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深情的唱歌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你一生可以拍很多電影,但是你一生只有一次奧運會。”

糾結

2006年1月24日,北京寬溝,一場高度保密的競標正在有序進行著。

這裏匯聚了全球頂尖團隊,每個團隊都拿出了獨一無二的創意,希望能得到評審的青睞。

張藝謀的團隊曾經一度放棄了角逐。

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的“北京8分鐘”,讓張藝謀團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一片罵聲。罵他的人,年齡跨度之大、行業跨度之大、人數之多,令他始料未及。

(張藝謀對北京8分鐘的回憶)

團隊覺得很委屈。幾經修改的創意,遭到雅典主辦方的重重阻撓。設備不能進場,舞臺大小只適合走秀,原本的創意完全無法落地,只能臨時調整,最後呈現的結果,就是褒貶不一、罵聲居多的“8分鐘”。

(勉強可稱為“舞臺”)

張藝謀有很多次機會去解釋,他可以指責那些罵他的人不懂藝術,再氣不過,還可以選擇起訴或舉報,表達自己對“人身攻擊性言論”的“零容忍”,順便挽回一下“名譽權”。

他比任何人都有資格反駁,但是他選擇了沈默。

不僅沈默,而且還在反思。他不覺得那些罵聲都是惡意,他只覺得自己辜負了國人的期待。

與“8分鐘”相比,4小時的奧運開幕式,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意義更為重大。張藝謀已經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導演,他不需要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相反,一旦成為奧運開幕式的總導演,稍有不慎,就會像“8分鐘”那樣,被萬人唾棄。

拍電影是一生的事業,執導奧運開幕式卻是一份沈甸甸的責任,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一場硬仗。

說服團隊並不難,難的是說服自己。

“你一生可以拍很多電影,但是你一生只有一次奧運會。”

應戰

2005年3月5日,奧組委啟動全球競標,210套方案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有13個方案入圍第一輪的創意陳述。

13個團隊各有所長,每個團隊都有著強勁的實力和耀眼的成就。

導演李安所在的歌華團隊,有位大咖米歇爾,曾經擔任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制作。

李安想把鳥巢做成一個四面八方都能放映的立體影像屏,同時利用鳥巢的鋼結構做出特別的光影效果。歌華團隊在傳統文化創意部分拿到了全場最高分。

(寬溝,李安在競標會現場)

國家歌舞團中央電視臺和北奧公司組成了聯合團隊,邀請了奧運開幕式資深導演勃琪,他曾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和2006年都靈冬奧會開閉幕式擔任總導演和制片人,被稱為“奧運會開幕式大師”。

團隊的另一位主力陳維亞,曾擔任第21屆大學生運動會、第10屆全國運動會在內的多次大型體育活動開幕式導演。

這個團隊為了更好地闡述理念,專門制作了鳥巢模型,非常直觀形象地闡述了團隊的創意。

陳凱歌也收到了奧組委的定向邀請,獨立組隊前來應標。在創意陳述階段,他念了一首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他說杜甫的這首詩,正是他得知北京申奧成功時的心情。

奧組委的評委們希望聽到更加具體的創意陳述,陳凱歌拿出了他親自手寫的創意方案,闡述了自己的創意理念。

張藝謀與美國傑克摩頓公司組成了聯合團隊。傑克摩頓公司曾經承擔雅典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制作,與張藝謀強強聯合,也是勁旅之一。

張藝謀團隊拿出了裝訂成冊的中英文兩個版本的創意正本,針對奧組委考察的22個項目,都有非常完善的陳述,每個環節還有相應的應急預案,考慮得非常周全。

9人評審團討論階段,有4位評委對張藝謀團隊提出了很尖銳的意見,評審過程一度膠著。但是最終,張藝謀團隊還是以22項總分第一的成績,以務實、穩妥、可執行的風格,競標成功。

