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金磚銀磚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文/李存葆

人是上蒼未完成的動物,又是惟一能說夢、解夢的動物。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人生命之暫短和宇宙之無限構成的永恒大落差,使人類永遠感嘆蒼茫六合的玄奧神秘;人在夢幻裏構築的七寶樓臺與現實中遇到的泥淖沼澤形成的強烈大對照,也輒使人類悲嘆命運是個難以掙脫的大網。於是,自人猿揖別後,人類便創造了眾多的神祗,於有限內去求無限,從痛苦裏去尋掙脫,在困惑中去覓超騰。

在艱難的歷史跋涉中,華夏民族不僅誕生了一長串名垂竹帛的文人、武人、哲人、聖人;也湧現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樣有作為的皇帝;我們極具想像力的先祖,憑借東方的智慧、明哲、超脫,也創造出諸如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王母娘娘、南極仙翁、泰山老母等等不可悉數的神明。當時光老人穿越宋元明清時,赫赫神州又塑造並漸次神化出一位人上之人、帝上之帝、神上之神——關公。

今天,毋庸開啟那沈重的長滿銹斑的歷史大門,或信仰或敬重關公的人們,只要一閉上眼睛,面前便能幻化疊印出關公那允文允武、乃神乃聖的英姿神態。

他那“九尺五寸”的身軀,曾使蕓蕓眾生“仰之如日月”;他那“聲如巨鐘”的話語,曾使魑魅魍魎“畏之如雷霆”;兩道臥蠶眉,一雙丹鳳眼,曾能窺見人世間的所有善與惡;八十斤重的青龍偃月刀,曾掌管著大千世界的全部罪與罰;他那有著夏的熾熱、春的溫暖的“面如重棗”的臉龐,曾給多少在苦海中嘆息的人們送去心靈的舟與帆;這美髯公那“一尺八寸”長的二部黑胡須,也曾演繹出多少濟困救貧,禳災祛病的故事。就連為他扛刀的馬前卒周倉,也是“忠義仁勇”的代表,甚至他那追風趕月的赤兔馬,也是真善美的化身……

科學乃大腦的思索,信仰是心靈的虔誠。歷史老人對那些匆匆過客僅做短暫的擁抱便道別,對新來的客人也不過是虛與委蛇地道幾聲寒暄。然而,在漢文化圈和亞漢文化圈內,人們對關公的信仰與崇拜,竟是歷千載而不衰。

1986年,我曾兩度赴香港與當地文化界人士進行學術交流。閑暇時,我在友人的陪同下穿街走巷,發現所有的商店、貨棧、賓館幾乎都供奉著關公像。九十年代初,我曾到廣州、深圳、福州、溫州等地出遊,發現一股關公熱正在東南沿海的城鄉潛滋暗‘長,其香火之鼎盛,崇拜者之眾多,並不亞於香江。

有兩樁親眼目睹的事兒,更令我感慨良多。

1995年秋月的一天,我陪北京文學界的朋友登泰山,在岱頂賓館前,恰遇馬來西亞一華裔旅遊團。時值正午12時,旅遊團的領隊從隨身攜帶的一紅木匣裏,取出一尊木雕關帝像,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大理石石階上,率眾三拜九叩後,方入賓館進餐。膳畢,又再拜關聖。經交談,方知他們無論在家還是出外,午時兩拜關公,從未輟歇。

農歷六月二十四,是關公生日。前年仲夏,我赴運城常平村關帝家廟,觀看一年一度的關公聖誕大典。在大典舉行的前一天,我路遇來自臺灣的六十余人組成的“懺悔團”。其成員皆為六十歲以上的老翁,他們以前都曾縲紲纏身,有過刑事犯罪。距關帝家廟還有二裏許,“懺悔團”便讓包租的旅遊車停下。下得車後,他們整衣理容,便開始了三步一拜、五步一叩的祭奠儀式。叩頭時,他們前額觸地,砰砰有聲,不足一公裏的路程,竟叩拜了一個多小時。及至關帝家廟時,幾乎所有成員的額頭上都凸起紫亮的血皰,並滲出殷紅的鮮血。中有一年逾七十的老者,額頭上雖有大皰,卻沒洇出血跡,他便感到這是對關聖的虔誠度還欠缺。走進關帝殿時,他遂用頭猛觸祭案之角,當漓漓鮮血從額頭流到腮邊又滴到胸襟時,他那爬滿皺紋的嘴角上才溢滿笑意……

