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九龍參拜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

北塔春韻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1940年,梁思成拂開叢生的荒草在一處散落的石頭上坐了下來,仔細凝視著周圍的造像。那是一龕晚唐造像,這一瞬間被鏡頭凝固。

70多年後,這張照片被林洙收錄在梁思成《佛像的歷史》一書中。

那個鏡頭中的梁思成在大足,北山。

北山佛灣南區第 49—55 號 中國營造學社梁思成、劉敦禎等拍攝於 1940 年

圖源 | 大足文旅

對於重慶乃至整個中國而言,大足石刻一直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事實上,就外界對於大足石刻的認知,從來都沒有實現過真正的充分解讀。

即便這一篇東西的目的是準備將大足石刻的所有美好都呈現於人前,但毫無疑問,因為篇幅的限制,我們同樣也只能做到淺嘗輒止。

正如那句“上帝造物偏愛於此”,大足石刻承載的,是總計十萬多身的摩崖造像,更是從唐代以來,先民們對於世間美好和傳統美德的期待,這些摩崖造像,不僅僅是被鐫刻在山壁上的造型和文字,也是屬於重慶的、中國的乃至世界的,關於石刻的豐碑。

寶頂山大佛灣第29號-圓覺道場

圖源 | 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圖

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整個世界對於大足摩崖造像的認可,也是那句“北敦煌,南大足”的由來,而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的大足造像,卻依舊如同它曾經走過的一千多年歲月中的每一天那樣,拈花微笑或者恬淡自然。

也許,只有真正走近這些摩崖造像的時候,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些被定格的人間美好。

大足摩崖造像的起點

讓我們穿越時光,開始回溯大足的歷史。

按照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中對歷史年代的劃分,中國分為神話時代、半信史時代、信史時代,夏商朝是信史時代的開端。而大足則在那個年代,已經有了人類活動,行政歸屬上屬於巴國,公元前316年,巴國被秦國所滅,秦在現在的江州(渝中區)設巴郡,大足便歸於巴郡,這是大足進入主流文化體系的開始。

圖源 | 蓮二爺

對於大足來說,具備裏程碑意義的是公元758年,那時是唐肅宗李亨在位,彼時正值安史之亂,李豫也是這一年被立為太子,而大足,正是在這一年正式建縣,因轄區內有大足川,兼以當時戰亂,朝堂希望天下“大豐大足”,便將這個新成立的縣城命名為大足。

這個名字一直被用到了今天。

尖山子摩崖造像

圖源 | 蓮二爺

大足石刻的開端,啟於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興於公元9-10世紀。

公元9-10世紀是唐朝末年,當時的昌州刺史韋君靖割據東川,在大足儲兵囤糧。韋君靖本屬陜西客籍,原是一名地方小官,安史之亂後,他趁著時局動蕩,攻占了大足 ,自任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使,以“節度使”的名義當起了一方霸主,並在今天的北山上建立了永昌寨。

尖山子摩崖造像

圖源 | 蓮二爺

據說韋君靖受佛法感染,覺得戎馬生涯殺人無數罪孽深重,試圖贖罪,便在當時龍崗山的石壁上,開鑿多聞天王——龍崗山便是現在大足的北山,而那尊多聞天王,則被認為是大足石刻的起始。

中國石窟史上最後一座豐碑

在北山摩崖造像的韋君靖絕想不到,他的這一無心舉措,造就了一千多年後大足的輝煌。

在韋君靖完成了多聞天王的造像之後,當地官吏僧尼紛紛效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北山摩崖造像運動,這場延續了足足四百多年的造像運動,雖經歷了時光變遷和朝代更疊,卻從未有過停滯。

只是造像的地點,從北山延展到了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更是形成了一個足有十萬多尊摩崖造像的大型摩崖造像群,成為全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寶頂山大佛灣石窟全景

圖源 | 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圖

從唐時起,歷經五代十國、直至南宋淳祐年間,大足石刻共有大小神佛像近萬尊,喜怒皆有生氣,花鳥魚龍雕刻精工,精彩璀璨熠熠生輝。

徜徉在石刻造像間,先看看說明牌上的指示,算一算他們的年齡,再面對千余年的時光,景仰地擡起頭來——這裏曾有過跨越一千多年的斧鑿。

北山轉輪經幢窟全景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不得不說,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在此之前,中國的兩次造像高峰分別系於公元五世紀和七世紀前後,但至公元八世紀中葉(唐天寶之後)走向衰落。