2006年4月16日,北京奧組委正式聘請張藝謀為北京奧運開幕式總導演。

張藝謀說,聘書就是軍令狀,感到自己肩負的擔子重如泰山。

磨合

盡管張藝謀已經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是總導演的工作難度,還是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

開閉幕式的籌備團隊,整合了參與競標的13個團隊中的一部分。新團隊的成員都是業內翹楚,有些還帶著軍銜、官銜,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都是獨當一面的高手。

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裏,盡快實現團隊磨合,是張藝謀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武隆天坑地縫)

接到聘書的時候,老謀子還在拍《滿城盡帶黃金甲》。總導演分身乏術,整個導演組就要配合著來,於是從浙江橫店,到重慶武隆,導演組開啟了隨時隨地辦公的模式。

重慶武隆,小組正在房間裏開會,張藝謀的耳麥傳來劇務呼叫:要打進來了,快撤快撤。會場所有人緊急撤離,這邊剛撤完,那邊就破窗而入了。

這種隨時辦公的模式,絲毫沒有影響張藝謀的狀態。

他能做到每天6點起床,布置好當天所有的拍攝任務,10點跟開幕式導演組開一次會。中午大家都要休息,他還能繼續工作。不需要他盯著拍攝的時候,他能做到一天十幾個小時都在跟大家談創意。

導演組一起開會的時候,張藝謀經常是坐不了一會兒就要站起來,他需要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去解釋自己的想法。

張藝謀是1950年4月2日出生的,2006年他已經56歲了。但是在導演組,不管是比他年齡大還是年齡小的,大家都非常佩服他過人的精力。

他總是精神飽滿地出現在大家面前,跟大家一起熱烈探討各種創意。

敏捷的思維,旺盛的精力,讓張藝謀總能感染和調動身邊每一個人,在很短時間裏,他就樹立了極高的威信。

團隊磨合的第一步走穩了,接下來的路,還是像“萬裏長征”一樣艱難。

“總導演”的頭銜,聽上去是十分的威風,實際上要承擔的風險和責任,遠遠大過“總導演”手中的權限。

奧組委要求開幕式“開門辦學”,意思就是不能閉目塞聽,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從2006年3月創意團隊第一次開展工作開始,到2008年8月8日正式演出為止,3年5個月,張藝謀主持的僅創意工作會議就高達兩千多個,平均一天兩個會。

有些會議上,參會人員是各行業的群眾。雖然大家都很有想法,但是絕大多數想法都無法落地。

到頭來,還是要靠導演組頭腦風暴。

張藝謀提出了“活字印刷”表演,陳丹青認為6000人很難協調,甚至放話,“你要真能做出來,我地上爬”。

高手對決,每一個讓人驚艷的創意,都很難撐過3天,因為導演組所有人都能從不同角度推翻。就這樣,開幕式相關的所有創意,一個接一個地被提出,一次次被否定。

大家都很著急,因為鳥巢的工期不等人,而創意的落實又需要施工配合。創意定不下來,可施工還是要繼續。

2006年9月15日,在北京北苑中心一號樓,導演組第一次向領導小組匯報。奧組委的領導們很滿意,讓大家在這個結構基礎上細化,導演組深受鼓舞。

可張藝謀心裏很清楚,這時候的創意還只是一些表演亮點,創意的整體結構還沒找到,年底就要出臺整體方案,談何容易。

挫折

如何能把已經過審的幾個表演亮點擴展成一個完整的方案,成為所有人面臨的最大考驗。

創意的過程,是痛苦而又絕望的。任何一個從事過創意行業的人,幾乎都會有這種感受。

日復一日的創意會議,更是讓這種感受,在所有人心裏都放大到了極點。每個人的想法都經常遭遇所有人的否定,就連張藝謀的想法,也經常被“群毆”,甚至被稱為是“災難、噩夢”、“奇怪透頂”。

