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夢到褲子開線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作者:洞見muye

任何事,做到極致就是藝術。

01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網紅和賣菜的阿姨,你覺得誰的工作更體面,更賺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聽我講兩個故事。

中新經緯曾寫過一個底層帶貨主播的現狀。

主播張墩煌為了搭上直播帶貨的快車,成立了工作室,全職做直播帶貨。

張墩煌每周二四六,下午四點開始直播,一直到淩晨結束,直播時長8小時。

更多時候,他要直播到淩晨四五點,直播時長12、13個小時。

即便他拼了命地努力,有時候也沒有得到理想的回報。

正常情況下,張墩煌的直播間穩定在50-80人同時在線,直播間經常只有3、5個人觀看的情況。

這一點點流量,他的直播收入可想而知。

有一次,張墩煌直播帶貨某品牌運動鞋,買流量花了6600塊錢,又拍了很多條預熱視頻,並且組建了七、八人的團隊,準備大幹一場。

結果那場直播只賣出去130多雙鞋,連買流量的錢都沒掙回來。

後來雖然摸到了一些直播的規律,收入增加了,但張墩煌每天都會因為直播間不穩定的流量而失眠、焦慮。

直播帶貨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順遂,能堅持到什麼時候,他自己也不清楚。

張墩煌只是無數主播的縮影,之前就有主播爆料,自己一個月只休息了4天,直播總時長超過200小時。

但這個堪稱“勞模”的主播,月收入只有622塊錢,只夠用來交電費。

在大家的印象裏,網紅是高收入人群,動輒月入上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現實是很多不出名的網紅,或許連溫飽都是問題。

我們只看到了一襲華美的袍子,沒有看到裏面爬滿了虱子。

02

另一個故事,來自湖南長沙一位賣菜的李阿姨。

李阿姨家的孩子因為工作繁忙,經常不在家吃飯,只能點外賣。

李阿姨抓住年輕人的痛點,突發奇想開創了“一周菜單”服務。

年輕人不喜歡做飯,她就幫年輕人把菜洗好、切好、搭配好,拿回家一炒就好了。

年輕人不會做飯,她就附贈每道菜的烹飪技巧,放什麼調料,放多少,炒多長時間,都標註的清清楚楚。

年輕人想減肥,也難不倒她。

李阿姨年輕的時候在食堂工作過,懂得如何搭配食材,可以做到健康、豐富又營養,關鍵吃了還不長胖。

李阿姨每天都不重樣的菜單,讓很多網友自嘲,連親媽都做不到這樣。

“一周菜單”服務推出以後,深受年輕人喜愛,李阿姨也成了市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每天傍晚,前來買菜的人絡繹不絕,李阿姨的生意迅速變得火爆起來。

因為這種“變態”的服務,李阿姨爆火網絡,甚至被人民日報發文點名表揚。

03

為什麼要講這兩個故事呢?

因為我發現,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想當網紅,想賺快錢。

新華網做過一份95後就業觀的調查,數據顯示,54%年輕人想當主播、網紅。

但另外一項數據也不容忽視,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71%的主播月薪在1萬元以下,每天工作10-12個小時是常態。

這讓我想起消失三個月的李子柒,最近現身央視,節目裏李子柒談到自己的一個目標,就是不想讓年輕人當網紅、做明星。

李子柒能夠成功,並不是因為她趕上了風口這麼簡單,而是在背後默默吃了很多苦,整日整夜耐得住寂寞的學習,努力把每條視頻都拍攝到了極致。

一個不超過十分鐘的視頻,她需要拍幾個小時。

為了拍好一個做秋千的鏡頭,她拍攝了上百條視頻,由於素材過多,導致手機一度卡到閃退,前後剪輯5次,耗時整整3天。

為了視頻更好看,她專門去學習了美食片的拍攝手法。

拍攝成名作《蘭州拉面》時,每天有空就要揉面練習,拉面拉到第二天胳膊都擡不起來。

一共200多個鏡頭,拍了3天,拍廢了20多斤面粉,做成大饢吃了半個多月。

為了學蜀繡,長達半年多時間,她來回奔波於家和老師之間。

為了制造一種醬,從春天拍到了冬天。

因為長期幹活,導致她雙手皮膚粗糙,關節突出,手上滿是傷疤。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子柒不是網紅,而是匠人。

所謂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煉成鋼。

很多人都想著走捷徑,幻想著一夜暴富。

但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捷徑,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到極致。

04

馬克·吐溫說過:“只要專註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作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說到針線活,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無非是釘紐扣、換拉鏈,衣服褲子開線了補一補。

但你見過開百萬豪華敞篷車的嗎?

