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別人倒車有棵樹擋住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河南日報

 題記:

  洪水猛獸般襲來,一浪高過一浪

  這熟悉的方圓幾公裏,成了一片肆虐的汪洋

  但依然是他的戰場,就算被洪水衝走

  也要緊緊握住那些被水浸泡著的手和希望

  ——一首關於民警楊旭恒的詩

  “7·20”鄭州特大暴雨中,他一趟趟衝到危險地帶救出51名被困群眾。

  再次請纓到最危急的地方救援時,猛獸般的洪水把救援車和他一齊吞噬。

  時間分秒流逝,10多個小時後,當焦灼萬分的戰友聽到他報來平安,剎那間淚花飛濺、欣喜若狂。

  他奇跡歸來,還救起了一同落水的63歲農民楊全。網友盛贊其為“超級英雄”。

  這個英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在任長霞精神感召下從警10年的新密市公安局32歲青年民警,名叫楊旭恒。

  “心中裝著人民,腳下充滿力量。楊旭恒用他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公安部新聞發言人張明稱贊。

  “7·20”的風雨遠去,時光從盛夏轉至金秋。幾個月來,楊旭恒的義勇和壯舉仍廣為傳頌。

  寒露時節,當記者見到這位“超級英雄”時,他正帶隊在城區治安巡邏。一米八的個頭兒,體型敦實,步履矯健。一張板正的國字臉,一言一行,溫煦平和。

  他就像凡人堆裏的“一束微光”,平時默默發光發熱,關鍵時刻光芒四射。

  “如果沒有楊警官,俺就看不到今天了。”劫後余生的楊全逢人就感慨。

  一幕幕無法忘卻的記憶,帶著我們一起回到那個暴雨如註、驚心動魄的一天。

  【救援】

  雨再大浪再急,擋不住守護的腳步

  新密多淺山丘陵,地勢北高南低。順著鄭登快速通道行至城關鎮西瓦店村附近,一個陡坡直下,就是雙洎河河堤。

  “溱與洧,方煥煥兮。”這是一條從《詩經》中流淌出的河流,一直是人們心中的“美麗河”。

  時隔近三個月,洪水曾肆虐的地方,雙洎河兩岸仍一片狼藉。“俺村依山傍河,正在建設美麗鄉村,這一下衝得啥也沒有了。”此情此景,讓47歲的東瓦店村黨總支書記王海量唏噓不已,“好在人都在,就有希望。”

  這希望,來自風雨無阻的守護。

  時間回溯到7月20日中午,新密,正在降下一場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大雨從7月18日開始,已經下了兩天兩夜,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

  當天,楊旭恒剛好調休,可是他一刻也閑不住,一上午都忙著手頭案件,帶受害人做司法鑒定,正午時分才回到所裏。

  “丁零——丁零——”,城關派出所的值班電話一直響個不停,“俺村有人被困,恁快來看看吧!”群眾的求助不斷,所裏民警輔警全都派出去參與救援了。

  感到事態危急,楊旭恒趕緊找出雨衣,隨時準備出警。

  突然,電話又響了:“東瓦店村5組村民家中被淹,需要增援!”

  掛了電話,楊旭恒和民警魏宏建急忙駕駛警車前往。

  東瓦店村位於雙洎河的一道拐子彎,地勢低窪,東瓦店村5組處在西關河和雙洎河中間,情況更加危急。

  抵達東瓦店村5組時,楊旭恒看到,平日裏連河道底兒都蓋不住的河水,如今借了雨勢,水位暴漲,滾滾洪水挾著黃沙,撞擊著兩岸河壩,發出陣陣咆哮。

  可群眾不知兇險,依然有人站在河壩上拿著手機在拍“難得一見”的景象。

  “快,拉起警戒線!”楊旭恒招呼同事魏宏建,同時喊著讓群眾撤離。

  此時,前期進村救援的同事陸續將被困群眾引導出來,楊旭恒和魏宏建負責將群眾接應到東瓦店村村部的臨時安置點。

  被困人員中老弱婦孺居多,有坐輪椅的老人行動不便,楊旭恒就和魏宏建一起,將老人擡到安置點;有的小孩太小,他們就把孩子放到水盆裏推到安置點;有村民的羊被洪水衝走,他們奮不顧身地將羊也安全轉移到村部……

