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平房刮風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市民吳女士向本報反映,石景山區炮廠小區平房原本有一處公廁,服務著周邊300余戶居民,不過,自從幾年前公廁因改造而拆除之後,說好的重建卻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由於大部分居民都是老人,如廁難的問題愈發凸顯,有的老人走到半道就忍受不了內急,有的老人只能用塑料袋在家裏方便……“都拆了好幾年了,什麼時候才能重建啊?”居民呼聲不斷。公廁遲遲未能重建,問題到底卡在哪兒了?是否有望盡快協調解決?近日,記者赴現場展開調查。

緣起

為安全拆除公廁遲遲未重建

吳女士所說的公廁位於炮廠小區平房二區7排西北側。沒拆之前,周邊平房區的居民日常如廁全靠它。

“我今年60多歲了,從我記事起,就有這麼個公廁。”一位居民說,該公廁原本是個旱廁,後來經過部分改造,內部加裝了衝水裝置,硬件設施有了提升,十多個坑位也基本能滿足日常需求。除此之外,還有環衛工作人員每天清掃,並且定期抽吸化糞池。

聽居民們說,2016年,這一公廁被有關部門拆除了,原因是時常有汙水從旁邊的護坡往下滲漏,夏天異味難聞,冬天還會結冰,影響了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此,居民們表示理解和支持。屬地街道、石景山區城管委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證實,由於該公廁建設時間較早,出現了化糞池滲漏、地基下陷等情況,於是決定對公廁進行拆除,並選址重建。

不過,當時說好的重建,直到現在居民們也沒有盼到。

現狀

周邊公廁遠老人如廁難

“平房區裏住的大多是老人,上廁所非常不方便。”吳女士告訴記者,在平房區的南側、毗鄰炮廠小學的地方另有一處公廁,是大家目前所能去的最近的公廁。雖然直線距離有200余米,但需要穿過幾條巷子,中間還要經過車來車往的馬路,再經過一個小廣場才能到達。一些老人行動不便,這一趟下來,差不多得十幾分鐘。

“我去趟廁所,路上得歇好幾回。”一位正在小廣場上遛彎兒的老人說,她腿腳還算利索,但從平房區走到這座公廁,也頗感費勁,尤其是還要在憋著的情況下“走街串巷”,就更難受了。“我走到這裏至少得20多分鐘,過馬路還得提著心吊著膽。”另一位拄著拐杖的居民說。

還有一處距離平房區相對較近的公廁,位於旁邊的隆恩寺村。順著居民手指的方向,記者現場測算了一下,直線距離差不多也是200余米。不過,這段路有五六米的落差,對老人來說也不“友好”。居民們需要先從一處圍欄的縫隙中穿過,然後沿著數十級臺階走下土坡,順著下坡的道路再走上一段,才能到達公廁。

“年輕人常去這處公廁,我們老人基本沒人去,走起來又陡又危險,尤其晚上,黑燈瞎火的,更不敢走。”一位居民說。

聽聞記者前來了解公廁的事情,居民們紛紛圍了過來,訴說自己的遭遇。“一大早起來,我就得抱著小孫子趕緊往廁所跑,很多時候還沒跑到那兒,小孩就憋不了,半道上就拉褲子了。只能又把孩子抱回來換洗衣服。”“遇到刮風、雨雪的天氣,根本沒法出門,就怕摔著,只能自己在家裏解決……”

一些老人告訴記者,有時候遇到內急,公廁又離得太遠,他們只能在家裏的垃圾桶上套一個塑料袋,以解決大小便問題。不過,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看著誌願者們每天都在桶前辛苦地值守,老人們不忍心,面子上也過不去,不願意再這樣做了。如此一來,這些老人的“方便”問題就更不方便了。

“我家倒是裝了坐便器,就是為了偶爾能夠在家小便,但是根本沒法大便的。我們平房區當時鋪設的下水管道特別細,很容易堵塞。”一位居民說,即使家裏有條件安裝了相關設施,如廁還是非常不便,大家都盼著公廁能夠盡快重建。