雖然小組的否定很直白,但是張藝謀始終不急也不惱。

他很堅定,卻不強橫。他已經不是一個藝術家,而是一個超大型項目的負責人,他不僅要對高層負責,更要對全國人民負責。可以說,他面對的,是人數最多的甲方。

作為奧運開幕式的總導演,不僅是在考驗他的藝術鑒賞力,更是在考驗他團隊運作管理的能力。

他就像一個魔方的中軸,既要保證魔方能正常運轉,還要確保每一個面都轉成了同色。

服裝、道具、鳥巢的施工……一個又一個需要排期的項目,都在等著總導演做決定。鳥巢確定需要挖坑來輔助表演,但是坑要多深多寬,這些都是未知的。服裝制作也需要工期,但是表演形式遲遲定不下來,一切都變得越來越緊迫。

(建設中的鳥巢)

經過一年的頭腦風暴,導演組終於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創意方案,2007年3月23日,向上級匯報。

一年的創意成果,大家都覺得已經幾乎是盡善盡美了。然而匯報結果卻給所有人澆了一盆冷水:“四大發明”的方案被全盤推翻了。理由是,四大發明不能代表五千年的歷史和文明。

平時每天都是工作到夜裏一兩點,在方案被推翻的那幾天,張藝謀罕見地出現了早退,晚上不到11點就走了。

所有人都看出來,張藝謀有點無所適從。

團隊有人勸他,這不是我們創意的失敗,這是匯報的失敗,因為這次匯報並沒有把我們整體的創意全都講透。

但是張藝謀不這麼想的。他只用了幾天,就快速調整好了心態。

他不僅沒有質疑“甲方”的否定,反而對團隊這樣說:

“我們現在的領導幹部都年輕化,很多都是碩士博士學歷,也都見多識廣,可以說,他們比很多普通觀眾的鑒賞能力都要高很多。

不要把他們看作領導,要把他們看作第一批優質觀眾。如果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個方案有問題,那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先反思自己。”

了解甲方的運作模式,願意傾聽甲方的需求,能夠接受團隊和甲方的意見,還能在一次次的否定之後,找到實現創意的最優解。這就是張藝謀,無可挑剔的乙方負責人。

用老謀子自己的話說,“你必須在妥協中求生存。”

艱難的決定

創意方案被否掉之後,已經不可能再有一年的時間去尋找一個新的獨特的表述。他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重新拿出一套新的方案。

想來想去,又回到最早張藝謀提出的,“畫軸”的概念。

2007年4月25日,導演組再次向中央匯報方案,這次終於順利通過。為表慶祝,團隊激動地小聚了一下。

整體表演方案終於通過了,但是從大的方案結構,再落實到每一個細節,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畫軸的表現形式是否用LED?萬一黑屏怎麼辦?下雨、踩踏、斷電,都是隱患,一旦開幕式正式開始,現場根本無法檢修。如此大面積的地面LED,全世界還沒有哪次活動使用過。

一個沒有被驗證過的產品,承載了所有的創意。整個導演組都面臨著巨大的風險,而決定權,就在張藝謀的手中。

他會逐一聽取團隊每個人的意見,但最後,不一定是少數服從多數。他只是在聽證過程中進一步理清利弊,並且明確自己的想法。

最後的結果,還是野心戰勝了所有的困難。

既然LED全世界都沒有做過,那為什麼中國不能做第一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一定要做到“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前無古人,即使後有來者,也是很難超越,甚至很難復制。

這樣史無前例又難以超越的第一次,實在是讓人心動。這就是導演組的野心。

LED畫軸,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逼瘋”所有人

用畫軸展現五千年,已經確定下來。接下來就是畫軸上的表演。

“擊缶而歌”是在無數創意被否之後的一次靈感乍現。缶是沒有活體傳承的,沒有人知道它長什麼樣子。

紅櫻束打擊樂樂團接下了制作“缶”的重任。經過26次大型實驗,每次制作至少4個不同的缶,不斷調試聲音和外型,成品、半成品、廢品,總共做了2200個,最終做出讓張藝謀滿意的缶,實現了鼓聲和金石之聲的完美結合。

