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已故母親丟失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源:環球時報

編者的話:“最嚴重的直接威脅”——英國政府16日公布其自冷戰以來最全面的外交國防綜合評估報告,對俄羅斯的定位震動多方。18日,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稱,英國繼續根據其政治體制中固有的“恐俄癥”和對抗邏輯制定對俄方針,對此俄羅斯表示擔憂和遺憾。過去這些年,英俄關系持續低迷,在人權、制裁與反制裁等方面交鋒不斷,但上一次讓兩國關系大受影響、給人深刻印象的具體事件還要追溯到2018年的俄前特工中毒案。那麼,英國對俄羅斯為何有如此大的敵意?它出臺這樣的對抗性戰略是否有其他目的?

從彼得大帝訪英到“倫敦格勒”

“英國的新外交政策:俄羅斯是頭號威脅。”對於英國新出臺的綜合性評估報告,《泰晤士報》用了這樣一個標題。實際上,對於誰是威脅,多年來俄羅斯一直位居英國開出的名單前列。

1946年3月,已故英國首相丘吉爾到訪美國並發表開啟“冷戰”時代的“鐵幕演說”。75年後,即此次報告發布前夕,英國媒體紛紛回顧這位老首相的一字一句,通過不同學者之口傳遞出同一個聲音——不要忘記“俄國熊”的威脅。

英俄交往始於1553年,今年6月將是英俄建交的第468個年頭。在倫敦市政廳藝術展覽館,為紀念俄英兩國建交,曾有一幅素描畫被展出,它記錄的是英國的一個代表團與16世紀的沙皇伊凡四世會晤的場景。對於4個多世紀以來,英國人究竟如何看待俄羅斯人,熟悉兩國邦交史的人會說,他們印象最深的是沙皇彼得大帝1698年對倫敦進行的一次私人性質訪問。這位被認為最親西方的沙皇和他的隨從,當時把下榻之處弄得一團糟,從而讓俄國人給英國人留下今朝有酒今朝醉、盡情享受人生的印象。

進入20世紀後,伴隨十月革命爆發,英俄關系降至低谷。二戰期間雙方曾合力抗擊納粹德國,但之後漸行漸遠。從蘇聯到俄羅斯,除了名字不同,英國老百姓時常在當地媒體上讀到的消息還是一樣——“俄羅斯戰機非法入侵英國領空”“新冠疫苗研究中心遭俄黑客攻擊”。雖然民眾終日讀到這些報道後的想法不一樣,但總體而言還是會將信將疑:“俄羅斯為什麼總想侵略我們?”

2018年的俄前特工在英中毒案至今沒有結論,但英俄關系被倫敦方面形容為“降到冰點”。約翰遜上臺後,在對待莫斯科的問題上至今未松口。在這次的評估報告中,俄羅斯被鎖定為“頭號安全威脅”,這也成為英國今後四年投入巨資用於防務升級的重要原因。因為真要兩軍對壘,英國近年一直面對尷尬的數據分析結果。

英國智庫皇家三軍研究所曾在2019年發表報告說,準備不足的英軍如果在東歐同俄軍作戰將會一敗塗地。有媒體認為,這份報告在大選前公布,主要是給政界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兌現關於擴充軍隊和改善武器裝備的承諾。不過,英國前外交大臣哈蒙德斷言,“俄羅斯已經決定與西方、與歐洲做戰略競爭對手,不將西方看作是夥伴”。

此後,對俄高度警惕是英國朝野的共識,一些新聞話題中的小插曲足以體現倫敦緊繃著的神經。為效仿美國白宮新聞發布會風格,約翰遜政府最近拿出260萬英鎊在首相府裝修一個房間,專門用於新聞發布會。但《赫芬郵報》爆料說,這間新聞發布會房間的麥克風、攝影機等器材裝修,是由一家俄羅斯公司承接的。這家公司之前還承接了俄羅斯國營媒體“今日俄羅斯”的裝修工作。消息一出,立刻在政界引發嘩然。議會跨黨派俄羅斯事務小組主席、工黨議員布萊恩特直言約翰遜政府“完全沒有長記性”。

