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一個老頭親我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婚姻中,誰都想擁有一個懂自己、知冷暖的伴侶。

但在現實生活中,夫妻之間總會出現各種“雞飛狗跳”的問題。

而問題的癥結,往往很隱蔽,為此兩人長久勞神,疲憊不堪。

下面總結了中國式夫妻最缺的8個細節,希望你讀完能有所收獲。

開放的溝通和細膩的表達

《心靈花園》節目中,有對夫妻,因為做家務鬧得不可開交。

妻子抱怨丈夫從不幫忙,為了家庭和睦,她頻頻隱忍,但心裏的委屈和勞累卻無處安放。

丈夫知道後,無辜地反問:“你又沒說,我以為你喜歡收拾!”

丈夫的反駁,瞬間激起了妻子的怒火,她憤怒地訓斥道:“以前一說就吵,要不是為了孩子,你以為我願意忍你!”

心理學家張怡筠一針見血地指出:

你用忍耐代替溝通,問題不但沒解決,反而沈積了下來,兩人的隔閡也越來越深,這不是更得不償失嗎?

其實,婚姻中95%的矛盾都可以通過溝通解決,另外的5%則需要更多的溝通。

張怡筠還分享了自己21年來婚姻幸福的秘訣,每次她想讓老公幹活時,就可憐巴巴地說:

你看怎麼辦呢?東西太多了,我收拾不完。

一見她撒嬌示弱,老公就立馬投降:“好好好,我來我來。”

於是,一場“暗流湧動”的較量,變成了“你在鬧,他在笑”的溫情脈脈。

所以,甜蜜的溝通,是生活的潤滑劑;細膩的表達,更是情感的催化劑。

和婚前一樣用心地相處

知乎有人問:“中年夫妻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簡潔卻紮心:“不夠用心。”

他們的相處,不像夫妻,而像室友,只是湊在一起過日子。

丈夫忙於工作,妻子疲於照顧孩子,雙方都無暇顧及另一半。

著名作家約翰·貝曼也曾有過類似煩惱,那時,他和妻子各自忙於工作,滿世界跑,夫妻關系日趨冷淡。

一次給車做保養時,約翰·貝曼忽然悟道:

我們每隔幾個月就要保養車子一次,婚姻比車珍貴,為什麼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記得保養呢?

想到這,他和妻子發起了“回到初心”的心靈之旅,決定要像婚前一樣,用心對待彼此。

他們一起約會、散步,共度周末;節日、紀念日時,主動送對方喜歡的禮物……

把對方裝進心裏時,美好的婚姻也拉開了序幕。

因為用心,所以暖心。

用心不一定是花費很多錢,而是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誠意和在意,這就是婚姻保鮮的秘訣。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適當挑起愛人肩上的擔子

有人說,婚姻就像兩個人辦一個家庭企業,必須有合作,有分工,這樣公司才能良性運轉。

紀錄片《幸福定格》中,吳女士和先生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式婚姻,結婚7年多,他們一直安常處順。

可女兒的出生,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你不要天天喝酒,晚上都叫不醒。”

“孩子太吵,睡不好,喝點酒才能睡得好。”

“睡不好?我每天夜裏3小時換一次尿片,2小時餵一次奶,我盡量不讓孩子影響你。我做了所有的事,只是叫你幫下忙,你就這樣?”

“我睡不好,影響工作,你就不能給我點私人空間嗎?”

這段對話莫名讓人心酸。

他們盡管分工明確,可每個人都有不得已的苦楚。

主內的想要分擔,主外的想要理解,似乎誰都沒錯,卻剪不斷,理還亂。

慶幸的是,他們爭吵完後,開始直面困擾,嘗試著彈性分工,我幫你分擔家務,你理解我在外的辛苦。

正如蘇心說的:

婚姻就像雙人舞,我進一步,你退一步,如此才能跳出優美的舞步。

靈活擔當家庭責任,是夫妻關系和諧的前提。

一個家,有責任,也有換位;有爭吵,也有協調。

給生活找樂趣的動力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重復,但有人過得索然無味,有人卻興致盎然。

他們最大的區別,不在於物質的豐富與否,而在於精神是否豐盈。

精神豐盈的人,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樂趣,每天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幸福與滿足。

《浮生六記》中的蕓娘,被譽為最可愛的女人,她總能在平淡中發現美好,在瑣碎中找到閑趣。

走在路上,見到造型精巧,顏色奇特的石子,她就一塊塊地撿回家,放在長方形的盆裏,壘成別致的假山,再用河泥種上白萍和蔦蘿,韻味完全不輸別人家的花圃園林。

日常的瓜果蔬菜,看似庸常寡淡,她卻能自制梅花盒,一盒6色菜,打開後狀似梅花,把粗茶淡飯吃得妙趣橫生。

正如樹上春樹所說:

沒有小確幸的人生,不過是幹巴巴的沙漠罷了。

真正讓生活不快樂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自己沒有尋找樂趣的動力。

借助生活裏的一個個小趣味,我們心中的愛才能一直滾燙。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主動成長

網上有一句話很火:

“就算你嫁給世界首富,也不要放棄自我成長。”

因為夫妻相處就像爬樓,你不努力一起爬,他遲早會遇到另一個人。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婚後都有這樣一種心理:就這樣吧,就這樣生活吧。

於是,他們放棄成長和探索,直到婚姻出現裂痕,徒留無奈。

作者劉娜講過讀者梅的故事。

梅為了老公的事業,辭職回家當起了全職太太。

她相夫教子,伺候老人,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把家庭的未來也計劃得妥妥當當,唯獨沒有料到,老公出軌了。

那時的梅40歲,結婚20年。

她哭過、鬧過,甚至以老公的事業威脅過,但都無濟於事。

最終,在她的妥協下,雖然保住了婚姻,但兩人之間完全沒有了感情交流。

認識劉娜時,梅已過了9年的“感情守寡”生活。

劉娜問她:“你有沒有自己的愛好,或夢想?”

梅楞了。

迷失的她最終在朋友的幫助下,重拾了自我,她開了一家服裝店,還重拾了寫作的愛好。

如今,梅的生活也充實、明亮了起來。

事實證明,婚姻看似是兩個人的互相托付,但本質上還是自我的成長。

就像宋丹丹所說:“女人到最後都是嫁給自己,幸福與否全取決於你。”

不停止自我成長的人,無論婚前婚後,都能活成一道光。

必要的邊界意識

有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空蕩蕩,僅有幾個人的圖書館裏,他拿起一本書,徑直坐到獨自看書的被實驗者身旁。

經上千次實驗發現,所有被實驗者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離開或者換去遠一點的座位,甚至有人質問心理學家想幹什麼。

實驗得出一個結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邊界。

這種邊界,也存在於親密無間的伴侶之間。

夫妻間保持適當的界限感,既是對彼此的尊重,也是婚姻幸福的秘鑰。

電影《消失的愛人》中,女主艾米是個控制欲極強的人,她想方設法要把尼克改造成自己理想的愛人,她不允許對方有自己的“個人想法”。

改造失敗後,氣惱的艾米決定“消失”,她“投奔”了前男友。

不料,前男友的控制欲比艾米更強,生活裏的各種小事,都得按他的意願來。

無法忍受的艾米離開了前男支,回到尼克身邊,但她依然克制不了自己的控制欲。

尼克苦惱地說:

我們雖然相愛,但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傷害彼此。

不懂尊重、沒有邊界的感情,註定是一場災難。

每一段幸福的婚姻,都保持著“一層紗”的距離。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親密的互動

周總理和夫人鄧穎超的婚姻故事,很令人觸動。

他們無論出現在哪裏,只要兩人在一起,一定手牽著手。

有一次,周總理出國訪問回來,剛進客廳,鄧穎超就說:“老頭子,你可回來了,你得親我一下。”

周總理哈哈一笑,張開雙臂,抱著夫人鄧穎超親了一下。

原來周總理出國訪問時,入鄉隨俗地與訪問國總統的夫人擁抱、貼面,所以才有了上面這一幕。

婚姻就像泡熱茶,不管當時如何沸騰,都避免不了隨著時間冷卻,只有時時加熱,才能歷久彌新。

《關系研究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擁抱和親吻可以刺激人體產生催產素,催產素能有效消除緊張,緩解壓力,增強安全感,傳遞信任和愛意。

誠如心理學家帕姆·斯帕爾所說:

早晨上班前的擁抱和親吻,讓人一天都回味無窮。

一個愛意的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一個溫柔的親吻,融化歲月溝壑。

深層次的交流

媒體人@悠然剖析過自己的婚姻。

婚前,她經常和老公坐在沙發上聊天,天南海北,什麼都能聊,那時,感覺兩個人心貼著心,你懂我,我也懂你。

可婚後沒多久,柴米油鹽和孩子就成了生活的主戰場。

天南海北的閑聊,關於人生觀、世界觀的探討成了“過去式”。

她突然覺得,少了深層交流的兩個人,越來越像熟悉的陌生人,感情不光停在原地,還在一點點消散。

書中看到過一句話:

婚後,兩個人的感情,除了愛情、親情,還要有更高層次的友情,兩個人要有種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暢所欲言的精神交流。

能夠做到深度交流,代表著兩人都在成長,精神上的交流,往往更能對抗生活的瑣碎。

有人問陳海賢教授:“如何經營婚姻,才能幸福美滿?”

陳教授風趣地答道:“把擇偶當作投資,把婚姻當作創業。”

投資是尋找有成長性、有潛力的優質項目。

但創業不同,創業意味著這個項目是自己的,必須不斷增加投入,主動優化,甚至包括改變自己,以便讓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投資只是選擇,但創業卻是行動。

所以,用投資的眼光尋找愛人,用創業的行動經營婚姻,這樣人生何愁不幸福。

正如《我只想與你好好過》一書中寫道:

即便婚姻起點很低,只要抱著創業的心態,青蛙和巫婆也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點亮“贊”,願往後余生,你我都能把瑣碎的光陰過得幸福綿長。

作者:有書心然,來源:有書,關註有書公眾號,一起讀好書賞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