在制作缶的同時,“擊缶而歌”也在緊張編排中。編導孫育鵬被要求做出“大國的氣勢、民族的自豪感”,參與編排的隊伍從400人很快就擴展到了5000人,可是一個月過去了,孫育鵬還是沒能拿出讓張藝謀滿意的小樣。

孫育鵬覺得自己很丟人,覺得有負眾望,於是遞交了辭職報告。但是張藝謀沒有放人。孫育鵬只能繼續摸索,一直到2008年,才找到了一種“刀削面打法”,擊缶而歌,終於有了不同於以往任何打擊樂器的招牌動作。

太極作為典型的中國符號,也是開幕式確定的表演之一。張藝謀要求太極做到動靜結合,“靜要靜得長,動要動得緊”。太極編導孟艷,編排了3個月,還是沒能拿出導演想要的效果,幾近崩潰。

(北京奧運開幕式,2008人同時表演太極)

一首配樂,二十幾位音樂人拿出了30多個小樣,有些稿子甚至改了10遍以上。最終有兩位音樂人承受不了,選擇退出。張藝謀只能打長途電話去解釋,他是對事不對人。

地板的一個顏色,張藝謀盯了兩周,要求所有的細節都要能經得起推敲。舞美設計師坦言,以前從來沒有被逼到這個份兒上,這種體驗從未有過。

禮樂編導官美華、繪畫編導沈偉、視頻影像設計周詠汶和李耕……幾乎所有部門都領教過張藝謀的“變來變去”。就算所有人都認為已經很好了,甚至張藝謀自己都斬釘截鐵地說,這次一定不會再變了,可是過不了幾天,可能他又要推翻重來。

有些部門不堪忍受,越級告狀,工作部不得不出面協調,勸說張藝謀能不改的就盡量不要再改動了。

頂著上下壓力,甚至頂著截止日期的壓力,張藝謀仍然堅持要拿出最好的創意。

石岡瑛子,3度提名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業內人稱“紅色狂魔”,2007年以68歲高齡受邀成為奧運開幕式服裝總設計師,曾一度因為工作強度過大,累到住院。

雖然她也曾經多次表示並不贊同張藝謀的想法,但是當她看到開幕式之後,她終於承認,導演的想法是有他的道理的,“現在想起來是非常正確的”。

(石岡瑛子最滿意的服裝造型:三千儒生舞竹簡)

其實不止石岡瑛子,當開幕式完美落幕之後,所有人都理解了張藝謀,理解了他的對事不對人,理解了他為什麼對每個細節都苛求完美。

張藝謀說,他總是記得謝晉導演的那句話。謝導說,拍電影就是掬一捧水,說不準哪就漏一滴,漏著漏著就漏光了。

為了盡量不漏掉每一滴水,50分鐘的開幕式表演,張藝謀帶著所有人,硬是磨了16個月。

責任

開幕式四個儀式的總預算加起來,還不如多哈一個亞運會開幕式的預算。張藝謀扛著預算的壓力,所有人都在預算的夾縫中生存。很多方案,就是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非常遺憾地被舍棄了。

技術、視頻、轉播、表演、音樂……許許多多與創意無關的工作,也全都壓在了張藝謀的身上。甚至連工作人員每天的出門條,都需要他來簽字。

到了臨近演出的時候,就連入場演員的居住和洗澡問題、威亞演員的保險問題、轉播信號需要的零件……都需要他親自安排。

海量龐雜的繁瑣事務,都壓在了他的身上。他還要時刻關註創意和預算。

他需要對所有事情負責,但是誰能對他負責呢?

