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母親會開飛機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文/ 金錯刀頻道

最近,手工耿推出了第二代“衛生紙加熱器”。

網友評論:“這玩意兒能有二代,在座的各位都有責任。”

愛造“無用良品”,這是手工耿的風格。

但這種風格不是耿哥首創的。

早在2009年,央視節目《我愛發明》就已經把各種奇形怪狀的機器人、飛機、潛水艇全給造出來了。

比如這個會倒飲料的機器人:

四個人騎著在公園遛彎的“自行車”:

一位大叔的奇特獨輪車“勁爆飛輪”,還登上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閉幕式。

被網友調侃“農村發明101”的《我愛發明》,到底是什麼來頭?

造潛艇、開飛機,腦洞比手工耿還大

《我愛發明》是《走近科學》節目組打造的一個特別節目,科普血統相當純正。

但如今,《走近科學》都停播了,它卻依然堅挺。

《我愛發明》最大的本事,就是用最大的腦洞稱霸海陸空。

比如這位叫張俊林的老漢,自家附近有一個湖,就揚言要造出“全世界最先進”的潛艇。

試潛當天,村裏老少爺們都來圍觀,結果潛艇沒走幾步就被幾根水草給幹趴了:水草纏住螺旋槳,導致電機短路。

潛艇不能往前開,但不影響下潛。

旁邊一姑娘按捺不住好奇心,主動要求和記者一起進入潛水艇體驗湖底風景。

可潛是潛下去了,問題是入水就沒動靜了,連手機信號都中斷了。

到了速度測試階段,節目組決定,讓潛水艇跟老張的兒子小張比速度。

小張一會蛙泳,一會仰泳,慢慢悠悠,潛水艇楞是沒比過他。

老人家造潛艇下水,年輕人開飛機上天。

在浙江衢州,初中沒畢業的徐斌,在自己的配件工廠裏造了三架“旋翼飛機”,他說:“特別喜歡養鳥,我想飛。”

一眼看去,這“飛機”連個外殼都沒有,發動起來還有點冒煙,儼然一臺微型拖拉機。

第一次試飛,飛機上天第2秒就墜毀,圍觀群眾都看傻眼了。

幸虧他這次命大。

為了找到開飛機的感覺,徐斌找了個面包車,用一根鋼纜拴住飛機,車在前面跑,他駕駛飛機在後邊飄,一飄就是半年。

在四川,有一個叫王強的摩托車手,他造的飛機更離譜,就是在大鐵架子上裝個舊雅馬哈的發動機,再裝個鐵皮翅膀。

駕駛員從沒進行過任何訓練,又用的是摩托車配件,這種飛機自然是命運多舛。

發動機壞了要去汽車修理廠修,有的時候情況緊急,王強就在村口路邊修飛機。

憑著一股摔不死就繼續飛的執念,王強也成功上天。

離地之前,王強的身後跟著十幾輛摩托車。

這不是一次飛機上天實驗,而是一次農村發明家的集體朝聖。

被群嘲的土味發明,為何讓它火了13年?

《我愛發明》有個特點,每一期都在開頭蓋個帽子:最先進的潛艇、最安全的飛機、最有趣的車。

上到產業革命、保護國家安全,下到改善生活質量,就沒有《我愛發明》不敢吹的牛皮。

但這個節目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因為兩點:搞笑+接地氣。

1、你看的不是發明,是翻車

《我愛發明》的粉絲,其實沒有多少是來看發明的,而是來看熱鬧的,尤其是看翻車。

在《我愛發明》中,各路選手貢獻了很多翻車名場面。

比如飛輪滾滾這一期,節目組讓發明人帶著遊客一起騎“大輪車”,因為遊客不熟悉剎車用法,還沒騎幾步,車就翻了。

在“機器人總動員”這一期,北京通州的農民吳玉祿發明了一個喜感超標的“拉洋車機器人”,不僅能拉車,還能學人說話,曾跟神舟七號一起展覽過。

為了看這機器人有沒有真本事,節目組向吳玉祿瘋狂發難。

機器人先被推進了玉米地,結果它竟比走水泥地還利索。

它又被推上了冰面,這一招確實絕,機器人到冰面上就開始打滑,原地刨坑。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吳玉祿一下騎到了機器人的脖子上,機器人竟然走起來了。