關公誕辰,通常由民間自發各自在左近的關廟祭奠。這天,常平關帝家廟裏來自全國各地的香客難以計數,當地的參拜者更是絡繹不絕。通往運城的各條公路,都出現堵塞。關帝家廟的殿內院中,到處香火繚繞。我看到,飄飄裊裊的紫煙從祈禱者的頭頂上拂過,他們似在雲裏霧裏蕩漾……

對關公的信仰與崇拜,我們不能隨意作簡單的肯定或否定。我只是覺得,任何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人,對這種“燭影長懸周日月,爐煙不散漢風雲”的關公現象,都不應小覷。

近些年,有報刊披露,對“三國”爛熟於心的毛澤東,生前曾多次談及關羽。

1956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中國時,毛澤東與尼氏的一段對話,很值得咀嚼。尼氏說:美國厲害,他們有原子彈。毛答:原子彈算什麼,我們有關老爺的大刀。尼氏雲:原子彈殺傷力很大。毛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答日:關老爺的大刀成千成萬地殺人,我們不怕美國的原子彈……

1959年,無神論者毛澤東,回到闊別三十二載的故鄉韶山。一日午後,毛澤東在村前走來走去,鄉親問他在找什麼,他說是尋找關帝廟。並對陪同人員說,他小時候經常患病,母親便將他帶到關帝廟中,磕頭燒香後,讓他吃下香灰,後來他的病就好了。他還說,那時中國缺醫少藥,要使病情好轉,很大程度上要靠精神上的支撐。當鄉親告訴他關帝廟早巳拆掉時,他喃喃地說:怎麼拆了?拆它幹什麼……至於毛澤東從哪個角度不贊成拆關帝廟,我們很猜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至少在“文革”前,毛澤東對百姓信仰關公,還是有著某些寬容度。

中國百姓和旅居海外的華裔,敬仰關聖不難理喻,但外國人信奉關公則頗值得我們深思了。

泰國的法院在開庭之前,全體法官都要面對關公像信誓旦旦,爾後方能進行司法審理。其用意在於,法官應像關公那樣,吾心如秤,不可偏私。

加拿大是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度,《聖經》中戒律有十,其一是耶和華是惟一真神,其二為教徒不得崇拜其他偶像。但近年加國警察署下達一道指令,允許華裔警察在辦公室裏擺放關公像。緣由是:一香港籍警察移居加國後,連破數個大案要案,既快且準,似有神助。加國警察署詰問其由,這位華裔警察回答:他每次辦案前,都先要在家中祭拜關公……

曾一度是世界風雲人物的裏根,在競選總統時,曾偕夫人專程赴舊金山、洛杉磯等地華人居住區內的關帝廟中,向關公祈禱,以保佑其競選成功,並將參拜時的錄像,數度在電視臺播放……

歷史是探索過去和感知未來的最明亮的眼睛。關羽生前為將、為侯;死後封王、封帝、成聖、成神。追尋關公這一從人到神的衍變軌跡,不僅有助於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揚棄和繼承,對尋找民族精神的坐標也不無裨益。

在蒼生眾庶面前,橫亙著一道道人生的路塹。在這些路塹旁,分別赫然醒目地寫著國與家、群與已、理與欲、窮與達、沈與浮、毀與譽、力與命、死與生等警示性的路標。那些能夠騰越這些路塹者,就是人中豪傑,鐵中錚錚;那些不能或不敢跨越者則為凡夫俗子;而避開這些路塹或繞道甚至反其向行走者,則常常會跌入深塹而不能自拔,甚至會淪為千夫所指的敗類。即使英髦俊彥在其一生中,也不可能將這些人生的大路塹一一騰越,能跨越這些路塹的大半者,便可稱人傑中的偉丈夫,能全部超越者,就是神樣的完人了。

尋找漢末名將真實的關羽,我們必須從他的誕生地開始。

在常平村關帝家廟前,左右各豎有一座木構牌坊,上面分別鐫刻著“靈鐘鹺海”,“秀毓條山”。鹺海是指自古聞名的解州(今為運城所轄)鹽池;條山是指橫矗運城境內的中條山脈。運城一帶,舊稱“河東”;河東一域,古叫“中國”。嫘祖養蠶,黃帝大戰蚩尤,後稷教民稼穡,伯樂虞阪相馬,堯舜禹分別在河東一帶建都……如果沒有這些先祖的名字及那些頗具神秘色彩的故事,華夏民族的上古文明史,將會顯得何等蒼白;在關公誕生之前,河東還養育出商代名相傅說,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以及介子推、宮之奇、百裏奚、趙盾、董狐、張儀、衛青、霍去病等燦若星列的風雲人物,如果沒有他們,中國古代歷史的舞臺,也絕不會有那麼多有聲有色的活劇。倘若關羽不是誕生在這片皇天後土上,他生命的底色,當也會缺乏應有的亮彩。

