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已把狗打傷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歷史對於張學良的評價,是非常復雜的。

例如著名的史學家唐德剛先生,就說:“如果張學良有閻錫山一半狡詐,歷史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了。”

後人有過很多類似的評價,例如說“如果張學良有李宗仁一半勇敢、有馮玉祥一半堅決、歷史可能就是另外一模樣了……”

很顯然,他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認為張學良算不上功臣,只能算是梟雄。

而在1961年的時候,北京舉行了紀念“西安事變”25周年的晚會,很多領導人都來參加,其中包括周恩來,以及張學銘、張學思,這倆人是張學良的弟弟。

周恩來含著眼淚說:“張學良是千古不朽的功臣!我的眼淚是代表黨的,不是我個人的。25年了,楊先生犧牲了一家4口,張先生囚禁在臺灣,沒有自由,怎能不使人想起他們就落淚呢……”

(中間是張學良)

無論史學家如何評價,又或者民間如何評價,筆者個人認為周恩來的評價,肯定是最正確的。

張學良到底是不是功臣?算不算千古不朽?至少我們共產黨這邊是這樣認為的。

而國民黨那邊呢?話說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前,在大陸給軍統毛人鳳的最後一份暗殺名單,當中就有:宋慶齡、張學良、楊虎城……

毛人鳳當場就嚇呆了,看來蔣介石還是恨張學良和楊虎城,可為什麼要暗殺國母宋慶齡呢?不過上級有命令,所以他不得不去執行。

本篇文章開始之前,先說說張學良是個什麼樣的人?

史學界經常提起張學良的那兩個“再說”意思就是,西安事變抓蔣介石之前,張學良這樣講:“抓了再說。”

結果誰知道,抓了之後引起巨大震動,所以張學良想要釋放蔣介石,別人問放了怎麼辦?張學良這樣講:“放了再說。”

於是乎,後人就拿此事嘲笑張學良,說如果蔣介石真死在了西安,難道要死了再說嘛?

從以上三個“再說”當中,便可看出很多人,認為張學良是莽夫。

筆者個人認為,張作霖能把幾十萬大軍交給張學良,有其父必有其子,張學良絕非無能之輩。

最簡單的一個案例就是:軍統明明提前得知、那西安會發生兵諫,明明提醒蔣介石別去。可蔣介石認為不可能發生兵變,結果偏偏就要去,所以才發生了西安事變。

從這裏便可看出,張學良的謀略,並沒有傳聞當中的那麼不堪,至少騙過了蔣介石。

咱閑言少敘,今天本篇文章要講述的內容,便是張學良到底算不算千古功臣?周恩來為何給予張學良如此之高的評價?

一切的一切,要從1934年說起,先說軍統這幫人,是如何提前得知西安事變的?

且說戴笠創辦特務處的時候,也就是未來的軍統,他的情報網絡還遠遠沒有成熟。

他的情報網,主要在長江和東南那邊,對於西北尤其是對於西北軍,可以說兩眼一抹黑。

再看西北刀客楊虎城,他是江湖出身,一把長刀拉起一支隊伍,將一群綠林好漢,帶成了革命軍人。

楊虎城所率領的第十七路軍,人數最高的時候足有六萬人,而且對楊虎城忠心耿耿。西北軍素來驍勇善戰,而十七路軍更是其中的翹楚。

戴笠想要滲透十七路軍,卻發現楊虎城的部隊,針紮不進、水潑不進、始終無法得手。

可是!十七路軍的鐵桶團結,卻毀在了一個女人的手裏,那就是美女特工向影心……

要先把這女人說清楚之後,才能講清楚西安事變的過程。

話說向影心這姑娘長得很漂亮,出生於西安的富裕人家,因為頭腦聰明、談吐優雅、擅長琴棋書畫多才多藝,所以成了方圓百裏出了名的才女。

登門求親的人,來了一撥又一撥,可是向影心都不答應,而父母又寵愛這掌上明珠,因此也就任由向影心挑挑揀揀。

可突然之間,向影心對父母說,要嫁給一位團長,而且還是當三姨太。

父母聞聽此言,那肯定不答應了,於是就問那團長是誰?

向影心說是駐紮在咱們這裏的西北軍,團長名叫胡逸發。

父親一問年齡,那胡逸發居然比自己還大了一歲,絕不同意這門婚事。

可是,向影心卻很任性,在一天夜裏去找胡逸發,倆人隨即私奔。

胡逸發後來去了南京的十七路軍辦事處工作,自然也會帶著三姨太向影心。

(胡逸發)

而陜西老家的父母呢,則收到了女婿的一千塊大洋作為聘禮,也收到了女兒的親筆信。

向影心在信上說,自己絕不甘當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

總之,這女人向往外面的世界,想要闖蕩闖蕩,開闊開闊自己的眼界。

於是乎,未來的軍統一枝花,進入了國民政府的核心——南京!

