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紅傘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聽馬蹄聲講那鳳凰古城的故事

文字◇劉銘 攝影◇劉瑞林

☆☆☆☆☆

01

這是怎樣的一個湘西?傳奇。神秘。絕美。

三億八千萬年前,湘西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當海洋流轉退盡,這片土地神奇地托出地球上絕無僅有的劍峰麗水,於是成就了一個曠古萬代被塵封於時間隧道之外的自然之謎和一曲磅礴於世的大自然風景的千古絕唱。

當烏雲掩蓋青山,當洪水漫過大地,創世的神話就在民族的記憶中刻下深深的烙印,神秘的梯瑪神歌就從土家先民的心坎奔湧而出。生命從何而來?人類從何而來?民族從何而來?這是人們始終追尋的宗教命題和哲學命題。

我知道,在湘西,有一首十余萬行的梯瑪神歌,那是祭祀做法事時梯瑪與神溝通所吟誦的古歌。這部沒有文字的千年史詩口述著人類的起源,英雄的傳奇,和面對神靈的敬畏。維尊的教義,明事的哲理,善待親和的內涵,塑造出土家兒女獨有的行為、思想、道德準則,至今仍世代相傳。

這是怎樣的一個湘西?剛勁。摯誠。雄魂。

在湘西,重巖疊嶂壁立千仞,擎天石柱直插霄漢。我見過喊山的男人,那是來自原始的吶喊,喊出了男人們的膽魄,喊出了男人們的責任,更喊出了挑戰險峻的錚錚誓言。天有多高,山有多高,湘西漢子的心就有多高。溯沅澧而來,登天門而去。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隨著時空穿梭其身影早已隨風飄散,但屈子豪氣幹雲的激情吟誦卻仍在這雲海霧濤間揮灑蔓延。“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令飄風兮先驅,使涷雨兮灑塵.”這是先哲歌詠千回大山的境界與精神。雄壯的奇山,聳立著男人們的剛勁;挺拔的劍峰,托舉著男人們的摯誠;綿延的群嶺,釋放著男人們的雄魂。土家族、苗族和各族兒女從遠古走向今天,吶喊與號子、和著神秘大歌、在蜿蜒流轉的山水間鳴奏著千年的奮進和創造輝煌的交響。

這是怎樣的一只鳳凰?忠貞。守望。情魂。

在湘西的鳳凰古城,流傳著太多悱惻纏綿而又動人的愛情故事。當大山深處的男人們飛山越嶺、搶灘蕩遏或壯行沙場、揚血疆土時,女人們望著男人們的背影,沒有眼淚,沒有哀傷,而是懷揣濃烈忠貞的情魂,擎舉一把紅傘在峰頂或埡口恒久地守望,在心靈深處為山一樣的男人們虔誠地祈福。在鳳凰無論是土家族女人還是苗族女人,都延續著同山如水般的無言軌跡,追求至死不渝的愛情,捍衛美滿幸福的生活。

相思綿綿,情韻裊裊。從土家新娘淚別雙親,坐上迎親花轎的那一刻起,土家女人就完成了一支家族向另一支家族的骨血轉移。它不僅是新娘家族的大喜之日,也是土家寨子所有人的隆重節日。迎親的花轎走過了盤山路,悲與喜,不舍與期盼,此刻共同化作了愛的狂歡。這是與山水相融的愛情,這是山人合一的浪漫情懷。

我記起了一代文豪沈從文《邊城》的主人公翠翠,她是鳳凰山川靈氣化育而成的自然之女,天真、純潔、活潑,柔情似水,翠翠在風吹日曬裏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然而清麗的筆觸下,湧動著是那樣淒美的愛情故事,我曾想,有一種美麗叫甘甜刺痛的憂傷,夢開始的地方,多麼像涅磐的鳳凰,傾身迎接烈焰,覆沒於火海中。於是我用我的方式,汲取你的過去,以最現代的柔情蜜意點燃你心中的汪洋,我的歌聲哀婉虛弱的像沱江的水,我常想,翠翠啊,你尚潔的靈魂究竟去了何方?我常想,田園詩般的邊城世界裏是怎樣一個安靜平和的世外桃源?

這是怎樣一只鳳凰?多情。淒美。休閑。

鳳凰古城的巷子好長,延伸了幾千年的夢想,青石板路從南華山下,一直鋪到了沱江邊,清清沱江水還倒影著翠翠淒淒的容顏,斑駁的身軀依稀飛揚著柳色的光茫,你就那樣靜靜地等著,任歲月在你身上刻下厚厚的滄桑,不變的是你那深深的愛戀;青石甬道,載滿歲月的淚痕,歷史的腳印磨礪了石頭到光滑的過程,印記下歲月的年輪。旋轉的石碾,覆滿日子的苦痛,是雙手撫平碾盤的棱角,刻印下日子的進程。深深庭院,一枚青果滑落樹梢,幾個天真的孩童從古樹躍下,撿拾著兒時的玩劣,追逐著不羈的童年。

