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黑底白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貴州荔波紅船廣場。 潘星財攝

如果不是因為出身紅軍的外公滯留在貴州荔波鄉下老鄉家養病,我肯定不會與這座黔南的偏遠小城結下不解之緣。

病愈後的外公留在荔波參加剿匪,後來就在荔波紮下了根,一晃七十年過去了。外公熱愛荔波,安心建設荔波,給我的大舅和二舅,分別起名為建荔和建波,可見他對荔波的感情。

小時候,父母工作忙,無暇同時顧及我和弟弟,便將我送到荔波的外婆家待了半年多。長大之後,每年春節父母都會帶著我和弟弟回荔波看望外公外婆。早晨從都勻坐上長途客車,經過近一天的跋涉,接近黃昏時,車駛到荔波郊外的登高坡,隔窗就可俯瞰山腳下的外婆家。

荔波是一座很安靜的小城,四周青山環抱,一條樟江澄澈如練,呈S形貫穿縣城。兩岸綠樹和翠竹蔥蘢,青瓦屋舍儼然。荔波縣城裏縱橫幾條街道,鋪著清一色的青石板。

記得那時橫過外婆家門前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荔波人習慣叫北街為北門街,南街就叫南門街。從北門街進去,首先路過一棟房子,磚木結構,青瓦覆頂,兩邊以青磚砌築起馬頭封火山墻,門前掛著黑底白字牌子——鄧恩銘故居。旁邊一棵大榕樹,已經三百多歲,主幹蒼老,枝葉青翠,掩隱了半條路。

我每天從北門街進去,到南門街回來,走過鄧恩銘故居,也與大榕樹擦肩而過。那時我不了解鄧恩銘的詳細生平事跡,只知道他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共早期工人運動的領導人。

我十四歲跟隨父母離開貴州,來到山東,這裏是鄧恩銘十六歲離開荔波後求學、革命和英勇就義的地方。高考結束後,我陪母親回荔波探親,再次走進鄧恩銘故居。故居已按照原貌進行了修復,在後院新建了陳列室。我詳細了解他的生平事跡,產生由衷的親近和崇敬。

鄧恩銘在山東的十四年中,三次被捕入獄,組織領導兩次越獄失敗,而立之年高唱《國際歌》慷慨就義。他剛毅堅定的面容一直縈繞在我心頭。2011年,我專程來到鄧恩銘的出生地荔波水浦村,了解了他更多的英勇事跡。此後我多次到荔波采風,有朋友向我介紹了紅軍將領蒙九齡,這位血性男兒與鄧恩銘的經歷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先後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等一系列戰鬥,最終與他的新婚妻子雙雙壯烈犧牲,年僅二十五歲。

家住荔波北門街的鄧恩銘北上參與建黨,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家住南門街的蒙九齡南下參加建軍,成為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參與者、推動者和見證人。

如今,地處黔南喀斯特腹地的荔波成功申報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吸引著一批批遊客來這裏訪山問水。被譽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的荔波堅持走綠色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撕掉了曾經貧困的標簽。

大榕樹掩隱的小城荔波,紅色是它永不褪改的底色,綠色無邊無際,生機盎然……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5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