在這裏的姨太太,經常聚在一起打麻將,也就是在牌局當中,向影心結識了戴笠。

那時候,戴笠正在發愁呢,該如何打入西北軍內部呢?他發現向影心絕不是一般女子,說好聽點就是多情浪漫,說難聽點……呵呵……

戴笠邀請向影心加入軍統,這姑娘當時想著玩票,所以就答應加入了。

誰知訓練的時候,軍統手段非常殘酷,直接拉著向影心進入監獄,給了這姑娘一把槍。

向影心看到眼前,坐著一個死刑犯,緊接著耳邊響起教官的聲音,務必一槍殺掉這死刑犯。

如果向影心不殺死刑犯,那教官就會殺了向影心,這屬於是進入軍統的第一項正式訓練。

啪!

向影心手起槍落,殺人幹凈利落,連教官都佩服,這女人是當特務的好材料。

而且接下來的訓練當中,向影心出色完成了任務,所以戴笠給她取了個稱號叫裙帶花,並且寄予厚望。

向影心的確不辜負軍統的栽培,很快就憑借自己的石榴裙,套住了十七路軍的諸多高層。

所以在西安事變發生之前,戴笠所統領的軍統,就已經得知了張學良和楊虎城在密謀兵諫。

翻閱臺灣那邊的史料,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中正於二次入陜之先,即已察知東北軍剿匪部隊思想龐雜,言動歧異,且有溝通‘匪部’自由退卻……”

按照軍統裙帶花、提供給毛人鳳和戴笠的情報,自然是不能讓蔣介石去西安,否則肯定有危險。

既然說向影心了,幹脆把這女人說完,咱們再寫下面的事情。

向影心被譽為軍統一枝花,在她裙下失去生命的人,包涵了各個黨派、多個國家、這女人後來嫁給了軍統的毛人鳳,生了八個孩子,其後人成就都很高。

也有傳聞說是向影心,跟戴笠有那麼一腿,這件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以上說的是國民黨情報組織,主角是戴笠和向影心;而共產黨這邊呢?那自然就是李克農和高福源。

戴笠領導的是軍統,而李克農領導的則是中央特科,兩個組織的間諜,分別被稱之為特務和特工。意思就是特別任務,和特別工作。

話說長征結束之後,中央紅軍來到了陜北,當即就跟東北軍和西北軍開戰。

延安方面認為,要“對東北軍進行爭取”也就是說做統戰工作,當前應該統一戰線,一致對外,而非內戰。

在1935年10月29日的時候,紅軍在榆林橋,和東北軍第七師開戰。

在此戰當中,俘虜了東北軍的一位團長名叫高福源,此人是張學良的親信。

而紅軍這邊指揮這場戰鬥的,是未來的開國大將徐海東,因為此戰我軍傷亡很大,所以俘虜了高福元之後,徐海東非常憤怒。

啪啪!兩個大耳光,徐海東擡手就抽在了高福源的臉上。

(徐海東)

緊接著,高福源就被關押在戰俘營,接受我黨的改造。

毛澤東得知高福源被俘之後,立刻打電話給彭德懷,說自己要親自見見高團長。

毛澤東又說:“你們要好好地優待他,住到一定的時候,他願意回去,就讓他回去。”

很快,高福源就被帶到了甘泉的紅一方面軍指揮部,受到了彭德懷的熱情招待,倆人住在同一個窯洞裏,深夜長談。

不用想都知道,彭老總肯定會說,東北已經淪陷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統一戰線。

第二天天亮,李克農隨即開始行動,舉辦了一場聯歡會,參與人員都是東北軍的被俘官兵。

在這場聯歡會當中,上演了抗日節目,尤其是那一首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高福源)

高福源聽到這首歌之後,淚水湧出了眼眶,因為他的家在東三省,在那白山黑土當中。

可如今,東北已經淪陷了數年,高福源的父老鄉親,正在日寇的鐵蹄下遭受磨難。

李克農走了過來,他跟高福源談了很多,高福源早就想打回東北,而不是在這裏內戰。

在黨組織的努力下,高福源改變了思想,隨即和李克農一起,喬裝改扮離開紅軍駐地,去往東北軍那邊,去見張學良。

時間是1936年1月的中旬,高福源先是從瓦窯堡,來到了東北軍在洛川的駐地。

高福源見到了王以哲,此人是張學良的心腹愛將,如今老戰友相見,自然免不了一番寒暄。

高福源說自己要見張學良,張學良此時正在西安,得知高福源回來了,於是心情非常的高興。

所以第二天,張學良早早的,就乘坐飛機來到了洛川……

此時的張學良,內心是非常復雜的,因為馬家軍問他,如果跟紅軍開戰,損失之後怎麼補充?槍彈跟誰要?征兵哪裏招?