  回憶起當時場景,東瓦店村村民李春霞仍心有余悸。7月20日,對她來說,本是個喜慶的日子,老父親過生日、孩子考上大學,中午忙活了一桌慶功宴。

  “眼看著水直往院裏灌,不一會兒就齊腰深,嚇得心裏直撲騰,這時,民警來了,心裏一下踏實多了。”李春霞噙著淚說,“要不是楊警官他們,又是攙、又是擡、又是背,把我們一個個轉移到安全地方,這一家老小可咋辦?”

  在東瓦店村緊急轉移被困群眾告一段落後,派出所指導員楊貴棟打來電話,翟溝村金河灣社區有人被困。楊旭恒和魏宏建沒有絲毫停歇,駕駛警車又衝進了茫茫大雨中。

  行至西瓦店橋附近,兩人發現大橋的南河壩有多名群眾聚集,此刻,河水已經漫過橋面,而群眾還未意識到危險。

  情急之下,楊旭恒拉起警笛,拿起喊話器,“快到南側高的地方去!”群眾在他的喊聲中很快轉移到高處。

  雨越下越大,水越積越深,兩人突然發現警車的西南側有一輛拋錨的面包車在水中漂浮著,一名女子正在車後吃力地推車。

  楊旭恒趕緊蹚著水來到車前,“這裏危險,先別管車了”,並順勢將女子拉到一邊。“車上還有個孩兒!”女子喊道,楊旭恒一把扭開車門,將小孩抱出。

  橋東北角,有個約一米高的小石臺,楊旭恒將兩人帶到此處後迅速返回警車,拿來備用的救生衣給她們穿上。魏宏建用警車抵住面包車後,趕忙從車上跳下來,哪知剛下車,只聽“轟隆”一聲,面包車瞬間被急流衝走了。

  還沒緩過神,他們又看到十幾名群眾互相攙扶著自東向西涉水而行,可是旁邊十字路口的水已經匯成河了。“嘟——嘟——嘟——”楊旭恒焦急地一遍遍吹響警哨,向正在轉移的群眾呼喊:“危險,趕快去高處!”此刻,周圍已是一片汪洋。確認群眾暫時安全後,楊旭恒給指揮部打電話,報告了被困的情況,隨後安撫被困的群眾,“大家別慌,馬上有人來救咱們!”

  沒過多久,救援的鏟車來了,被困群眾分三次被順利轉移至安全地帶。楊旭恒和魏宏建站上鏟車,隨著最後一批群眾撤離後,又突然得知,西瓦店村有村民被困樹上,天色漸暗,如果不展開營救,他們將有生命危險。

  “俺孩兒還在樹上,快救救他吧,如果他被衝走,俺也不活了!”村民哭喊著,突然跪下了。

  “放心,肯定救!”新密市公安局局長姬勇斌連忙將群眾扶起。看到群眾下跪那一刻,楊旭恒的心裏甭提多難受了。

  敲定救援路線後,楊旭恒站在鏟車上又出發了。鏟車駛過西瓦店橋,剛要轉彎時,積水已經淹到鏟車的車胎頂部,“不能再往前走了,再走車就要熄火了,不但救不了群眾,咱們也得被困在這兒。”司機面色凝重。於是一行人不得不往後撤。

  下午6時許,協調過來的水陸兩棲車到了。車內空間有限,還要救人,誰上?“我上!我熟悉情況,幹過社區民警,河壩兩邊的情況我熟悉!”楊旭恒毫不猶豫站了出來。“我是黨員,我也去!”村民楊全自告奮勇。

  雨夜中,救援車沿著河邊道路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上車後,楊旭恒把救援繩的一端順勢系在身上的救生衣上,誰知繩子剛系好,車子就飄了起來,劇烈晃動,司機雙手死死抓住方向盤,想穩住車身。

  “咋回事?”楊旭恒問道。“這是個豁口,得倒回去!”司機拼命想倒車,可兇猛的水流直接把車身衝了個180度大轉彎,之後車子開始一點點側翻,“轟隆!”隨著又一波激浪襲來,車子被直接衝了個底兒朝天。

