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自己赤腳走石子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臺州椒江

海門碼頭向東29海裏處

有一座島

如一顆明珠

閃耀東海

這裏就是大陳島

山海一體、景觀奇絕

別樣的海島風光

和漁家風情

更是讓這裏成了旅遊勝地

但這裏

也是墾荒精神的發源地

1月15日傍晚

浙江寧波象山石浦東門漁村

三大隊碼頭上

人頭攢動、燈火通明

“浙象漁31088”船緩緩靠岸

因為這艘漁船在東海作業時

一網捕獲了

2000多公斤野生大黃魚

裝了160多箱

平均每條重1公斤左右

個別重達2公斤多

整個碼頭

都沈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船員楊天勝開心地笑

浙江人過去常說

“沒有黃魚不成席”

大黃魚是浙江沿海一帶

備受鐘愛的海產

近年來

銅網養殖一舉打響了

“大陳黃魚”金字招牌

銅網養殖大黃魚

因為魚皮上有色素細胞

會隨著光線明暗改變顏色

所以工人們往往會趁著夜色

捕撈大黃魚

隨著漁網拉起

裏面的魚泛著金黃的色澤

剛出水的大黃魚

發出“咕咕”的叫聲

船員楊天勝激動地講述著:

網裏金燦燦一片

“咕咕”叫成一團

這次起網

也是整個東海的歷史新高

一網撈出1000公斤以上的魚

好像還是上個世紀的事情

從“死島”到漁港

墾荒精神是靈魂

浙江省臺州列島

百來個大小島嶼

散落在東海之上

大陳島是其中頗具傳奇色彩的一個

195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

首次聯合作戰

一舉攻克大陳島的門戶——

一江山島

迫使國民黨駐軍撤出大陳

1955年初,國民黨軍在倉皇撤退之時將大陳島居民劫往臺灣

但國民黨軍敗退之時

把島上居民強行劫往臺灣

並埋設了遍布全島的地雷

使該島成為荒島

那時的大陳島

遙遠、閉塞、滿目瘡痍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祖國的五星紅旗插上大陳島鳳尾山頂

1955年2月13日

解放軍駐島部隊

登上了滿目瘡痍的大陳島

兩天後,華東部隊先後進駐

批山、漁山、北麂山等諸島

至此,浙東沿海

原先被國民黨所占島嶼全部解放

大陳島翻開嶄新的一頁

組建青年墾荒隊

重建大陳島

1955年11月底

青年團中央

(1957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得知解放後的大陳島

遭到嚴重破壞

從繁榮的海島

變成了荒無人煙的孤島後

果斷提出:

“在大陳島解放一周年之際

組織一支青年誌願墾荒隊

重建大陳島”

1956年1月31日

一艘載有227名

大陳島青年誌願墾荒隊隊員的輪船

緩緩駛進大陳島海域

眼前荒涼的景象

完全超出了墾荒隊員們的想象

光禿禿的島上到處是斷壁殘垣

一片狼藉,布滿了鐵絲網

甚至還有散落的地雷

解放軍戰士背著探雷器趟雷區、排地雷

首批墾荒隊員登島,解放軍把大家背上岸

三天後,1956年2月2日

227名大陳島青年誌願墾荒隊隊員

頂著寒風,登上了大陳島最高峰

——鳳尾山頂

面對飄揚的隊旗

在副隊長王宗楣的帶領下

大家舉起右手莊嚴宣誓:

決不退縮,堅持建設,與英雄邊防軍一起,用辛勤的勞動,把海島變成可愛的家鄉!