武聖關公,太奇偉太古老了。然而,只要清醒的理智之光還在閃動,多少代人用想像的雨霧凝在關聖身上那厚重而晶亮的霜花,還是能夠消融的;只要我們在歷史的經經緯緯裏去審慎地進行爬羅剔抉,還是能夠還原出一個真真實實的關羽的。

在舊中國,對蕓蕓眾生來說,歷史只是一張永遠翻閱不完的兵燹、戰亂、災荒組成的圖幅,安分守已、逆來順受的黎庶,沒有半點兒資格走進歷史的冊頁。因關公出生寒微之家,致使當今的史家對他的身世及生日,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公元219年(建安廿四年)關羽荊州遇害時,年五十有九,已是天下無人不知曉的名將。通過他的卒歲,史人還是能推算出他生於東漢延熹三年(公元160年)。至於他生於這年的何月何日,則難考稽了。荊州及東南沿海一帶定為農歷五月十三,內地有的定為六月二十二或六月初二,臺灣同胞則定為八月初十。歷史的某些事情無獨有偶。就拿中國共產黨的生日而言,因共產黨初創時,人少勢微,且沒取得合法地位,又加之黨成立時軍閥及特務橫行,會址不得不兩易其地,故而生日為哪天便沒有明確記載。及至到了延安,建黨元老毛澤東與董必武商定,始將黨的生日定為“七,一”……

關羽的祖考,史書上向為闕如。就連其祖輩、父輩,亦無任何記載。及至康熙十七年,解州州守王朱旦,在一篇雕章鏤句的《漢前將軍壯繆侯關聖帝君祖墓碑銘》中,才首次披露了關羽之太翁和嚴父的名諱及身世。

此《碑銘》得以謀篇成文,甚是荒誕不經。

王朱旦稱,《碑銘》的材料來源於關公故裏一書生於昌的一個夢。於昌在夢中夢見關帝授他“易碑”兩個大字,並言按夢指點,他在關帝祖塋的石盤溝,發現殘磚一塊,上有三十字碑文。王朱旦還稱,他在河北涿郡時,曾夜夢關公請他喝酒,並囑他為自己述寫生平。書生與州官的兩個夢再加一塊三十字的殘磚,便成了王朱旦寫的近千言《碑銘》之依據。至此,闕軼達一千五百年的關公家世,才有了貌似清晰的枝蔓:關羽的祖父關審,是位飽學之士,這老先生崇尚老莊,信奉道教,並以象數之學和孔孟之說推行教化。但他逢亂世而不仕,視功名利祿如過眼煙雲。勞作之余,他熟讀五經四書,隱居訓子。關審歿後,其子關毅克纘祖學,恪守封建禮教,為父守墓三載,極盡孝道,而此時關審之孫關羽,尚未降生……這篇由夢幻的絲線而苦心孤詣編織出的《碑銘》,連當時極為推崇關聖的清朝廷也不敢相信。但《碑銘》中提到的關公的生辰為六月二十四,卻被皇家采納,並沿襲至今達三百余載。

清之前,世人連關羽的祖輩和父輩的名諱和身世都不知曉,其家譜更是無從談起。關羽成聖後的《關帝家譜》,是以關公為軸心上下左右輻射的。關龍逄乃夏朝末年夏桀的大臣,因敢於多次直諫夏桀荒淫無道、亂殺無辜,而被暴君“炮烙”殘害。“關龍”乃復姓,“逄”是名字。因關龍逄墓距關羽的故裏僅三十裏之遙,後人便穿鑿附會地將關龍逄請進關帝家廟,並當作關家始祖世代供奉。

關於關羽年輕時的職業,也眾說不一。有的說他是賣豆腐的,有的說是打鐵造車的,還有的是說邊讀書邊習武的。從不同版本的正史所提及的關羽喜讀《春秋》一事看,關羽出生在一個半耕半讀之家,不是沒有可能的。但關家絕非殷實富戶,且年輕時的關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則也毋庸置疑。