  “快跑!”慌亂中,司機喊了一聲,跳車逃生。楊旭恒和楊全則隨車輛被卷進了主河道。

  在如猛獸般肆虐的洪水中,車輛快速翻滾下沈,幾乎一瞬間,就不見了。

  “盡全力營救!”聽到楊旭恒和楊全失蹤的消息,新密市公安局黨委快速下達指令。

  夜,越來越深,雨,依然在下。楊旭恒和楊全一夜杳無音訊。

  【遇險】

  衝走3公裏,跨越4座橋,生死10小時

  水陸兩棲車快被淹沒時,楊旭恒與楊全合力打開天窗,瞬間被卷入急流之中。

  “咕嘟——咕嘟——”楊旭恒感覺耳朵裏一下子灌滿了水,“完了,可能要犧牲在這了!”當時,他冒出一個絕望的想法。

  但求生本能讓他在水中拼命蹬水、扒水,頭露出水面時,雨水順著臉直淌,雙眼根本看不清周圍情況。

  “當時並不知道自己在主河道。後來聽到楊全喊救命,意識到他也在附近。”楊旭恒回憶說。

  他將救生繩的一頭拋向楊全,嗆著水大聲喊道:“伯,抓緊救生繩!”楊全把救生繩拴在身上,緊緊拉住繩子。在咆哮翻滾的洪水中,他倆像兩片葉子,隨波浮沈。

  主河道危機重重,受洪水影響,雙洎河上有多座大橋被淹沒。

  激流中,楊旭恒和楊全一前一後,相互呼喊著,先後低頭躲過了四座橫在河上的橋梁,闖過了一道道“生死關隘”。

  “真是萬幸,當時從上遊衝下來的一些鐵桶,撞到橋面上,哐當一聲就被巨大的衝擊力撞扁了,如果人撞到橋面上,後果不堪設想。”姬勇斌感慨道。

  “闖關”途中,楊旭恒腦子逐漸清醒:“必須想辦法自救!”他不停地在水中抓來抓去,希望能抓住些可以依靠的東西。

  突然,他感覺腳觸碰到了一根電線,就下意識地彎腰去抓。

  楊旭恒雙手死死抓住這根小手指粗的“救命線”,巨大的衝擊力讓他的雙手在和電線的摩擦中被割破,可他卻沒有任何察覺,只想著“要活下去”。借助這一拽之力,加上急流回浪,他倆被甩到40多米遠的河道對岸淺水處。

  在淤泥中探著滑行,忽然,楊旭恒又觸到了什麼東西。他在水底來回摸索,終於抱住了一個兩手合握粗細的塑料管子,連忙朝楊全喊:“抱管子!”

  兩人死死抱住管子在水中站了好大一會兒,待體力恢復了點兒,楊旭恒努力觀察周邊環境。

  暴雨將夜晚澆得漆黑,遠處隱約可見六個高大的罐子,他認出那正是轄區內灣子河村停產的鋁廠。“我知道這是哪了,咱倆頂多被衝走3公裏,別擔心。”他安慰著楊全。

  又站了一會兒,楊旭恒對楊全說:“伯,一直抱著管子也不是個事兒,前面有露出水面的樹枝,應該是棵樹,咱遊過去吧。”

  兩人朝著“希望”遊過去,等靠近樹枝時,楊旭恒隱隱看到一個頂部微露的礅狀物,走近一看,發現是一根石柱。憑著經驗,他判斷那是鋁廠廠區圍墻的石柱子。他用力先把楊全頂上石柱,之後,楊全又慢慢把他拉上柱子。

  柱子上的空間很小,兩人就在這狹小的柱子上面對面坐著。為了打消困意,兩人聊起天來。

  “小夥子,你今年多大?”

  “我32了。伯,你叫啥?”

  “我叫楊全。”

  “咱還是一家子哩!”

