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剝洋蔥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編者按:

眼下,在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除今年6月已經開放的“思孟園”和“格致園”兩個點位外,今年9月底前,校園內位於蘇州河畔的“倚竹院”“華政橋”“桃李園”“東風角”“文化廊”“法劇場”“銀杏院”和“海棠園”等8處點位也將一同亮相,構成蘇河岸線獨一無二的“一帶十點”,國慶期間正式向市民開放。

“一江一河”沿岸,是上海城市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今年7月起,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蹲點采訪蘇州河長寧段華政校園景觀提升工程,見證了蘇州河畔現存最大歷史建築群一處處“寶藏景觀”揭開面紗的過程,也將持續記錄這一“蘇河明珠”全新的空間演繹與歷史傳承。

蘇州河華政段“一帶十點”1號、2號點位更新後鳥瞰。 供圖:長寧區建管委

歷時一個多月的反復研究,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中,屹立蘇州河邊長達120余年的古銀杏樹,終於確定了景觀實施方案:樹不動,樹的周圍也“什麼都不動”。

這棵古銀杏,是蘇州河華政校園濱水景觀提升工程中,一個意料之外的發現。

在對校園內蘇州河沿岸景觀進行梳理時,人們突然發現一棵被夾在河岸圍墻與三棵高聳的水杉樹之間的銀杏樹,不僅樹幹粗壯、生長勢頭良好,還恰好位於蘇河標誌性的U形彎附近,具有獨特的歷史、自然和人文價值。

在蘇州河華政段的景觀提升中,類似這樣被意外發現的“寶藏”還有不少,隨之而來的難題與挑戰,同樣令人出其不意。

古銀杏樹“本尊”。 攝於2021年8月初

為什麼兩年前貫通了,還要再做景觀提升

8月2日下午2時,臺風“煙花”過境後的第二周,蘇河華政“一帶十點”景觀提升現場會準點開啟。

相較前一周的現場會主要盤點受臺風影響的施工進度、綠化和構築物等情況,這一天的例會,來自上市綠化市容局、市古樹辦、長寧區建管委以及項目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的相關負責人全部到場,討論的主題正是位於“一帶十點”9號點位的銀杏樹。

現場會的地點樹人堂,是校園裏距離蘇州河岸線最近的建築之一,今年4月起成為了蘇河華政“一帶十點”景觀提升的現場指揮部。這棟始建於1935年的三層老樓,在華政長寧校園內已經算得上是較為“年輕”的建築。

已經更新開放的“格致園”。 攝於2021年9月

出了樹人堂大門向右拐,就是蘇州河上唯一以學校命名的橋梁“華政橋”。華政橋連接的蘇州河東西兩岸,雖然都為華政校園,但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風貌。東岸普陀校區主要是新建建築,西岸長寧校區則有多達27處歷史文物,構成了中國高等學府中最著名的建築群之一。

事實上,這一段蘇州河岸線,早在2019年夏天就實現了貫通,鋪設了彩色瀝青步道,還有多處花壇、座椅等沿河設施。

然而,當年的這一輪開放,始終有一個“bug(漏洞)”存在:沿河不少位於華政校園內的歷史建築,仍舊隱藏在圍墻、籬笆、樹木和大片圍擋身後。人們能愜意走過這段有著特殊歷史意義的岸線,卻遲遲無法與圍墻內的人文內涵“神交”。

前身為聖約翰大學的華東政法大學,曾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學校長寧校區三面環河,校園歷史距今已有140余年,分別於1994年、2014年和2019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風樓

為這所蘇河名校點睛的,則是其深厚的海派文化與紅色文化內涵。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在指揮淞滬戰役中,於5月26日淩晨進駐上海,其第一宿營地就是位於聖約翰大學的交誼樓。當日,天空下著細雨,次日淩晨,東方微白時,陳毅從交誼樓走至大草坪,與學校的地下黨學生交談。5月27日,上海解放……

6月底首批開放的格致園和思孟園,分別得名於華政校園內的格致樓和思孟堂。前者始建於1899年,原名科學館,後者建於1909年,曾是校內的學生宿舍。

一旁的韜奮樓更為知名。1921年,後來成為我國傑出出版家、新聞記者的鄒韜奮在聖約翰大學畢業。現在,韜奮樓仍是華政學子的上課自習之處,一磚一瓦、一窗一檐中,一代代學子在此追尋先人足跡,奮發求學邁進。

