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被騙子騙了車和錢包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如果有陌生人要求與您“共享屏幕”“分享屏幕”,請一定要當心。近期,一種名為“共享屏幕”的新型詐騙形式正在尋找“獵物”。

記者調查發現,此類詐騙往往以“XX客服”“XX商家”等面孔出現,騙取受害者信任“共享屏幕”,實時監控受害者短信驗證碼等進行轉賬,甚至上演騙中騙。一旦詐騙得手,騙子便迅速消失,追繳面臨不小難度。

誘餌

“退款”薅走6萬元,騙小孩解“防沈迷”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但每每想起那兩三個小時,蘇麗就感到難受——因為輕信可以“退款賠償”,她在與自稱某平臺“客服”的人開啟“共享屏幕”後,被騙走了整整6萬元。

“你是蘇麗嗎?我們是某某客服。您之前在網上買的東西有瑕疵,我們要給您退款賠償。”當接到這通電話時,蘇麗一開始有些遲疑。但由於自己確實在該平臺買過該物品,對方又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地址,她很快放下了警惕。隨後,那名“客服”詢問蘇麗是否已經不能查詢到訂單。她打開軟件一看,情況果然如此——那個購物訂單已經不知所蹤。

“這樣吧,我讓財務跟你說,具體怎麼退款你聽她的。”該名“客服”把電話交給了“財務”。而後,“財務”要求蘇麗下載一款名為“億聯會議”的軟件才能退款賠償。蘇麗下載安裝該軟件,並輸入對方給的會議號和密碼,加入了“共享視頻”。很快,當她登錄某電商平臺時,才發現自己在該平臺的賬號名和地址已被對方修改。並且屏幕上的對方,正在該平臺上不斷開通網絡貸款、而後返回頁面,繼續開通另一個貸款……此後,“財務”還“指導”她操作,將支付寶和微信向某個賬號裏轉賬。一時間,自己卡裏的錢被一筆筆扣掉,手機中的轉賬短信提示也不斷出現。最終,蘇麗在焦急、不安和無助中,共被轉走了6萬元錢。

記者以“屏幕共享”“共享屏幕”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僅在“黑貓投訴”平臺,有關各類共享屏幕詐騙的案例,就有近50條。而受害者的被詐騙金額,從數百元到數萬元不等。在這些被騙案例中,甚至有騙子以“解除防沈迷限制”為由,成功詐騙一名8歲未成年人。

上個月底,8歲的小學生小寧借用父親的手機,在臥室中玩遊戲。在打開一個名為“TT語音”的軟件並進入遊戲房間後,有人開始搭訕小寧,並不斷詢問“要不要一起玩遊戲”“去下載個軟件,我免費送你皮膚”……當聽到小寧說自己的遊戲賬號有防沈迷限制時,對方表示“可以幫助你解除防沈迷”。於是,小寧聽信對方的話,下載了某書軟件,並與對方開啟右上角的“共享屏幕”功能。隨後,詐騙者一步步誘導小寧打開微信、支付寶等軟件,詢問手機驗證碼等信息,最後刷走15410元。

手段

“耐心”加恐嚇,上演騙中騙

與過去電話視頻詐騙、添加受害者微信等形式不同,要實施此類新型詐騙,通常會借助帶有“共享屏幕”或“分享屏幕”功能的第三方平臺實現。而這些平臺,有的是市面主流的諸如“XX會議”“XX視頻會議”“X書”等軟件,有的則是不太知名、少有聽說的某些軟件。

相比施騙硬件的準備,詐騙者的套路和手段準備更“煞費心思”。除了向受害者拋出五花八門的借口和“誘餌”之外,在詐騙過程中也是軟硬皆施,甚至上演“騙中騙”。

小寧的姐姐向記者表示,當初弟弟在整個被詐騙過程中,都是被對方誘導和蠱惑“不要聲張”“保密”的狀態。“他幾乎是一直關起門來在屋裏,甚至是躲在家中的衣櫃裏操作。”小寧姐姐說,由於弟弟平時會用手機上網課,因此當天家人並未警覺有什麼異樣。即使小寧中途出過臥室,但也始終沒有向家長表示什麼,更沒有意識自己正在被共享屏幕詐騙。“詐騙者非常謹慎狡猾,會詢問對方的年紀、家中是否有人,以及用的是誰的手機等信息。”小寧姐姐表示,8歲的孩子根本不懂什麼防詐騙的知識,“騙子太猖狂了,我們在某書的賬號也被封了,導致我們現在也無法向警方提交更多證據。希望國家引起重視,避免更多小孩子被騙。”

