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新蓋的照壁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謹以此文,獻給大西安建設中,即將消失的長安村落文化!

位於韋曲街道西南,南倚神禾原和長安八水之一潏河。兩個村民小組,210戶,827人。

東鄰潏河碌碡堰旁,有建於元代延祐年間、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擴建的古剎海蓮寺(又名海蓮凈寺、海神洞),一座早已形成比較完整的凈土宗寺院,院內的清代六通石碑,內有鄉紳崔慶隆(崔家營人)的撰文。每年古歷正月十八、十九、二十日,寺內鑼鼓喧天,香客如潮,鄰近的崔家營村裏村外,成為人們歇腳、擺攤和上廟的必經之地。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期,崔家營與溫國堡、茅坡三個地畔相連的自然村合為一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名稱“一心社”,為了方便稱呼,分別叫做“一心一社”、“一心二社”和“一心三社”。1962年5月,長安縣政府將郭杜公社所轄的崔家營、魯家灣兩個大隊劃歸申店公社管理。

2001年,陜西省和西安市的重點建設項目——西部大學城落戶於韋(曲)郭(杜)大道南側。其間,西北政法大學新校區占去村北的大部分耕地。長安區人民檢察院大樓落戶本村。

崔家營與村東北側的崔家莊東、西二村,同在唐代長安城南的天門街上,史稱“翠臺莊”。清陜西巡撫、歷史金石學家畢沅《關中勝跡圖誌》對此村作了較詳盡的記述;“府君廟,在長安城西四十裏。縣誌:祀唐崔玨。武德三年,民懷其德,為之建祠。太宗夢與神遇,遂封號曰‘府君之神’。”北宋時期旅行家張禮和當今歷史學家武伯綸、陳方元亦有考證。

(崔玨)

崔玨,字元靖,隋末唐初樂平(今山西省昔陽縣)人,貞觀進士,曾任長子、滏陽縣令,因斷案公正嚴明,名望很高,傳說他“晝理陽事,夜斷陰府”。也許是因為他獨有的威儀氣質,歷史上有不少關於他在皇帝危難時顯靈的典故,有名的“泥馬渡康王”就是其中一個。所有受到崔府君庇佑的君王都會虔誠地給他加封號,從唐朝的“靈聖護侯”到北宋的“護國顯應公”、“護國顯應王”再到南宋的“真君”,崔玨的地位逐級升高,崔府君廟也逐漸遍布全國各地。元代戲劇大師王實甫的雜居《西廂記》,演繹了一出相國崔玨夫人鄭氏攜女崔鶯鶯、侍女紅娘,扶其夫靈柩路過普救寺的傳奇。

據村中老人回憶,今西崔家莊原有10畝地大的一座府君廟,內有五間大殿及耳房,還能看到墻上的多幅彩畫。此廟和細柳府君廟供奉的同是崔玨崔府君,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村中古會日)府君爺的生日這天,兩廟同時進行祭祀活動。還有人說,從崔家營到西崔家莊府君廟,曾經有一條地下通道,供人們戰時上廟進香過往使用。

據《長安縣地名誌》記述,此村原為崔家莊,後有人建窯燒磚,為與鄰村東、西崔家莊區別,曾名崔家窯,後“窯”字雅化為“營”字,遂得名崔家營。

該村有別於東、西崔家莊的另一個緣故,是村中以“崔”姓為主要宗族,約占總戶數的95%以上,另外有少數楊姓、雷姓和冉姓等。而東、西崔家莊卻無一“崔”姓戶,多數為趙、胡、馮、李、孫等宗族。而近在咫尺的西鄰溫國堡,卻有40%以上是崔姓,顯然與崔家營有著密切的關系。

村頭的古槐,樹身直徑約1.84米,高15米,樹幹九股十八杈,冠蓋遮蔭號稱“五畝地”,被列為市級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長安區林業局於2003年出版的《長安林業》一書中稱其為“十二神龍槐,樹齡1200年”。至於是否是人們傳說中的“府君崔玨的手植古槐”,還有待考證。樹陰下的一座大照壁,高4米,長7米,寬1.5米。

近年來,全村規劃中的10條主幹道和支幹道全部實現硬化,並進一步綠化、美化,同時新安裝路燈36盞,實現亮化;新蓋九間兩層教學樓,增添教學設施;實施農村電網改造,方便村民生產生活;在韋曲街道行政村中率先安裝攝像頭16個,實行天網工程。2008年4月,被長安區委、區政府評為“文明生態村”和“新農村建設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