機器人重了,摩擦力變大,自然就走起來了。

這些發明雖然粗糙老土,但是技術含量一點不低。

在吳玉祿的院子裏,不僅有兩條腿的機器人,連6條腿的童車都被發明出來了。

節目組找來一個小孩控制童車,童車很輕松就走了起來。

別看它醜,不僅摔不著孩子,大人坐上一樣穩,還能拐彎。

還有他做的“八腳怪”,就像是凳子成了精。

這些東西,按照耿哥老母親的話說:不是說沒用,是真沒用!

2、研究的不是機器,是生活

觀眾喜歡《我愛發明》,還因為它接地氣,很有代入感。

比如這個兩眼放光的奧特曼,其實就是個“刀削面機器人”。

頂著鋥光瓦亮的大眼睛,讓晚上去吃面的人情何以堪。

但這項發明,直接幫崔潤全成了當地餐飲界的第一網紅。

更奇葩的是一臺來自青島的“包子機器人”,面太黏不行、餡太多太幹不行,用久了你還不知道怎麼洗。

主持人問父子倆為啥花七八年時間研究這種機器,發明人說:當時條件不好,單位不掙錢,包包子的人工費都出不起。

不得不說,他們解決問題的腦回路很清奇。

《我愛發明》的選手們,一半以上都是這種“癡人”。

《我愛發明》的流量密碼,不僅是搞笑

只看到《我愛發明》的搞笑,那就真誤會了它。

在搞笑背後,《我愛發明》能火到今天,是因為它挖掘出了“民間創造力”。

從《我愛發明》的名字裏就能看出,參與節目的人不僅要會發明,更重要的是愛發明。

比如飛機愛好者楊偉民,做夢都想造飛機,總是在家裏cosplay飛行員。

終於,他用3年時間在家中造了臺“強力膠+木頭”的飛機,飛上了天。

一般人很難相信,小學沒畢業的人能造機器人,初中沒讀完能開飛機上天,還玩特技表演——這些應該是高學歷、大城市人的領域。

但是,《我愛發明》準確認識到了下沈市場的威力。

剛海選的時候,《我愛發明》的報名電話天天被打爆,節目組輪流接電話,都沒時間吃飯。

編導李楊琛說:“我們沒想到,廣大發明人的反應太強烈了。”

民間發明家的發明欲望,驅使著他們造出了采茶機、釣魚鉤、小雞眼鏡,甚至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就敢開飛機、下潛艇。

雞鼻梁上的紅色眼鏡,可以防止公雞打架

這背後,既有為了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勞動損耗的實際訴求,也有純樸的星辰大海式的浪漫。

在一次早期采訪中,主創團隊透露,《我愛發明》的所有報名項目都必須經過實用、技術、經濟3個維度共20多個指標的考評,每一期都會評一個“金點子獎”。

《我愛發明》裏的“金點子”,也的確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難題。

一個修花生機器,能代替農民摘掉每一顆鮮花生上面帶著的“小尾巴”。

一臺水果包裝紙“塗臘機”,也是為了幫農民把包在水果上的紙提前快速塗臘。

節目的主創領導劉伍堂說:“搞發明創作最終是讓大家能夠有用,用了才能真正達到改變人的生活。”

甚至直到今天,在淘寶上搜《我愛發明》,還能找到當年節目上出現過的捕鼠器和旋轉烤爐。

廚房標配的側吸式油煙機也曾是《我愛發明》的重點選手。

看到這裏,你還覺得《我愛發明》只會搞笑嗎?

搞笑只是它的誘餌罷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篇作者 | 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