於此續絕之際,位於長江流域的大足縣境內摩崖造像異軍突起,從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從而把中國石窟藝術史向後延續了400余年。

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大足石刻在最高音處落淚

我們能看到最早的石像,依稀有北方造像的影子,造像們深線粗畫,立體感強,色澤渾厚,豪邁的筆觸似有刀劍之風。那時佛像才將將從恒河岸邊走來,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隨著大唐對世界的滲透,年代越往後,造像們越呈現出純凈的歡樂。人們養雞、吹笛、牧牛,觀音也有媚態。那些神佛,神情恬靜自然,似乎從不高高在上,與凡人一樣,各個表情生動,洋溢著輕快樂觀。

北山水月觀音龕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凡人的故事也多了起來,世間人物的身形日漸嬌小,又修長圓潤,帶著東南亞、南亞,以及我國雲南傣族等少數民族地區風格的小乘造像,點染著西南絲路的濃厚氣息。

從唐走向宋,越發華麗。宋時造像中,所有的禽鳥都在歡舞,繁花卷成層層疊疊的圖案。第245號觀無量壽佛經變相,人物造像539身,各種器物460余件,那些伎樂天人,亭臺樓閣,一件件既不呆板也不重復,融合得渾然一體,熱鬧而生氣勃勃。

北山轉輪經藏窟-日月觀音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最後一個值得記住的人叫趙智鳳,從二十歲開始,他在大足寶頂山傳教,用70多年的時間在寶頂山開鑿石窟,構建密宗道場。他走到生命盡頭,依然天天倚在山壁上,看著寶頂大佛灣最後部分“十大明王像”逐日成型。

但彼時,蒙古軍正在攻打四川,大足未能幸免於難,零星的戰火時有繚繞,那一尊最為生動的“大穢跡明王”雕刻,身下遺留著沒有完工的斧鑿痕跡,這些痕跡之後,大佛灣的石刻造像戛然而止。

大穢跡明王像

圖源 | 蓮二爺

石匠放下鑿子的日子已不可考。沒有人知道,那天結束的是中國乃至世界石窟史上的最後一個高潮,大足石刻歷經6個朝代,代表了公元9到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

此後至今的一切石刻,再不復當年輝煌。

大足造像技法的本土化歷程

藝術是人類安定後的需求,瑰麗而規模龐大的石窟造像,都出現在歌舞升平的時刻——敦煌是絲綢之路的必經路徑,各種文化藝術都匯聚於此,沈澱成莫高窟。北魏將都城設立在平城,讓整個國家的財富集聚到這一區域,於是有了雲岡。

北山觀經變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安史之亂後,佛教的重心遷移到巴蜀地區,南北佛教文化交融匯聚,許多文人雅士名工巧匠也隨唐玄宗來到巴蜀地區,帶來了大足石刻的第一次藝術高峰。

寶頂山毗盧道場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無論是從達芬奇還是拉斐爾論,藝術多始於宗教。

雲岡石窟發源更早,那時神佛剛從恒河岸邊起身,初到中國,胡貌梵相,有一些鮮卑族人的特征,到了龍門石窟,相貌逐漸端儼,腿短身長,帶著中原人的氣定神閑。來到大足之後,益發歡顏,這有佛教中國化的緣故。

佛教在中國流傳越廣,為平民提供著彼岸的光,佛的形象,也日益中國化。但更多的,還是盛唐文化自信的功勞。

轉輪經藏窟-日月觀音頭像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被梁思成稱為“就崖石鑿佛涅槃像一軀,真容偉巨,殆為國內首”的佛涅槃像,事實上並不是一座以全身像為標準範本而雕造的佛涅槃像。

宋代匠人將整座造像雕至腿部,大佛右脅而臥,整個佛像渾如深沈入地、重如巨嶽。以藝術論,這種以虛代實的造像風格,與中國畫中的留白手法何其相似。

以教義論,這樣深沈寂寥的涅槃像,又何其清凈身心。

大足石刻釋迦牟尼涅槃聖跡圖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中央電視臺《大足石刻》紀錄片中,以大足石刻那些彌足珍貴的匠師題記為線索,勾勒出宋代時期這個群體的大致面貌:傳承180多年的文氏、技藝高超的伏氏、來自中原的胥安——正是這些音容早已無從考證的大師們,成就了中國石窟藝術史上這座最後的高峰。

