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耳邊吹風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原作者 | 唐博

摘編 | 徐悅東

《宋仁宗時代的大人物》,唐博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版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清平樂·村居》。曾經,他是抗金勇士,致力於收復失地,有著“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雄心。如今,他是山野村夫,壯誌未酬,賦閑在家,調整心態。《清平樂·村居》描繪的是農村五口之家的生活畫面,展現的正是他不得不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清新淡雅。

不過,比他早一百多年的北宋皇宮裏,有個位階不高的宮女李氏,在生育兒子之後,非但無法享受三口之家的天倫之樂,反而只在順容的位階上聊度殘生,一直沒能與兒子相認,演繹了一出盡人皆知的傳說,名曰“貍貓換太子”。

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這個故事?又是怎樣傳開的?這個故事對於北宋王朝的皇位繼承和宮廷秩序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貍貓換太子”的故事是怎麼樣的?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宋真宗還沒有兒子。

不過,兩個嬪妃劉氏和李氏都接近臨產。她倆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成為皇後,兒子也有可能成為太子。

算了算日子,李氏的預產期更早。

李氏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只希望孩子平安降生,而劉氏不滿足於此。她有個當皇後的夢。可是,一旦李氏生了兒子,自然是長子,劉氏的皇後夢可能就毀了。為了掃清自己通向皇後寶座的障礙,劉氏決定玩一出狠的。

李氏臨盆,分娩時出血過多,昏了過去。劉氏就跟宦官郭槐合謀,買通接生婆,趁機偷走了剛出世的小皇子,換成了一只扒了皮的貍貓,血淋淋、光溜溜的。

接著,劉氏讓宮女寇珠把這個小皇子弄死。

寇珠心地善良,有心讓小皇子活下去。可是,一個姑娘家,就生活在宮裏,怎麼可能把小皇子拉扯大?無奈之下,她只好把小皇子偷偷交給了宦官陳琳。

陳琳也是個好人,把小皇子裝進了提盒裏,偷偷帶出宮,送到了八賢王的府上,秘密撫養起來,對外就說這是八賢王的兒子。八賢王對這個孩子關愛有加,悉心照顧。

再說李氏這邊。

越劇《貍貓換太子》劇照

宋真宗聽說李氏分娩,趕緊去看望,掀開抱被,看到了那只扒了皮的貍貓。他以為李氏生了個怪物,非常生氣。於是,李氏被打入了冷宮。

就這樣,劉氏以為自己再無對手,可以踏踏實實生娃了。過了一段時間,劉氏臨盆,生了個兒子,毫無懸念地被立為太子。母憑子貴,劉美人也升級為劉皇後,如願以償。不過,這樣的好日子沒維持太久。六年後,劉皇後生的這個太子夭折了。從此以後,劉皇後再沒生兒子,宋真宗也再無新的子嗣。

為了皇儲的事,宋真宗急得抓耳撓腮。情急之下,把皇兄八賢王的兒子,也就是那位被換走的皇子,收為義子,立為太子。這樣,這位小皇子,終於有機會隨意出入後宮了。

後來的歷史告訴我們,老皇帝沒兒子,不得不收宗室王爺的兒子當養子,培養幾年後升格為皇太子接班,這種案例在宋朝層出不窮。宋英宗、宋孝宗都是這樣上位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這位太子在冷宮跟李氏見了面。畢竟是親娘倆,一見面就有天然的母子親情,兩人面帶淚痕,得以相認。

這件事傳到了劉皇後的耳朵裏,激起了她的嫉妒心。她立即拷問寇珠。為了免受皮肉之苦,保護太子,寇珠選擇自殺,撞墻而死。可是,劉皇後還是不依不饒,在宋真宗耳邊吹風造謠。宋真宗聽信讒言,傳旨要將冷宮裏的李氏賜死。

