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陌生老人送銅器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司馬光

作為千年帝都,洛陽幾乎可以說是“古都中的古都”了,洛陽城裏二裏頭夏朝都城遺址的發現,讓人們相信在遙遠的3500年之前,這裏曾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都城,而類似的遺址,在洛陽城裏,共有五處。另外四處是:商都西亳、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

從夏王朝開始,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一百多位皇帝曾在這裏辦公,作為重要的戰略要塞,洛陽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的稱號。如果你打開一張第三套人民幣中的一元錢,上面是一個女拖拉機手開著一輛嶄新的東方紅拖拉機,新中國第一輛拖拉機在洛陽誕生。在計劃經濟時代,洛陽城還是重要的工業基地,拖拉機是當地的名牌產品。

作為最早的“中國”,洛陽城裏到處都是故事。要讀懂洛陽城,出發之前,我們要讀書;從洛陽歸來,要讀更多的書。

洛陽城應該是考古人士最喜愛的城市之一,這裏可供挖掘的寶藏實在是太多了,洛陽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余萬件。13個王朝的建都史,讓這座城市隨處都可遇見穿越時空依然屹立不倒的建築遺址。坐出租車的時候向司機師傅打聽“這裏是什麼”,司機師傅會用一口流利的洛陽普通話給你詳細的解釋這是啥。末了,還會問你:去龍門石窟沒?去白馬寺沒?去看牡丹沒?

走讀洛陽,我們邀請幾位特別的導遊一起同行,聽他們講洛陽城的故事。

有請第一位:武則天。

大家好,我是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統的女皇帝,我很榮幸能夠向你們介紹我的神都:洛陽。

在唐代之前,隋煬帝把都城從長安遷到這裏,與長安並稱兩京。對於洛陽城的建設,隋煬帝出了一份力,他剛剛上位不久,就下令新建一座洛陽城,據說從規劃到完成,前後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每月用工200萬人,花錢無數,估計國庫被他折騰的夠嗆,真夠敗家的。除了自己搬過來,隋煬帝還把各地的富豪萬戶一並遷到了洛陽,繁華之都怎能沒有繁華之勢呢。另外,在此建都,江南富庶之地的財物亦可通過大運河運至京城,甚為便捷。《隋書》宇文愷列傳:“煬帝即位,遷都洛陽,以愷為營東都副監,尋遷將作大匠。”這個宇文凱也是個有能耐的人,他規劃的洛陽城,我也是很喜歡的。

我的宮城在皇城北邊,城南邊是一百多個裏坊,每一個裏坊都有一個獨特的名字,比如修行、崇業、仁和、尚賢等等,太平公主她們都住在裏坊一代。裏坊裏很熱鬧,太平經常和我講那裏發生的趣事,一些胡人也跑到洛陽城裏做生意,這都是得益於絲綢之路。天下的道路通達了,繁盛的城市自然會吸引商人、僧人等各路人馬往來於此。

洛陽城裏有一座白馬寺,據說建造這座寺廟和漢明帝做的一個夢有關。《魏書》裏記載,漢明帝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金色的人,頭頂閃閃發光,第二天醒來上朝,便咨詢大臣們,進行解夢。後來有個臣子建議派人去天竺看看,這個夢可能與佛法有關。於是漢明帝就派人去天竺國了,幾年後,派去的使臣和天竺國的僧人一起返回洛陽城,隨行一匹白馬馱著佛經,於是漢明帝便在洛陽城裏修建了一座專門傳播佛教的寺廟,取名:白馬寺。

洛陽是佛教最早的發源地,身在這裏,我是樂於相信佛教所說的種種道理。所以,我又在洛陽城裏修建了明堂、天堂,這兩所廟堂也是宮城內最高的建築,尤其是“天堂”。洛陽城的中軸線上,一共修了七座類似的建築,分別對應天上的七個星座,從南到北依次為:天闕(伊闕)、天街、天門(應天門)、天津(天津橋)、天樞、天宮、天堂。我相信在天堂這裏可以與天上的神仙對話,可恨的是,薛懷義竟然放火燒了明堂與天堂,害得我費時費力又重新修建了一遍。後世如果有人再加以毀壞,我也是無能為力了。

說起佛教,你們還可以去看看龍門石窟。我來到洛陽的時候,石窟已經在修建了。這項工程,可以歸功於北魏孝文帝,他最早把都城遷到這裏,大概是看上了中原的物產與風水吧。從公元493年修到我當皇帝的時候,差不多都兩百都年了,我讓人撥款繼續修,這個佛教工程,值得支持一下。至於有人說其中一尊佛像看上去和我有幾分神似,是以我為原型進行的創造,我只能在此表示感謝了。