  …… ……

  夜漸深,陣陣涼意襲來,“伯,今晚咱倆說啥也不能睡,你要是困了就打個盹兒,我來頂著。”楊旭恒叮囑道。他仰臉淋會兒雨,讓自己清醒。

  忽然,楊旭恒發現楊全低著頭,身子一直發顫,就用雙手給楊全揉搓、拍打,為他取暖。

  在那個小小的喘息之地,他們扛過了難挨的一夜。

  借著熹微的晨光,楊旭恒看到不遠處有棟磚紅色四層小樓,“伯,看到那個鋁廠了嗎?爬到那邊的樓上,咱就有救了。”楊旭恒給楊全鼓勁兒。

  水位一點點下降,大約淩晨5點左右,兩人決定下水,向大樓轉移。從柱子上下來後,兩人各折了一根1米多長的樹枝,蹚著齊腰深的水,一前一後拉著救生繩,拄著樹枝,一點點挪動。

  想要活下來,就得走過去。一步,兩步,三步……一米,兩米,三米……短短200米的距離,兩人走了近1個小時。

  他們艱難地來到二樓樓梯拐角,看到樓梯上有腳印,“樓上有人!”兩人振奮起來。

  他們挨個敲門,從二樓一直敲到三樓,發現5名群眾也被困在這裏。由於樓房較高,大家暫時沒有生命危險。

  天大亮了,從他和楊全被洪水衝走那一刻算起,已過去了10個多小時。

  【歸來】

  “後怕,不後悔,人民有需要就要站出來”

  楊旭恒生死未蔔的那一夜,顯得尤為漫長,所有人的心都“懸”到了嗓子眼。

  黑黢黢的雨夜裏,城關派出所所長王曉龍帶一支隊伍,新密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長帶一支隊伍,反恐隊抽出水性好的隊員組成一支隊伍,三支隊伍沿途不停呼喊搜尋,回答他們的卻只有嘩嘩的水聲和雨聲。

  雨一直下,水還在漲,險象環生,搜救難度極大。“時間一點點流走,每分每秒都是煎熬。”王曉龍說,幾個小時過去了,大家更加心急如焚。在深夜又重新制定搜救方案,等天蒙蒙亮再往下遊找。

  那是一個揪心的不眠之夜。楊旭恒的安危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大家都盼著奇跡能發生。

  天亮了,好消息終於等來了。

  “我是楊旭恒,我現在的位置是……”21日淩晨6時14分,失聯10多個小時後,楊旭恒借用看廠群眾的手機,靠著十分微弱的信號,向110指揮中心報告位置。

  電話那頭,接警的王曉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復詢問確認是楊旭恒後,喜極而泣,整個指揮中心也一下子沸騰起來。

  而此時,王曉龍穿著雨衣站在城關派出所大門外,焦急地來回走動,望著眼前的雨絲,腦海中浮現著和楊旭恒一起並肩工作的點滴。突然,一個陌生手機號打了進來,他心裏猛地一驚,感覺是個好兆頭,立馬接通手機。

  “所長,我是旭恒啊,我現在在灣子河村鋁廠樓上。”聽到那個熟悉的憨厚聲音,王曉龍心裏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他衝著所裏同事們喊:“旭恒找著啦!旭恒找著啦!”

  得知了具體位置,群情振奮。王曉龍帶著隊伍立即趕往鋁廠,去的時候還不忘帶上警用棉襖和礦泉水。與此同時,新密市公安局組織精幹力量,帶著救生繩、救生桿、伸縮梯等救援設備前往支援。

  天亮之後,雨勢小了,路面積水也退了不少。但通往河道南岸鋁廠的橋已被洪水衝斷,斷裂成兩截,滔滔洪水急速東流。

  拽救生繩、架“雲梯”、拉救生桿、蹚淤泥,救援隊員一步步挺進廢棄鋁廠。楊旭恒站在窗前,隔河遠望戰友們跋涉營救的一舉一動,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上午9點多,在救援隊員努力下,楊旭恒、楊全和另外5名群眾被成功解救。脫險後,同事們緊緊拉著楊旭恒的手不松開,大家都哭了。