小太監余忠同情李氏的悲慘遭遇,願意以身相護,給李氏當替死鬼,幫她逃出監獄。另一太監秦鳳將李氏接出,送往陳州,而自己為了守口如瓶,竟然自焚而死。

李氏到了陳州,人生地不熟,又沒有謀生技能,只能住破窯洞,靠沿街乞討要飯勉強度日。

她的運氣不錯,趕上時任陳州知州是包拯,也就是傳說中的“包青天”。包拯得知實情,索性認李氏當媽,以這個名義做掩護,把她帶回了首都開封。

眼下,宋真宗已經駕崩。貍貓換出的皇太子做了皇帝,這就是宋仁宗。借著給皇後祝壽的機會,包拯把雙目失明的李氏帶進了後宮,跟當朝皇帝來了個母子相認。已經做了太後的劉皇後,見陰謀敗露,自盡而死。

包拯成了這樁公案的最大受益者,因功晉升,躋身一線名臣行列。“貍貓換太子”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裏,後來改編成了不同版本,包括京劇、評劇、豫劇、黃梅戲、呂劇、湘劇、潮劇、歌仔戲,並出現在小說《三俠五義》裏。近年來,還曾改編成電視劇,搬上銀屏,提升了知名度。

“貍貓換太子”這個故事,情節曲折,流傳甚廣,但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比如,生個孩子就能掉包,這後宮管理是不是太失敗了?

比如,誰先生兒子,就一定能被立為太子嗎?立嫡立長的傳統並不是歷代皇帝都嚴格遵循的。

其實,只要認真對照歷史文獻,就能還原真相。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劉氏為何要“借腹生子”?

《宋史》對宋仁宗身世的記載簡明扼要:“母李宸妃也……章獻皇後無子,取為己子養之。”這就意味著,官修正史承認,宋仁宗趙禎的親生媽媽是李氏,而不是劉氏(劉皇後)。劉氏由於膝下無子,就把趙禎拿來當作親生兒子來養。

宋仁宗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劉氏抱養李氏之子的事呢?

先說說李氏,也就是《宋史》裏提到的李宸妃。

李氏是杭州人。爺爺李延嗣曾任吳越國金華縣主簿,父親李仁德是個平頭百姓。顯然,李氏的家庭背景很一般。對她來說,要想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就是嫁個貴人。然而,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裏,靠婚姻改變命運談何容易?

於是,她選擇進宮,去給嬪妃當侍女。她服侍的對象,就是劉氏。兩人是主仆關系。當時,劉氏在宮裏的位階是美人。

北宋的後妃體系,比漢唐時代稍微復雜點。

皇後等級最高,其次是正一品的五個妃:貴妃、賢妃、德妃、淑妃、宸妃。正二品有十七個妃:太儀、貴儀、淑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正三品有婕妤,正四品有美人,正五品有才人。還有沒品級的貴人、國夫人、郡夫人、郡君、縣君、紅霞帔、紫霞帔、侍禦八個等級。

這樣來看,劉氏這個美人也只是四品。距離後宮之主的皇後,還有很遠很遠的路。

景德四年(1007),郭皇後去世。宋真宗想讓劉美人取而代之。

朝堂之上,大臣們議論紛紛,多數人反對。後宮之中,劉美人憂心忡忡,生怕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溜走了。可是,她自己最大的軟肋,就是出身卑微,且嫁過一次人。如果能生個兒子,就有希望彌補這個軟肋。這樣一來,宋真宗提拔她當皇後,也就順理成章了。

京劇《貍貓換太子》劇照

皇儲問題在歷朝歷代都是國本。宋真宗膝下無子,很傷腦筋。誰能幫他解決這個難題,誰就牽住了大宋王朝的牛鼻子。

劉美人運氣不好,跟宋真宗拍拖許久,也沒懷上龍種。她在琢磨:既然自己不行,何不借助別人,借腹生子呢?於是,她打起了侍女李氏的主意。

某天,李氏請教劉美人:自己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一個赤腳仙人下凡,要做自己的兒子。這究竟是個怎樣的夢呢?