他沒有權限開除任何人,也不知道應該找誰來負責。時間又那麼緊迫,他只能選擇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親自過問。

按照慣例來說,開幕式總導演只需要對藝術負責。而實際上,張藝謀已經成為整個奧運開幕式推動、運營、管理,以及藝術和預算的總負責人。

“總導演”,這個光鮮亮麗的頭銜,掩蓋了太多的無奈和無助。

彩排

所有方案細節在2007年底已經基本就緒,接下來就應該是排練了。但是真正開始大規模按照10大系統排練,又拖到了2008年3月1日。

除了演出排練,還有場地、編程、技術、視頻、服裝、道具等一系列需要跟進的事項。可是所有環節,每天幾乎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按照張藝謀的想法,開幕式的主題曲《我和你》是由兩個誌願者穿著誌願者服裝演唱。音樂總負責人陳其鋼海選了幾千人,最後選出了兩名學生。離開幕式還有十幾天,張藝謀聽取各方意見後,決定換掉學生,用兩位大腕演唱。陳其鋼當時都急了,都到這時候了怎麼還能改主意呢!?

但是最後,陳其鋼還是積極配合了。

(《我和你》最後由劉歡和莎拉·布萊曼實力演繹)

比兩位演唱誌願者更慘的,是表演皮影的一千多位戰士。從創意敲定他們就開始排練,練了一年多。道具到位後,原來的訓練效果反而大打折扣,因為道具有200多斤,演員服裝又特別沈,導致動作很難到位。很多戰士後背都被道具割爛了,仍然在堅持訓練。

(排練中的皮影表演,皮影道具大片不亮)

可惜這個節目最後被取消了。皮影編導張衛東不知道該怎麼跟戰士們解釋,他去找張藝謀,懇求留下這個節目,哪怕自掏腰包補齊所有漏洞,只要能保留節目。

張藝謀也很難過,只能一再道歉,解釋說這是創意上的失誤。戰士們哭成一片,張衛東也哭了。

張藝謀最終還是不忍心,給皮影演員安排了一個小節目。

設備的問題,也帶著太多的不確定性。缶上面的發光點有15%的故障率、畫軸的軸經常就卡著推不動了、表演鄭和下西洋的噴繪船槳,一直到8月5日才正式到位……

彩排中的意外時有發生。

7月27日,在一次長達四小時的彩排中,舞蹈演員劉巖,因為一個微小的誤差,在近萬名觀眾的註視下跌落高臺,背部砸到了一根鋼筋,第12胸椎嚴重錯位、神經損傷,最終導致高位截癱。

同一天晚上23點,點火儀式的彩排,由於地面軌道小車的計算錯誤,李寧夠不到火炬的導火索。

歷屆奧運會還沒有出現過點火失敗的情況,張藝謀是真的焦慮了。

他做了一個夢,夢見開幕式失敗了,他走到哪裏都被人群追著喊打,一直把他打得鼻青臉腫進了醫院。大夫正準備給他檢查,結果聽說是張藝謀,又把他摁在病床上一頓暴揍……

張藝謀在夢中驚醒,發現自己驚出了一身冷汗。這大概是他在任職總導演期間,為數不多的脆弱時刻。

如期而至

2008年8月8日,淩晨2點,張藝謀還在辦公室裏來回踱步。

他在腦子裏一遍又一遍地過著開幕式相關的每一個細節,只剩下了最後十幾個小時,他不希望出現任何紕漏。

8月8日下午2點,張藝謀在鳥巢辦公室,給所有編導開動員會,落實所有的細節。

下午3點,所有編導給演員們開動員會,調動士氣,強調表情,準備換服裝,再回憶動作。

主席臺上,張藝謀的桌子前面,放著一個精確到秒的電子表。

19點56分,開幕式拉開序幕。

29個大腳印、擊缶而歌、五環升起、畫軸打開、紙上作畫……一個又一個的大節目異常順利地完成。

唯一的瑕疵,是活字印刷表演時的一個失誤。

原來道具的握把斷了,戰士陳誌峰情急之下,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小拇指插進去代替螺絲釘,堅持完成了後面1000多個動作。下場的時候,他的小拇指已經血肉模糊,差點斷了。

