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一條大金黃蛇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文源/四川乾坤道教文化交流中心

都江堰有兩處玉女洞,一處在青城山,一處在白沙郵。《蜀中名勝記》載:“青城山有玉女洞,亦曰素女。”明楊升庵說:“素女在青城天谷,今名玉女洞。”清彭洵《青城山記》載:“玉女洞在大字巖前。”而《華陽國誌·蜀誌》載:“(李冰)西於玉女房下白沙郵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青城山是天帝的“下都”,據《山海經海·內西經》載,天帝的孫子後稷就葬在“廣都之野”“山水環之”的“氐國之西”。天帝的侍女素女住的地方據《海內西經》雲:“西南黑水之間,有廣都之野,後稷葬焉。其城方三百裏,蓋天地之中,素女所出也。”本文故事就發生在青城山。

——題記

在司馬遷的《史記》的三代世表中曾有明確記載:“夏屬: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瑣,顓瑣生鯀,鯀生文命,文命是為禹;殷屬:黃帝生玄囂,玄囂生蠐極,蠐極生高辛,高辛生契,契為殷祖;周屬:黃帝生玄囂,玄囂生蠐極,蠐極生高辛,高辛生後稷,為周祖。”然而張夫子卻(張夫子者即張蒼也,西漢一位大臣)問褚先生(褚先生者,褚少孫也,西漢文學家、史學家)說:“《詩》裏說契(即帝嚳之子,契)和後稷都是無父生。今案諸傳記,都說他們有父,皆黃帝的子孫,這豈不是與《詩》裏的說法相悖違嗎?”

褚先生回答說:“不然。《詩》裏說的契母吞卵而生契,後稷之母印腳而生後稷者,它無非是說明,他們兩人有天命精誠之意而已。事實上,縱然是鬼神都須父母所生,何況人怎麼會沒有父母呢?”

一個說有父,一個說無父,相信者有相信者的說法,懷疑者有懷疑者的態度,故爾,兩種說法並存。

其實,堯帝知道契和後稷都是賢德的人,故而說他們是天之所生,並給契七十裏的封地,後來,經過十余世的傳襲至湯,王天下。堯帝也預知後稷的子孫日後要當王侯,故爾也給他加封了百余裏的地盤,其後世果然千歲至周文王而開始統治天下了。

兩種說法都不無道理。《詩傳》說:“湯的祖先為契,無父而生。契的母親簡狄和她的姊女在玄丘洗澡的時候,突然有燕雀銜卵墜落到契的母親口裏,契母就把這個鳥蛋吞下了肚裏,於是後來便懷孕生下了契。契長大成人,十分賢德,被堯王立為司徒,輔助大禹治水並賜姓之曰於氏,於者茲,茲者,大也。詩人美而頌之曰:“殷社茫茫,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者質,殷號也。

姜原懷孕

周文王的祖先後稷,也是無父而生。有一天,後稷的母親姜原來到青城山遊玩,她突然看見地上有一個巨大的腳印,出於好奇,她便將自己的腳踏到那巨人的腳印上去。當她剛一踏上,突然體內便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姜原十分害怕,連忙回到宮裏,殊不知這一下就懷上了身孕。回到宮裏,經過十月懷胎,便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就是後稷。後稷降生時,他手裏握著一張弓和一支箭,這使帝嚳十分驚恐,認為這是一種不祥之兆,於是便派人立即把他抱去丟掉。當下人抱著後稷來到一個偏僻寂靜的青城後山,便把他扔在路邊的草地上。說來也怪得很,後稷在繈褓中不哭也不鬧,放牧歸圈的牛羊經過這裏,但它們都自覺地從後稷的身邊繞道而行。後稷沒有受到半點傷害。於是帝嚳叫下人又把他抱到青城前山樹林中扔掉他,可是,無論下人把他扔到哪裏,那裏都有人來往,下人無奈,只好又把後稷抱回宮裏。最後,帝嚳決定把他扔到青城後山的味江河溝凍結的冰上,心想,縱是不把你餓死也會把你娃娃凍死!誰知,這裏的奇跡又發生了:當下人剛剛扔下後稷,天空中便立即飛來了一大群飛鳥,飛鳥們用自己的羽毛和翅膀,蓋在後稷的身上,結果後稷又安全地活了下來。後稷的媽媽姜原忍不住驚奇地說:“他爹!我看這孩子如此命大,定是神人,不然為啥會有這麼多怪事發生,扔又扔不掉,凍又凍不死,要不,咱們還是把他揀回來餵起吧?”