美好就是從天庭到宅院

整整六個朝代,在大足,儒釋道擺脫了高深的奧義。

這大概是因為,佛教從印度一進入中國,立刻明白這是需要講故事的國度。一代代造像在石窟裏深刻又通俗的端莊著、微笑著,人們演繹因果報應、求福消災、豐衣足食、父母親恩……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故事與中華歷史接通了血脈。

宗教故事裏,有一些普羅大眾喜聞樂見的題材:“九龍浴太子”造像,表現著9條龍為剛出生的悉達多太子洗浴的畫面。頂高6.40米的崖壁,高處雕一大龍頭,龍口大張,有清泉流出,這是當年山間一泓清泉,被工匠利用引入龍口。

九龍浴太子造像

圖源 | 圖蟲創意

除了宗教故事之外,生活題材也頗為生動。

父母恩重經分為兩層,以11組雕像表現儒家孝道的父母10種恩德,故事從一對夫婦投佛祈求嗣息拉開序幕,青年男女虔誠拜佛,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一個可愛的孩子,隨後母親懷孕、臨產受苦、年輕夫婦抱著孩子喜氣洋洋,孩子長大後又含淚將他送別遠行……

寶頂山養雞女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寶頂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情景,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王公大臣,漁耕樵讀,各式各樣的人物呼之欲出。

汪曾祺曾說,大足石刻的造像是“富於人性的”,這裏的石刻,的確充滿著生活化的色彩——佛教題材變成了現實,天庭變成了宅院,熱鬧歡騰,又包含著仁、義、善、孝的諄諄告誡。

寶頂石刻雪景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站在這些石刻像前凝視,似乎能回到往昔場景。長達千年的歷程中,大足石刻記錄著故事,也發生著故事。

石壁上的凡人停留在那個年代,石壁下觀者往來,有對神佛大大小小的參拜,也有日常娛樂遊覽,但這種大眾化的取向,並沒有讓它降維成一個鄉村廟會,時光留下了雕塑家、匠人、高僧和往來香客;空氣裏曾充斥佛號、木魚和民眾的笑語。

從天庭到宅院,大豐大足的生活,凝固在崖上風中。

五山都有各自的美好

正如我們在本文最前面所描述:1940年。梁思成拂開叢生的荒草在一處散落的石頭上坐了下來,仔細凝視著周圍的造像。那是一龕晚唐造像,這一瞬間被鏡頭凝固,這個鏡頭的發生地在北山佛灣。

北山摩巖造像

圖源 | 圖蟲創意

北山摩崖造像,至今被認為藝術價值最高。因為此地造像多為許願還願者雕就,因為一顆虔心,所托者無不是當年最出色的匠人。

在北山,佛灣一字排列,造像七千余尊,有“環宇間僅此一刻”的古文孝經碑,有中外著名的“轉輪經藏”造像和被稱為“東方維納斯”的普賢像等。

北山摩巖造像

圖源 | 重慶大足石刻國際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如果說北山石刻藝術價值濃厚,寶頂就更加接地氣,那些在大小媒體中反復被提及的生動活潑的題材多出於寶頂,鮮活的故事和各種巧思,讓寶頂得以享有更大的號召力。

寶頂則是南宋名僧趙智鳳歷七十余年主持建造的大型密宗道場,以大佛灣為中心,沿馬蹄形的自然巖壁開鑿而成,有摩崖造像近萬尊。

寶頂山大佛灣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大佛灣長約500米,寬約15至30米,雕刻造像包括八大六通護法像、六趣唯心圖、廣大寶陀羅尼經變圖、千手觀音像等30余部宏大的摩崖造像和洞窟造像。其內容之完備,“幾乎將一代大教收羅畢盡,凡釋典所載無不備列。”

在元、明時,大佛灣幾經兵禍,但石刻至今完好。整個造像如展開的長卷圖畫,其中又以宋代佛涅槃像、華嚴三聖像、牧牛圖、三品九生圖等最為著名。

寶頂山華嚴三聖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南山是道教石刻造像的集中區。始於北宋,延至明、清。有三清、聖母飛龍等道家造像五百余尊,以及“三清殿”、“太清亭”、“真武洞”和具有史料價值的《何光震碑》等。道家正衣冠為禮,南山造像服飾華美,對服裝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

