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小青蛙爬我身上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印度尼西亞籍華裔留學生謝惠珊,入選了北京冬奧會賽會誌願者。

“中華兒女”的文化血脈遙遙地呼喚著她。鱷魚、熱帶“跳鼠”、小河裏的青蛙和海浪拍擊巖石的聲音,勾畫了謝惠珊對故鄉的印象輪廓。後來,她到重慶留學,在擁擠的人群裏,她從大屏幕上看了一場畢生難忘的奧運會開幕式。再後來,她來到那場奧運會的舉辦地——北京,雪花從這座“雙奧之城”的上空飄落,在她眼前鋪展開一片廣闊的世界。

與謝惠珊一起迎接這場雪的,還有27名在京高校華裔留學生。他們來自美國、英國、日本、巴西、馬來西亞等14個國家,就讀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所學校,將在“鳥巢”“冰立方”“冰絲帶”等10個北京冬奧會場館提供誌願服務。

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北京冬奧會華僑華人賽會誌願者。

28名就讀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所學校的華裔留學生,來自美國、英國、日本、巴西、馬來西亞等14個國家。在嚴格、細致的培訓後,他們將在2022年2月4日至20日,堅守 “鳥巢”“冰立方”“冰絲帶”等10個北京冬奧會場館,為各運動項目運動員、觀眾和媒體記者提供誌願服務。 受訪者供圖

夢的起點

遙遠的印尼西加裏曼丹,謝惠珊住在唐人街。那裏與中國南方的故鄉別無二致,端午節賽龍舟、包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還有除夕晚上的團圓飯,總擺著整條的魚,寓意 “年年有余”;大年初一放鞭炮、給長輩拜年,每家每戶都擺一盆梅花,掛滿金幣和紅包。

謝惠珊是三代移民,在印尼的時候,一家人只說客家話,不會講普通話。她父母從未回過中國,也不會寫漢字。剛到中國,一切都要從頭學起。

“非常困難,前兩年一直在補考。”回想在重慶師範大學讀新聞系本科的經歷,謝惠珊仍會嘆氣。適應語言,適應天氣,還要適應老師講課時突然帶出的重慶方言。她總要比別人多花幾倍的時間去學習,寒假、暑假也都用來學習。那是在2006年,網絡也不是很發達,學習內容只能用筆來記,考試緊張的時候,早上4點就要起床復習。

但那段大學時光,給謝惠珊留下了閃光的回憶,也在她心底埋下了參與奧運的願望。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到處都環繞著《北京歡迎你》的旋律,謝惠珊和同學們擠在圖書館的大屏幕前看開幕式,“好壯觀,感受到了那種隆重的、偉大的感覺。看的時候,學生們一起呼喚,我也跟著熱鬧起來。”遠在重慶,謝惠珊沒法參加奧運會的活動,那時候,她就在想,什麼時候能有機會參與其中呢?

如今,在北京讀研的謝惠珊與冬奧會不期而遇。對於她來說,這是“不能錯過的機會”。

2022年1月25日,謝惠珊在五棵松體育館培訓。 受訪者供圖

“夢想就要實現了”

除了謝惠珊,一起參與本屆冬奧會誌願服務的,還有27名在京高校華裔留學生。

留學生楊威覺得自己很幸運,北京冬奧會期間,他和北京科技大學的誌願者同學們,將在五棵松冰球館提供誌願服務。

一塊四角半圓形的場地,分為攻區、中區和守區,四周圍著界墻。站在冰球場上,楊威感到熟悉。他從七八歲起就開始打冰球,通常,他會站在隊伍的右前方,那是一個進攻位,穿著雙刃冰刀的冰鞋,加速滑行、轉彎、傳球、射門、得分。

楊威的父親來自山西大同,母親是重慶人,他們在美國攻讀了碩士並定居在新澤西,楊威不到兩歲就跟著父母去了美國。和周圍人家不太一樣的是,一年四季,楊威家的門口總掛著燈籠。每年春節,父母都要帶楊威和弟弟去唐人街,跟華人朋友們熱鬧熱鬧。街上有金紅的舞龍舞獅, “特別有中國的感覺。”

接到冬奧會誌願者入選通知的信息後,留學生岑冠浩打開電腦,從開幕式開始,完整地回看了一遍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他覺得心裏有個地方動了一下,很多感慨湧了上來。

他喜歡待在中國,在這裏,自己與周圍人沒什麼不一樣。回到中國上大學的時候,他的漢語等級考了6級,是最高級。而三年過去,講了多年的西班牙語已經快要忘光。

北京奧運會舉辦的時候,岑冠浩正在放暑假,他和外婆在廣東江門老家看開幕式,電視屏幕上一幅畫卷徐徐展開,絢爛的煙花從鳥巢上空升起,將夜晚照得亮如白晝。

奧運會結束以後,他跟著父親來了一趟北京,在鳥巢、水立方轉了轉。他心想,什麼時候能去奧運會現場看看呢?如今,夢想很快就要實現了。

2021年12月18日,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華僑華人誌願者楊威(中間)和謝惠珊(右一)在水立方體驗冰壺運動。 受訪者供圖

“冬奧有我”

作為一名賽會誌願者,除了了解冬奧會的各類競賽項目之外,更要掌握賽場上的禮儀風俗和醫療急救知識。

岑冠浩將在首鋼滑雪大跳臺負責各國記者招待工作。他和學校裏的其他誌願者一起參加了冬奧組委開展的培訓課程,上午,誌願者們學習禮儀、醫療、殘障人士幫扶等一些基礎性的知識,下午,他們進行實操演習,由專業老師帶領模擬冬奧會時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

岑冠浩牢牢記得每個國家的風俗禮儀,“因為我們會和各個國家的記者打交道,所以熟悉每個國家的風俗禮儀對我們來說特別重要。比如見到泰國記者的時候,我們可以雙手合十向他問好,這樣人家就會感到親切。”

除此之外,誌願者們的培訓課程還涵蓋了項目設置、運動基礎知識、文化生活知識、法律常識、誌願服務通識、心理知識與技能等方面。比如,在面對冬殘奧會運動員時,不要太主動,在幫助對方之前先問一句:你需要幫助嗎?

出於對疫情防控的要求,誌願者們常常會用一個特殊的手勢來代替握手、擁抱,右手的中指和無名指彎曲,將手掌貼緊左肩。這個手勢叫做“冬奧有我”。

成為一名合格誌願者的最後一步,是要通過嚴格的答題考核,內容覆蓋英語的日常運用、防疫相關規定、場館分布、心肺復蘇及一些醫療急救知識等。經過近一個月的培訓,28名北京冬奧會華僑華人賽會誌願者們都充滿了信心。

新京報記者 徐楊 實習生 孫卿悅 叢之翔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