楊虎城的西北軍,自然也會詢問類似的問題,西北軍損失之後,誰來補充呢?

張學良剛開始的時候,對蔣介石非常的信任,而事到如今已經知道,蔣介石想要借刀殺人。

張學良認為,蔣介石一石二鳥,讓他們雜牌軍去跟紅軍開戰,雙方都出現損失之後,中央軍坐收漁翁之利。

對張學良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東北軍的一個營,在跟紅軍開戰之後損失慘重,於是營長去找政府要撫恤。

可是政府卻對營長說,應該回到老家領撫恤……營長雷霆暴怒,因為自己老家在東北,而東北已經淪陷了,難道要去找日本人要撫恤嗎?

所以說,張學良懷著這般復雜的心情,來到洛川見到了高福源,二人自然是推心置腹的一番長談。

倆人都認為,蔣介石在借刀殺人,蔣介石不僅要消滅紅軍,更要消滅他們東北軍。

這屬於是內戰,而敵人本該是日本,為何要親者痛仇者快呢?

1936年1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等中共軍政高層,加起來二十多位高級領導,發布了《為紅軍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

緊接著,張學良會見了李克農,倆人更是開始了長談,緊接著達成了停戰協議,也就是說東北軍不去打紅軍,而紅軍也暫時別打東北軍。

而且張學良希望,見到毛澤東和周恩來。從這時候開始,西安事變便埋下了伏筆。

時間來到4月9日,周恩來和李克農,來到了清涼山下的橋兒溝,那裏有一座教堂,和張學良開誠布公的談判。

張學良之前面對李克農的時候態度很強硬,而今面對周恩來的時候,態度完全改變,更加深刻認識到統一戰線的重要性。

雙方會談一直談到了第二天的淩晨四點!達成了多項協議。

會談結束之後不久,周恩來寫信給張學良,裏面有這樣一句話:“漢卿將軍:座談竟夜,快慰平生。歸語諸同誌並電前方,鹹服先生肝膽照人,誠抗日大幸……”

張學良回去之後就跟楊虎城密談,商討著該如何逼迫蔣介石抗日,而不是在這裏打內戰。

咱們前文說過,蔣介石已經獲悉,此去西安很危險,為何他偏偏要去呢?

這就不得不提張學良的謀略,他已經和楊虎城達成秘密協議,先制造東北軍和西北軍內訌的場景,也就是說“上合下不合”。

於是乎,西北軍和東北軍,多次出現了打架鬥毆的現象,各種傳聞隨即瘋起,說什麼東北軍要加害西北軍,也有說西北軍不聽從指揮,導致戰鬥一場接著一場的失敗。

鬧到最兇的時候,七八百人聚在一起,雙方朝天放槍,幹脆仗也不打了,咱們相互之間開掐。

張學良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再看此時的蔣介石,他得到了軍統的預警之後,也就沒有當回事兒,只知道自己要盡快去西安。

蔣介石是最擅長搞鴻門宴的,屢次通過開會,扣留一個又一個政敵,例如扣留胡漢民、扣留李濟深……等等等不計其數。

蔣介石認為,張學良對自己非常的忠誠,不可能會發生兵諫的事情,而此時四路大軍圍困延安,只要西安這邊別放水,他認為“大事可成”

蔣介石此番去西安,卻被張學良的各種手段迷惑,等於是鴻門宴的老手,落入了鴻門宴當中。

剩下的事情,估計大家都知道,蔣介石去了西安之後就被扣留。

以至於直到今天,都有史學家高呼,那蔣介石為何要去西安呢?咋就不去天水呢?直接去天水,去胡宗南那裏,召集張學良和楊虎城來開會不就行了嗎?總之,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排兵布陣,讓衛隊一營的營長王玉贊擔任總指揮,二營營長孫銘九配合。

當天晚上殺進清華池展開槍戰,蔣介石逃出臥室,上了那荒草荊棘的驪山。

王玉贊隨即追了上去,在今天的“兵諫亭”那裏抓住了蔣介石,帶到山下的時候,天已經快要亮了。

蔣介石坐在馬路邊,說要見張學良……

隨後由孫銘九等人,帶著蔣介石見到了張學良,倆人隨即起了爭執。

張學良要停止內戰,他認為共產黨是“剿”不完的;蔣介石則堅持認為,他那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