帝嚳無可奈何地說:“不然怎麼辦?就把他當神人一樣養著吧!”

“他爹!既然扔不掉,也說明他跟咱們有緣。總得給他取個名兒吧?”

“既然當初就想拋棄他,不如就他棄吧!”

轉瞬之間,棄兒已滿三歲,鄰居和父母常常逗他說:“棄兒,你是爸爸媽媽丟都丟不掉的娃娃,那麼你長大以後打算做什麼呀?”

棄兒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要上天!我要種地,要叫天下的老百姓都有衣穿飯吃!”一席話說得父母和鄰居都誇這孩子有誌氣,有出息。

棄兒不但是這麼說的,他也是一步一個腳印地這麼走的做的。又是眨眼功夫,後稷已長到了七、八歲,他不時在他居住的青城山上房前屋後,庭院周圍,精心地栽花種草,植樹造林,什麼荸麻、豆菽、蕎麥之類總是常年在宮苑四周裝點得郁郁蔥蔥,十分美觀。

及到十七八歲,他已是一位筋強力壯的棒小夥了。地裏的家莊稼活他沒有一樣不會,也沒有一項能難住他,到了秋天收獲季節,他的庭院前前後後總是被豐收的農作物堆放得滿滿當當的。山前山後周邊遠近的百姓們無不仿效他栽培各種農作物,並隨時前來向他請教這方面的栽培技術。後稷也總是有問必答。

這些事很快傳到了堯王耳朵裏,堯馬上便封了他一個農師的官職,掌管天下的農事活動和技術,於是他栽培種植農作物的想法和做法,很快在全國的大地推開,百姓們得到了實惠,他也立了大功。

姜原和兒子後稷

《山海經》裏至今還記錄著這麼兩件事,這兩件事都與後稷有關。其一,就是前些年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過一種神樹;其二,就是關於“氐人國”的記載。如《山海經》說:“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苣,其名曰建木,在恝窳西弱水上。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淮南子·隱形篇》載:“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大荒西經》更是說“有互(氐)人之國。炎帝孫以名曰靈恝,靈恝生互(氐)人,是能上下於天。”這裏所說廣都,就是都江堰灌溉流經的華陽古鎮;就是上古傳說中能夠通達天庭的巨樹。“其狀如牛”,說的是樹幹上長滿了像牛形狀的靈芝仙草,樹上纏繞著像蛇一樣的藤蔓。這種建木長著青青的樹葉,紫色的枝幹,開黑色的花,結金黃的果實,在樹蔭下聲音無法傳播,太陽光下沒有樹的影子。如此形狀,當然就是一棵神樹了!這種神樹用來做什麼?當然就是神仙作為上天下地的天梯了。

史書中記載的這種樹,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在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那樹枝上歇著的一個象征太陽的金烏,在巫術信奉者的眼裏,它的職能當然就是通天的神樹。《山海經》中所謂的“氐人國”也即是“互人國”,因“氐”與“互”為古通用字。“氐人國”在建木西邊,它記錄了三千多年前的青城山都江堰這個地方便是“氐人”居住的場所,這已不是神話,而是歷史。史實證明,在周幽王峰火戲諸侯的時代,就有大量的羌人因戰亂和災荒,翻越秦嶺南下,進入岷江河谷,進入了青城山都江堰領域。羌人的滲入,才改變了氐人單一的民族成分,氐羌融為一體,就產生了後世蜀人所謂的“氐羌”之說。

由於遠古人的思想比較簡單純樸,認為山川草木亦皆有靈,他們當時的思維尚未達到上天可以像明人吳承恩想像的孫悟空那樣能騰雲駕霧,上天入地可以自由往來,而是認為登天就象登山一樣一步一步地爬高。所以,登天的路徑要麼須從伸入雲端的建木爬上去;要麼就把聳入雲端的山峰當作天梯。氐人既然可以從遙遠的山上下來,來到青城山財界,當然也可以從青城山這個地方返回雲遮霧障的山中。所以古人認為氐人能上天下地,於是後稷上天取百谷便成了可能。

投胎怪異的後稷,長大成人之後,果然神奇無比。他從小就耳熟能詳地聽人講過上帝殺龍的故事:說有個南方人要到北方去,中途遇到占蔔吉兇的人阻止這個人說:“先生,你去不得,因為今天是壬癸日,上帝要在北方殺黑龍。先生的膚色很黑,去了不是等於送死嗎?”這位先生沒有聽從他的勸告,往北方走去,可是到了淄水,他便不能順利過河,只得返回。於是占蔔吉兇的人說:“我早就勸你不能往北方去,你不信,怎麼樣?現在回來了?”

