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破解大全查詢四只包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文|馬國秀

因為禁放煙花爆竹,2022年的除夕夜前所未有的安靜;因為疫情防控,親戚、朋友、鄰居之間也減少了節日前後的走動。略顯冷清的假期裏,我有點向往小時候過大年的熱鬧,更期盼疫情早早過去,我們能無所顧忌地走出家門、走上大街、去趕廟會、去看花燈,在團圓的日子裏一家人團團圓圓。

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剛走上富裕之路,過農歷大年的氣氛特別濃厚。

進入臘月,人們就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

每逢集市,人們會去趕集選些面料,給全家人做一身新衣服、一雙新鞋子。大人的衣服一般找村裏手巧的人裁剪好,回家一針一線縫,條件好些的送到裁縫店。小孩的衣服不講究,都是自己母親比量著舊衣服剪好手工縫上。經常幾家女孩子的衣服花色都是一樣的,男孩子的衣服大多是不同的青、藍色更難區分,在一起玩的孩子穿錯了衣服也是常事,只有自己母親能根據做工區分出來。

離年越近,人們越忙。

打掃衛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往往是全家一起上。那時農村做飯沒有專門的廚房,就在堂屋裏壘一竈臺,既做飯又取暖,屋子裏會積很多灰塵,年前要打掃幹凈。幾個孩子把被子、碗筷等東西都放到院子裏,父母把鏡子等易碎的東西摘下來放到不易碰到的地方,不能搬的東西蓋好。穿上舊衣服、戴上帽子、裹上毛巾,只露兩只眼睛,拿著綁上長桿子的條帚,仔細地把屋子各個角落、墻面、頂棚都清掃一遍,然後把東西歸位。屋子幹凈了,父母都成了灰撲撲的土人。

“趕花花街”是過大年的一個重要節目,人們要在這一天把還沒置辦齊全的年貨全部買回家。張大莊集是我老家附近最大的集市,臘月二十四是年前最後一個大集,這一天的大集我們叫“趕花花街”,男孩子玩的鞭炮、女孩子戴的花,家裏貼的年畫和過年的肉、魚,基本都是這一天準備齊全。整個集市分成鞭炮市、肉市、衣服市等,最熱鬧的就是鞭炮市,從開市到散集各種鞭炮聲不斷。

準備節日期間待客的吃食也是個重頭活。篩好小麥送到磨房磨出面粉,拿出一天的時間蒸幾鍋饅頭、包子,放到缸裏存好;用沙土炒些自家種的花生、爆米花、西瓜子或葵花子,秋天曬好的熟地瓜幹再炒一下味道更香,來拜年的親戚和鄰居會一邊品嘗一邊評價誰家炒貨的火候掌握的最好。還要燉上一大鐵鍋的肉,犒勞辛苦勞作一年的家人。村子上空裊裊炊煙隨風飄蕩,大街小巷氤氳在肉香、饅頭香裏。到處瘋玩的孩子不時深吸一口氣,把帶著煙火氣的味道嗅到心腹、留到腦海,多少年後還能回憶出家鄉的氣息。

我家一般在二十五這天煮、炸東西,把二十四大集上買來的帶皮豬後肘切出一塊10公分的方肉;自家養的大紅公雞宰殺去毛凈堂、用筷子夾住綁好定型成站立的樣子;如果當年家裏有喜事,像建新房子、我哥結婚、我們姐妹仨考上大學,我爸還要買上一個豬頭和四只豬蹄。這些東西都是除夕供奉祖先的,所以收拾的特別仔細,入鍋煮至半熟按傳統的講究定型存放。油炸的東西有整魚、丸子、金條肉、悶子、馃子,這些一部分用於供奉,大部分節日期間招待客人。還要炸些藕合,因為藕和慪同音,所以藕合是不能作為供品的,全部為招待客人和自家人吃。