4分鐘,在一個獨立的密閉空間裏,完成12萬個動作,897名戰士,每個人的動作都不同。炎熱的天氣裏,道具不透氣,耳機損傷了聽力,訓練強度又大,很多戰士都累得病倒輸液。可是所有人都會在輸液之後馬上歸隊訓練,唯恐掉隊。

真正演出時,很多人都以為活字印刷是電腦控制,當897名戰士打開道具蓋子,揮手歡呼的那一刻,全場都沸騰了。

隨著運動員入場,“踩腳印”的構思終於完美呈現。

3點55分,火炬入場。中國的奧運冠軍們逐一接力,直到女排老將孫晉芳點燃李寧手中的火炬,李寧原地升起,全場一片驚呼。

(孫晉芳點燃李寧的火炬,第21880支祥雲火炬)

45歲的李寧,以空中奔跑的姿勢,整整跑了3分半。

0點04分,北京奧運的聖火被點燃,全場歡呼聲響徹雲霄。控制臺上,眾人激動地揮手拍掌擁抱。

至此,奧運會開幕式完美收官。前所未有的順利,史無前例的成功。

浪漫、唯美、深情,不著一字盡顯風流,難得的是,又展現了大國風範,把中國的美學發揮到了極致,打破了世界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全世界都看到,這是一個開放、包容,有古老歷史,又朝氣蓬勃的國家和民族。即使14年後再看,依然令人熱血沸騰。

北京奧運之後,張藝謀被奉為“國師”。他並不喜歡這個稱呼。

他覺得自己很渺小。

開幕式第二天,張藝謀終於可以卸下所有負擔,踏踏實實地看比賽了。當他看到蒙古運動員拿下了建國以來的第一塊金牌,看到9萬人在現場為博爾特唱生日歌,看到那麼多運動員奪冠的背後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輟的奮鬥。

他更加覺得自己很渺小。

他並沒有意識到,在這個超大型的項目裏,在連續幾年的高壓工作中,他是多麼堅韌,多麼善於復雜溝通。

他並沒有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他始終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導演。他看到幾乎所有同齡人都已經是退休工人,而他還能拍自己喜歡的電影,他說,這是時代的機遇。

張藝謀感恩這個時代,而這個時代,也沒有辜負他的才華。

時間一晃,如今,距離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已過去14年。

14年前,張藝謀58歲,14年後,張藝謀72歲。

如此高齡,他又接下了一個重擔: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總導演。

這十多年,他遭遇過很多事情,比如被迫公開了自己的家庭和兒女,飽受唾罵,比如和好朋友張偉平決裂,甚至還要對簿公堂。

但他依然在拍電影,不同的是,和張偉平決裂後,沒了資本的綁架,那個30年前拍出《紅高粱》的張藝謀又回來了。

時至今日,以他的年紀,即使是安穩退休,也沒人會說什麼,他留給我們的,已經足夠精彩。

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無可超越,可他為什麼還要接下冬奧會總導演的職責?

這仿佛是一個輪回,和從前一模一樣。

有08年開幕式在前,這次導好了,大家會覺得理所應當,導不好,又將會是各方唾罵,他圖啥。

對此,張藝謀給出了三個詞:幸運,挑戰,責任。

他沒覺得自己有多麼不可替代,能勝任這個職務,依然是時代給予他的幸運,他說自己是一個熱愛挑戰的人,這種熱愛可以超越年齡的界限。但同時,這依然是一份沈甸甸的責任。

張藝謀說:我一定要讓全國觀眾滿意。

現在開幕式已結束,你怎麼看待這場開幕式呢?一起來聊聊。

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大琦

責任編輯&策劃:藍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