而蘇麗被詐騙的過程,更顯示出詐騙者的猖狂狡猾。“當時有一陣子已經警覺可能是被騙了,但對方就說自己保證絕對是‘客服’,不會騙人等等,繼續讓我跟著操作。”蘇麗說。後來,自己表示不願再共享屏幕時,對方又恐嚇說,“已經操作了這麼多貸款,如果不繼續進行,就會影響征信而讓你成為‘黑戶’,直接影響到孩子入學……”當聽到這些話時,一時間蘇麗就被“嚇住了”,就跟著詐騙者的節奏操作。

讓蘇麗氣憤的是,當她下決心要退出時,騙子對她使用了最後一招——“騙中騙”。“我不要‘退款’了,你把我轉給你的錢還回來。”蘇麗對詐騙者表示。聽到這番話後,對方很快轉給蘇麗1萬元錢。而後卻又表示要抹去貸款痕跡,完全關閉貸款,需要蘇麗再轉回去兩三萬。“因為當時想著趕緊讓事情結束,就又轉回去了一筆錢,結果就完全被騙了。”蘇麗說,在自己被騙走的6萬元錢中,有三筆轉賬是從某電商平臺內轉走的。其余的錢,則是自己被對方誘導從手機銀行中劃出去的。

背後

號卡或涉非法,得逞立即“消失”

那麼,“共享屏幕”騙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何被騙風險極高呢?

江蘇宿遷網警做過一個實驗,當兩部手機開啟“分享屏幕”功能時,1號手機上的每一步操作,都可以清晰地在2號手機同步反映出來。也就是說,只要在某平臺、某軟件中與對方開啟了“共享屏幕”功能,你在自己手機上的任何操作,對方都能看到。包括輸入各類密碼、手機解鎖、打開每個軟件等過程。

采訪中,記者獲得3個“共享屏幕”詐騙者的電話,而後一一撥打測試,發現所有號碼均無法正常接通。其中,有的詐騙者電話語音提示已停機,有的則提示暫時無法接通。即使在連續多天裏屢次撥打詐騙者電話號碼,情況也如此。

“只要得逞,電話很快就會被‘拉黑’。我們去報案的時候,警方就說這些電話號碼很可能就是通過非法渠道購買或獲得的,根本不是真實的本人電話。”小寧姐姐告訴記者,在本月初立案時,警方已經基本確認,詐騙者的電話號碼所屬並不是本人。“那一萬多元錢的收款,是用了好幾個手機號實現的。據說使用這些號碼的騙子,一般都在境外活動。”

“他們通常就是打一槍換一炮,電話號碼更換得很勤。就記住,如果陌生人需要你下載某個軟件,或者打開某個鏈接,一律不要操作就好了。”不久前剛被共享屏幕騙局“找上門”但成功躲避的市民張先生表示。遇到類似騙局,不用當真就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半。他呼籲大家,即使是被誘騙中途下載了某個軟件,也千萬不要點擊屏幕共享功能,更不要反饋任何驗證碼給對方。“我當天是沒什麼事,跟騙子周旋了一個多小時。耽誤騙子一小時,可能就拯救了一個受害者了。”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共享屏幕”功能通常被詐騙者使用的場景是諸如冒充公檢法、貸款詐騙、客服退款詐騙、註銷校園貸騙局、殺豬盤等詐騙中。而今年,認證官方賬號“北京反詐”曾在網絡表示,“共享屏幕”騙局中,詐騙分子使用的賬號幾乎都是購買而來的賬號,雖然開戶人和賬號都清楚,卻無法與其本人建立關聯,因此警方很難從這些賬號找到幕後是誰。“這就是當前為何要在全國推行‘斷卡’行動,嚴厲打擊整治懲戒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違法犯罪活動的原因。”

對於各類不同類型和“面孔”的詐騙活動,此前國家反詐中心民警曾總結防範小貼士,並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牢記“三不一多”原則——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松林 宋溪

編輯 匡峰

流程編輯 嚴聖渺

上一篇:周公解夢夢到婚嫁

下一篇:周易解夢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