或許,李氏洞察到宋仁宗求子心切,決定賭一把。作為寵妃的侍女,她還是有機會接近宋真宗的。

這天,宋真宗心情不錯,就跟身旁服侍的李氏閑聊起來,聽李氏聊起那個奇怪的夢,不由得春心萌動。對於年已不惑、膝下無子的皇帝來說,李氏說這話,不啻於刺激和勾引。

於是,宋真宗決定,幫助李氏圓夢,當天就臨幸了她。

宋真宗多年不育,僅此一次雲雨,李氏竟然就懷孕了。不過,她並沒有得到像樣的封號。畢竟,宋真宗只是一時興起,並不真的喜歡她。

幾個月後,搞不清是誰先動議,總之宋真宗、劉美人、李氏達成了三方口頭協議,以借腹生子的方式把孩子生下來,隨即過繼給劉美人。這大概就算是宋版的“代孕”吧。

大中祥符三年(1010),李氏果然生了個男孩。見借腹生子的目的已經達到,宋真宗趕緊對外宣布,劉娥誕育皇子,晉升為德妃。這個男孩取名趙受益。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

至於李氏,生娃有功,封為崇陽縣君。雖然沒有品級,但總算結束了侍女的日子,成了皇帝諸多老婆中的一員。後來,李氏還生了個女兒,因此還先後封為正五品的才人、正二品的婉儀。可是,這個女兒後來夭折了。

一人生娃,全家享福。李氏的父親李仁德也被賞了個官做。名號叫左班殿直,正九品,屬於禁軍裏的低級軍官,俸祿不高,一個月五千文。這個薪水,天天吃餅是足夠養活全家的,但要頓頓吃肉,恐怕是捉襟見肘。劉美人和楊淑妃關系不錯,繈褓中的趙受益就被送到楊淑妃的宮裏,代為養育。

生娃有功,讓劉美人的底氣更足。兩年後,也就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劉美人正式被冊封為皇後。

這個當上皇後的劉美人,就是宋仁宗初期臨朝聽政的太後劉娥。

“貍貓換太子”傳說的真相是什麼?

乾興元年(1022),宋真宗病逝。劉娥以皇後之尊和新皇生母的雙重資歷,登上了太後寶座。由於宋仁宗趙禎年幼,劉太後成了軍國大事的實際決策者。

劉娥很想效仿武則天稱帝,但她自始至終沒法突破儒家傳統觀念,不敢做對不起夫君和先帝的事。雖然沒能圓皇帝夢,但劉娥生前,威嚴浩蕩,誰也不敢造次。

明道二年(1033)三月,劉娥去世。北宋王朝政局突變。有些先前不敢說話的人,開始語出驚人。帶頭的就是燕王趙元儼。

趙元儼在趙氏皇族裏威名遠揚,由於在宋太宗的兒子裏排行第八,又是宋真宗的弟弟,人稱“八賢王”。劉娥當權的十幾年裏,他一直裝瘋賣傻,稱病不朝,保護自己,等待時機。如今,劉娥已死,他立即進宮給宋仁宗上眼藥:“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

他特別強調,李氏被虐待而死,死於非命。

宋仁宗聽罷,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撫養宋仁宗成人的楊太妃(即楊淑妃)告訴他:“陛下的親生母親確是李宸妃,如今已經不在人世了。”

直到這時,宋仁宗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盡心孝順的劉太後,竟然不是親媽。而親生媽媽李氏,自己竟然從來沒有相認過。宋仁宗悲痛欲絕,幾天沒法上朝,隨後下詔自責,並派兵包圍劉氏家眷的府邸,派人去李氏靈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李氏去世後,不但沒有被虐待,而且高規格下葬。水銀包裹,面色如生,面容端莊,像剛剛去世一樣。原來,劉娥當上皇太後,並沒有忘記曾經的侍女李氏。已是婉儀的李氏,被晉升為順容(仍是正二品)。只不過,劉娥不願看到母子相認的場面。

