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被訛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我國自古就是非常重視用考試選拔人才的。平民老百姓飛黃騰達光耀門庭的進階道路一般也是通過科舉考試來實現的。這種制度的優點是我們的教育系統非常完善,各個級別的學校從中央到地方,從國辦到私立,幾乎涵蓋了社會各個階層。考試制度也是層層選拔,甚至最高層級的考試由國家的最高領導--皇帝親自主考,可以說是極其重視了。但不足之處是我國古代的教育系統基本是為國家選拔官員服務的,也就是說考試的唯一出路就是當公務員。混不上公務員,你就啥也不是了。

古代科考主要分三級,第一級是省考,是地方(州府或者省)最高級別的考試,在每年秋季開考(稱秋闈),考過了稱舉人。第二級叫會考,是中央禮部(教育部)主持的考試,在每年的春季開考(稱春闈),考過了稱進士。第三級叫殿試,是由國家最高領導人(皇帝)主持的考試,考試成績按高低分為三甲,一甲第一名稱為狀元。一般來說考中進士就可以進入國家公務員系統了。

在南宋時期就有這麼一個學生,名叫俞良,成都府人,家境貧寒,是典型的寒門學子。這一年春季會試開考,俞良寒窗苦讀多年,也想求取功名,於是收拾行禮赴京趕考。臨行前對老婆許諾:最多三年,少了可能就一年。只要有了一官半職,必定回來相聚。

從巴蜀到京都臨安(杭州),山高路遠,俞良出來的時候騎著一只瘦驢,才走了一半路程,盤纏就花沒了,於是把驢賣了,鞋也賣了。只穿著一雙草鞋,自己背著行李,跌跌撞撞地走了一路。終於在考試之前趕到了京都臨安。

京城此時都是趕考的學生,幾千人考試,只錄取了二三百人,絕大多數都是落榜的,俞良也在其中。落榜之後,俞良心裏暗想,自己一路山高水長千辛萬苦才來到京城,半點兒功名也沒求得,口袋裏一毛錢都沒有,怎麼回得去老家啊!自此流落杭州城,每天混吃混喝,湊合著過日子。

俞良住的客店,叫做孫婆店。他天天出去跟著一幫落榜舉子一起混吃混喝,喝得爛醉如泥,然後回到客棧倒頭就睡。

這一天,俞良路過一茶坊,在茶坊門口閑坐,見一個算命先生路過,想著閑來無事,不如讓這算命先生算一算,便將先生請了過來。那店小二見俞良在門口已坐了半天兒,也不見點什麼吃的喝的,見又來了個人,正好瞅準功夫,忙過來問道:“二位先生吃什麼茶?”俞良只好說:來兩個椒茶。小二這才滿意回去備茶。

算命先生問了俞良的生辰八字,算完後給俞良說:“這位公子可真是好命!三日之內你定能遇到大貴人,日後必定大富大貴飛黃騰達!”俞良心想,就我這副模樣,啥時能夠發達,現在這兩杯茶錢我還不知道咋辦呢。想到這裏,起身對著算命先生鞠了一躬,說道多謝先生吉言,日後我要是發達了,一定重金相謝。

俞良謝過先生便走,小二忙過來要茶錢,俞良衝著小二說道:“我本來在這裏閑坐一會兒,你非要問我喝茶,我這口袋空空,哪兒有錢給你。你沒聽剛才先生說我早晚會發達,等我發了財一定還你茶錢!”說完走出茶坊。那算命先生追了出來,也叫著俞良給卦錢,俞良道:“先生說我就這幾日就要發達了,不如等我幾日,我發財後一定給足卦錢。”店小二和算命先生見他確實沒錢,只好自認倒黴,隨他去了。

晚上俞良和人混吃了一頓白食,又喝得爛醉回到孫婆店,孫婆子氣得罵他,你欠的房錢我也不要了,明兒一早你就走人吧!俞良借著酒勁兒撒潑道,你要讓我走,那再給我五貫錢,我明兒就走了。這話把個孫婆子都氣樂了,說你欠了我這麼多天店錢,還想訛我,我老婆子在這京都開店這麼久,真沒見過你這樣有辱斯文的人!俞良聽了也不服氣,回嘴道,我這樣的飽學之才,今年不中,下次肯定會中,你就供我到下次再考,有什麼要緊的?這孫婆子見他越說越離譜,也不再理他,只管自己回房了。

