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風把屋頂掀翻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15日20時左右,江西景德鎮出現強對流天氣,部分地區暴雨過程中伴隨十級大風和冰雹天氣,景德鎮市氣象局提前發布暴雨、冰雹橙色預警,提醒群眾註意防範。

5月15日17:40-18:10彭澤縣天紅,太平關鄉,黃花等大部分鄉鎮出現強對流雷雨大風天氣,狂風所到之處 ,多處戶外棚戶被大風刮到整體倒塌,居民院墻倒塌,有民房屋頂直接被掀翻。拍攝:王滿

九江市區也出現狂風暴雨

據預測,15日晚-16日,贛北、贛中和贛南北部將迎來新一輪對流性降水天氣過程,部分地區暴雨,局部大暴雨。短歷時雨強大,局部伴有強雷電、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且暴雨落區與前期重疊,致災性較強,氣象、水文部門已相繼發布暴雨、雷電、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災害等預警信息,省氣象局已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Ⅳ級應急響應。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務必要高度重視,迅速傳達貫徹落實國家防總緊急視頻調度會精神,緊盯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城鄉積澇和強對流天氣不利影響等重點,進一步強化防範應對措施,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和影響。

一、堅持超前部署

各地各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嚴密措施、“寧可事前聽罵聲,不要事後聽哭聲”的為民初心,提前部署、周密安排,做到行業全覆蓋、落到基層第一線,不斷壓實各重點區域、關鍵環節、重要崗位的防範責任,切實強化各類涉水工程、薄弱地帶、重點人群的應對措施,牢牢守住決不發生群死群傷事件底線。

二、加強監測預警

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和雨情、水情、險情、災情等情況,加強監測預報、實時通報,特別是氣象、水文、自然資源等部門要強化逐6小時降雨落區、江河超警、水庫超汛限、山洪和地質災害等短臨預報,提高精準度、延長預見期,為防範應對工作贏得時間。要綜合采取電視、廣播、電話、短信、新媒體等有效途徑,及時向受影響地區的相關責任人和社會公眾發布預警,提醒做好防範應對,避免惡劣天氣出行造成人身安全,務必將預警信息傳遞到基層農村、社區和企業,做到零死角、無盲區,要重點關註外來務工、旅遊等臨時人群,確保人員全覆蓋。

三、強化協調聯動

各級防辦要發揮綜合協調職能,統籌各個層級、各個部門間的資源、技術和力量優勢,堅持防抗救相結合、防災減災抗災救災一體推進。各市、縣防辦要與省級保持一致應對,做到通訊連通、信息貫通、調度打通,各級應急管理、水利、氣象、水文、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等部門要按照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加強協作,不斷健全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形成上下協調、橫向聯動的強大合力。

四、嚴密防範措施

突出山洪地質災害和中小河流洪水防禦、城鄉內澇防範、小型水庫(水電站、山塘)和在建涉水工程安全度汛等重點。要針對山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廣泛發動山洪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加密巡防、盯緊看牢,及時處置風險隱患。要加強水工程科學調度,充分發揮攔洪、錯峰、削峰等防洪效益,強化工程巡查防守,強降雨期間增派人員、增加頻次,做到險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要在城鄉低窪地帶、易澇區域提前預置排澇設備和人員,及時展開應急排澇,必要時實行交通管制,杜絕涉水危險通行。同時,要重點防範強對流天氣不利影響,關註極端大風對臨時搭建物、高空作業裝置和人員、航運等存在的安全威脅,防範高空墜物導致人員傷亡,做好防雷電、防冰雹等安全措施,突出煤礦、非煤礦山安全,嚴防地下礦山淹井、尾礦庫毀壩等嚴重事故發生,防止地面礦井雙回路供電電源被摧毀,加強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貿、建築施工、道路運輸等其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防範工作。

五、突出避險轉移

堅決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持群眾提前轉移制度,充分發揮縣—鄉—村—組—戶五級防禦體系作用,嚴格按照轉移對象、轉移步驟、轉移安置方式、轉移責任“四個明確”的要求,切實做到應轉盡轉、需轉必轉、能轉快轉。接到預警信息和群眾轉移準備通知後,縣級防辦要第一時間通知有關部門和鄉鎮,做好人員轉移通知提醒、責任到崗、隨時準備等工作,必要時提前采取景區關閉、學校停課、工地停工、企業停產等強制措施,一旦發生強降雨或發現災險情,要第一時間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避險、妥善安置,尤其是老人、兒童、婦女和傷殘人士等弱勢群體,要重點關註、逐一排查,確保群眾及時轉移,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六、全力值守備戰

堅持24小時領導帶班和專人值班制度,強降雨期間要增加值班值守力量,規範信息報送,做到信息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處置,重大突發情況可以越級上報、電話首報,確保及時掌握、及時應對。要督促各類應急搶險救援隊伍保持戰備狀態,充分做好隊伍、裝備、物資和網絡通信保障等應急準備,確保一旦發現災害險情,能迅速啟動應急響應、落實響應行動,高效投入搶險救援和救災救助,有序應對災害、有力處置險情、有效開展救災。

來源:江西氣象微博、江西應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