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吃糯米糕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江浙滬的黃金交匯點,太湖、汾湖、澱山湖水匯流處,是上海青浦的練塘古鎮。

作為一個具有1100多年歷史的商業集鎮,它積蓄著江南水鄉的恬和幽靜。更可貴的是,練塘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清冽潔凈的黃浦江上遊,太浦河、攔路港貫穿東西,土質松軟肥沃,孕育了發達的稻作文化。

人們常聽到的練塘茭白、練塘糕團,就是豐渥之地的產物。

茭白一年中春秋兩次收獲,而糕團則是四時美味,在春節、婚嫁、造房、喬遷和安葬祭祀等婚喪習俗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14年,練塘糕團制作技藝被列入青浦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臘月迎新時節,澎湃新聞-私家地理記者來到練塘著名的紅色鄉村東莊村,看到了熱烈歡騰的農家做糕的場景,體驗了一把魔都鄉村的年味。

青浦練塘東鄉村農舍 青浦文旅圖 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

東鄉村冬景

仔細說來,練塘糕團指的是練塘焋糕和圓團,兩者都是由糯米粉制作、蒸煮而成,又分別蘊含“步步高升”“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

剛出爐的練塘焋糕

剛出爐的練塘圓團

練塘糕團習俗的傳人徐巧梅介紹說,焋糕過程,一般要經過淘米、浸泡、瀝幹、磨粉、溲粉、制餡、裝模、焋打、熏蒸等步驟。

她和村民們在現場做了示範。溲粉是其中相當費時的一環,只見她們不停地用手擦粉,糕粉如雪花一樣細膩綿密,再用篩子一輪輪篩均勻。

徐巧梅解釋說,溲粉溲得好壞,決定了糕體的口感,而判斷溲粉的程度,只能依靠制作者的經驗。

徐巧梅(中)與農婦們一起溲粉

糕粉本身也有很大的講究,一般是用浸泡過的糯米碾磨成的水磨粉,加上適當比例的粳米粉,“練塘糕團最厲害的就是糯米,近年來我們嘗試過全國、甚至外國的糯米,但實驗下來還是我們當地的糯米品質最佳,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青浦的米、青浦的水還有青浦的人,是這些成就了練塘的好滋味”,徐巧梅帶著自豪說,“白糖粉和紅糖粉都是融在米粉中。這些年我們也在降糖,調整配方,甜品好吃但也不能貪嘴”。

焋糕的流程在幾位阿姨手下如行雲流水:只見她們在模具內擺上墊紙,先鋪上一層糕粉。再用湯勺均勻加入豆沙等餡料,覆蓋一層糕粉,用竹尺和把米粉進行平整,焋打十六下,剛好落下十六塊方糕。最後將糕從模器中取出,放入蒸鍋,約15分鐘後便可品嘗。依照徐巧梅的說法,合格的練塘焋糕蒸熟後吃起來軟糯、不粘牙,糕香四溢。

焋糕過程圖

“除了豆沙餡,芝麻、蓮蓉、椰蓉、五仁、百果等都是常見的口味,近兩年玫瑰花的餡兒很受歡迎,總體上,焋糕基本還是以甜為多,圓團則是鹹味為主打”,她補充道。

練塘圓團,菜肉餡兒。

練塘圓團一般要經過餡子熬制、磨粉、揉粉、做圓團、入籠、蒸煮、點紅水等工序,至關重要的是磨粉和揉粉,根據制作環境的天氣、濕度隨時調整水和粉的配比,也要靠手感來決定面團的柔韌程度,“粉不粘手”是最直觀的判定標準。

圓團填餡兒

練塘糕團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是它很耐藏,常溫下不易發黴,因為糕團通體堅實,幾乎不含空氣,尤其是臘月制作的糕團,懸掛於陰涼幹燥處即可,近代青浦時興把剛出籠的焋糕裹上保鮮膜,保存起來更方便。

焋糕用保鮮膜保鮮

至今,練塘糕團都是當地男婚女嫁、建房造舍、搬家遷移等重大活動中的重要信物,根據不同的場合,糕印或糕花都有不同的圖樣和文字,表達相應的美好祝願和深情厚意。

糕印表達美好心意

徐巧梅感慨說,最初她是跟著母親和婆婆學習糕團制作,後來自己又研習摸索,榮獲了非遺手藝傳人的稱號。

她說:“好吃是最直接的評判標準,你要用心做,造型、配料都有很多花樣。很多次我都是在和左鄰右舍的指點下有了進步,要珍惜每一次和老一輩的交流。他們做糕團的時候傾註了許多心意,有對家人親友的,還有對這片土地的感情。”

每年新春,村民們一起做糕團的場景也是最溫馨的時候,大家各司其職,其樂融融地做出美味,看似小小的糕團,凝聚起了人心。

每年臘月,農婦們團聚一堂做糕團。

徐巧梅近年來也積極參與練塘糕團非遺技藝的傳播和推廣,此次在青浦區文旅局新春策劃的“古鎮尋年味 非遺新體驗”系列直播活動中,她和農婦夥伴們變身老師,帶領一眾小朋友動手體驗糕團制作。

她感慨說:“孩子們的想象力也給了我很多新的想法,走進非遺文化和年齡無關,你要相信新生代的創造力。而且如今,他們也需要更多動手動腦的機會,你要做的就是慷慨地教給他們。”

小朋友們體驗糕團制作 青浦文旅 圖

徐巧梅不懈地和女兒,和後輩們傳授著經驗和技能,她只想把技藝傳下去,給出的理由也相當直白,“好吃的東西自然要讓更多人吃到,不然多可惜!”

責任編輯:徐穎

校對: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