人們都說“洛陽牡丹甲天下”,這裏面也有我的一份功勞。當你們在花開時節來洛陽看牡丹的時候,可能會聽說關於我和牡丹的故事,這個故事,據說後世的小說《鏡花緣》裏也寫了。有一年長安下大雪,我和群臣飲酒賞雪,白雪皚皚的宮廷雖然自有一番景象,如果有鮮艷的百花來襯托,豈不是更加壯觀美麗?於是我下令讓百花開放,所有的花都遵照我的要求按時開放,唯有那牡丹抗旨不遵。於是,我便把它貶到洛陽。未曾想,日後我自己竟會把洛陽定為自己的都城,當我看到邙山上遍野開放的絢麗牡丹,真是喜愛不已。

牡丹花現在是洛陽的市花,是洛陽的城市名片,每年花開繁盛的季節,愛花的遊客們都會來到洛陽賞花。當你們看到牡丹時,希望也會想起我,想起我這個愛花的女人。

有請第二位:李白

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的秋天,我第一次來到洛陽,這一年,我34歲。此次洛陽之行,為功名而來。

雖然隋朝以來便有了科舉制度,但是想要求取功名,還需要毛遂自薦,因為批卷子的考官不僅僅看重你的答卷,還要參考斟酌你在社會上的聲望與地位。在這種制度下,僅僅閉門苦讀聖賢書是不行的,必須走出家門,在社會上樹立自己的聲望。

如何樹立自己的聲望呢?渠道有限,能想到的無非兩條路:或者結識權貴階層,或者多寫文章詩詞,在文人的圈子當中贏得好名聲。作為都城的洛陽,繁華熱鬧,想要求得功名的四方才子都聚集在這裏,也是競爭激烈,想必都城總是如此的吧。

此行的遭遇,失落之余,更是刻骨銘心的郁悶。我寫了一篇《明堂賦》呈給玄宗皇帝,卻如石沈大海,不了了之。有朋友替我分析,文辭本身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最大的問題,大概是因為明堂曾經是女皇武則天權利的象征,作為李氏家族的後人,玄宗皇帝怎麼可能欣賞這樣一篇賦呢?!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有請第三位:歐陽修

大家好,我是歐陽修。我寫的《洛陽牡丹記》,你們讀過麼?

說到洛陽城,天下文化的根脈便在這裏,文人墨客無不向往之。千年之前,炎黃二帝在這裏帶領先民創建了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輝煌燦爛,天下姓氏也多半根源於此地。也許你們不能很清楚的了解“文化”這個詞的意義,無妨,只需記得,你說話做事的方式,你認同的價值和準則裏,都有文化的影子。

給你們講講周公與洛陽的故事。周武王去世以後,周成王尚且年幼,輔佐大臣周公派人到洛邑勘察地理,繪制地圖,在這裏營造了都城。周公是受到後世敬仰的大人物,他創建了《周禮》,後世的孔子還專門向他求教周禮的學問,孔子用心鉆研,將禮數發揚光大,並創建了儒家學派,影響深遠。

不知道生活在21世紀的你們,所居住的環境是怎樣的。我所生活的這個時期的洛陽城,從天上看下來,很像圍棋裏的棋盤格,星羅密布,裏坊與市各有劃分。坊好像方方正正的格子,四面有墻,墻上有門,四面的門通向四方的街區。大戶人家可以占據好幾個坊,小戶人家則幾乎聚集在一個坊中。在每一個區域,都有很有特色的“市”,也就是買賣各種專門商品的地方。歷史上,洛陽城有兩次比較大的城市規劃和建設,第一次源自北魏孝文帝,他將都城遷到洛陽以後,下令在洛陽營造宮室,並在漢、晉以來的洛陽舊城基礎上,

按照“裏坊”和“市”的設計思想,重新規劃了這裏。《洛陽伽藍記》裏記載了北魏洛陽城的規模:東西20裏,南北15裏,方300步為一裏,北魏洛陽城裏有300多個裏坊,直到唐宋,一直都保持這樣的城市格局。

在洛陽為官四載,那裏給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常常和梅堯臣這些好朋友一起吟詩寫作,“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當你們前往洛陽看牡丹時,《洛陽牡丹記》或許能派上一點用場。

有請第四位:一個普通遊客

抵達洛陽的第一天,朋友們相約著去吃洛陽的“流水席”,果真是湯湯水水的美食大集合,有面有菜也有肉,不過都混雜在湯湯水水之中。所以,即使吃不到硬通貨,也能喝個水飽,哈哈,開個玩笑,在寒冷的日子來洛陽吃熱氣騰騰的流水席,一下子就暖和起來了。

雖然這裏曾經是13朝古都,但是感覺不到作為都城的氣派,更多的是繁華褪去後的平凡與普通。因為錯過了滿城牡丹盛情開放的季節,走在洛陽老城街頭,有時會忘了自己正在洛陽城裏。只有偶爾路過的古老建築,或是擡頭看見路標指示牌,上面寫著“周公十六駕遺址”、“龍門石窟”這些字眼,才又想起自己正在洛陽城。

這裏打車的起步價是5塊錢,比北京便宜一半還多,跟一個司機師傅聊天,問他一個月的收入是多少。他回答:差不多三四千,但是旅遊季節會好很多,牡丹花開的季節,每個月可以達到六七千的收入。又打聽洛陽的房子賣多少錢一平米,司機師傅說:也要一萬多了,要攢幾個月的收入才能買一平米。想到一線城市動輒十幾萬一平米,北京遊客就只能呵呵了~

