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結婚新郎沒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蘇聯可以制造一流坦克卻造不好私家車?1918年2月23日:蘇聯紅軍建軍。

為什麼紅軍如此強大,蘇聯卻迅速垮臺了呢?

蘇聯的國歌叫做《牢不可破的聯盟》,諷刺的是在蘇聯局勢動蕩的時候,幾乎所有加盟共和國第一時間要求獨立。

牢不可破的聯盟,迅速破裂了。

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鼎盛時期達到美軍七八成的蘇聯,會這麼快解體呢?

我們可以從很小的細節看出來。

薩沙當年去俄羅斯的時候,震驚於一件事,就是該國的私家汽車極多。

我第一次去俄羅斯,差不多是20年前。

當時中國人的私家車還極少,出門都是打車。開出租車的司機都挺牛逼的,雖然沒有八九十年代出租車賺的那麼多,收入也挺高。尤其是出租車是自己買的,司機通常都認為比普通老百姓高出一截。

有意思的是,俄羅斯出租車卻很少,打車非常困難。平時大家出門都是坐地鐵,俄羅斯地面公共交通很爛,我等過一小時才來一輛有軌電車的公交路線。

為什麼會這樣?

很簡單,俄羅斯人的私家車很多。

在蘇聯時代,也就是我們傾全家之力購買一輛自行車的70年代時代,人家已經開始普及私家汽車。

到了1988年,蘇聯歐洲部分地區,每1000人有51輛私家車。

在今天看來似乎不算多,私家車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以普京一家為例,上面兩個父母,下面兩個女兒,加上普京夫妻,一共六口人。

這樣算來,每160個家庭有51輛車,相當於每3個家庭就有1輛車,也算不錯了。

基本你只要用車,同親戚朋友借一下就沒問題。

自然,這個數字和同時代美國(千人575)、日本(千人240)、澳大利亞(千人438)等國不能相比,就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已經很牛了。

就是因為私家車太多,蘇聯也好,俄羅斯也罷,很少有出租車。

中國呢?80年代倒也沒什麼出租車,完全是車輛嚴重不足。

在1985年之前,中國民用汽車只有200多萬輛,其中還有大部分是卡車、貨車、客車等做生意用的,私家車最多只有三四成而已。

10多億人口的國家,民用私家車也就幾十萬輛,實在太誇張了。

當年夫妻結婚,有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就是要汽車來接新娘子。

汽車很緊張,新郎們要各顯神通搞到車子。

至於出租車,那更是少之又少。

資料這麼寫:1982年,第二汽車公司正式更名為西安市出租汽車公司,出租汽車增加到102輛(全市只有102輛出租車)。當時出租車都是由政府設置站點,根本不計價,由調度員直接定價,每公裏高達8角錢(1982年工人每月工資一般為30到65元)。當時出租車供不應求,都是先交錢後開車。有時候為了能夠及時搞到1輛出租車,往往客人還要向調度員送禮行賄。那個時候,出租車司機月薪是普通工人10倍,可以達到400元,還有很多外快可以賺。比如借口客人去的地方太遠太偏,故意不將車開到位或者開進去,迫使客人加錢或者送香煙之類。

作者王朔寫過一個小說叫做《許爺》,主人公許立宇就是80年代的一個司機,當年曾經暴富。王朔這麼寫“許立宇穿著西服打著領帶,開著雪鐵龍出租車,手上戴著兩只金戒指,威風凜凜,帶著我們去法國餐廳吃牛排。這一切對我們都感覺到生疏,遙不可及,但是許立宇做到了。當我們吃牛排嘗鮮的時候,他給自己點了一份生蔬菜組成的沙拉,可見他已經奢侈的咽不下去任何油膩的東西了。”

80年代想當出租車司機,也不是簡單的事情。一輛出租車只有2個司機的培訓名額,人人都搶破了頭。沒有過硬的關系,你是不可能幹上這行的。

中國和蘇聯反差為什麼如此之大?

主要還是蘇聯的重工業非常強大。

以蘇聯的重工業水平,生產私家車根本算不了什麼,可以輕松滿足老百姓的需要。

就是因為重工業規模很大,水平很高,導致蘇聯可以制造大量價格低廉的私家車。

薩沙到俄羅斯的時候,一輛二手小車才賣1萬元左右,甚至幾千元。

即便全新高配的拉達小車,也不過三四萬元人民幣。

同時代中國很爛的奧拓也要六七萬元,桑塔納還是10多萬。

遺憾的是,蘇聯重工業完全側重於軍事工業,根本不考慮民用工業。

蘇聯可以造出世界頂尖的坦克、裝甲車、載重卡車,民用小汽車卻性能平庸,甚至可以說很爛。

薩沙的同學買了這種拉達小車,最大煩惱就是故障多。

無論是全新的車,還是二手車都經常會出問題。而且問題千奇百怪,普通老百姓往往難以修理,也難以排查,只能找拖車送到修理廠。

而俄羅斯地域遼闊,從市區開到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郊區,往往都能開100多公裏,叫拖車很不方便。

這個國家的人很懶,做事拖拉,有時候你上午喊拖車,下午能來就不錯了。他曾有一次將車開到市中心,結果因不明原因拋錨,整整堵住了一條街,拖車又遲遲不來,甚至驚動了當地反恐警察。

另外,車子的駕駛性能不佳,開起來很變扭,駕駛不流暢,起步和停車很生硬。

中國駕駛經驗比較豐富的男人,也就勉強能夠駕馭。

中國那些女性馬路殺手,根本就開不了這種蘇聯小車,強行開還不知道會出多大的事。

我這個同學過暑假的時候,曾回國開過他叔叔的夏利小車(天津引入日本大發工業株式會社的技術),認為駕駛性的差距很大,不是一個檔次。

說來說去,蘇聯拉達、伏爾加、莫斯科人之類的小車,只是解決了最基本的有車還是沒車的問題。

為啥?

蘇聯軍用汽車不太考慮成本,至少不把成本放在第一位。這些卡車、吉普車、越野車首先強調越野能力,軍用能力,價格即便較高也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雖然強調性能但並不追高,只要基本夠用就行。

於是,蘇聯軍用車大部分是那種性能中庸、價格較高的產品。

這種思維用於軍隊是沒問題的,放在民用市場立即就被淘汰的不成樣子。

一個泱泱重工業大國,民用小車造得除了便宜就沒優點,足可見蘇聯的問題了。

如果說一個國家最引以為自豪的重工業,尚且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其他的還用說嗎?

作為一個軍用坦克、裝甲車、裝甲汽車可以同美國抗衡的強國,平地跑的廉價民用汽車水平差了十萬八千裏,不垮臺也就有鬼。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