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夢見被剁手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大周小冰人 劇照

由愛奇藝獨播的《大周小冰人》是一部以我國古代媒人制度為題材的輕型青春喜劇,主要講述了作為官媒的骨感“小辣椒”顏如玉與作為私媒的“金鳳冰人”沈恕之間的歡喜故事,二人打破了“官民不婚”的制度,終成眷屬。這部劇已經播出了兩季,帶火了戴景耀、向昊等人。

我國古裝電視劇很多,但以媒人為題材的很少,2003年開播的港劇《金牌冰人》算是較早將敘事線聚焦“媒人”的電視作品。

媒人為啥又叫“冰人”?

據《晉書》記載,令狐老人夢見自己走在冰湖之上,忽聞冰裂之聲,竟見冰下有人,赫然驚醒。有解夢人解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男女配婚之事為“陰陽”;解夢人更預言令孤策將為他人作媒說親,而冰破之時,便是成功之日,自此擔當媒妁之人,是為“冰人”也。歷朝君主為求繁衍人口,將“冰人”納入官別之內,統籌全國婚配,故此,“冰人”一業除有私媒外,更有官媒的出現。及至唐代,此制更趨成熟,更在唐高宗永徽三年,撰寫了《唐律疏議》,成為最早的封建婚姻法典。

官媒和私媒有啥不同?

官媒是代表政府行男女婚姻之事的機構,即官方的婚姻介紹所。官方的媒人,古代稱作媒官、媒氏、媒互人等,最早出現在西周。據《周禮·地官·媒氏》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即婚配)”,“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看來,媒氏的主要工作職責就是掌握全國男女的姓名和出生時間,督促適齡男女結婚。

《管子·入國篇》中這樣描述春秋戰國時代的官媒:“凡國皆有掌媒。丈夫無妻曰鰥,婦人無夫曰寡。取鰥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此之謂合獨。”可見當時的官媒,除了為年輕人安排嫁娶外,還要幫助鰥夫寡婦重新組織家庭,並整合他們的財產。自秦至清,官媒的權力仍然很大:三國時期,把“媒官”設到交趾、九真等邊疆地區;據史料記載,元朝的“媒互人”甚至由政府任命並發執照,儼然就像今天婚介所的老板。

私媒則是我們熟悉的媒婆形象,但古時私媒做成的婚姻也還是要到官媒處登記,接受官媒的監督,才符合國家法律的規定。

李易峰 “媒婆照”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和“妁”是一回事嗎?

“媒妁”一詞最早見於《孟子》,清代梁章鉅《稱謂錄》“媒妁”條下雲:“《孟子》媒妁之言。《音義》謂媒氏酌二姓之可否,故謂之媒妁也。”許慎《說文》雲:“媒,謀也。謀合二姓。妁,酌也,斟酌二姓也。”“媒妁”又稱月老、大冰、伐柯人、紅娘等,現在統稱為媒人。但是在以前,“媒”和“妁”可不是一回事哦……

向昊 劇照

關於“媒”和“妁”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

1.《現代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男媒女妁”,即“媒”指男方的媒人,“妁”指女方的媒人。

2.“媒”指職業撮合人,“妁”指臨時撮合人。“媒”字從女從某,“某”通“每”,意為“(人選)不確定”;“女”和“某”合起來表示“海選女性”。即男方沒有提出確定的人選,但提出了條件杠杠,媒人依照男方開出的條件在眾多候選人中選擇合適的女子,然後上門說合。所以,媒人是職業婚姻介紹人,手裏掌握著一大把候選人資料。“妁”字從女從勺,“勺”通“的”,意為“目標”;“女”和“勺”合起來表示“目標女性”,即男方指名道姓要娶的女子。這種情況下,只要認識雙方家長的人士都可以擔當起說合人的角色,所以“妁”是指臨時撮合人。

大周小冰人 劇照

剩女的代價”:在古代嫁不出去是要罰錢的!

古代未婚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那才是真正的“宅女”。在古代,男婚女嫁不僅關乎人們的生理需求和社會穩定,更關乎人口的繁衍和家國的持續發展。既然是家和國的大事,男婚女嫁就不僅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

歷代以媒人牽線、家長包辦促成男女成婚的方式是主流。但政府也就往往會進行幹預,出些“奇招”。

一是制定法令。規定男女達到一定年齡必須結婚,男子一般在15歲至20歲,女子則在13歲至16歲之間。

二是處罰。到了法定年齡不嫁人的女子,那是要罰款的。比如,漢朝孝惠皇帝時,誰家要有女兒15歲以上至30歲還沒有嫁人,罰款600錢;唐代對於男子20歲以上、女子15歲以上還沒有結婚的,也要處罰。

帝王為何如此積極地要求適婚男女及時成家呢?如果適齡男女都不急著結婚生小孩,人丁缺乏,生產和戍邊靠誰啊?你不急,皇帝急!而且,古代一直就認為“男有室女有家”,陰陽調和了,人心才安然,社會才穩定和諧!

文末福利:南山主的“蕾絲照”請收好!

向昊,是《大周小冰人》裏浪蕩不羈、心思單純的平樂公子李賢,也是《招搖》裏南山主顧晗光,作為妙手神醫,動不動就“剁手”的毛病也是沒誰了!不過,誰能想到傲嬌的南山主竟為了《大周小冰人》穿起了蕾絲呢?當“傲嬌”變成“妖嬈”,這效果,您自己看吧……

【聲明】: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您說話,立馬撤下,絕對“認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