  有同事將一件警用棉襖披到楊旭恒身上,他順手就給已過花甲之年的楊全披上。

  “哥,趕緊喝點水吧。”一起過來救援的21歲輔警張闖見楊旭恒沒穿鞋子,趕緊把自己的長筒膠鞋脫下來,給他穿上。能夠救下楊旭恒,每個人都長舒了一口氣。

  那一刻,濃濃的“黨群情”“警民情”“同事情”在無聲傳遞。

  由於長時間在洪水中浸泡,被泥水嗆,身體多處被劃傷、擦傷,楊旭恒極度虛弱,面色發白,隨後他被緊急送往新密市中醫院救治。

  “大生大死,就像經歷了一個輪回。”到醫院後,楊旭恒托老鄉給在鄭州上班的妻子張丹平打電話報平安。

  “我沒事,淋了雨,感冒發燒,需要住院輸幾天液。”7月21日上午11點多,楊旭恒在電話裏盡量平靜地對妻子說,“手機進水不能用了,怕你一直聯系不上擔心。”

  “身體素質那麼好,感冒發燒還住院?”張丹平還跟丈夫半開玩笑。在她眼裏,丈夫是一個耐扛又堅強的男子漢,一心撲在工作上,生病時都是她催得不能再急的情況下才去開點藥。

  因為警察的工作屬性,有時長時間聯系不上楊旭恒也是常事。但,這次,張丹平心裏有點“發毛”。

  “從沒見過那麼大的雨,單位門口積水都過了肩。”7月20日晚,張丹平帶著5歲的女兒留宿單位。丈夫當天下午5點多給她微信發的救援群眾視頻,到第二天淩晨1點40分她才接收到。雨大、水急,擔心與牽掛在心頭滋長,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深愛的丈夫會經歷那番驚險的生死考驗。

  直至7月22日晚11點,朋友相繼微信轉來新聞,張丹平才知道丈夫就是故事的主角。她驚呆了,不停地看了幾十遍,也哭了幾十遍。第二天一大早,她迫不及待給丈夫打電話。

  怕家人受驚,楊旭恒盡量輕描淡寫地說:“衝到灣子河村一小段兒,小危險,沒啥事。”

  灣子河村是張丹平的老家,楊旭恒對那裏也熟。她信以為真。

  實在放心不下,7月23日中午,張丹平拖著發燒的女兒,輾轉來到醫院看望丈夫。

  “這是我見到過的他最疲憊的樣子,大腿、膝蓋都是碗口大的淤青,每個腳趾頭上都布滿密密麻麻的小劃傷。”張丹平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淚滴像斷了線的珠子灑落。楊旭恒抱著女兒,淚也在眼眶裏打轉兒。

  “只是些小傷,過幾天就沒事了。”父母得知後趕到醫院,楊旭恒依舊平靜地說。

  在家人面前,楊旭恒只字不提被洪水衝走的事。“他有自己的‘小心眼’,媒體來采訪,他就把我支開。”中間護士換藥,張丹平偷偷跟進病房,躲在角落裏聽到了丈夫遇險的全過程,當時整個人都蒙了。

  “這麼危險你咋就不跟我說呢?”張丹平哭著、埋怨著、質問著。“這是咱的職責和本分,老百姓也在水裏受著難呢。”楊旭恒回應道。

  住院期間,被救群眾也相繼趕去看望,楊旭恒一次次被感動。

  遇險以後,楊旭恒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時常會惡心。

  “當時連怕的時間都沒有,開始只想著救人,後來就想著和老楊一起自救,有瞬間也絕望過,但一想到自己是人民警察,身邊還有一名群眾,馬上就會打起精神。”他說,“現在想想會後怕,但不後悔,人民有需要就要站出來。”

  觀察治療了10天,楊旭恒就要出院。7月底,鄭州出現新冠肺炎疫情,他主動請纓,手臂和腿上貼著止疼膏藥,投入疫情防控一線,與戰友們並肩作戰,頂著高溫在高速公路卡口、核酸檢測點值守。