周先祖後稷

那南方人說:“按你的說法,南方的人不能往北方走,北方的人不能往南來,而他們的皮膚有的黑,有的白,為啥都不能順利渡過淄水?況且上帝每逢甲乙日在東方殺青龍!每逢丙丁日在南方殺赤龍,每逢庚辛日在西方殺白龍,每逢壬癸日在北方殺黑龍。真要那樣,天下的人豈不要禁止上路了嗎?你這是困蔽人心而使天下虛空的做法。我去而復返是因我不能渡過淄水,並非你說的怕上帝在那裏殺黑龍。我實在不能聽信你的勸告!”

這則寓言故事給年青的後稷留下了不信迷信的思想;同樣,他也聽過公輸班削鵲的故事:說的是魯國有個能工巧匠,他用竹子、木頭精心雕刻了一只喜鵲,這只靈巧的喜鵲某一天竟能展翅高飛,飛了三天也沒掉落下來,於是公輸班沾沾自喜地認為世上再沒有比他更靈巧的手工了。可是有位姓墨的人卻毫不客氣地說他道:“你做的喜鵲,還不如木匠在車軸上做的插銷,木匠用一眨眼功夫砍成了三寸大小的插銷,東西雖小,卻能使車輪承受五十石的重量。因此,我們做事,要看是否對人有利,凡是對人有利的事就是好事,對人沒利的事就不是好事。”同樣,“鯤鵬與斥鵪”的故事也給後稷年輕的心靈留下過極深的印記:那是莊子在《逍遙遊》裏所說的“在草木不生的北極大地,有個廣漠無涯的北海,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池,那裏有條大魚,它的名字叫鯤,身寬幾千裏,無人知道它有多長,它變成一只大鳥就叫鵬,背脊像泰山那麼高,翅膀像雲彩,乘著旋風扶搖直上九萬裏的高空,穿雲破霧,背負青天,然後向南飛翔,想到南海去。可是來往於蓬蒿之間的斥鵪卻譏笑地說他是‘好高騖遠,不識時務’。”

後稷在登天的征途中,歷盡艱辛,有苦有樂。餓了,他就摘些神樹上的仙果來充饑,困了乏了,他便依幹而臥,曲肱而眠。睡夢中,他曾夢見自個兒砍木作筏,飄洋過海,尋仙訪道,無緣得遇。他登岸遍訪多時,忽然發現一座仙山,這山幽靜秀麗,林麓高深。他不怕狼蟲,不怯虎豹,登頂觀望,果然仙山瓊閣,壯觀無比:千峰排戟,萬仞開屏。日映嵐光輕鎖翠,雨收黛色冷社含青。瘦藤纏老樹,古渡思幽程。修竹喬松,萬載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時不謝賽蓬瀛。幽鳥啼聲近,源泉響溜清。重重谷壑芝蘭繞,處處峋崖苔蘚生。起伏巒頭龍脈好,必有高人隱姓名。他正觀賞其間,忽聞林深之處傳來人語,他急步趨近,原來是一位鶴發蒼顏的老翁在歌唱:“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後稷聽罷感嘆道:“嗨,這真乃神仙居所也!”他急趨前向歌者拱手道:“老仙翁,後稷這廂有禮了!”那老翁忙欠身答道“不敢,不敢!老漢衣食不全,怎敢當仙翁二字?”“您不是神仙,如何唱出神仙之歌?”老者道:“我唱了什麼神仙之歌來著?”

後稷道:“怎麼不是?‘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莊子道德真言,不是神仙是啥?”老翁聽罷笑言道:“實不相瞞,這首歌乃是一神仙教老漢所唱!老漢與那神仙相鄰,彼見老漢常為家事勞苦,日常煩悶,彼教我遇惱煩,即把此詞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不料剛才念及,被你聽了!”後稷說:“老翁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一席話說得老翁哈哈大笑……