其實,對於更多普通英國人來說,他們對於俄羅斯的抵觸情緒,往往來自生活中的難題。比如倫敦,由於一直以來有大批俄羅斯富商雲集,他們在當地投資興業直接推高房價,所以在媒體口中有了“倫敦格勒”的說法。“你看,這是俄國人在推高房價,誰也沒辦法。”一些中介會攤開報紙這樣說。

也有人說,英俄之間的相互仇視只是逢場作戲,因為無論在哪個歷史階段,兩國間的實質關系都是政冷經熱。在英國的私校中,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來自俄羅斯。俄總統普京曾在克裏姆林宮會見來莫斯科紅場開演唱會的英國前甲殼蟲樂隊歌手麥卡特尼。這次見面一度令媒體紛紛舊事重提,大談甲殼蟲樂隊在1967年推出《重返蘇聯》之後,歌曲被數百萬俄羅斯人聽過的往事。

俄羅斯為什麼“軟”

與英國媒體在報告出爐前大談“俄羅斯威脅”相反,俄外交部發言人12日稱,如果英方有意願,俄方已經做好讓兩國關系正常化的準備。發言人提到3月16日是英蘇(俄)貿易協定簽署100周年的日子,而這個協定不只聚焦貿易,也推動當時雙方政治外交關系正常化。

《環球時報》記者註意到,對於英方將俄視作頭號威脅,俄反應相對冷淡。俄副外長稱,倫敦此舉政治上有害。駐英大使說,俄方希望英方轉變態度。俄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對英國的對抗邏輯感到遺憾,英國在與俄解除關系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步。

從俄羅斯的視角看,這是英方的“習慣性挑釁”,因此並不意外。英國仇俄反俄的歷史由來已久。當它還是一個世界級強國時,它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沙皇俄國充滿蔑視和偏見;當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並建立起紅色政權後,它仇俄反俄的態度和立場鮮明,難以更改;當蘇聯打敗德國,在東歐建立起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時,它對這個國際政治和軍事舞臺上的龐然大物充滿恐懼、憂慮和不安。

俄羅斯人十分清楚,在從沙皇俄國到蘇聯的漫長歷史時期裏,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強國一直視俄為一個“需要特殊對待的存在”——有時是一塊待爭搶的肥肉,有時是稱霸一方的強盜。俄知識界認為,俄橫跨歐亞兩大洲,雖是歐洲國家,但領土及歷史文化方面的亞洲因素有時會使其“遊離於歐洲之外”。俄羅斯從古至今始終熱衷於向歐洲中心(西部)靠攏,謀求在歐洲的存在,但一直被排斥。法、德、英等國都曾在歷史上謀求歐洲霸權的過程中,對俄羅斯虎視眈眈。

缺乏互信是相互敵視的根源。在莫斯科看來,英國人對俄羅斯的恐懼離不開西方政客惡意的意識形態宣傳。同時,蘇聯在二戰中的善戰表現也增加了英國的恐懼和不安。漫長的冷戰則漸進式地導致英俄兩國間的相互汙名化:一個是“人間地獄”,一個是“魔鬼家園”。

英國不喜歡俄羅斯,俄羅斯對英國也沒有好感。俄羅斯社會各界對英國的評價不高,認為英國過於看重本國利益,缺乏世界情懷。英國人丟失了紳士風度,只保留了對霸權的貪戀。在英國人眼裏俄羅斯是“特殊存在”,而在俄羅斯人眼裏,這個昔日的海上霸主已經不值得認真對待。

正因為如此,與英國頻頻彰顯反俄態度相比,俄方顯得並不那麼強硬,甚至可以說有些軟。俄駐英大使安德烈·科林雖然聲稱“他們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就將怎樣對待他們”,但他還是表示希望英國脫歐後重新面對發展俄英關系的新機遇。去年8月,科林對英國媒體表示,英國“衝著我們”扔了“許多泥巴”,“我不能說俄英關系正處於‘零’,但正接近於被冷凍。”他不忘表達對英國的蔑視:“我感覺英國非常嚴重地誇大了其在俄(戰略)思維中的地位……大不列顛在俄政治中的影響範圍和地位並沒那麼大、那麼高。我們有(比這)重要得多的其他問題。”