  楊旭恒,回來了!網友紛紛點贊評論:“真中!英雄歸來,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

  【淬煉】

  挺身而出是必然,奇跡脫險亦非偶然

  9月,開學季。位於鄭州市龍子湖東路1號的河南警察學院原本將會迎來新一批風華正茂的學子,疫情延遲了開學時間,卻無法阻擋使命的接力。

  9月1日,一場特殊的“開學第一課”在線上如期開講。在學院黨委書記王偉平、院長田凱的講述中,楊旭恒的英勇事跡猶如“精神的火種”在學弟學妹們的心中播撒。

  13年前,楊旭恒考入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河南警察學院前身)警察管理系。在那個丹桂飄香的9月,他是在聽著公安局長的楷模任長霞等一大批英模校友和先進集體的英雄故事中開啟警校生涯的。

  崇尚英雄才能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這是初心的賡續,也是精神的厚植。

  熟識楊旭恒的人都說:“他做這事,一點兒都不意外。”

  在父母心中,他是一個引以為傲的兒子。

  1989年2月,楊旭恒出生在新密市超化鎮一個叫莪溝的小山村,是家中長子。父母靠幾畝薄田和在煤礦做工養育楊旭恒兄弟二人。從小,父親管教甚嚴,時常讀一些勵誌名言給他聽,一心盼著孩子有出息、走出“山溝溝”。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楊旭恒打小懂事,總是幫著父母幹農活、做家務。那種正直、善良、淳樸而又堅強的品格伴著歲月深深烙印在他生命之中。

  “從小羨慕‘大檐帽兒’,愛打抱不平,立誌要當警察。”楊旭恒父母說,“這是孩子的夢想,他實現了,在關鍵時候做了他應該做的事。”

  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印象中,他是一個有擔當的“暖男”。

  考入警校那一年,學校新校區啟用,百端待舉,條件艱苦,2008級的師生也因此被全校師生戲稱為“拓荒者”。課余時間除草搬磚、義務勞動時,楊旭恒總是說:“我是男生,我來吧,我有勁兒!”

  “靠得住”是楊旭恒給人的第一印象。他入校時的軍訓教官李光潔清晰記得,這是一個善於觀察並勤於實踐的學生,總是比照著教官的動作反復練習,第一批被選中代表系部參加全校新生軍訓匯演。

  上學時,同學們都親切地叫楊旭恒“大包”。這是因為,隊裏有什麼臟活累活,同學們有什麼難事愁事,他都大包大攬。

  據楊旭恒在校時的帶班隊長劉桂玲老師和滕敬老師回憶,一次,有位女生突然暈倒,學校新校區當時位置偏遠不好打車,楊旭恒立刻背著那位女同學,從學校一直送到醫院,輸完液後又護送同學安全返校。有男同學訓練拉傷了韌帶,他攙扶著送到宿舍,打飯的事情也包在了自己身上。

  “大學三年,楊旭恒當了三年寢室長,主動幫助大家打掃了三年宿舍衛生,提了三年開水。他還是七中隊紀律委員,雖然話不多,但是很有擔當,工作起來一絲不茍。”劉桂玲說。

  畢業多年,同學們散落各地,雖少有聯系,當看到楊旭恒的義勇之時,彼此都明白:這是一種必然。

  在領導和同事們的眼中,他身上有那麼一股子幹勁、拼勁、韌勁。

  2011年,是楊旭恒的人生轉折點。當年1月,他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11月份大學畢業後被招錄到全國先進公安局——新密市公安局工作,實現了從群眾到黨員、學員到警員的轉變。

  從警10年,楊旭恒先後在刑偵大隊、大隗派出所、合成作戰指揮中心、城關派出所工作。不同的崗位,不變的追求,一直爭當標兵。

  “旭恒吃苦耐勞,勤學實幹,任勞任怨,跟著老民警歷練,向先進看齊,不到兩年就成長為刑偵尖兵。”新密市公安局刑偵中隊原中隊長徐誌強這樣評價。

  奇跡脫險絕非偶然。“旭恒身上,一直都有那麼一股不服輸的拼勁、打不垮的韌勁。”新密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陳玉傑舉例,前幾年,局裏建設武裝泅渡訓練池,要求每名一線民警都進行過關考試,剛開始,旭恒的成績並不理想,經常嗆水,但他嚴格訓練,高標準達標。

