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上墳放鞭炮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鹿劍林

又是一年春節臨近。身在城市的我,心思不時飛回故鄉。

我的故鄉在魯西南的一個偏遠鄉村。故鄉的風土人情,在春節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掃屋、祭竈。“祭竈,祭竈,年來到!妮兒要花,小子要炮,媳婦兒要件紅棉襖,老頭兒也得換頂新氈帽。”在老百姓心目中,“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民以食為天,“吃飽飯”是老百姓最樸素的心願。所以,祭祀竈王爺是過年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要上天稟報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惡,每家每戶都置備了酒菜和麥芽糖,請求竈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好讓玉皇大帝來年多賜福。今年春節前,我去市內最大的商場逛逛,發現一樓大廳最顯眼的地方擺滿了各種規格的財神,名曰“過年,請財神”。想起三十年來的變化,人們早已從解決溫飽到全面小康,改革開放四十年,從祭祀“竈王爺”到“迎財神”,反映的是大眾心理的變遷。

臘月二十四殺牲,家家戶戶宰羊殺雞,把殺好的青山羊掛在房梁上風幹,把春天養的公雞、不下蛋的老母雞褪了毛,掛在堂屋當門。村裏誰家養了肥豬,臘月二十四這天,幾個男勞力把豬捆了,擡上案子,一刀下去,大大的瓷盆接了鮮紅的豬血,鄰裏百舍紛紛買去豬頭、豬腿、豬下水,誰家新娶了媳婦要淘去半扇子“禮肉”(大年初二,新女婿要到嶽父家送“回門禮”),余下的,東家一刀肥、西家一刀瘦,有錢沒錢都提了去,正所謂“有錢沒錢娶媳婦過年”。已經放了寒假的孩子們圍著看熱鬧,紛紛擾擾取了豬蹄甲子,塞滿豬油,傍晚點上豬油燈,吹上豬尿泡,舉著像個大氣球,興奮地滿村子裏跑。

臘月二十五,發面蒸饃饃,先蒸饅頭,後蒸豆包、菜饃兒,最後蒸花糕,從早忙到晚,饅頭涼滿一間屋,小孩子們吃完饅頭吃豆包,高興的屁顛兒屁顛兒地,但不能多嘴,不能說“多”,否則,就會挨父母嗑,腦門兒挨敲是正常。

臘月二十六煮羊肉,劈材地鍋火旺旺,辣椒紅油滿鍋香,父親把煮熟的羊肉撈的瓷盆裏,拆下的羊蠍子羊骨髓遞進孩子的嘴裏,那幸福的感覺值得回味!

臘月二十七趕年集,采購年貨,春聯年畫門對子,成掛的火鞭、成盤的炮、單個的雷子二踢腳,糖果爪子和香煙,花椒大茴丁香佐料面,芹菜蓮藕山藥韭黃蒜苗松花蛋……不僅要采購過年做菜的食材,還要準備待客用的酒壺、酒杯、盆子碗,走親戚用的羊角蜜、白菊餅、紅三刀等糕點,用籃子買回一大堆。

臘月二十八炸丸子,蘿蔔丸子、芝麻醮葉、真魚假魚、豆腐珠兒,炸滿一柳條籃子,為了防老鼠和饞嘴的孩子偷吃,要高高地掛在房梁上。

臘月二十九煮豬肉雞肉,煮完合成一個個碗,肉湯盛進土盆裏,冷涼了就是水晶一樣的肉凍,剩下雜碎肉末燉白菜粉條,一人一碗,一家人拉拉饞。二十九下午炒花生,到池塘邊上取了細細的沙土,地鍋燒熱慢火翻炒,等花生冷涼,花生仁便脆香可口。

年三十,上午調餡包餃子,中午作門神貼對聯黏福字,下午上墳焚紙錢請先人,把過世的老人請回家過年,有遺像的在堂屋當門擺上,沒遺像的擺上牌位。堂屋當門祭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求風調雨順多賜福,大門口祭關羽門神求平安,堂屋門後祭華佗爺求健康,廚房祭祀竈王爺求個五谷豐登不愁吃。最高興的是小孩子們,新鞋新襪新褲褂,女娃子頭發辮子上紮朵花,跑東家串西家,大娘嬸子叫的個甜,新衣服兜裏裝滿糖果花生瓜子和炮仗。不待天黑,家家紅燈籠亮起來,點一掛火鞕劈裏啪啦響,找根木棍擋門前,莫讓金銀財寶出了院兒。一家人吃頓年夜飯,煮好餃子先敬天敬地敬祖先,一家老小說些吉利的話兒,“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圍著火盆烤火取暖,一起熬夜守歲辭舊迎新。