西安事變爆發之後,國內外的軍界、政界、輿論界等等等,矛頭直指張學良,西安儼然成了暴風眼。

就在張學良發愁的時候,得知周恩來要來西安,趕緊派飛機去接。

張學良在這時候,長長松了口氣,他說:“他來了,一切就有辦法了。”

張學良口中的那個“他”自然說的是周恩來,張學良已經將周恩來,當做是自己的良師益友,關鍵時刻來西安出謀劃策。

(應張學良電邀,中共中央委派周恩來(右)、葉劍英(中)、秦邦憲(左)赴西安參加談判)

很快,共產黨方面,周恩來、葉劍英、羅瑞卿等人,隨即來到了西安,見了張學良之後,又和蔣介石展開了會談。

這便是西安事變的經過,在這事變的前前後後,軍統、特科、西北軍、東北軍、恩恩怨怨情仇交織。

其中最主要的人物,那必定是張學良,到此時如果再說張學良是莽夫的話……以筆者來看,恐怕未必吧?

西安事變的成功,張學良必然是功不可沒,這絕不是一時衝動的“莽夫”行為,而是有計劃、有目的、並且達成預期目標的一場歷史大事件。

到此時我們可以展開聯想,倘若沒有西安事變的話?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蔣介石沈迷內戰,國民黨和共產黨激烈交火。

東北的日寇關東軍,開始隔岸觀火,真正的敵人哈哈大笑,看著中國人自己打中國人。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全國人民都看得出,中日必有一戰。倘若沒有西安事變的話,等中日戰爭爆發之後,國內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老百姓抗日的時候,是該聽共產黨的指揮?還是服從國民黨的差遣?

沒有西安事變,就沒有國共合作,倘若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時候,而中國並沒有形成統一戰線,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說,周恩來對張學良的評價完全正確,千古不朽的功臣!

且說西安事變結束之後,張學良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南京,周恩來想要阻止的時候已經晚了。

周恩來趕到機場,看到飛機已經起飛,他無奈嘆息仰天落淚,說:“張漢卿就是看《連環套》那些舊戲中毒了,他不但擺隊送天霸,還要負荊請罪啊!”

可能有讀者沒有看過《連環套》大概意思呢,就是清朝有一位綠林好漢叫竇爾敦,代表著綠林的利益。

而綠林當中,也有親政府組織,例如《三劍俠》小說裏的俠義人物勝英,有個弟子叫黃三泰。

在《三劍俠》當中,年輕的黃三泰屬於是正面人物;到了《連環套》當中,他已經名震江湖。

竇爾敦和黃霸天比武,說好了不許用暗器,可黃三泰還是動用了金鏢,結果竇爾敦被打傷。

竇爾敦又去學藝,練就一身好武功之後,再去報仇的時候,黃三泰已經老了,改由兒子黃天霸代替。

深夜黃天霸去刺殺竇爾敦,他把刀插在了桌子上,隨後退走。一場恩怨,就此消融……

這顯然是評書裏的故事,可如果放在現實當中,後果自然很嚴重,因為張學良自比竇爾敦,可蔣介石不是黃天霸。

接下來的事情,便是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在此期間周恩來寫過一封密信,托人轉交給張學良。

張學良在被軟禁的時候,收到了一個口紅盒子(現存臺灣張學良紀念館)打開之後,裏面的那封信裏,寫著周恩來的十六個字:為國珍重,善自養心;前途有望,後會可期。

直到蔣介石去世,張學良才重獲自由,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提起周恩來說:“他肯定是個相當高明的人物。話不多,但常常一語中的,見識非常廣。因此我們第一次見面就很對脾氣,像老朋友一樣彼此敞開了胸懷……”

張學良晚年多次接受采訪,他常常談起周恩來,他說每當深夜,眼前總會浮現周恩來那雙深邃明澈的睿智眼睛,那是他時常在夢裏見到的眼睛。

張學良談起自己被軟禁的生涯,他說:“無論在奉化、萍鄉、黃山、郴州、沅陵、貴州甚至臺灣,在最艱難的時日,也經常能夢見他(周恩來)。”

只可惜,張學良和周恩來,都已經先後去世,後會有期成了遺憾。

文章寫到最後,說一說張學良和周恩來,其實也有相見的機會。

1949年,那是解放戰爭後期,第四代雲南王盧漢,他在起義的時候,抓了國民黨的張群,此人是蔣介石的心腹。

張群說你抓我有什麼用呢?對戰爭有什麼幫助呢?

所以盧漢就把張群給放了……當周恩來見到盧漢的時候,嘆息說可以拿張群,去換張學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