1956年2月2日,王宗楣(領誓人)和墾荒隊員們共227人在大陳島鳳尾山頂莊嚴宣誓的場景

開始的拓荒創業之路極其艱苦

當時,難得有上島船只

物質生活的匱乏

和遠離親人的寂寞

是今天難以想象的

這些大多來自城市的青年

每天都在經受著各種考驗

但困難嚇不倒有誌青年

墾荒隊員們和守島部隊一起

在廢墟上搭棚定居,開墾種植

僅僅兩個月

就開墾了幾百畝荒地

種下了番薯、蔬菜

辦起了畜牧場

啟動了島上的農業生產

經過一年的努力

大陳島獲得了大豐收:

收獲番薯10萬多斤

馬鈴薯4萬多斤

蔬菜5萬多斤

老墾荒隊員周銀翠說:

當時我從椒江(當時的海門)的碼頭出發

踏上了去往大陳島的木船

暈船,是青年墾荒隊員

面臨的第一個“下馬威”

他們在海上

足足顛簸了6個小時後

才登上了大陳島

墾荒隊員徐定壽、周銀翠夫婦

周銀翠回憶說:“山裏面都是鐵絲網、地雷,沒有一座房子是好的。做農業種地,我還要到居民家裏撈糞,然後挑到山上的田裏,挑著一百來斤的桶,赤腳走石子路,非常痛。”

青年墾荒隊員揮鋤開荒

墾荒任務無疑是繁重的

但澎湃的激情

彌補了體力的不足

這群年輕人,養豬、捕魚

排雷、忍受臺風,戰天鬥海

……

然而此時

島上有限的土地

已經無法滿足墾荒隊放牧的需要

為了擴大畜牧業

大陳島誌願墾荒隊決定

在往西南方向航行

約二十分鐘的一座無人島

——竹嶼島上

開展放牧工作

但是誰會願意到孤島上放羊呢?

羊群為伴

點火報信

看不到報紙

聽不到廣播

住十平米的破屋

島上生活的單調與艱苦

常人往往難以忍受

張壽春,原大陳島青年誌願墾荒隊隊員

李書記問我:張壽春,你是共產黨員?

我說:是的,我是共產黨員。

然後李書記說:黨委決定讓你去竹嶼島養羊去。

我說:好,我去。

於是

三十歲的張壽春和另外兩位隊員

來到了竹嶼島

沒過多久

因為無法忍受荒島的寂寞生活

與張壽春一起守島的兩位年輕人

相繼離開

就這樣,一個人,一個島

竹嶼島上的一群羊

成了張壽春的夥伴

婚後二十天,再次踏上守島征程

每隔半個月

隊裏就給張壽春送來穿的和用的

此時的張壽春已經年過30

早就過了成家的年齡

可他卻一直孤身一人

為此大家開始忙活著

為張壽春牽線搭橋

島上一位村民

見張壽春能吃苦、任勞任怨

便將自己的小姨介紹給了他

結婚後二十天

張壽春帶著妻子來到了羊歧島

島上滿山都是野草

這些青草正是養豬的好飼料

所以張壽春又主動提出申請

再次去守島

由於通訊不發達

張壽春與島外的聯系成了最大難題

於是,隊裏便跟張壽春

約定了一個古老的聯絡方式

——點火報信

他們包下島上所有困難

一天早上

海上刮起了大風

墾荒隊員發現

張壽春的羊歧島上

忽然冒起了一股煙霧

李京州,原大陳島青年誌願墾荒隊隊員

李京州,原大陳島青年誌願墾荒隊隊員:當時我們約定,斷糧的時候放一堆火;生病的時候放兩堆火;敵人上來的時候放三堆火,這樣同他聯系的。

當李京州冒著暴風雨

帶著船老大

從大陳島趕到羊歧島時才發現

原來是張壽春生火時

一時忘了沒滅火

從此以後

為了怕給大隊添麻煩

即使是臺風天

夫妻倆也沒有點過一次火求救

他們包下了島上的所有困難

在羊歧島

張壽春一家

一守就是三年

張壽春獨自守島的故事

也成為了

大陳島墾荒隊員中的一段傳奇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大陳漁場,曾是全國四大漁場之一