南山石窟第5號-三清窟天尊巡遊圖

圖源 | 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圖

南山石窟第5號-三清窟

圖源 | 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圖

石門山造像則始於北宋,是儒、釋、道三教俱有的造像區。神仙玉皇、佛爺菩薩、天子僚臣三百多尊,濟濟一堂,盡顯中國人對信仰的親切寬和。

石門山三皇洞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石門山孔雀明王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石篆山上有座廟,廟外是隱蔽的石刻區,四五千身佛像為儒、釋、道三教混存群雕,孔子與十弟子的雕像實屬鳳毛麟角,而隔得不遠的8號窟,便是老子和他左右各立的7尊真人法師像。

時光中的開鑿者們,以不可思議的願力,成就了規模龐大的中國佛教摩崖石刻造像群。

石篆山三身佛龕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被修復的人間瑰寶

1999年12月,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但同時,因為開鑿年代久遠,在自然應力等因素作用下,大足石刻已經進入了高速風化期。

最為繁復艷美的千手觀音,雕刻面積達到了88平方米,背後崖面上共雕有830只手、眼,集雕塑、彩繪、貼金於一身,足具堂皇,卻因經歷過多年的風雨,導致其被歲月侵蝕嚴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風化現象,臉部及手部的石質,都有些變成了石渣與石屑紛紛掉落。

寶頂山千手觀音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2008年5月,國家文物局將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的修復工程定為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並組織專家進行了會診。

2011年4月,千手觀音開始啟動全方位修復,思路是:先治本,即在不損壞表面金箔的前提下,加固嚴重風化的巖體;後治表,包括金箔回貼、彩繪復原、缺失部位補型等程序。

從那時起,來自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以及龍門石窟的修復專家,加上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組成了20多人的修復團隊。

2014年6月20日,千手觀音修復人員合影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歷朝修復,都難重新延續最初藝術家的思路。2019年,重慶年輕專家提出了新的建議:根據電腦成像,模擬出被打印對象的比例全貌,並對石像缺失的地方進行復制,再利用現代3D打印技術,將石像殘缺部分打印出來。

2015年3月31日,進入了最後的“護膚”階段,封護劑就像“護膚霜”,能夠對千手觀音的“皮膚”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圖源 | 蓮二爺

在3D技術支持下,修復專家們研究唐宋時期石刻風格,用石質材料對千手觀音石刻殘缺的石屑和石渣等細小的損傷進行了3D打印,這些高科技的碎片與殘缺處進行粘合,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千手觀音石刻的修復工作。

如今,經過修復的千手觀音恢復了當初的線條,現代科技與古典匠心,達成了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跡。

寶頂山千手觀音

圖源 | 大足文旅 羅國家/攝

古人的願力與今人的巧思,曾經的匠心與此刻的科研,在不同的時代,人類的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藝術的尊崇。時光鬥轉星移,人類的技藝一次次有不同的璀璨,而古人和今人,一起呵護著那些瑰寶。

不變的山河,因為它們的沈默,而顯得更加深刻。

————————

大足石刻遊覽攻略

交 通

自駕:從重慶主城出發導航大足石刻,約1小時車程;

公共交通:重慶各大汽車站乘坐前往大足區的班車,每天有數10班次,車程1.5小時。到達大足汽車站後,換乘205公交車去寶頂山石刻景區。到北山石刻景區可乘出租車前往,車資10元左右。

門 票

寶頂山門票115元,寶頂+北山140元,學生、60—64周歲老年人半價,65周歲以上老人免票,石刻博物館憑景區門票免費參觀。景區講解員150—200元,OTA網站預定會有不同優惠。

開放時間:9:00-18:00,16:30停止入場

住 宿

重慶大足石刻開元觀堂酒店:人均400元,寶頂山石刻景區內的豪華型酒店,古香古色,步行可至。

頌棠別院酒店:人均200元,靠近昌州古城和香國公園,園林景觀別有一番風味,還提供免費漢服供客人拍照。

頌棠別院酒店

圖源 | 大足文旅

華地王朝大酒店:人均400元,大足城區內老牌一流酒店,交通便利,靠近景區,早餐品類豐富。

喆啡酒店:距離北山石刻1.5公裏,步行約15分鐘,提供免費停車場、24小時咖啡服務,自助早餐。

喆啡酒店

圖源 | 大足文旅

周邊

昌州古城: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位於大足城區周邊,以“宋風宋韻”為主題打造的歷史文化風情城,古城依河而建,內有昌州府衙、國學館、戲臺、繡樓及高約13米的昌州城樓等,是一幅立體的“清明上河圖”。

