核心關鍵詞之一:反差。

床上放著低俗小說,櫥窗裏卻擺滿了冷門外國文學和魯迅文集。

明明是一個可能有脫發危機的中年人,依舊可以捧著一瓶爽歪歪喝得津津有味。

細究下來,連其頭像都是充滿了心機,擺拍正在閱讀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文學理論基礎》的張同學,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前段時間被媒體捧殺的那位讀海德格爾的農民工。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首次提出“模因”的概念:一個能自我復制和經受自然選擇的文化傳播單元。

從這一角度看,人們聽見張同學的背景音樂,就想起張同學的視頻,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只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雖然BGM足夠上頭,但它是一首不太容易傳唱和造梗的外文歌曲。

除了從業者和苦讀傳播學的大學生,普通人在看視頻圖一樂之外,並不會有自發模仿參與這一動作。

圖片來源:微信指數

這也導致張同學的知名度,一旦離開某音就開始捉摸不定起來。

03

我們需要張同學

人人都能做5分鐘脫口秀演員,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張同學。他的成功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產物,大概率也離不開平臺的引流和扶持。

人民網網絡評論部評論張同學賬號一夜爆紅是因為他的視頻迎合了許多人“讓生活慢下來”的期望,讓大家在“真空”的時間裏,能閑一會。希望有更多的“張同學”出現,用專業的技術去記錄真實的中國,挖掘鄉村的魅力。

一言以蔽之:大夥更愛看的,就是真實而又接地氣的內容。

互聯網可以一夜之間捧紅張同學、扒光張同學,即使大眾哪天突然對張同學下頭了,可以在這波潮水退去之後,再造一個新的X同學。因為變的是載體,不變的是內核。

比起傲慢地凝視或審判張同學,不如去期待更多的張同學。

張同學入駐站後,被用戶“教育” / 圖片來源:B站

視頻制作門檻的不斷降低和網絡文化所固有的包容性特征使精英視角不再是互聯網表達唯一路徑,大批農村網民成為踴躍的內容創作者,構建了屬於自己的個體敘事體系。

GGV紀源資本指出,文娛產品尤其是短視頻產品在下沈市場擁有更多重度用戶,因為用戶愛看也愛拍。

李子柒停更的100多天裏,田園詩般的生活視頻依舊在短視頻上活躍,只不過蛋糕被更多的博主瓜分;當初在B站被無數人圍觀的“竹鼠殺手”華農兄弟和如今同樣活躍在抖音的農村博主蜀中桃子姐等人,都是這波潮水的受益者。

這些放在早年只能被歸類為“土味”的亞文化,隨著自媒體的興起和短視頻平臺的不斷壯大逐步走進主流視野,成為人們觀摩網絡生活的常態。

或許大眾文化放棄媚雅,才是其成為主流的真正捷徑。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很容易產生“回家種田”的美好願望,當代年輕人對於鄉村文化的體悟少有直接經驗,除了接受中國古代文人詩化想象的熏陶,短視頻反而成了最直觀的方式。

張同學式的短視頻用粗糙打破大眾對鄉村生活詩化想象,卻又依托對真實的演繹讓其依舊引人入勝。

某種意義上,張同學當下吸引人的作品,也是在滿足受眾對某種生活方式的想象。

諸多社會規訓下,我們的生活似乎必須高級,審美也要不落俗套,連表情包都告訴我們“不幹活,就沒飯吃”,但這個時候,“懶漢”張同學的形象出現了,他似乎沒有體面的工作,沒房沒車遠離大城市,但喝瓶AD鈣就能收獲快樂。

在大齡單身漢的農村日常生活系列被廣為傳播之前,張同學曾在多個短視頻平臺嘗試相似風格的農村短視頻作品,不過反響平平,最終通過現在的方式被大眾所熟知。

人人都知道張同學是為了帶貨,但沒有人在乎。

至少目前為止,他的確給受眾帶來了更多的情緒價值。如果你也厭倦了商業社會批量制造的“生活美學”,不妨偶爾俗一下。

參考文章

1. 中國土味短視頻的審美泛化研究[D]丨張文靜. 浙江師範大學, 2020.

2. 賦權, 審醜與後現代: 互聯網土味文化之解讀與反思[J]丨楊萍. 中國青年研究, 2019 (2019 年 03): 24-28.

3.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4.投資人看下沈市場:1024名用戶告訴我們的五個關鍵趨勢丨GGV紀源資本

5. 一周漲粉幾百萬,“張同學”憑什麼火?丨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