後稷也笑,不料這笑聲將自己驚醒,原來卻是南柯一夢!他又振作精神,開始了他的登天征程。

說來也怪,他自夢醒之後重新登程仿佛得了神力一般,步履十分輕快,雙臂格外有力,攀援異常敏捷,體內似有無窮無盡的能量。不知不覺中攀登了多少猴年馬月,後稷終於來到了一個去處,他放眼一觀,真個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人說蜀犬吠日,坐井觀天,不知外面世界有多麼精彩。後稷此次“初登上界,乍入天堂”,確實讓他大開了眼界。怎見得: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只見那南天門,碧沈沈琉璃造就,明幌幌寶玉妝成。兩邊擺數十員鎮天元帥,一員員頂梁靠柱,持銑擁旄;四下列十數個金甲神人,一個個執戟懸鞭,持刀仗劍。外廂猶可,入內驚人:裏壁廂有幾根大柱,柱上纏繞著金麟耀日赤須龍;又有座長橋,橋墩上盤旋著彩羽淩空丹頂鳳。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霧蒙蒙遮鬥口。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宮;乃遣雲宮、毗沙宮、五明宮、太陽宮、化樂宮、一宮宮脊吞金穩獸;又有七十二重寶殿,乃朝會殿、淩虛殿、寶光殿、天王殿、靈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壽星臺上,有千千年不謝的名花;煉藥爐邊,有萬萬載常青的瑞草。又到那朝聖樓前,絳紗衣星辰燦爛;芙蓉冠金壁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金鐘撞動,三曹神表進丹墀;天鼓鳴時,萬聖朝王參玉帝。再到那靈霄寶殿,金燈攢玉戶,彩鳳舞朱門。復道回廊,處處玲瓏剔透;三檐四簇,層層龍鳳翺翔。上面有個紫巍巍、明幌幌、圓丟丟、亮灼灼大金葫蘆頂;下面有天妃懸掌扇,玉女捧仙巾。惡狠狠掌朝的天將,氣昂昂護駕的仙卿。正中間,琉璃盤內,放許多重重疊疊太乙丹;瑪璃瓶中,插幾枝彎彎曲曲珊瑚樹。真正是天宮異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無。金闕銀鑾並紫府,琪花瑤草暨瓊葩。朝王玉兔壇邊過,參聖金鳥著底飛。後稷有幸來天境,不墮人間點汙泥。

後稷播種

不一日,他偷偷來到了天帝的百谷糧食圍垛旁,見著菜籽、大小麥、粟米、谷子、豌豆、葫豆、蕎子、黃豆、蓖麻、花生、芋頭、還有像小孩子的手臂似的蓮藉、蓮米及黑幼的芝麻、大麻等等,各色各類莊稼種子,眼睜睜地甚是愛人迷人,他心中嘆道:這些天上的百谷寶物,要能帶回廣袤無垠的蜀川大地,帶回人間廣種那該有多美!看著想著,想著愛著,他終於情不自禁地將手伸向了圍垛,此時此刻,他只嫌自己的衣袋小了、少了,需要裝的東西太多太多!他偷偷取出一些來揣進了自己的絲綢厚夾衣袋內,大襟寬袍袖口中,隨後便小心翼翼地離開了太倉庫。

他無心留戀天堂的富麗堂皇,錦衣玉食,他身揣百谷之種,急匆匆要尋覓歸途路徑。他終於安全順利地來到了神樹上天的入口處,急忙忙登上了下地歸途。

種——就是強者的延續,是濃縮的精華。後稷從太倉偷回的天上百谷之種,終於播撒到了青城前山後山,撒向了都江堰流域的古蜀大地,古蜀黎民在後稷的精心指導下,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復純提壯,萬民終於有了百谷,百姓終可以過上更加豐足的生活,天下蒼生無不感激後稷的大功大德。

舜帝知道這事後,特別嘉獎後稷說:“棄,在你未盜百谷、教民播種百谷百草、耕耘稼穡之前,天下黎民饑寒不保,爾後你從上蒼取回播種百谷百草,天下蒼生衣食就有了著落。現在朕把武功之西的邰邑封為你的湯沐邑,作為你的定居之所。並命你為掌管天下糧食作物的農師,賜別姓姬氏。”

“謝主隆恩。”後稷拜謝了舜帝的封贈,定居邰邑,繼續著他的播種百谷百草的農作物研究,為天下百姓的豐衣足食歷盡辛勞。

眾多古籍中有關“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這樣的傳說,乃與伯鯀大禹和鱉靈等治水有關,氐人之所以是“人面魚身”,說明他們善於治水,與水相處。而從開明氏上朔到魚鳧氏、柏灌氏、蠶叢氏、氐人等幾乎都是以漁獵為生,離不開水,故爾,上古時代生活在蜀地的土著氐族人長成魚的形象,也就理所當然了。後稷和素女的故事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青城山與昆侖山、黃帝、西王母這些地域和古人的聯系。