西晉人陳壽所撰的《三國誌》,向被史學界視作研究“三國”那段歷史的最權威的著作。陳壽之父曾為馬謖帳下參軍,馬被諸葛亮所斬時,陳父亦受髡刑。故而堅定的“擁曹派”陳壽在著《三國誌》時,難免不摻進個人恩怨的成分。陳壽寫《武帝(曹操)傳》時,不吝筆墨,極盡鋪陳之能事,洋洋灑灑萬余言,而在寫《關羽傳》時卻惜墨如金,僅區區954字,且字裏行間閃爍其詞,語焉不詳。但陳氏還是能以史家的良知,把關羽“忠義仁勇”的品格,勾勒出一個大體輪廓。

對關羽的離家出走,《傳》中僅用了“亡命奔涿郡”五字。至於關羽何以離家出走,陳氏卻諱莫如深。殊不知,關羽的出走,恰恰是因了一樁不畏於天,不愧於人的英雄壯舉。

東漢末年,解州城內有一名喚呂熊的惡霸,百姓詈罵其為“熊虎員外”。呂熊勾結城中七位異姓豪富,朋比為奸,欺詐百姓。他們巧取豪奪,草菅人命,強暴婦女,無惡不為。百姓畏其勢焰熏天,即使聽他們在街頭跺跺腳兒,雙腿便也會簌簌顫抖。作為罪魁的呂熊,還是個采花大盜。他將城周圍的水井悉數填塞,僅留他自家院中的深井一口。百姓欲飲活命之水,必須遣家中少女去汲取方可。而呂熊窺探於井旁,見有幾分姿色者,便大發獸性。某日,有一韓姓老漢向關羽痛不欲生地哭訴,其女兒在汲水時被呂熊蹂躪。關羽聞聽,眥裂發豎,於夤夜潛入呂熊之深宅大院,先揮劍將這禍首裁為兩截,繼而殺性大發,又將另七姓豪強歹人,斬斫殆盡。關羽歸家,將除霸事稟告父母,雙親非但未加責怪,反而對此尚俠好義、扶弱抑強之舉倍加誇獎。父母急令關羽逃命天涯,並速送兒媳胡氏及孫兒關平至外地親友處避難。二老自知在劫難逃,雙雙墜入自家深井而亡。現關帝家廟的古塔,乃昔年當地鄉親為祭奠關公之亡父亡母,在原水井之上而建……

關羽憫冤除霸離家出走的故事,在荊州,在涿州,在解州,有五種版本。但不論哪種版本,皆稱關羽亡命奔涿郡,是仗義殺人。不論哪種版本,也絲毫沒有談到關羽殺人是因一己之仇,一人之冤,一情之念,一家之恨而進行的仇殺或情殺。

昭善癉惡、見義勇為,是人類心匣中彌足寶貴的珍珠。正是關羽為民揮劍之一殺,才奠定了武聖關羽人格大廈的第一塊基石。而在《關羽傳》中這本應不可或缺的一筆,卻被陳壽老先生給“貪汙”了。

真正的朋友,是另一個自己,也是一個靈魂寄托於兩個或多個軀體內的自己。真正的朋友,如同嵌在自己心靈天幕上的星星,如果其中一顆隕落,就不能移來另一顆星填補他的位置。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即是對人類友情的最經典的詮釋。陳壽在《三國誌》為劉、關、張各寫的傳中,對“三結義”實在應多綴幾筆。然陳壽在《先主傳》和《張飛傳》中只字末提三人結拜之事,在《關羽傳》中也僅寫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凡十三字。“桃園結義”雖不見諸正史,但歷代史家經多方考證,加上“劉關張”結拜之地——河北涿州市的大量文化遺存卻能告訴我們,“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是可信的。

東漢末年,戰亂頻仍,生靈塗炭。斯時劉備雖是漢朝宗室之後裔,但與關、張邂逅時,早巳淪為賣草鞋織葦席的市井細民,與亡命流浪的關羽和殺豬賣肉的張飛,同處社會底層,且三人皆有救世濟民之心誌。再加之異姓之間拜為禍福同受、有難共當的兄弟,是中國古老的習尚,故而“劉關張”結為香火因緣,具有共同的思想根蒂和階級基礎。

在陳壽的《關羽傳》中,人們能讀到這樣的情節:關羽降曹後,曹操遣張遼試探關羽去留之意。關羽嘆日:“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這足可表明,劉、關、張曾按民俗,舉行過結拜儀式,且面對蒼天立下過諸如“不求同生,但願共死”之類的誓言。