因為,宋仁宗一旦知道真相,極有可能大幅提升李順容的地位,甚至出現“一個後宮,兩個太後”的局面。這不但不利於劉娥獨攬朝政,也會造成大臣們的結黨和分裂。

為了防止母子相認,劉娥把李氏送到宋真宗的陵寢永定陵守陵。當然,劉娥也沒虧待李家,派人訪其親屬,得知李氏的父親李仁德已經去世,還有個弟弟李用和在世,靠給死人穿紙錢混口飯吃,就讓李用和“補三班奉職”,相當於從九品的禁軍低級軍官,吃上了皇糧。

李氏深知自己的處境和地位,毫無怨言。終其一生,也沒有以皇帝親媽自居。明道元年(1032),李氏病重,劉娥不但派太醫醫治,還宣布將其冊封為宸妃。遺憾的是,高水平醫治和晉升冊封,都沒能挽回李氏的性命。冊封當日,李氏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六歲。

劉娥本打算按照低級別嬪妃身份,把李氏草草安葬得了。可是,宰相呂夷簡進言:“太後您要不考慮劉氏家族的未來,就當我沒說,您要是想讓劉家以後繼續榮華富貴,李氏就應該厚葬。”

劉娥一琢磨也對。自己已經六十四歲了,來日無多。宋仁宗知道真相是遲早的事。還是生前積點德吧。

她采納了呂夷簡的建議,讓李氏穿上皇後的衣服,按照一品禮節,在洪福院裝殮,把水銀灌入棺材。

《大宋宮詞》的劉娥劇照

歷史證明,這些做法不僅讓呂夷簡飛黃騰達,也救了劉氏一家。

宋仁宗獲悉這一切後,將劉娥葬於宋真宗的永定陵,謚號“章獻明肅”皇後。

這也是個突破慣例的做法。以往皇後的謚號都是兩個字,但劉娥由於臨朝稱制,謚號增加到四個字。

李氏也被尊為“章懿”皇後,陪葬宋真宗的永定陵。李氏生前沒有看到的榮耀,在死後都被親生兒子實現了。

李氏的弟弟李用和,稀裏糊塗地成了國舅,被越級提拔為二品的彰信軍節度使、檢校侍中。宋仁宗甚至把女兒福康公主下嫁給李用和的兒子李瑋,親上加親,就是為了補償生母,讓李家的日子過得好些。

福康公主嫁給了自己的表叔,這樁婚姻看起來怪怪的,經營起來也不美好,虧大了。

至此,宋仁宗的身世大白於天下。仁宗認母的故事也成了轟動朝野的大事。宋仁宗不希望全國老百姓都來討論他的八卦,傳旨不準議論劉娥臨朝時期的往事。

越是不允許議論,民間越會議論,久而久之就越傳越邪乎,越傳越離譜。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明代的《金丸記》,特別是《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讓人們似乎忘卻了歷史,只記得傳奇。

關於“貍貓換太子”的真實歷史,並不像傳說中那樣離奇、血腥。它只是一個中年男人的求子欲、兩個年輕女子的升職欲,交織在一起,共同演繹的一幕人生大戲。

呂夷簡在這場大戲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他的建議,讓劉氏家族免去了一場滅頂之災,也讓劉太後以從善如流的好形象載入史冊。

仁宗認母發生之時,包拯無官一身輕,專心在家伺候年邁的父母,不可能參與這些政治事件。

可以說,“貍貓換太子”的故事,有歷史原型,但情節幾近虛構。至於李順容,對親生兒子不能相認,默默走完了物質富足、精神空虛的一生。幸運的是,在殘酷的宮廷鬥爭中,非但保全了自己,還保住了兒子。這或許也算是她對大宋王朝的一點貢獻吧。

原作者 | 唐博

摘編 | 徐悅東

編輯 | 張進

導語校對 |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