昌州古城

圖源 | 大足文旅

南山公園:占地1700余畝,位於城區中軸線南端,是一座融大足石刻文化和自然生態風光,集生態休閑、康體健身、科普展示、文化教育於一體的開放式綜合型城市森林公園。

南山公園

圖源 | 大足文旅

香國公園:毗鄰昌州古城,是區內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園內仿古建築極具特色,小橋流水、瀑布樓閣等山水景觀更是一步一景,遊賞其間令人心曠神怡。

香國公園

圖源 | 大足文旅

大足科技館:周一、周二閉館,周三至周日10:00—17:00免費開放。館內共7個常設展廳,1個臨時展廳,1個科普影院,目前是重慶市面積最大的區縣級科普場館,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在這裏感受科技的奇妙。

大足科技館

圖源 | 大足文旅

龍水湖:“大足西湖”,水天一線。湖內星羅棋布著108個小島,遊客既可泛舟湖上欣賞湖光美景,又可在松鶴島體驗各種叢林冒險項目,真人CS、飛躍叢林、射箭等刺激項目。附近的尋龍水樂園和龍水湖溫泉水世界,完美滿足遊客的“玩水”期待。

龍水湖

圖源 | 大足文旅

美食

兔:德福街兔子、龍水手撕兔、雍溪口水兔

魚:郵亭鯽魚、溫家肥腸魚 、魚啊魚 、貢都酸湯魚府(或者劉烏棒酸湯烏魚)、 有蛙有魚、肖鯽魚

江湖菜、燒烤、小海鮮等:火盆燒烤、坎上江湖菜、荷塘小院火鍋、李老頭土菜館、二師兄燒烤、北海道海鮮大排檔

坎上江湖菜

圖源 | 大足文旅

中餐小炒:發發小炒、溢香居小炒、鮮廚中餐

小吃:丁家坡洋芋、強強洋芋、軍屯鍋魁、龍水肉絲米線、老張家羊肉米線、過橋米線、交通面館、飄香面館、國興面館、佘胖子蔬菜涼蝦、郭春涼糕、優質涼蝦、麻辣豆幹(遊攤)

龍水肉絲米線

圖源 | 大足文旅

特產

大足黑山羊肉:大足黑山羊是國家級畜禽遺傳保護資源,經過長期繁衍與自然封閉選育形成的,具有體格大、生長發育快、繁殖力高的特點,黑山羊肉質鮮嫩,膻味小,符合西南地區消費者的口味。

大足黑山羊肉

圖源 | 大足文旅

笛女大曲:當地釀酒有水優、料清、曲好、窖熟之優勢,該酒為濃香型,60度,其特色是,醇和爽口、窖香濃郁、諸味協調、回味悠長。

大足冬菜: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采芥菜嫩尖經二三年腌制而成,成品色澤油褐,質地鮮嫩,香味濃郁,質脆回甜,營養豐富,是烹飪調味佳品,曾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大足冬菜

圖源 | 大足文旅

大足竹編:大足竹編歷史悠久,花色品種繁多,紡織工藝精湛,素有“竹編之鄉”的美稱。竹篾竹青涼席更是以光滑、柔軟、吸汗、散熱、涼爽等優點備受廣大遊客喜愛。

三大名茶:大足松茗茶、石刻三茗茶、寶頂苦丁茶,大足著名特產茶葉品種,茶香四溢,靜心養身,為送禮佳品。

出行天氣提醒

9月2日白天到夜間:大部分地區多雲到晴,東部地區有陣雨或分散陣雨,氣溫20~36℃;中心城區:多雲,氣溫26~34℃。9月3日白天到夜間:大部分地區多雲到晴,偏東地區有分散陣雨;夜間:東北部和西部偏西地區陣雨,其余地區多雲,氣溫20~37℃;中心城區:多雲,氣溫27~35℃。

|聲明:除原創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