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雞周公解夢冊查碼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小野

書店,承載一座城市的文化與精神,而古舊書店,則裝盛一座城市的靈魂。

那些陪伴了一代人的有價值的書籍,在舊書店重拾靈性,繼續發光發熱,滋養城市的文化與氣韻。

成都 淘書齋 mushroom圖 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由作者提供

在2019年,成都實體書店的數量就已經達到3522家,成為國內書店數量排行第一的城市。除了大眾熟知的方所、幾何、新山這些網紅書店,成都其實還有大量極具市井文化氣息的古舊書市。

它們散落在街頭巷尾,隱藏在古玩市場,甚至有些以擺地攤的形式出現。那裏凝聚了成都最摯愛讀書的那一群人,也是這座城市裏深埋於骨的文化意趣。

古舊書市場:文化山脈,代代相承

羅馬廣場——成都最大文物古玩市場

羅馬廣場,市中心最大的舊貨古玩市場,被譽為成都的“小威尼斯”。每周三和周天,這裏變身成南派三叔筆下的古玩市場,雜貨舊書古董珍藏一應俱全。

羅馬廣場 書攤 資料圖

於人聲鼎沸中走進去,留心藏在古玩店裏的舊書鋪子,在不足十多平米的小店裏,上上下下平裝書、線裝書星羅棋布。既有七八十年代的小說,也有清代民國的詩文小說集,既有圖書館報廢的書,也有收購站按本買來的連環畫冊......來買書的人形形色色:古舊書愛好者、作家、大學生、教授,人們打個照面,各自心照不宣,找到自己中意的書,結賬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送仙橋集市——收藏愛好者的古舊情結

在愛好收藏舊物的人心中,送仙橋的舊書市場有不同尋常的記憶。每周三、周日的一大早開始交易,以擺攤兒的形式與你會面,上至80歲的老嫗,下至20歲的小姑娘,都愛來這裏逛。

送仙橋集市 資料圖

地板上鋪滿了各式各樣的舊版漫畫、書法、瓷器,客人穿梭其中,看到有興趣的,就蹲下仔細挑選。關門早的商鋪,用紅白色篷布蓋住商品,就意味著“不賣了”。

瑪塞城——瑪雅文明堵塞的城邦

稍顯落寞的瑪塞城,在負一層的空間,這讓它多了些神秘氣息。為了不與送仙橋的書市衝突,瑪塞城書市的開市時間是每周二、周六,除了廣場上的流動書攤。瑪塞城裏有不少固定的古舊書店,比如眾所周知的淘書齋。有些書店甚至沒有名字,但是單從店內豐富的書籍藏品,就可以感覺到這是書蟲淘貨的好地方。

瑪塞城 內景

這裏是文藝的,也是市井的。伴隨著打麻將的嘈雜聲,老朋友拉扯著敘舊的笑談聲,來到這裏的人彼此熟絡,擡眼一打量,便知斤兩。經年累月沈澱下來氛圍,別處難以復制。

除了這些書市,成都還有文殊院古玩市場、五塊石書市、梁家巷書市......難以一一列舉,因為它們常常會因為城市地段的翻新而集體遷徙,但只要走進一家古玩店,向老板打聽一下如今的古書市場,他們大多能給你說出個一二三來,至於你何時可以遇見這些尚存的書市,也需要靠一點運氣。

古舊書店:不流於世俗的江湖俠客

如果說古舊書市是江湖,那麼從古舊書市裏一路掙紮走來的古舊書店,就是不流於世俗的劍風俠客。它們大多數都經營十年以上,在網絡商業化、價值多元化的今天,還秉持著一腔古道熱血的初心,默默堅守在街頭巷尾。

毛邊書局&桃蹊書院(怡福路300號)

在幽深的林蔭小路拐角處,坐落著外形古香古色的三層小樓。紅色的木質大門配以金獅門扣,吱呀一聲推開,分門別類地擺滿了古書、古琴、字畫以及古物展覽映入眼簾,讓人有種恍然走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錯覺。

桃蹊書院

毛邊書局和桃蹊書院原本是兩家書店,如今融合成為一家。在這棟三層小樓,一樓是桃蹊書院的公共閱覽室,二樓是文體藝術活動中心,三樓是毛邊書局。毛邊書局的藏書量驚人,目前書店內的書籍約有十幾萬冊,在收藏了幾乎四川所有地方的縣誌。

