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孩子拉屎弄了一身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清晨的杭州城東公園,向來是中老年的晨練江湖。舞扇、舞劍的,揮鞭、打太極的......放眼望,民間盡是高手,逐鹿城東,霸氣側漏。

這當中卻有一對老人,不論刮風下雪天,每天早上六七點光景,必定沿著貼沙河只是一圈圈散步。那婦人頭戴白色帽子,身著紫色羽絨,依偎在大伯的臂彎,慢慢地走,看起來溫馨得很。

有人講,這對夫婦應該是神雕俠侶,恩愛噢!不承想,這卻是對母子。媽媽快100歲,兒子今年也73了。兒子陪牢媽媽晨起散步,靜靜地走啊走,一轉眼就走了13年,變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當過英語老師,98歲老太思路清奇幽默

“早該走啦,就是不走,浪費糧食”

老人家名叫王燕珍,今年98歲,和兒子孫中、兒媳婦一起住在附近的老小區。春節前,記者去拜訪了這一家。

80多個平方的高層套間,屋子裏收拾清爽、敞亮,東面臨貼沙河,視野很開闊,南邊也有采光。

“進來坐呀。”老太太招招手,很客氣。客廳當中一幅沙孟海的書法,寫的是毛主席的詞《西風烈》。

誇老太太年輕,她笑了,少女般害羞地用手掩面,“老啦。老早應該走的,它現在就是不走麼,也沒辦法。在這個世界上面活著嘛,浪費糧食。”老太太思路很清晰的,也幽默,語速像個年輕人。

她轉頭看看兒子——“害得他們麼被我連累,總要花許多精力的。他自己很喜歡遊山玩水的。但是我在麼,他總有負擔,想要給我安頓好。”

“這種事情不要去考慮,活著嘛就健健康康活著咯。我實際上沒負擔,我覺得是享受。”孫大哥笑了。

老太太年輕時畢業於上海私立允中女子中學,經同事介紹認識了當時在南京金陵大學(當時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任教的孫宏宇,後相戀、結婚,並先後生育三個兒子。如今73歲的孫中就是家中老大。

彼時這對年輕夫婦,丈夫先後任教南京金陵大學、浙江農學院園藝系,老太太年輕時也當過浙江農學院會計、杭州鐵路中學(現清泰實驗中學)的英語老師。

老照片記錄下那個年代,他們的優雅和浪漫:泛舟於南京玄武湖,到杭州龍井問茶,在九溪戲水......

特殊年代,夫婦倆先後被下放到余杭農村進行勞動鍛煉,大兒子孫中到喬司勞改農場,兩個小兒子上山下鄉去了黑龍江。

“後來是我媽媽先回來的。那個時候,我們一家人四散,杭州就媽媽一個人在。我每個禮拜天從喬司騎自行車回來,幫忙做點家務,禮拜一一早又騎回去。”孫大哥說,“我們這個家就是因為媽媽在,大家最後又能聚到一起。”

老太太擺擺手,意思是都過去的事,沒啥好講,“我就說一句,沒心沒肺,活著不累。”

孫大哥看看媽媽,也笑,“那時候我們搬到這裏(現在的家)來,六零年啊,我還是小孩子,在讀刀茅巷小學五年級。現在一晃變老頭了!”

73歲兒子天天陪媽媽走路

不論刮風下雪,一走竟走了13年

別人以為是情侶,都說好恩愛!

孫大哥戴一副眼鏡,穿一身連帽衛衣,頭發烏黑,很書生氣。

“染的。從來沒讓它全白過,不好太老相的。”他說。

說起來,孫大哥也退休十多年了。2009年開始,孫大哥就開始陪著媽媽走路,“那時候媽媽自己也經常活動活動,所以也不像現在這樣每天定時。現在運動量小了,視力麼也差了,所以我說每天一趟我必須要陪的,全身器官都稍微動一動,微微出點汗就可以了。”

孫大哥每天早晨4點鐘起來,燒水,給家人做早飯,到5點鐘自己出門,一路走到艮山門再回來。

6點鐘的太陽剛好照進家裏,溫和不刺眼。媽媽起床來,孫大哥和妻子服侍她吃過早飯,再陪她出去走。就沿河,從慶春路到鳳起路,再一圈走回來。有時媽媽走不動了,他就攙她公園裏坐一下。

小雨天,孫大哥就給媽媽撐傘;落雪天,正好陪媽媽看雪。

就這樣,母子倆也沒有數過,竟然13年走下來了。

“原來我們樓裏面很多老人哩,我們一起走,經常碰到的。後來陸陸續續,基本上沒有掉了。”孫大哥說,“有些老人啦,原來一個人出去走,後來沒人陪嘛,慢慢也不走了。實際上這個年紀,最好每天要有一定運動量。”