俞良睡到半夜酒醒,想起來自己酒醉說的話,也覺得無地自容,想要偷著溜走,又沒別的去處,只好忍著。

話說這孫婆子回去一想,這趕考書生窮得叮當響,再逼他也拿不出錢來,不如給他兩貫錢,一來去了累贅,二來也算積德行善。於是第二天一早,拿給俞良兩貫錢,俞良本沒臉要,但想著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只好厚著臉皮收下走人了。

俞良邊走邊尋思,自己就這兩貫錢,能混幾頓飯吃?從杭州到家八千多裏路,怎麼走得回去?不如我吃飽了這一頓,然後一閉眼跳下西湖,做個飽死鬼也好。

想著走到了西湖邊,剛巧看到一座豪華酒樓,名叫豐樂樓,樓外有穿著體面的夥計在攬客,看見俞良便往裏請,俞良心想反正最後一頓了,不如吃點好的,索性痛快上了樓,挑了一個臨湖靠窗的雅間坐了。

俞良讓夥計上了好酒好菜,酒足飯飽之後,望著窗外的湖景,心中憤懣,便叫夥計拿筆墨來,夥計料想他要題詩,囑咐他說題詩有專門的詩牌,切不可把詩提在墻上。俞良聽後點頭,告訴夥計自己作詩,不要再來打攪,讓夥計退下。

俞良略一思忖,在墻上題了一首《鵲橋仙》:

來時秋暮,到時春暮,歸去又還秋暮。豐樂樓上望西川,動不動八千裏路。青山無數,白雲無數,綠水又還無數。人生七十古來稀,算恁地光陰,能來得幾度!

並後面署名為:錦裏秀才俞良作。

題罷,打開窗戶,待要跳湖自盡。可仔細一看,這窗戶也不緊臨著湖水,自己直接跳下去,萬萬也掉不到湖裏去。心想我要是跳下去,摔斷了腿還死不了,不是更難受了嗎?他圍著屋子轉了一圈,又有主意,解下自己的腰帶,掛在梁上,系了個扣,蹬著凳子腦袋就往裏鉆。

也是命不該死,那夥計見雅間客人半天沒動靜,前去查看,從窗眼裏看見裏面這位腦袋正往圈裏鉆,大驚失色,趕緊闖進屋裏,抱起俞良雙腿,給救了下來。邊救邊喊,你這書生,自己尋死,倒連累了我家店。擡頭一看,墻上大字小字還寫了個亂七八糟,又罵了一通。樓上這一亂,也過來了不少人。俞良見局面無法收拾,索性裝醉胡說八道起來。夥計見他這混樣兒,也不願和他多計較,只要他五兩酒錢,俞良道我哪裏有五兩銀子,你若非要,我把命給你好了。說著扒著窗戶又要往下跳。夥計趕忙又攔著。

酒樓管事的見這麼一位無賴,也怕他死了不好做生意,就問他住在哪裏,趕緊給他弄走,聽俞良說住在孫婆店,便派倆人攙扶到孫婆客棧,敲開了門人便回去了。這孫婆子開門見又是俞良,差點兒哭了,又不能給他扔在門口,只好叫人給扶了進去,邊扶邊罵白瞎了早晨那兩貫錢。俞良自知理虧,索性裝醉不敢吱聲。

話說兩頭,南宋高宗皇帝把天子之位傳給了兒子孝宗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這位太上皇平常也沒什麼事,清閑得很。一天晚上,也就是俞良被送回孫婆子店的這天晚上,這位太上皇做了個夢,夢見西湖之上忽現兩道黑氣衝天,把自己嚇醒了。到了轉天一早,找來圓夢先生解夢,先生解道:應是有賢人流落此地,在西湖上口吐怨氣,因此托夢給太上皇。朝廷要得到這位賢人,必在今日。

太上皇聽了大喜,這老皇上雖然退休了,也好管個閑事,趕緊回宮換上便服,裝扮成文人樣子,帶了幾個隨從,一樣裝扮出了皇城。

太上皇來到西湖邊的豐樂樓,也被夥計請進樓中,正巧這天樓上都滿座,只有昨日俞良霍霍的那屋落著雅簾,正要掀簾進去,夥計忙攔著,說這屋不太順溜。太上皇問為什麼?夥計就把昨天俞良在裏面如何胡鬧一事說了,太上皇說不礙事,我就要這屋了。