在立著周公營洛紀念碑的廣場上,我看到退休的老年人在這消磨時光,他們或是跳著歡快的廣場舞,或是三五相邀,聚在一起打牌。馬路上的電瓶車數量很多,往來穿梭,各種臨街小店經營著五花八門的營生,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好用的,但凡有點體面感的,一定要播放高分貝的音樂,吸引過往的路人。

想起一件關於吃飯的小插曲。和朋友一起去吃一家本地有名的鍋貼,門口的大爺非常熱情的招呼我們,跟我們說:二樓有座位,不用排隊,往二樓去吧。我正準備往樓梯方向走,朋友拉了我一下,示意我看一眼一樓大廳,我一看:好生奇怪,一樓大廳也沒排隊啊,座位還空好多。心想著,這位大爺大概是二樓的商家派下來招攬生意的吧。

坐在一樓吃著鍋貼,看到那位大爺繼續站在門口吆喝著:往二樓坐,二樓不用排隊,價錢都一樣。門口處也恰恰是一樓收費結賬的地方,有點納悶一樓的老板怎麼能允許二樓的人站在自己的門口這樣搶生意呢?絞盡腦汁,最後只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樓二樓是一家,二樓估計是宰客用的!

讀城鏈接:

1.河洛:河洛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地理概念,“河”指黃河,“洛”指洛水,河洛地區以洛陽為中心,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發祥地。

2.河圖洛書:這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意思是說,龍馬負圖,神龜載書。相傳伏羲氏根據河圖演繹出八卦圖,用乾、坤、坎、離、震、艮、巽(xun,四聲)、兌八個符號,代表天地間萬事萬物及其變化的規律;洛書又被稱為“宇宙魔方”,相傳大禹在治水的時候,有一只神龜從洛河中浮出水面,背上馱著一本書。大禹根據這本書把天下劃分為九州,終於完成了他的治水事業。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這樣評價河圖洛書:這是我們和另一個星球交流的媒介。

3.洛神賦:這是三國時期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全文如下,如果不能背誦,至少朗讀一遍。

讀城推薦去處

1.洛陽博物館:想要了解洛陽這座城市,建議從博物館開始,館內詳細布展各個朝代發生在洛陽的故事。這個地方可以足足泡上一整天,以便更好的理解關於洛陽城的歷史與現在。帶上畫畫本,把你喜歡的洛陽珍寶畫下來,尤其是商朝銅器的紋路,還有唐三彩的造型,在一筆一畫之中,可以感受到先民的智慧。

2.龍門石窟:站在龍門石窟前,爸爸媽媽們一定會收到來自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麼”,每認真回答一個問題,都是一次了不起的收獲。這些問題大概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是誰修了龍門石窟?為什麼要修?修了多久才能鑿出這麼多的佛像?山的裏面都是石頭麼?他們是怎麼爬到那麼高的地方呢?用什麼工具修的?為什麼有的佛像頭部毀壞了?我們家鄉的山也可以鑿出一面來修大佛麼,或者修一個汽車人怎麼樣?

讀城思考題:

1. 河圖洛書的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發?在我看來,這個故事恰恰告訴我們讀書的重要性,無論是伏羲還是大禹,都是從書中得到啟發和靈感,從書籍中獲得認知自然以及治理天下的智慧,河圖洛書的故事,是否也是在告訴我們要好好讀書呢?

2.今天從西安到洛陽,全程不到400公裏,乘坐高鐵只需要不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想一想,隋煬帝從西安到洛陽,要走多久?

3.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洛陽和天竺相隔萬裏,路途遙遠,又打不了電話,大臣們是如何知道天竺國有佛法呢?

讀城參考書:

1.《史記·封禪書》: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意思是說,夏、商、周三代王朝的都城,都在河洛地區。

2.《洛陽伽藍記》:一本比較詳細的展示北魏洛陽城的書,北魏時期的洛陽城,既是帝王之都,也是佛教聖地。

3.《古都洛陽》:這本書是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系列叢書之一,由清華大學出版,對洛陽城裏各個時期的古建築都有清晰的研究。

4.《洛陽藍皮書》(2015):這本書是中共洛陽市委黨校和洛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組織編撰,是洛陽市第一部區域性文化發展報告,無論是數據還是各類介紹,應該算是比較權威的了。

5.《洛陽》:這本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封面上寫著16個字:華夏之源,千年帝都,根在河洛,牡丹花都。這是洛陽對自己的定位。

6.《牡丹譜》:中華書局出版的一本牡丹專門書,其中收錄了歐陽修寫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宋)寫的《洛陽牡丹記》、張邦基(宋)寫的《陳州牡丹記》、以及陸遊(宋)寫的《天彭牡丹譜》。

特別聲明:本篇選自《和孩子一起讀城》,即將出版,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