且說那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反掌五指扣壓在五行山下之後,王母娘娘親自采摘了蟠桃,重開了蟠桃壽宴,面謝了眾路神仙,她帶著曾經被孫悟空使定身法定在蟠桃園裏的采桃素衣仙女,也下到了地都。“廣都之野”旋即來到了青城山玉女洞。

西王母是誰?就是先祖黃帝的妻子嫘祖,白衣素女都,就是嫘祖身邊的傭女。他們從天界下到地都之後,他們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天界時的白衣仙女,不但下地成了西王母嫘祖的貼身侍女,由於素女操得一手好琴,她還成了先祖黃帝的專職琴師。人們知道,先祖黃帝的原配夫人嫘祖(西陵氏)曾在鹽亭發明了蠶絲,繁榮了蜀地經濟。上天侍候玉皇大帝了相當一段時間。先祖黃帝也曾在青城山“策大面而禮寧生,命鬼臾(客)苣占星,”更有史籍記載,以致在今天我們還可以從目前尚存留於大面山的巴蜀符號文字之摩崖題刻中,概略知道他們的蹤影。《史記·五帝本紀》上更說:“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山海經·古荒西經》上所說的(黃帝)居於“昆侖之丘”,或稱“玉山”,西陵的“西王母”部族,就是黃帝族的對偶婚部族。隨時間的遷移,西王母部族的一支,從昆侖山南遷到了蜀地西山(即今青城山一帶),成為蜀山氏,建立蜀國。先祖黃帝的兒子昌意黃帝又娶了蜀山氏之女,素女後來就成了昌意黃帝的專職琴師。

一天,昌意黃帝的專職琴師素女,又抱著她的琴從青城山天谷玉女洞來到岷江邊的玉女房,得心應手地彈開了她那美侖美奐的《詔樂》。聽,那琴音之優美,琴韻之絕妙,即使是在雪花飄舞的冬天,也能讓人沐浴到有春天的暖風;即便是在烈日的炎夏,也讓人的心裏升騰著深秋的涼意。這琴聲,能使翩飛的鳥兒聽了,都會圍繞在她身邊和諧鳴叫;高翔的鸞鳥聽了,它也會情不自禁地在她身旁翩翩起舞;千年不枯死的靈木壽樹,聆聽了她美妙的琴聲,也竟然會發出新芽,開放新花。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昌意黃帝聽素女的琴聲也聽上了癮,一天不聞琴聲,他便食之無味,坐臥不寧。不只一次,昌意黃帝命素女為他彈奏,當其聽到奏出的悲涼傷感之曲時,他深受感染,會情不自禁地傷心落淚。時光流逝,歲月輾轉,昌意黃帝每每落淚悲切,總找不出其中原因。有一次,黃帝終於發現素女的琴上琴弦,竟有50根之多,於是黃帝暗自想到:是不是因為琴弦太多,所以彈奏出來的聲音才這麼細膩,致使彈出的音韻才讓他這樣的大男人都忍不住悲傷落淚?又到了聆聽素女彈琴的時候,這一回,黃帝事先便下了決心,一定要強制自己決不落淚!可是,事態的發展並非如他所料,素女仍如往常一樣彈奏著琴弦,黃帝在一旁聆聽,聽著聽著,他還是掉下淚來。於是,黃帝終於上前取過素女的琴來反復察看之後,慨然說道:“朕覺得你的琴聲過於淒切,音韻過於細膩,看來定是琴弦過多所致。這樣吧,朕給你減去一半!”說著他便把琴弦由50根折斷了一半,只留下了25根,然後把琴還給了素女。

過了數日,素女又抱琴來到洞前為黃帝彈奏。哪知折去了二十五根琴弦的琴彈奏出來的音韻,依然如前那麼動人心魄,蕩漾回腸,黃帝聽罷,仍然久久難以平靜。他沈思良久,感慨有加地說:“看來,你的琴聲悲切動聽,並非琴弦過多,乃是如舜帝所言:詩是表達人的意誌,歌是用來延長詩的語言,聲音的高低和長言相配,呂律又來調和聲音,所以能達到八音和諧,不亂次序,使神和人都能和諧交流!朕聽了想不落淚也辦不到啊!”

高山流水 本文配圖僅供欣賞,如有涉權請聯系刪除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代,素女的傳人伯牙和黃帝的子孫鐘子期所留下的《高山流水》這則“知音”的佳話,至今還在民間一代一代地流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