  “環境塑造人,更淬煉人。”楊旭恒坦言,新密是“一村一警”機制的發源地,城關派出所是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榮譽之光一直激勵自己奮勇爭先、不負韶華。

  肥沃的土地必將長出蔥郁的田苗,先進的集體必將孕育出先進的個人。

  士因習而勇,戰因練而勝。“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姬勇斌認為,紮根基層、服務基層,讓楊旭恒對轄區非常熟悉,再加上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平時嚴格訓練形成的應急實戰能力,才造了就這一段生命的“奇跡”。

  在相濡以沫的妻子看來,他是一個值得托付的丈夫。

  張丹平與楊旭恒經人介紹,相識在2014年的冬天。

  一次,兩人剛開始約會,楊旭恒開著車突然拐進了西大街農村信用社附近的停車場。他發現了一輛車,那是找了好長時間沒找到的嫌疑人的車。他一邊坐在車裏盯人,一邊聯系同事準備布控。嫌疑人一出來,當場被抓了個正著。

  “他工作起來特別認真、執著。”結婚後,張丹平發現楊旭恒做夢都在說“人抓到了”之類的話,她覺得有點可笑,還總是拿這揶揄他。

  “抓人就立功了啊?”張丹平朝丈夫笑。“抓人就是為了立功嗎?那是警察的職責。”楊旭恒認真地強調。

  張丹平一直支持丈夫的工作,但總擔心地囑咐說,“你抓人眼看打不過就跑啊!”“跑?你不知道找個人多不容易,要都是這樣的心理,那要警察幹啥,壞人不就都抓不到了!”又是一通反駁。

  在楊旭恒家裏,書櫃中整整齊齊碼放著大大小小的筆記本,記錄著他從警10年的點點滴滴,有接觸過的人,辦理過的案件,處理過的糾紛,事無巨細。“這可是他的寶貝疙瘩,說早晚有用。”張丹平笑言。

  “關鍵時候,他一定會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經此一遭,張丹平再也不覺得自己的丈夫“可笑”了。

  那是一份發著光的對事業的熱愛和忠誠。義勇的背後,是至為平凡卻並不簡單的“一向”。

  【信念】

  “心中裝著群眾,腳下才有力量”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時間都去哪兒了?它就像桶裏有限的豆子,抓給事業上的多了,剩給家人的就少了。

  對群眾來說,楊旭恒是最靠得住的;對家人而言,他卻總是靠不住。

  張丹平的微信朋友圈裏記錄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2021年3月14日淩晨,她發文記下這樣一件事:

  一天晚上,10點多了,女兒樂樂想念好多天沒有回家的爸爸,電話溝通後,楊旭恒還在忙,無法回家,女兒不依不饒,她就偷偷帶著孩子去單位找。大門口外,孩子抱著爸爸的脖子又摟又親。十幾分鐘簡短見面後,出警的警車閃著燈開到跟前,丈夫匆匆上車出發了。

  “我要爸爸回家,我也想當群眾。爸爸老說要服務群眾,我也想讓爸爸服務我。”這話從孩子的口中蹦出,張丹平既驚訝又心酸。

  入黨10年、從警10年,楊旭恒一直在服務群眾的路上奔跑。身入警營,他就抱定一個信念:一定要當人民的好警察。

  生於農村,長於農村,楊旭恒知道群眾需要什麼樣的警察。信仰、信念,是從他心裏長出來的。

  守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是警察的天職。

  2012年3月,那是楊旭恒入警後的第一個春天。新密市南部3個鄉鎮接連發生多起飛車搶奪案件,專搶中老年女性的錢包和耳環、項鏈等首飾,在新密當地造成了極大的社會恐慌。

  楊旭恒積極請戰參加專案組,夜以繼日地跟隨老民警逐一走訪被害人、案發現場,查找調取視頻監控及分析研判嫌疑人案發前後活動軌跡,進行串並案偵查,最終和同事們一起將作案30余起的飛車搶奪團夥一網打盡。領導和同事們都不由地稱贊這個“後生”用心善學上路快,像個“老刑警”。