太上皇坐定之後,擡頭便看見俞良題在墻上的《鵲橋仙》了,仔細讀了,便想到昨晚那夢,心說這不正應了夢嗎?看這詞話裏話外頗有不甘之氣,想來這個作詞之人必有大才。

太上皇忙問夥計這作詞之人的來路,夥計照實說了,回宮後太上皇馬上下旨要找到這個俞良,地方官哪敢怠慢,即刻派人到孫婆子處去找俞良,沒想到俞良一早被孫婆子的兒子送出城去。於是又忙活找了一通,終於在城門口把俞良攔了下來。

俞良奉旨來到太上皇處,太上皇讓他再作一詞,俞良大筆一揮一蹴而就,作了一首《過龍門令》 :

冒險過秦關,跋涉長江,崎嶇萬裏到錢塘。舉不成名歸計拙,趁食街坊。命蹇苦難當,空有詞章,片言爭敢動吾皇。敕賜紫袍歸故裏,衣錦還鄉。

太上皇看後非常滿意,對俞良說,你想衣錦還鄉,我就遂了你的願望,賜你衣錦還鄉。於是親自寫下聖旨,讓人送給皇上批閱。孝宗皇帝見是太上皇旨意,哪有不從,也立即批旨:授俞良為成都府太守,賜白金千兩。

俞良謝過皇恩,回去又重謝了孫婆子百兩銀錢。自此衣錦還鄉,榮歸故裏。

《警世通言》中的這則小故事,講的就是寒門學子求取功名的艱難。十幾二十幾年的寒窗苦讀,能金榜題名的又能有多少,而寒門子弟的讀書人除了金榜題名之外,便再也沒有其他進階之路了。宋朝還算好的,通過擴充公務員隊伍來解決錄取率太低這個問題,但由此也拖垮了國家財政,導致國庫空虛,內憂外患,國力相當貧弱。

遇到貴人賞識只是偶然現象,俞良有這個才,也有這個命,才會紫袍加身,衣錦還鄉。古人沒辦法,只能用命好這個說法安慰讀書人,不然還能怎麼樣?有錢人家還好,考不中有家裏養著,或者花錢捐個官,也不愁繼續富貴。苦的是那些寒門學子,空讀了一肚子治事之學,到頭來手無縛雞之力,幹啥啥不行。可能大多數人就像俞良發跡之前那樣,或者寄居異鄉苦苦混日子,或者回鄉務農種地,或者湊巧找個富戶謀個管家師爺教書先生之類的營生混口飯吃。

時至今日,通過考試擇優錄取依然是大多數人向上進階的門坎,誰家孩子不是十幾二十幾年的咬著牙學過來的。我們總說念書很辛苦,是啊,做什麼不辛苦?寒窗苦讀,我們的老祖宗一千多年前就是這麼讀過來的,不是今天才這樣。有權有勢靠老子的畢竟是少數,即使像賈寶玉那樣衣食無憂的公子哥,不是也被逼著讀書考個功名光宗耀祖嗎?寒門學子也好,小康之家也好,辛苦讀書和苦心教育子女是家庭成員的責任,沒有逃避的理由,即便不是為了成名成家,也要盡好自己應盡的這份責任。

其實,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個人發展更加多元化,人生進階之路又多了更多的選擇。這是我們身處這個時代的幸運之處。然而隨著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意識卻相對落後了:人與人之間少了很多寬容,多了很多算計;對金錢的尊重大大高於對知識的尊重;對個人利益的重視大大高於對社會良知的重視。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面對的問題。

俞良在遇到大貴人之前其實也遇到過很多小貴人,這完全依賴於整個社會對於讀書人的寬容態度,比如一次次容留他的客棧老板孫婆子,吃白食不給錢卻放他一馬的茶坊夥計;救他一命並送他回客棧的酒保,這些同為社會底層的人對於落魄之人的寬容也給了這些寒門學士一點點人性善意的關懷。

所以身為父母也好,身為社會一分子也好,如果覺得孩子太辛苦了,不管你是否滿意他們的成績,不妨給他們更多的寬容和關愛;如果覺得你看到的任何人太辛苦了,不管他們的地位和經濟狀況如何,不妨給他們一點點善意或舉手之勞的幫助。至少用我們的一己之力,來抵抗那些自私、無知、傲慢帶來的偏見和譏諷、謾罵、暴力帶來的惡意。這樣,身邊可能就會少一點自殺的孩子,社會上也會減少一點惡性極端的事件。

俞良文章貴人識,功名富貴方才遇;憨皮賴臉可忍住,大悲大喜當有度。

如今學子萬萬千,考過一關又一關;人生處處皆學問,不必枉做糊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