即便身處有“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的上海,華政校園內聖約翰大學的近代建築群,仍有著不可比擬的獨特性。

可以想象,當校園內900余米長的蘇河岸線景觀開放,人們漫步於濱河步道時,或遠眺古老的校園,或細品近在咫尺的歷史建築,對歷史的敬畏和對當下生活的思考,都將是沿河景觀提升更深層次的意義所在。

蘇州河華政段“U型彎”西岸。 攝於2021年9月初

景觀提升難在哪兒?“老物件”多,且情況復雜

在“老地方”挖掘新景觀,意外和驚喜就像一對連體嬰兒,總是同步出現。

有著120多年樹齡的一棵銀杏樹,就是本輪蘇州河華政校園景觀提升中意料之外的“特殊情況”。這棵古銀杏位於U型彎西側,東面、南面均有房屋,西面即蘇州河,只有非常有限的空間供樹木根系生長。

根據最初的方案,設計方本想圍繞這棵銀杏,打造9號景觀點“銀杏院”。但在現場考察、測算後發現,想要“動”一下銀杏樹,哪怕只是其周邊區域,困難和挑戰就不勝枚舉——

銀杏樹周邊本身有水泥圍擋,是敲掉圍擋,還是改建成供人休息的座椅?

銀杏樹所處地勢與岸線步道有約35厘米的高差,是在樹周邊覆土做成緩坡,還是保留高差?

銀杏樹周邊步道的地面材質,是使用原本的大理石板,還是換成彈石路面,或是透水磚?

銀杏周邊環繞的三棵高大水杉,要遷移還是原地不動?

一些細節到厘米甚至毫米的問題,在每一周的現場會上,都會被事無巨細地提出。原因很簡單,與其他的歷史建築修繕,或是蘇州河其他岸線區段的施工不同,華政校園段集齊了歷史建築、古樹、河岸、新設景觀功能等多重要素,用“牽一發動全身”概括再貼切不過。

1986年頒發的古樹銘牌,當時銀杏樹樹齡已達100年。

今年8月,銀杏樹的保護現場。專家和施工、設計團隊正在評估古樹現狀。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何保護條例設定,古樹的保護區域為5米範圍。”8月初的一次現場會上,市古樹辦項目負責人做了一次“科普”。

根據《上海市古樹名木和古樹後續資源保護條例》,樹冠投影外5米範圍內均為古樹保護區。這一規定來源於“自然法則”:樹木吸收營養主要靠表層根系,這一根系的範圍較大,因此一般認定樹冠的投影範圍基本與地下根系範圍重合。因此,古樹保護範圍就取決於樹木最大樹冠的輻射範圍。

如果要在濱河步道與古樹之間建造人工緩坡,那麼就要在根系表層進行覆土,而這一做法,存在減弱土壤透氣性的風險。古樹辦專家也因此對“建坡道”持保留意見。

對於在銀杏樹下設立座椅或休憩點,專家也提出了擔憂。等到深秋,銀杏樹下滿地金黃,一定會成為蘇河沿岸新的“打卡點”。但過多人流湧入,踩踏古樹周邊土壤,容易把土地踩實造成土壤板結,同樣會影響樹木根系的“呼吸”。十年、二十年後,樹木的長勢會存在逐步減弱的風險。

透水、透氣、根系保護,這些人們看不見的地方,讓在場不少身經百戰的“老工地人”感嘆,從業二十多年,還是第一次那麼詳細地了解古樹保護。

銀杏樹保護評估現場。

古樹周圍濱河步道的鋪裝材料也是預料之外的難題。古樹保護專家建議,盡可能不改變現狀路面,因為樹木為了生長需要,會將根系下方和上方的鋪裝結構“頂”開一些,因而目前銀杏樹很有可能早已適應了生長環境,達到了透氣、透水的平衡。

