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被王蜂叮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端午剛過,密雲163萬畝荊條花陸續進入花期,又到了一年之中蜜蜂采蜜的旺季。每年這個時節,也是“蜜蜂”博士羅其花最忙碌的時候。組織蜂群、指導生產、對接銷路,羅其花腳步不停。

“蜂農這一年能不能豐收,就看這一個半月。”

今年39歲的羅其花是密雲區園林綠化局蜂業站站長,也是全北京蜜蜂行業唯一的女博士。2011年博士畢業,羅其花放棄了赴美深造的機會,也沒有選擇繼續留在科研院所,而是懷揣著夢想來到了密雲。

密雲是北京養蜂第一大區。羅其花剛到密雲時,當地蜂產業還比較粗放,許多農民養蜂只是為了自己吃蜜或是送人,經濟效益非常有限。能不能集約化、產業化,把蜜蜂產業做成密雲的一張名片?帶著這個問題,羅其花陷入深深的思考。

“我們的科研成果主要還停留在研究上,轉化還有一段路要走。在農村,蜂農需要你,才能把我所學的都能用上。”考慮再三,羅其花離開政府大院,主動來到基層工作。

然而,把技術帶到農村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密雲有許多養蜂村,產業基礎好,但是技術也都是幾十年沿用下來的“經驗之談”。一個年輕女孩子要傳授新技術,老一輩的蜂農都將信將疑。

“不相信,我就做給你看!”羅其花拉著養蜂人的子女,給他們做示範。

跟蜜蜂打交道,挨叮是家常便飯。每當天氣不好的時候,蜜蜂就會比較“暴躁”,羅其花經常被叮成“香腸嘴”,眼睛腫得瞇成一條線。一開始,老蜂農都只是看熱鬧。後來,蜂農們發現用羅其花的技術效果不錯,周邊的人也“慕名”過來學習。眼見為實,慢慢地,大家都跟著羅其花學養蜂了。

別看是小小的蜜蜂,其中大有學問。如果學得不精,技術不到家,不但不能發家致富,甚至有可能“顆粒無收”。東邵渠鎮有一位農民看到羅其花發表的文章,覺得養蜂有利可圖,便開始養殖蜜蜂。然而忙活了兩年多,依然沒什麼收入。他氣呼呼地找到羅其花“要說法”,讓羅其花對蜂業的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反思。

“養蜂最終的目的是讓老百姓得實惠,有經濟收入。希望通過養蜂來發家致富,這不是無理取鬧,而是正常的訴求。”羅其花幫助這位蜂農分析失敗的原因,發現除了技術掌握不到位的原因之外,與天氣幹旱也有很大關系。2014年,羅其花帶領團隊反復實驗,率先在全國推出了“蜂業氣象指數保險”,實現了蜂農“旱澇保收”,有效推動了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密雲已發展養蜂農戶2145戶、蜂群12.35萬群,蜂群總量占北京市的45.2%,規模居全市首位。通過發展蜂產業,解決了密雲水庫一級保護區199戶退耕禁養農民的轉移就業,並使全區362戶低收入農戶實現養蜂脫低致富。養蜂脫低模式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因為養蜂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老百姓給羅其花起了個綽號——“蜂王”。今年,羅其花還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並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