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挖渠引水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冬日,黃昏,微風。余暉如水,緩緩流淌。遠山巍立,半山微紅,半山蒼茫。

站在紅旗渠的源頭,群山環繞、陡崖峭峰之間,滔滔不絕的濁漳河激流澎湃、白浪翻飛,濤聲如雷霆滾滾。

漳河是一條古老的河流,上遊分為“清漳”和“濁漳”。濁漳河有南、北、西三大支流,當地人稱之為“南源”“北源”“西源”。在山西長治境內,濁漳河從平順縣北部過境,走峽谷,斷峭壁,切山峰,彎彎繞繞,一路歡騰,落差最高可達二百五十米,兩側山峰,海拔多在一千二百米以上。

我曾無數次沿著濁漳河河岸行走。那裏綠樹成蔭,草木旺盛。濁漳河水依山而行,或安靜或奔流,如詩如歌。群山之中,是星羅棋布的村莊。彎彎曲曲的小路,如絲帶般系著村舍和梯田。小路上,扛著農具的農人在行走,後面跟著悠閑的黃牛,時不時還會跑出一只淘氣的小狗。

每一次行至平順縣石城鎮附近,我總會尋一塊石頭安靜地坐一坐,因為這裏是紅旗渠的源頭。在這裏,奔流的濁漳河被攔腰斬斷,河水像是被收入一個大口袋之中,然後從另一端放出,朝著河南林州的方向奔流而去。剛剛鉆出口袋的河水更加猛烈,白浪拍打著堅硬的山體,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我的耳邊,仿佛響起當年修渠人手握鋼釬、揮著大鐵錘敲打山體的叮當聲,那聲音和濤聲融為一體,響徹山谷。

我無法想象20世紀初的林縣(今河南省林州市),在沒有水的狀況下,鄉親們是如何生活的。但我知道,我的祖籍就在那裏。我的祖先為了生存,一條扁擔挑起全部家當,走出了林縣,沿著崎嶇的山路,一路乞討進入山西,太行山最終成為他們的庇護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林縣人民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惡劣的環境,立誓鑿開太行山,引水入林縣。他們連續奮戰十個春秋,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情況下,憑著一雙手和鐵錘鋼釬等原始工具,硬生生在陡峭的懸崖上鑿出紅旗渠。這條長達七十多公裏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成為當地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紅旗渠的建成通水,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當地人民的生存條件,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孕育和鑄就了紅旗渠精神。

記得我爺爺在世時,常對我講起紅旗渠。他雖然沒有參與修建紅旗渠,但修建紅旗渠的人當中,有他的長輩,也有他兒時的夥伴。爺爺多次叮囑我,有機會一定要去紅旗渠上走一走、看一看,只有親眼看了才會明白修這條渠有多了不起。當年,就在紅旗渠的源頭,林縣任村的五百名男女齊上陣,在這裏打響了築渠截水第一炮。他們把繩子綁在腰間,整個人懸在半空,揮錘鑿石開山。後來,四十多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一起跳進冰冷的激流中,他們排成道道人墻,用血肉之軀保障了大壩截流的順利進行。今天,坐在渠首,任風吹過臉龐,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現了那充滿磅礴氣勢的人墻截流的場面。那些吶喊聲,早已定格在這裏,成為一種永恒。

沿著濁漳河一路行走,看到的不僅是紅旗渠的源頭,還有千百年來人類活動的軌跡和文明的遺跡。河之兩岸,山高坡陡,氣候濕潤,林草茂盛,利於種植,人類居住的歷史十分悠久,古村落和古建築隨處可見,歷史文化遺產十分豐厚。僅在長治市平順縣這一段,濁漳河沿途就有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一處古建築都獨一無二,極具代表性。

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為了追尋美好的生活,在這個平平常常的山谷中,留下了豐富的印記。我喜歡濁漳河,只要有時間,總會到這裏走一走,坐一坐。無數次行走,每一次走過,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26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