對普京政府而言,俄羅斯眼下的戰略目標和現實任務仍是融入歐洲,走向歐洲舞臺中心,因此渴望與歐盟搞好關系,並使俄美關系不向對抗的方向發展。然而,這顯然不是英國方面希望看到的局面。俄分析家們認為,莫斯科渴望俄英關系在英國脫歐後能夠有機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可如今英方卻變本加厲,擺出更加囂張的對俄攻擊姿態。這說明,在美國全球影響力下降及俄羅斯與歐盟合作可能性提升的背景下,英方的焦慮在加大,倫敦試圖用挑撥離間的方式,惡化俄歐關系,逼迫美國確立並奉行新的反俄路線。

遞給拜登政府的“投名狀”?

“如果說英國要找一個敵人,俄羅斯一直是‘頭號’,只不過以前沒有明說。”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脫歐背景下,約翰遜政府弄出這個報告,想重建英國的戰略視角,包括盟友關系、敵對關系、競爭關系和合作關系,中國是競爭對象,而俄羅斯是“敵對”的一方。

有分析稱,德法和整個歐盟都不會大張旗鼓與俄羅斯對著幹,唯獨英國這麼做,這是做給美國看,也給德、法和整個歐盟看。但在莫斯科看來,英國的舉動好像是患上了“俄羅斯焦慮癥”“俄羅斯恐懼癥”。“無論是不是歐盟成員國,英國當局都一貫對我們進行完全沒有任何正當理由的攻擊,在公共場合使用刺耳的反俄言辭。因此,雙邊互動已基本上終結,信任喪失,關系水平正處於冷凍點。”本月初,俄外長拉夫羅夫說。

去年7月,英國議會下院情報和安全委員會公布一份報告,稱“俄羅斯曾試圖幹涉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和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果”。該報告基於間諜和情報專家提供的情報,稱“許多與普京關系非常密切的俄羅斯人,都因其財富而很好地融入英國商界和社會並被接受”。

在英俄羅斯人一直是個話題。德國《焦點》周刊稱,英國是俄羅斯人最多的歐洲國家之一,無產階級領袖列寧曾在倫敦逗留過,許多自普京時代開始以來的俄羅斯政治評論家或富人選擇英國,但沒有人確切知道英國有多少俄羅斯人。官方統計顯示在英俄羅斯人達到數萬,不少媒體估計超過10萬,甚至20多萬。“這種傳統有助於理解為什麼倫敦擔心俄羅斯的影響力。”

有趣的是,最近英國王子、薩塞克斯公爵哈裏及其夫人梅根在專訪節目中大爆“王室黑料”,引發全球圍觀,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也迅速做出反應。她在臉書上嘲笑“英國君主制特色的民主”,稱“正如薩塞克斯公爵夫婦所證實的那樣,任何問題在當權者的指示下都可能被英國媒體顛倒黑白。我們在利特維年科、別列佐夫斯基、斯克利帕爾、‘白頭盔’等事件上已不止一次有過這樣的體會”。俄前特工利特維年科和斯克利帕爾中毒案分別發生在2006年和2018年,在英“政治避難”的俄富豪別列佐夫斯基死亡案發生於2013年。

“自二戰以來,俄羅斯一直被英國當作‘敵對國家’。冷戰後也如此。尤其是最近幾年,在俄前特工中毒案件發生後,俄羅斯在英國的形象跌入谷底。”德國新聞電視臺稱,英國是北約主要成員,是美國最重要的盟友,英美又都屬於“五眼聯盟”。某種意義上,英國的安全戰略緊隨美國。美國的安全戰略曾警告北約應防範“俄羅斯的冒險主義”,並把新的對抗歸咎於俄羅斯。

在崔洪建看來,英國一定程度上確實有替美國考慮的因素。對俄問題上,美國想要在歐洲拉同盟,最堅定的一直是英國。英國不像德國等國那樣在能源上依賴俄羅斯、地緣上接近莫斯科,它這麼做沒有負擔。“英國有給自己的定位,包括這次報告強調要維護英國在西方世界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北約的二號地位,而北約至少到現在為止主要還是針對俄羅斯。英國如果要顯示自己在西方內部安全上的能力,很多方面都要針對俄羅斯。”

【環球時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汪嘉波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 丁雨晴】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