杭州有一對專做縫補的母子,母親叫王素珍,兒子叫董懷利。

與其他縫補師傅不同的是,他們縫補的並不是普通衣物。

而是價值不菲的高檔商品,有羊絨衫,也有LV、迪奧等奢侈品牌,還有傳承百年的旗袍。

這對母子縫補手藝高超,經他們修補後的衣物,完全看不出縫補的痕跡。

不論是配色還是走線,都可以和原物保持高度一致。

縫補前:

縫補後:

他們的收費標準也跟別人不同,別人是按件收費,他們是按厘米收費。

有一次,一位客戶拿著羊絨衫找董懷利修補,董懷利要價260塊錢。

客戶覺得太貴,可董懷利根本不還價,因為他們的手藝值這個價。

還有一次,一位青島客戶邀請母子倆縫補奔馳敞篷車的車篷,開價一萬,承包來回車費和食宿費。

母子倆遠赴青島,兩天就把車篷縫補好了,針腳細膩整齊,絲毫不顯痕跡,仿佛這就是車篷原來的布料。

成功只是一種結果,成功的背後一定有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

為了找到跟原品一樣的布料,董懷利硬生生學會了織布。

拿到一件衣服,董懷利可以清晰地判斷出衣服的紋路、布料經緯線、顏色等等。

從進入這一行開始,董懷利從來沒有在12點之前睡過覺,一直在苦練技能。

如今,董懷利已經在杭州買下一套房,計劃不久的將來開一家洗衣店。

縫補衣服這麼一件很不起眼的工作,被董懷利做到了極致,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

周潤發在電影《無雙》裏有句經典臺詞:“任何事,做到極致就是藝術。”

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成功。

05

這世上所有的天才,不過都是日復一日努力的結果。

知乎上有句話我很喜歡:“很多人努力的程度,根本達不到拼天賦的程度。”

電學天才梅因泰斯有這樣一段為人樂道的故事。

某公司的大型設備發動機運轉不正常,很多專家耗費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出現故障的地方。

於是請梅因泰斯過去,梅因泰斯圍著機器轉了幾圈,耳朵靠近機器仔細聽聲音。

然後,梅因泰斯讓工作人員拿來發動機圖紙,在某個地方畫了一筆,對維修人員說:“把這裏的線圈減兩圈。”

維修人員按照梅因泰斯的辦法,機器果然修好了,梅因泰斯因為這一道線掙了1000美元。

有人不服氣說畫一道線就值1000美元,這錢也太好賺了。

梅因泰斯聽到後笑了笑,在收據上寫道:

“用筆畫一道1美元,知道畫哪兒值999美元。”

任何舉重若輕的背後,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累積。

梅因泰斯有幾十年的電學知識,拆過無數個發動機,發動機的內部結構,他了如指掌。

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勝過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庸。

平庸與優秀的差別就在於,你只是把一件事情做完了,還是做到了極致。

06

康輝在《平均分》中寫道:

“認認真真地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到極致,術固然重要,但道更重要。”

如何才能讓把事情做到極致,讓自己增值呢?

《如何成為專家》這本書裏,作者采訪了超過700名各領域的專家。

結果發現,那些達到行業頂尖水平,能稱之為高手的人,都具備4個特征。

1. 有一個明確的領域。

什麼都懂得全才少有。

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然後在這個擅長的領域裏做到極致。

沒有明確的方向和領域的人,永遠無法成為高手。

2. 系統化思考。

非系統思考的表現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現象,不看本質。

高手的知識,往往都是成體系化存在的,能在各種場景下取用自如。

只有把學到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深刻且全面地掌握。

3. 高水平的思維模式。

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曾說過:“我們需要學習各個學科最重要的概念,建立一個多元思維模式來解決實際問題。”

一旦建立了這種思考框架,你做事的效率就會超越絕大多數人,還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預測到別人預測不到的未來。

一個高手必然要具備高水平的思維模式。

4. 保持專註。

這個時代誘惑太多,註意力和精力很容易被分散。

要成為高手,就必須長期專註某件事。

即使是再不起眼的工作,把事情做到足夠的專註,就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一件事,一輩子,專註的極致,註定偉大。

經濟學上,有個“窄門思維”,說的是:

這個世界上,總有人選擇開始做簡單的事情,雖然開始是“寬門”,但越往後走,競爭者擠滿了道路,越走越難。

另一些人,會選擇開始很艱難的事情,雖然開始是“窄門”,看上去荊棘密布,但越走人越少,最後就會成為佼佼者。

胡適說過:“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

下笨功夫的人,主動選擇難走的窄門,因為容易走的路,最後往往是絕路。

點個贊吧 ,一輩子哪怕只幹好一件事,站在專業的塔尖,你不成功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