探因

選址方案有分歧難達一致

吳女士說,早先的公廁拆除後,有關部門曾多次就重建事宜征集過居民意見,還在平房區的顯要位置貼出過相關公示,包含選址方案、規劃設計圖紙等信息。據了解,公示的方案並不是完全原址重建,而是在原址的基礎上,向旁邊平移了幾米。

記者多方了解到,有居民因很早以前在公廁旁的這片空地上種植過蔬菜,所以對公廁選址的部分土地權屬提出異議。就在有關各方即將進場施工的時候,因為出現爭議,公廁重建就被暫時擱置了。

“這塊空地早已沒人種菜,一直閑置著,還經常有人不自覺地往這裏傾倒垃圾。”吳女士說,有時候垃圾數量太多,甚至會堆到旁邊的小路上,她只能不斷地反映給相關部門。記者探訪當天也發現了這一現象。空地上堆放有十幾袋建築垃圾,還有枯枝落葉、碎玻璃、泡沫箱、舊枕芯等各種垃圾。“如果公廁能夠建起來,這裏應該不會像現在這樣亂。”吳女士說。

對於公廁的重建、方案的設計,居民們多方奔走呼籲,但施工始終沒有進展。“我們也不是提什麼過分的要求,明明是原本就有的公廁,而且大家也有實際需求,為什麼拆了就不給建了呢?”有居民說。還有居民建議,在做好防滲漏的前提下,公廁能不能原址重建。也有居民提出,就算選址方案存在分歧,能不能相應做些修改,剔除爭議部分,把公廁建得小一點也行。“哪怕先建個臨時廁所,先暫時解決大家的燃眉之急也行啊。”

屬地五裏坨街道的工作人員表示,在該公廁拆除改造前的協調會上,各方曾明確,應由產權單位負責選址新建公廁,區城管委提供資金支持,區環衛中心具體負責建設並進行後期管理和維護,街道負責舊公廁的拆除並協助做好相關保障工作。在重新選址受阻後,街道也曾多次參與協調溝通,不過,目前是由產權單位與區城管委在共同推進這一事宜。

石景山區城管委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對公廁遲遲沒能重建也很著急,目前仍在協調、督促各方解決此事。至於公廁的選址方案是否會改動,以及能否暫時建立臨時公廁等問題,他們會繼續與街道、社區及產權單位進行溝通。

產權單位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規劃方案中公廁所在空地的產權屬於他們,不過,目前他們已經進行了社會化管理,具體工作應歸屬街道負責。至於公廁如何重建,怎樣選址,也應由街道、區城管委來協調。該負責人表示,一旦有關各方協調好了之後,他們會積極配合建設。

記者手記

請讓老人體面地如廁

一個公廁重建,居民們盼了將近5年。時間一天天流逝,居民們的年紀也在一天天增加。平房區裏住的老人不少,都說“人老腿先老”,上了歲數的他們,行動起來不再那麼利索了,最近的公廁哪怕直線距離只有幾百米,但對老人們來說,卻要走上十幾分鐘。盡管附近有兩處公廁,不過,在跟隨老人體驗過一次頗為坎坷的如廁之路後,這份不便更讓記者感慨。說起自己的應對“招數”,多位老人也很是不好意思,有的說,走到半路憋不住的情況經常存在,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有的說,在家裏臨時用塑料袋也能救急。

公廁重建,不僅僅是方便與否的問題,更關乎老人的體面。公廁重建擱置固然有種種原因存在,但是不能因為有分歧就停滯不前。或許有關部門的處理方式可以更加靈活一些,比如,選址方案能否重新考慮?能不能先增設臨時廁所解決燃眉之急?居民們的提議也並非沒有道理。考慮這麼多老人的實際需求,眼下最緊迫的,就是有關各方進一步溝通協調,齊心“破冰”,盡快將公廁重建起來。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