正史中更能印證“劉關張”曾結為金蘭之好的史實是,關羽被吳殺戮後,劉備那種種反常的失態。劉備明知伐吳會使“孫、劉”聯盟毀於一旦,也會為曹操篡奪漢家神器提供最佳良機。但一向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的劉備,卻不顧包括孔明、趙雲在內諸多文臣、戰將的勸阻,一意孤行。當秦宓“上陳天時必無其利”再加規勸時,向以仁厚為本的劉備,竟怒火中燒,將秦宓投進大牢……此時,劉備已在成都建蜀稱帝,的對答後,羅貫中又詳述了手術過程。在鋼刀刮骨寒寒之聲中,帳上帳下的觀者皆掩面失色。而關公仍與部將馬良弈棋,飲酒食肉,談笑風生。手術畢,“……公大笑而起,謂眾將日:‘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佗日:‘某為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

意誌和毅力是衡量人的靈魂大小的天平,自制力是人的德性的保障與支柱。一個沒有自制力的人,很難實現其有價值的人生。關羽的“刮骨療毒”,是在向人的意誌、毅力和自制力的極限挑戰!“擁曹貶劉”的陳壽也許不會想到,僅這一情節,便使關羽成了頂天立地的千載偉丈夫!

關於關羽的英武,陳壽在《關羽傳》中,僅雲關羽“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又在《張飛傳》中略綴一筆:“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在於禁的七軍被大水所淹,大將龐德被關羽所殺,致使兵多將廣的曹孟德也不得不計議遷都的事件發生後,陳壽面對三國史上這無法剜掉的一頁,才不得不在《關羽傳》中寫下“羽威震華夏”五字。

大樹參天,不會沒有偏枯的枝葉;倘若苛求人做一個完人,那麼天下配活者恐怕一個也難找到。極具個性的真實的關羽,自然也有其弱點。將黃忠、趙雲譏為劉備“爪牙”的陳壽,焉能不記關羽的缺陷。他在吳、蜀的一些人物傳中,雲“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在《關羽傳》中,他記有這樣一事:關羽聞知馬超投降劉備後,致書諸葛亮,問馬超才能可與誰人類比。諸葛亮回書作答,言馬孟起雄烈過人,是一世之傑,但不過僅與劉邦手下的武將鯨布、彭越一樣,可與張飛並驅爭先,“猶未及髯(指美髯公關羽)絕倫逸群也。”關羽見此信大悅,將“絕倫逸群”的贊譽,示賓客觀看。顯然,關羽不僅恃勇孤傲,且尤喜聽軍師孔明的贊揚。最顯示關羽恃才傲物性格弱點的是孫權“遣使為子索羽女”求婚一事,關羽不僅不許婚,反而辱罵吳使,言“虎女焉能配犬子”。關羽粗暴的拒婚,不僅有悖於“孫劉”聯盟的大局,也為關羽荊州之敗埋下了禍根。難怪陳壽在《陸遜傳》中,稱“羽矜其驍氣……”

少犯錯誤是做人的準則,沒有過失則是天使的夢想。一個沒有半點兒缺點的人,便也失卻了真實生活中的人格的魅力,只能是無血無肉的丈二金身。關羽的弱點和過失,不是人格的缺陷,在平民百姓看來,那“驕於上厚於下”的缺點,甚至還是美麗的。

關羽“忠義仁勇”的品格,有時連他的敵人也不得不敬重和嘉許。據《吳歷》載,孫權襲殺關羽後,“送羽首級於曹操,以諸侯禮葬其屍骸”。還有史料表明,曹操接到關羽首級後,刻沈香木為軀,以王侯禮葬關羽於洛陽……

綜觀關羽的一生,他將“群與已、國與家、理與欲、窮與達、力與命、生與死”等那些帶有警示性的人生路塹,大部分都騰越了。這就為後世的文人創造一個至大至剛的人傑形象,展開了想像的空間,更為朝野上下共同建造那座至忠至義、至仁至勇的關聖神殿,提供了色彩瑰麗的“金磚玉瓦”。(後文待續)

作者簡介:李存葆,1946年2月19日出生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中國內地作家、編劇,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1984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上映,他憑借該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85年,發表中篇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該小說獲得全國第三屆優秀中篇小說獎。1991年,創作報告文學《沂蒙九章》,該作品獲得全國報告文學獎。1993年,創作的電影劇本《百年老屋》獲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2002年,創作《大河遺夢》,該作品獲得第2屆韓愈杯一等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2006年,創作散文 《綠色天書》 。2009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集《最後的野象谷》出版 。2013年,出版散文集《大河之子》,該作品收入了他的十四篇散文 。2017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龍城遐想》獲得第17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 。

本輯小編:魯東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