大年初一,天不亮爆竹聲聲連天響,小孩子們興奮地顧不上吃餃子,追著聲響看左鄰右舍放炮仗,然後二奶奶三爺爺叔叔大娘跑一遍,五服以裏的近門子挨家挨戶磕頭拜年,衣服兜裏便塞滿了嶄新的壓歲錢。本家族的爺們兄弟、大娘嬸子,男人一群女人一堆,挨家挨戶給村裏的老人長輩拜年,噓寒問暖,說些喜慶祝福的話。東家西家平日裏有個爭吵摩擦,借拜年主動上門問聲好,雙方哈哈一笑,以前的是非恩怨便一筆勾銷。初一早晨,就是全村男女老少的大串門,一家家一戶戶新年都有個新氣象,都盼望來年有個好收成好運氣好年景。

大年初二,是嫁出去的閨女走娘家。女兒領著姑爺、外孫也要把本家族的長輩轉一遍,說說笑笑拜個年。春節走親戚,中午吃飯有講究,六個盤子八大碗,先上喝酒的菜,酒要溫熱了喝,然後上蒸碗吃飯的菜,雞魚大肉不能少,最後上熱騰騰的白饅頭、香噴噴的羊肉湯。男人在堂屋裏喝得面紅耳熱,女人卻不能上桌,在廚房裏忙活完,圍著鍋臺喝羊肉湯吃蒸饃。

初三到初六,親戚朋友走個遍。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親戚是越走越親,春節如果不來往,親戚恐怕就會越來越疏遠,兩年不來往就會斷了親。人常說“姑舅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姨娘親當輩親,姨娘死了斷了親。”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正月初七是個重要的日子。這天老鼠要嫁閨女,傍晚時分家家戶戶不點燈,怕驚擾了老鼠家的好事兒。平日裏老鼠是“四害”,初七這天卻慈悲為懷,主動成全老鼠娶親之美,咱老百姓就是這麼淳樸善良。初七還是迎竈王爺的日子,歡迎竈王爺從天宮“述職”回來,為每家每戶祈福。村裏問事的熱心人挨家挨戶湊份子,兌了錢去買煙火。傍晚時分,全村人都集中到村前的空場地裏,先到村南口把竈王爺的牌位擺好,點香焚紙叩首,然後放拉鞭點禮花,歡聲笑語,熱鬧非凡,輩分低的後生把一長掛鞭炮專門往大娘嬸子人堆裏拉(拉鞭不同於一般的火鞭,要拖在地上拉著跑,文的呲花、武的響,“氣火頭”像沒頭的蒼蠅四處亂竄),頓時就成了火樹銀花的海洋,惹得大家哈哈笑。搗蛋的孩子把鉆天猴對著人群放,又惹來一聲聲笑罵。東家剛過門兒的新媳婦,紅棉襖紅頭花映著桃花一樣的粉臉蛋兒,清泉一樣的眼眸怯怯打量,羞羞答答往婆婆身後躲。在外上大學的俊後生和新媳婦一樣,也是大家關註的焦點,嬸子大嫂圍一圈,問省城的大樓有多高,長長的火車有多長,城裏人是不是“家家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

正月初七簡直是鄉親們的春節大聯歡,男女老少都亮相,煙花鞭炮都放完,就像一出大戲演到了高潮。雖說“不出正月都是年”,但初七過後,親戚朋友該串的都串了,年貨也吃的差不多了,年味兒便漸漸地淡了。之後便各就各位,村子恢復了平靜,大家又開始了辛勤勞作、粗茶淡飯的平常日子,小孩子們便期盼著下一個年快點兒到來!

年味兒,其實就是濃濃的人情味兒。是人們跨越千山萬水的阻隔回到父母身邊,與父母家人、與祖宗先輩、與親戚鄰居、與自然神靈的一次情感補充和心靈溝通,涵養人情、人氣和人味,有著很強的儀式感和神聖感。如果人情味兒淡了,忽略了精神的需求,忽略了傳統文化內涵,不再念及那些儀式與禮節,過年也就

那麼回事了。

作者簡介:鹿劍林,全國公安文聯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理事,《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詩歌散文見於《山東文學》《時代文學》《星星詩刊》《詩選刊》《詩潮》《遼河》《作家天地》《散文百家》《當代散文》《武漢文學》《西部散文選刊》《人民公安報》《齊魯晚報》《聯合日報》等報刊,多次在全國和地方主題征文活動中獲獎。

壹點號 鹿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