城東公園這一帶,有一群晨練太極拳的大伯大媽,帶頭教的老師傅和孫大哥碰面多了,慢慢有點熟絡,每每寒暄一下。

老太太也細心,見每次路過太極拳師傅總要停下來打招呼,怕影響他們節奏,索性遠遠停下來,回轉去重新走一圈。

有幾位臉生的大伯,遠遠看到這對,只以為是夫妻,誇他們感情好。

“啊呀——哈哈哈!”老太太聽到這裏,一手拍在兒子肩上,笑得合不攏嘴。

丈夫這樣待老媽

媳婦也一直看在眼裏

丈夫這樣對待媽媽,孫大哥的愛人也看在眼裏,並深深受到感染。趁孫大哥起身的工夫,她坐下來,也感慨地講了點故事。

“八十年代,我先生就經常騎小三輪載媽媽到西湖景區遊玩。退休時,他學會了開車,就是想帶著老人家遊杭州周邊的古鎮,給她推著輪椅。

婆婆曾經幾次摔跤骨折,每次都要床上躺幾個月。他陪著做康復訓練,居然都恢復得很好,沒有任何後遺癥。

幾十年來,每天定時給媽媽後背按摩,熱水搓背,熱水洗腳,再正常不過了。他是當成一種享受。”

“其實我們這代人,下過鄉吃過苦,品嘗過生活的艱辛,多數人都懂得感恩,善待老人。很淺顯的道理呀,烏鴉能反哺,況且我們人呢?”她說。

忘年母子,各有各的道

兒說“這麼大了還有媽媽,是享受”

娘說“媳婦好,兒子才好”

“人家是經常說的,這麼大年紀了,還有媽媽在,很少很少了。我爸爸走得早,所以我老是覺得還能有媽媽陪陪,談談天,這個感覺是很享受的 。”

講起和媽媽相處,孫大哥其實很有自己道理的——

“老人家身體好,我自己也舒服。不要看我每天陪她花時間這樣走一圈,一般人想想,每天都要這樣,有時也不高興的。但是她要是身體不好了,躺在床上,我陪的時間是不是更多?而且這個時間陪著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小便大便都要伺候,她吃苦頭,我也吃苦頭。現在跑出去,大家有說有笑,不是蠻好?”

老太太坐在旁邊,側著耳朵聽聽,還要補充,“我們家兒媳婦也很好的。弄點吃的喝的,很耐心很耐心。媳婦好了,兒子才好。”

去年,孫大哥還帶著媽媽坐高鐵,去北京女兒家住了兩個多月。老太太和兩個雙胞胎曾外孫在一起,開心得很。

百歲老媽,還能跳華爾茲!

孫大哥的房間裏有兩本顯眼的大相冊,裏面全是他整理、掃描後打印出來的老照片。

父母親一生的往事,都被他好好收藏著。

“我外公那時候(解放前)是南京鹽務局的,禮拜天就帶爸爸媽媽,所以他們那時候就拍很多相片。”孫大哥一一介紹,這種照片是西湖邊野餐,這個是在羊壩頭......

老太太佝著背,靜靜地看著,若有所思。

其中有兩張,是老太太結婚紀念日時與老伴跳舞的照片。

“Waltz(華爾茲)、tango(探戈)......”老太太突然冒出兩個單詞。

“現在麼,我看你肯定跳不動咯。”兒子說。

老太太倒來了興致,“有人帶的話,我都可以跳。就是蹦擦擦,三步舞對吧。”

“你來帶我。”她有點吃力地從椅子上支撐起來,先擡起左手,又揚起右手。

窗外夕陽泛紅,屋子裏就響起了溫婉輕盈的三步舞曲,“蹦擦擦、蹦擦擦、蹦擦擦——”

記者認真看了孫中大哥的相片集。父親母親一生的照片,被他按順序精心排版,清爽素雅。更難得的是,大多照片上都有精確到年月日與地點的備註。

許多照片裏有上世紀的西湖、龍井、九溪十八澗......可能讀者當中很多杭州人也未必見過。

這是被細心呵護的父母愛情,透過紙張,將他們經過的動蕩歲月、奮進年代娓娓道來——

1947年3月,熱戀中的父母親泛舟於南京玄武湖。

1948年4月,九溪十八澗,父母親回杭州度蜜月。

1948年4月2日,父母親新婚回杭州度蜜月遊西湖,此為石屋洞留影。

1948年4月2日,攝於杭州西湖九溪十八澗。

在九溪十八澗戲水。

這是在去龍井的山道上。

1957年,父母親在浙江農學院工作時,攝於杭州湖濱六公園。

1958年10月3日攝於杭州解放街天然照相店。當時父母將分別下放到余杭大觀山和鴿寶山勞動鍛煉。臨行前全家合影留念。

1981年3月8日攝於西湖平湖秋月。此時的父親經多年不懈的堅持和努力,已復職回浙江農業大學工作。

1988年,父母親獲“杭州市老年文化沙龍-金婚銀婚紀念聯歡會”交誼舞大獎賽冠軍。

1993年11月3日,與母親遊西山公園(花港觀魚)。

1998年1月23日,與母親在西湖蘇堤賞雪。

1999年1月16日,踏著小三輪帶母親遊西湖。

去年,在北京女兒家,母親與雙胞胎曾外孫。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疫情來到第三個春節

我們都比從前更加珍惜每一次的相聚

祝福大家:

新春快樂,團團圓圓,萬事勝意!

欄目主編:趙翰露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