  在刑偵大隊,楊旭恒敢打敢拼。在偵破“2014•11•3”超化鎮某村殺人案件中,他細致縝密,從被害人社會關系入手,經反復排查,鎖定嫌疑人並查出藏匿之所,費盡周折和同事們一起將犯罪嫌疑人賈某超從三門峽抓獲押回新密審理。鑒於楊旭恒在案件偵破中發揮的突出作用,鄭州市公安局為其記個人三等功1次。

  辦起案來,楊旭恒特別較真兒和執著。2017年9月,新密市城區先後發生10余起砸車玻璃盜竊物品案件。已是合成作戰指揮中心副主任的楊旭恒帶領值班民警,連續奮戰兩天兩夜,一幀幀查監控,一點點追行蹤,從海量視頻中“鎖定”兩名戴口罩、騎著無號牌摩托車的人員有重大作案嫌疑,幫助該系列案件成功告破的同時,還使平頂山、漯河、南陽等地的30余起系列盜竊車內物品案一舉連帶偵破。

  “旭恒屁股上有‘釘’。”同事周石磊說,為了不放過任何一點蛛絲馬跡,他時常會不吃不喝在工作臺連續趴上十幾個小時進行視頻監控分析,盯得眼睛通紅,有著一股執拗的鉆勁兒。

  勤學苦練鍛造硬本領。張丹平一直都很奇怪,從一張車擋風玻璃遮住鼻子以上部分的照片中,丈夫咋就能認出嫌疑人?

  十年間,楊旭恒先後參與偵破各類刑事案件230余起、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170余人,調處糾紛100余起。

  聚少離多,張丹平不由心生埋怨。經常說好晚上幾點回來吃飯,可左等右等他就是回不來,剩飯熱熱,第二天還是她自己的;有時回來剛坐下吃飯,接了電話,沒吃多少,他說走就走。

  群眾利益無小事。紮根在群眾中讓人充實而有力量。

  2020年6月,楊旭恒調至城關派出所任副所長,從一名“刑警”轉型為“片警”。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城關派出所是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依托“一村一警”機制,將服務管理的觸角延伸至基層社會治理的每一個末梢。

  那面黨旗插在群眾的院裏,也飄揚在楊旭恒和同事們的心裏。

  東街村的陰大爺,兩個兒子相繼病故,兒媳遠嫁,留下一個刑滿釋放的孫子,生活艱難。城關派出所社區民警得知這個情況後,經常跟陰大爺談心,並在城裏幫他的孫子聯系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幫助其走上了正道。陰大爺感激萬分,專門定做了一面黨旗插在自己院子裏。

  黨旗飄揚,黨心民心,緊緊相連。

  作為包村民警,楊旭恒總愛往村裏跑。東瓦店村兩戶村民因為下水管道有好幾次摩擦,楊旭恒聯合村委會,傾心調解,用了近兩個星期,協商村裏出點錢、兩家各出點錢,修建排汙管道,徹底消除了糾紛隱患。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沈澱多少真情。苦口婆心的防詐宣傳、日復一日的巡邏防控、事無巨細的矛盾排查、家長裏短的糾紛化解……這個時候,最考驗人的就是意誌和恒心,能不能吃得了苦、耐得了煩。身到基層、心入基層,群眾有啥事都愛找楊旭恒問個明白。大夥兒都說:“楊警官有耐心、有方法,他說得在理,大家服氣。”

  “心裏裝著咱老百姓,關鍵時候就能挺身而出,就一定會出英雄。”王海量深有感觸地說。

  誰心裏裝著群眾,群眾就把誰記在心間。遇險歸來,群眾頻頻發短信、打電話問候,楊旭恒心中湧動的是暖流,澎湃的是力量。

  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

  楊旭恒,回來了!他有了新的崗位和職務,但不變的依舊是那顆為民的心。

  “‘人民利益重於山,越是艱險越向前’,這是我入警的初心,也是我的信仰。”楊旭恒堅定地說:“越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越是要站得出來、豁得出去,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寒露過後,秋意正濃。陽光漫過嵩山東麓,照在楊旭恒的身上,胸前的黨員徽章更加熠熠生輝,鮮紅的黨旗之下,一行金色的字定格時光的永恒。

  是那五個字:“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