除夕這天早晨父母天不亮就起來,把選好的白菜芯切成麻將塊狀,用開水焯過,放到六個碗裏,上面放上切片的豆腐幹、丸子、金條肉、悶子,然後再放上馃子。把存放的豬頭、豬蹄、方肉,整雞、整魚也裝入大小不等的盤子,擺到堂屋家譜前的桌子上,點上蠟燭、松香,桌子前燒些紙錢,在院子裏放一掛鞭炮,春節最隆重的祭祖就開始了,從這時開始也正式過年了。

我們老家的祭祖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初一午飯後把供品撤下,初五、十五再用餃子供奉祖先。祭祖前一天,父母會囑咐孩子過年了不能吵架、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除夕上午開始準備包餃子的面和餡,那時每家人口都比較多,一般家庭都6、7口人,農村人飯量也大,每家上午都要和一大盆面醒著,這天我娘和面用碗量:天一碗、地一碗、祖先一碗、家裏每人一碗。那時也沒反季菜,冬季只有大白菜做餡,上午把白菜剁碎擠出水分、蔥姜也剁碎備用。吃過午飯我娘把早已準備好的肉餡和白菜、蔥姜調好,全家人動手包餃子,平時不做家務的爸爸也成了今天包餃子的主力軍,最後還要包幾個糖餡的和一個洗幹凈了的硬幣餡的,餃子要一圈圈放在圓形的傳盤上象征著團圓和圓滿。如果包完的早我娘還要帶著姐姐和我去沒包完餃子的鄰居家幫忙,鄰居家包完的早也來我家幫忙。

晚飯前,爸爸把院子打掃幹凈,晚飯後在院子裏撒上芝麻桿、曬衣服的鐵絲掛上要亮一夜的馬燈,然後拿出瓜子、玉米花、花生一家人一邊吃一邊陪著奶奶守歲。電視沒普及前,一家人就啦家常,看我們要困了爸爸就把準備好的1分、2分、5分不等的新硬幣每人發5毛錢,再拿出新撲克帶我們玩到奶奶困了。

初一早晨的餃子必須男主人煮,這個風俗我家一直維持到現在。爸爸睡覺前把鍋裏放好水,把需要的芝麻桿也拿到竈臺前,按習俗初一煮餃子不能使用風箱,每家都準備了足夠的芝麻桿,好燒又不出煙。

每年都不知道父母什麼時候起床。餃子快熟時,母親過來叫醒我們,然後把煮好的餃子先盛上六碗端到供桌上,奶奶洗漱好給祖先拜年後坐到炕桌最裏面,我們穿好新衣服後也坐到奶奶旁邊,父母把餃子端上飯桌,領著我哥先給祖先磕頭拜年,再給奶奶磕頭拜年。老家有個習俗“沒結婚的姑娘不拜年”,我們只等著父母和哥哥拜完年吃餃子。每年我們每人都會吃到一個糖餃子,硬幣餃子毫無懸念地被奶奶吃到,一直納悶父母是怎麼在滿滿一大鍋餃子裏把它們挑出來的。

每每剛吃過餃子,大娘帶著小弟、二伯父和二大娘帶著兩個哥哥就來給奶奶拜年了,我父母帶上哥哥和他們一起出門再去給鄰居拜年。姐姐和妹妹各自找自己的玩伴去玩,我陪奶奶在家接待來拜年的鄰居。一上午就在熱熱鬧鬧互相拜年中過去了。

初三,大家開始去親戚家拜年,親戚多的要走到十五才能結束,我家一般初六就結束了串親戚拜年的活動。不串親戚的大人們利用這些天的閑余時間玩玩撲克和一種類似麻將的紙牌,這也是他們一年中難得的娛樂。

過了十二,生產隊和大隊就開始組織鬧花燈,我們村的傳統節目就是跑旱船,鄰村有跑高蹺的、舞獅子的、扭大秧歌的,還有很多我現在想不起名字的節目。因為我村是鄉駐地,各個村的節目都來這裏表演,白天鑼鼓喧天、彩衣飄飄、喝彩聲不斷,晚上各種花炮映紅了天空。鄉政府所在的大街上看熱鬧的人比趕大集的還多。

過了元宵節大年才真正過完。

作者簡介:馬國秀,女,山東省寧津縣人,供職於德州某金融機構。

壹點號玉河微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