桃蹊書院 毛邊書局 藏品

毛邊書局的創始人傅天斌已經堅持開辦書店二十余年,這家店很像他的私人收藏館。他不遺余力地為你展示著半生收集來的好東西,訪客既會驚訝於“展品”的完美品相,也會沈醉於歲月留下的感動。

桃蹊書院 毛邊書局 舉辦過“尋覓老成都”主題書展

淘書齋 (瑪塞城古玩市場、送仙橋古玩藝術城)

淘書齋,成都的古舊書店中“名角”。可以說,開創此書店的七旬老人蔣德森影響了一批成都的古舊書商。它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最早、最大的民間古舊書店,同時也是唯一全國連鎖經營的民間古舊書店。

淘書齋

淘書齋的“大”,不僅指藏書量,還指線裝書的價值。畢竟這是從1980年代就開始收藏線裝書和殘書的書店,如今已藏線裝書上萬冊。

淘書齋藏書

那些放置在書架上安安靜靜的老書,老得連書皮兒都泛黃,老得書頁都卷邊兒,老得你都不忍心把它抽出來。輕輕翻開一頁,撲面而來的沈香氣息,讓心口的某個地方微微一震。年代越是久遠的書籍,上面撫摸的指痕就越明顯,飽含的深情也越重。

芥子古舊書店(瑪塞城)

同樣在瑪塞城古玩市場裏比較知名的還有芥子古舊書店。“芥子”取自佛家“芥子雖小可納須彌”,意味著店雖小,書的世界卻無限大。

芥子古舊書店

芥子古舊書店的老板是一位70後老成都,對經營二手書店有著獨有的情懷。老板覺得,書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人們的翻閱而變舊,但書中的文字永遠鮮活,書有新舊,而文字沒有。二手書店則是不斷將文化傳遞的中轉站。

店內一幅由著名作家、書法家流沙河先生題寫的“納須彌於芥子”書法作品,非常醒目。店面不大,40多個平方米的面積雜而不亂,木質書架排列得整整齊齊,襯得書店更加小而雅致。

芥子古舊書店內景

書海拾林 (玉林一巷20號)

安靜的玉林西路上藏著一家小巧的二手書店。小到你從門前路過,都會誤以為這是一家五金店。

書海拾林門口

但其實它已在成都土生土長了36年,來往看書買書的人絡繹不絕,把一間本來就狹小的書店塞得更加擁擠。老板娘百無聊賴地玩著手機,佛系到老板親自風風火火衝進來,說你化個妝吧,把店鋪打整一下,有人來采訪,她都懶得把頭擡一下。

在書店狹窄的體型稍胖就難以轉圈的空間裏,打量這一排排書架,上面大多放置著明清小說、金庸武俠,魯迅文摘等等文學書籍。有趣的是,書架還掛著三星堆的青銅仿制面具、70年代的軍用水壺、60年代的古早鬧鐘做裝飾,在隨意中透露著老成都不羈的休閑混搭氣質。

書海拾林內景

新舊書店(蓮桂南路150號)

乍一看,新舊書店會被誤古玩店鋪,鋪陳到路面的琳瑯滿目的小玩意兒,杯盞茶壺,檀木珠串,小人連畫冊,大公雞臉盆.....等等不一而足,在旁人眼裏或許會認為這是些破銅老鐵,在店主眼裏那可都是寶貝,每天不辭辛苦地抱出來擺攤兒,每晚再抱回去,因為東西實在太多散落一地的老唱片兒。再輪番幾次的來回撿拾。

新舊書店門口

雖然時間很晚了,但是店鋪裏還是陸陸續續有人來淘寶,那專註的神情讓人不忍心去打攪。

新舊書店內景

舊書一條街 (成華區二環路東一段 )

在成華區二環路東一段,幾家古舊書店連成一排,分別是智博、文彩和文穎等大約4、5家舊書店。它們看起來相互依存,又各自獨立。

舊書一條街

半條街都是舊書店如今已經很難見到,店鋪外擺著竹藤椅坐著專註看書的老人,街邊也蹲著聚精會神翻畫冊的中年大叔,還有時不時來給娃娃買最新教材的家庭主婦。這些人與書店,組成一幅風景。

責任編輯:朱喆

校對: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