1957年

墾荒隊又制定了新的計劃

↓↓↓

發展海洋漁業生產

向海洋進軍

風吹浪打不畏險

1957年

墾荒隊成立了漁業隊

決定向漁業方向發展

未滿18歲的金育育得知後

立即報了名

金育育,原大陳島青年誌願墾荒隊隊員

金育育,原大陳島青年誌願墾荒隊隊員:“當時我聽說這個漁業隊,就想去海上鍛煉。找領導申請時,我說,天上有女的飛行員,地上有女的拖拉機手,我這個女同誌可以到海上去鍛煉,做個輪機手嘛。大家看到我這麼熱情,好多女同誌也都會響應去海上鍛煉。

就這樣

8名女隊員加入了漁業隊

金育育也如願成為了一名輪機手

女隊員們

克服生活上的諸多不便

和男隊員一起出海捕魚

但是海上的捕魚生活

危險重重

在一次隨福建漁船出海的途中

漁業隊遇上了10級臺風

金育育所在的木帆走錨了

遠離大陳向屏風山方向漂去

他們就在海上漂了三天

幾經輾轉才回到港口

從1957年漁業隊成立

到1960年墾荒任務結束

金育育一直堅持在船上

她也是唯一堅持到最後的女輪機手

金育育保存的浙江省第二次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頒發的紀念章和紀念冊

盡管漁業生產最為辛苦

但是漁業的發展

大大改善了墾荒隊員的生活

用第一筆收入建造漁船

漁業捕撈第一年就大豐收

大陳島墾荒隊

獲得了上島以來最大的一筆收入

——九萬元

張其元,原大陳島青年誌願墾荒隊隊員

張其元,原大陳島青年誌願墾荒隊隊員:第一批的墾荒隊員在分紅的事情上一個都沒有分到錢,都表態說這個不能分,我們是墾荒隊員,我們把墾荒隊員這個榮譽看得很高。我們是建設大陳,不是為錢。

最終經過討論

墾荒隊員們達成共識

這九萬塊錢屬於國家

應該用來建造更大的漁船

正是因為墾荒隊員的無私奉獻

大陳島墾荒隊

擁有了臺州地區的

第一對機帆船

——“勇敢”號

墾荒精神代代相傳

隨著農、牧、漁業的蓬勃發展

農產品的產量

和種類的日益豐富

大陳島又辦起了加工廠、磚瓦廠

五金修配廠、漁業機械修理廠等

到1960年7月

通過五年多的誌願墾荒建設

大陳島發生了

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1956年1月31日

到1960年7月1日

無數熱血青年

登上大陳島

投身大陳島的墾荒建設

1960年7月

大陳島青年誌願墾荒隊

光榮完成了墾荒的歷史使命

墾荒隊建制正式解散

此後

島上的供電從定時到全天候

自來水通進每家每戶

通訊、有線電視實現全島覆蓋

也有了醫院、學校

漁業鼎盛的七八十年代

來自浙江、江蘇、福建、上海的

10萬漁民在大陳海域作業

大陳島就像海上鬧市一樣

靠著豐富的漁業資源

現已成為了國家一級漁港

大陳島

播下了一代墾荒人的

青春與赤誠

大陳島的墾荒歲月

是墾荒隊員們

用青春和奮鬥抒寫而成的

他們用青春熱血和堅強意誌

鑄造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

無私奉獻、開拓創新”

的大陳島墾荒精神

這種墾荒精神

正被代代相傳

先進事跡被廣為傳頌

在艱苦創業

建設大陳島的過程中

各地先後來到大陳島的

墾荒隊員共有400多人

其中有16人

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大批人參加了共青團

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全國第三次青年代表大會

全國第二次

青年建設社會主義

積極分子大會

都邀請了墾荒隊的代表出席

至1960年

共有四批

467名墾荒隊員上島

勝利完成了墾荒任務

60多年過去了

今天的大陳島

海風輕柔

浪翻潮湧

沒有城市的喧囂

也沒有霓虹閃爍的躁動

靜謐而又美好

已經成了一顆美麗的

“東海明珠”

軍民攜手大陳島

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一個個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

一部部感天動地的中國史詩

正鼓舞著中國人民

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

續寫榮光

來源: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