然而,出於景觀整體性、連貫性考慮,周邊步道的確到了需要重新鋪設的階段。為此,現場會上,來自華政、市古樹辦、長寧建管委和設計方的參會人員展開了充分的討論。

其中一位參會專家提出了兩個重要意見:不管表層鋪設什麼樣的透水路面,地下基礎也要透水,不能為了路面找平或是後期維護方便,而在地下基礎采用水泥“一封到底”,不能“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不管是拆除還是鋪裝,一定要保護古樹根系,建議全人工操作,防止機械“不知輕重”挖斷樹根。

“有一點要記住,古樹在,景觀才在。如果古樹生長受到影響,可能當下我們發現不了,但五年、十年之後就會有所顯現,景觀也就慢慢消失了。”一位參會專家的殷切之詞,既是對施工方、設計方的鼓勵和鞭策,也是對整個蘇河華政段景觀提升的更高期許。

還未拆除圍擋的銀杏樹周邊區域。

變化的環境與全方位考驗

記者每一周采訪時,不管現場施工人員換了幾撥,只要待上兩三天,有幾個人的面孔,工人們都會馬上熟悉——建設方總包項目經理老黃、副經理老朱、設計方副總工程師郎工,以及長寧區建管委交通管理科負責人陳慧。

一些精益求精的執著,和“一樣開挖了不如一次性都做完”的實幹精神,讓這片洋溢著精妙工藝和復雜難度的“純手工工地”,每一次走進都像剝洋蔥一般讓人有新的認識。

說是“純手工”,因為施工場地有限,且華政段步道兩側緊鄰小區和校園,無法使用機械施工。所有的步道鋪裝、壓平,只能采用人工操作。

於是,現在來到華政校園的蘇州河岸邊,你會看到這樣一幅“復古”的施工圖景:工人挑起長擔,把水泥、石子裝在鉛桶裏擡到岸邊;時不時有聲音和長相都酷似小型拖拉機的板車路過。更多的是人工推土車,在路面鋪設期間,三不五時就能遇到推著小車的工人說:“來,前面小心,讓一下。”

U型彎“小白樓”修繕施工現場

開學前,施工方加急完成華政橋臺階的部分更新。 攝於2021年8月中旬

臺風、高溫、開學季,是意料之中的變化,但仍因施工區域的限制而被放大了解決難度。

從6月梅雨季到7月下旬臺風“煙花”過境,塑料雨棚幾乎沒有離開過施工現場,每鋪設一段步道,或是鋪裝一段水磨石的防汛墻,工人們都要提前“搭棚”,確保施工質量。

8月底,華政學生們開始陸續回校,施工方搶在8月30日前,將華政橋新的石階先鋪設了一半,便於學生來往兩個校區。但隨著開學日臨近,學生們途經施工區的安全以及出入口的防疫措施,都需要校方和施工方重新商討,快速制定有效方案。

“我最近閉上眼睛做夢都夢見,步道鋪好了,用的就是露骨料,結果睜開眼發現還沒鋪完,晚上又要睡不著了。”老朱幽默一把的玩笑話,何嘗不是工程組其他人此刻最大的願望。

古銀杏樹保護現狀。 攝於2021年9月初

好在,截至記者發稿時,古銀杏樹已經確定了保護和保留方案。不僅樹冠輻射的方圓5米範圍不做任何改動,樹木周邊原本存在的圍擋也已經小心拆除,只增加排水溝加強排水,鋪設一些透氣的椰子殼。樹木周邊的石材、表層土壤和環抱古銀杏的三棵水杉,都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

而這樣的“不變”,在岸線步道更新、周邊建築外立面修復、校園圍墻打開後,反而成為了“透氣”的點睛之筆。即便周圍還是一片工地場景,古樹“定海神針”的巍峨氣質已經開始散發魅力。

“有這麼好的機會,能把景觀一起提升,我們能不能不怕麻煩、不懼工期緊張,再努力一把?”記者印象中,每當討論遇到瓶頸時,總有人會站出來說類似的話,為大家也為自己打氣。

再過不久,當蘇州河華政段珍貴的“一帶十點”景觀齊齊亮相,當人們從歷史遺存中品讀城市精神內涵時,人們為之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欄目主編:唐燁 文字編輯:舒抒 題圖來源:舒抒

本文圖片:舒抒 視頻攝制:舒抒 題圖說明:畫面右側為樹齡超過120年的銀杏樹“本尊”。攝於2021年8月初。

來源:作者:舒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