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輸液管裏有血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病床前無百日孝,而子女再頑皮、淘氣,點點滴滴的進步也會令父母驚喜萬分。

為什麼?

從心理學上來看,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一個個體的無限延續依靠的是一代人接一代人的生命存在。也就是說,子女的進步令父母看到自己美好的未來,而不僅僅是看到子女的美好未來。

兒子已經三歲半了,語言能力還僅限於說單個詞語,這與一般的同齡人相比起來,明顯不足。但是,聽到兒子說“走”“拔針”,我還是抱住他的臉親了又親。

兒子會說“走”“拔針”,是一個月多次到醫院輸液後學會的。每次輸液即將結束,妻子會對兒子說:“咱們走,找護士拔針去。”一次又一次的熏染,兒子學會了其中的關鍵詞。

這是生活遺之跡。

兒子不能正常說話,就用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喜歡玩具車,想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等的時候,就用模仿這些車輛的特殊聲音來表達。

兒子還特別喜歡玩積木,而且玩得特別麻溜。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兒子的立體思維能力應該可以。我中學時學習幾何,問題不大,其中的原因也是因為立體思維比較好。

母親說我正常說話也很晚。

兒子說話晚是基因的遺之跡吧。

我之所以能夠寫這本書,除了有心理學、解夢學的遺之跡,還因為我從事的記者這種職業。如果沒有從事20年的記者工作,我想我不會有寫這本書的文字功底。

我從事記者工作是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我高中時期是理科生,語文成績特別不算好。那時,語文和數理化各科成績都是150分,我每次考試,語文都在90分左右轉悠,或不及格,或僅僅是及格,而數理化都會在140分以上。我高考填寫誌願時,選中了理想的學校,面對一大批專業有點迷糊,就找到班主任問選什麼專業好。到現在我還記得,班主任指著第一個專業“編輯學”,說:“編輯學吧。將來我們發表論文還得找你呢。”

這給我一種從事編輯工作是受人尊敬的心理暗示。

我不否認我有私心,那時第一專業就填寫了“編輯學”。

進了學校才知道編輯學是中文系的一個專業,不是特別適應,還與多位同學一起要求調專業。期間,我還做夢,夢見重新參加高考並考上理想的專業。現實中,我和同學一樣,沒有如願轉專業,只有好好學習。

編輯學專業包括書籍編輯、新聞編輯,我重點發展方向是新聞編輯。我多次跟朋友談起為何選擇新聞編輯作為發展方向。

我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數學老師就是一名優秀通訊員,寫了多篇人物通訊等在我們縣廣播電臺上播出,我還親耳聽到他寫的我們村的鄉村醫生。那時,一篇稿件只有0.5元錢,但這是一筆不小的“外快”,更重要的是我那位數學老師被人高看一等,受人尊敬。

數學老師給我樹立了一個榜樣:寫好新聞並不難。我雖然語文成績不好,但只要努力,在新聞編輯方向上會有所成績。

這是心理遺之跡。

工作中,我主要從事記者工作,文字功底進一步獲是鍛煉。

這是工作的遺之跡。

在工作中,我發現我的心理上有著軟弱的一面。這種軟弱體現為按部就班,而不是跨越式發展,更不是“彎道超車”。

用我所學的心理知識去分析,主要是家庭的遺之跡。

在我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他們吵架的原因我記不清了。但我記得我與妻子吵架時,兒子會龜縮在妻子的懷中。我想那時的我也一樣吧。

父母吵架讓我少了一部分安全感,這影響了我的工作。為了安全起見,我在工作中追求的是平穩,而不是超越。

我的一位同事因工作嚴重失誤而被勒令辭職,我用了五六個小時為這位同事做了心理輔導,從她身上,我看到了家庭的遺之跡。

她母親是強勢的,她的姐妹從母親身上也學會了強勢,然而她卻是弱勢的,這是因為母親的一句話。在她小時,有一天哭鬧,母親對她說:“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誰願意被父母拋棄?她一直記得母親這句話,一直小心翼翼做事,包括在工作中,從而少了強勢面對任何事情的方法與策略,即不會像母親那樣正確地強勢。當應該強勢時,她失去了理智,結果在工作中出現了嚴重失誤。

父親不應該不讓子女哭,也不應該在子女哭時妥協。我曾經對一位女士做過深度心理輔導。起因是她一直認為自己身邊有核輻射,有人要害他,但檢查發現她身上並沒有核元素。其實原因,往簡單來說,是為了博得身邊人的愛。家裏兄弟姐妹多,經濟特別緊張,她小時候不能夠像同學一樣有一些小物品。有時,她會主動要,父母不給,她就哭鬧,父母就會妥協。結果,她漸漸地形成了通過哭鬧來博得愛的意識。長大後,哭鬧已不是她那年齡所應該有的,她的意識就編造了核輻射。

這也是家庭的遺之跡,不過,這是負面的。

我愛上心理學、解夢學,是家庭和工作的遺之跡的正面反應。

小時候,家裏人做了什麼夢,母親都會給說出直接的結果。她沒有讀過書,也不能夠很好地解釋為什麼。這讓我對解夢產生了濃厚興趣,也讓我產生了科學解夢的意識,只不過這種意識只是暫存於心。

工作中,我曾經聯系過心理熱線。那時,我對心理學可謂不通一竅,但對心理學應用而產生的積極效果有了深厚興趣。

十幾年前,我逛夜市的時候偶然看到某出版社出版的基礎心理學書,有500多頁。我不僅買下,而且放在包裏隨時讀、理解,並回想曾經的自己在哪些行為上符合心理學,哪些不符合。這一本書用了我兩年多的業余時間,但值得。在參加心理學培訓後,我獲得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

在這期間,我又接觸到心理學解夢書籍,閱讀了十多本,並且對其內容辨證地看。

學習心理學、解夢學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其中,最明顯的是獲得妻子的芳心,我是因為給她解夢而走進她的內心的。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心態表現得更加積極。一次住院20多天,醫生說我所患的病的死亡率高達50%,讓我做心理準備。我坦然笑對,積極配合治療,從不去擔心自己的死亡,結果康復效果完全出乎主治醫生的意料。雖然住院20多天,但工作基本沒有受到影響。假如沒有心理學,我可能被“50%”嚇成100%。

最近張雪峰考研輔導視頻很火,我也看了幾次長視頻,前幾次產生過心理上的波動:我也去考研吧,考心理學的研究生,提高自己的心理學水平。但是,細想:心理學只是自己的一個愛好,沒有那麼較真,另外,我這個年紀還忙於工作,還得養家糊口,考心理學的研究生有那麼點不務正業。

結果當天睡覺做了一個夢:我從某高校心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覺得自己的心理學知識不紮實,想考個更好的高校,結果考的是同一高校的心理學專業,而且還是本科。

如果將現實與夢聯系起來,夢就可以理解了。

“我從某高校心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覺得自己的心理學知識不紮實,想考個更好的高校”代表我想考心理學的研究生,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學水平。“考的是同一高校的心理學專業,而且還是本科”代表我根據現實情況,放棄考心理學研究生的夢想。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8個字有其科學性,畢竟這凝聚了我們祖先幾千年的心血和智慧。但這8個字只是陳述了夢與心理有關系,沒有揭示出內在的深層次關系。如果借鑒西方的心理學知識,我們就可以更深層次地揭示出夢與心理的關系,從而有利於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