那一日,你著一黛青煙,頭頂著乾坤的月、心頭的星,沱江中的倒影,是歷史的琴弦在波動,傾訴著千年的沈靜,酒吧和店鋪是石板路邊橫豎的造型,古樸中跳躍著現代的激情,裊裊升起的炊煙伴隨著落日的輕雲,薄暮時分,沐浴著夕陽的余暉走進古城,你可以聽見古老的墻深沈低語,仿佛處處藏著精靈,輕輕觸碰,便會有故事抖落,那是古城的綻放和歸隱。一個個客棧裏,我們可以盡情地猜拳行令,喝進的是琴間的高山流水,品味的是百年的留香余音。古城在沈寂,心靈在沈寂,沈寂的底部是千年的繁華、嘆息與堅韌;鳳凰是詩,吟唱數碼時代鍵盤不能替代的旋律;鳳凰是畫,展示著現代都市絕版的純情。鳳凰是完美的夢境,鳳凰是心靈的歸宿,鳳凰是流光溢彩的晨露。只要有陽光,就有璀璨的光彩,折射出至高無尚的美麗。鳳凰,就是這樣多情、淒美、休閑,怎不讓人為你萌動欽慕之情?

02

不知是沈從文成就了鳳凰,還是鳳凰成就了沈從文。一部《邊城》,就可以使你記住翠翠,記住鳳凰。沈從文在《鳳凰》一文中寫道:“黃昏落日時節,站在那個巍然獨在萬山環繞的孤城高處,眺望那些遠近殘毀碉堡,還依稀想見當時角鼓火炬傳警告急的光景……”這段悲愴的文字讓人感受到一種歷史沈重感和歲月遠去的滄桑。中學時,讀沈從文的文字,行走在字裏行間,總感覺有時光倒流之感,與翠翠有關的情有關的景,我都想去看看。那時我太小,可鳳凰太遠,於是,鳳凰只是在腦海中想象。

想象中的鳳凰,如水如煙,那一晚,我夢見了翠翠,夢見了鳳凰。睡夢中,蒼茫的山巒升起青色的雲煙,如水的夜空漏下瑩白的月色,婉轉的歌聲染紅青澀的相思。你如蓮的笑靨,暗香浮動,紅暖輕淺,淡雅深幽地綻放嫣然風姿,俏立春風;你裙裾飛揚的舞步輕盈婆娑,移水帶雲,娉婷悠揚地綴著沱江的氣息,環佩叮咚。我蓄起亙古的情絲,染淚著紅濕的相思,揉碎沈澱於你清碧的心田,在金風玉露的夜色中啜進瑩瑩的月色和你清瑩的容顏,伴著風雨如晦的寒襲,提杯把盞,鏜塔酣暢地開懷,在酡顏的淚眼中化作一支擎雨的綠蓋,盈盈,但不跋扈;眷眷,但不羞澀地為你遮避風雨。

那裏的時光倒回去幾十年,小巷幽深,木門輕鎖,仿佛關住了時間。早起來的時候,小巷還尚未醒來。空氣中有一種涼,花香卻清晰,隱隱地還有鳥叫的聲音。青磚灰瓦的屋子沒有睡,它們不用睡眠,在幾十年的風雨裏一直醒著,紅漆斑駁的窗欞裏,有木制樓梯咿咿呀呀的響聲,喚人回想曾經樸素的歲月。想象中,鳳凰的路是用五彩石鋪成的,日子久了,顏色淡了。各種各樣的人從形形色色的地方來,帶著天南海北的塵土。奇怪的是,多少匆匆而來的過客總在這圓滑石子鋪成的小巷前,誤以為自己是遠方歸來的遊子,跌入了淡淡的憂傷裏。

有一天,因為想避開那些遊人如織的工藝品店,我獨自往古城的文星街走去,我清晰的記得,拐過一道彎,便是梅花巷,梅花巷其實叫文廟巷,它的盡頭通往文廟,這恐怕就是前人將它命名為文廟巷的理由。一條長不過50米寬丈余的小巷子,鋪著紅石板,不知走過了多少代人,石板被磨得光光的,讓人感到對歲月的驚嘆。走進文廟,我仿佛看見孔夫子兩眼幽怨,一身襤褸,如一張破舊的風俗畫,鑲在蒙塵的木框裏,似乎在懷戀舊夢,似乎已失卻記憶,看著他從歷史中緩緩走出,渾身散發出濃濃霧氣,在空蕩蕩的廟堂裏,孔丘,你在何處?子思,你又在哪裏?除了廟宇空空,仍是空空廟宇;哦,文廟!你在等誰?還是誰,在等你?我恍惚聽見,從廟裏,傳出了幾多抽泣,幾多淒厲。我看見了一簞食、一瓢飲,樂在陋巷的顏回,和征戰沙場、抱傷臨終不忘端正衣冠、成全儒者之死的子路;與古人攜手、踏歌而行,自有一番恬淡寧靜的曾點;冥冥之中,七十二聖賢一一在我的眼前走過。

不曾想,是什麼如此激昂你的歌喉,蒼茫時分,紅櫻襲塵,羽翎如織,喋血交錯的悲哀,染濕了一部凝重的春秋,戰爭是一貼萬能的藥方,醫治著諸侯的幻想,而透徹紛紜的時空,這些令人坐立不安的情節,都讓你的筆,抒情的一削,簡寫成最富激情的風雅頌,張貼在儒家的封面上,遠離變幻逝水的旌旗,遠離眾鳥噪噪於塵寰的哀鳴,夫子啊,誰是你沐浴於清澗中的女子,沈靜的容顏透明的心情,哪裏是你聖潔的家園,每一塊石頭,都是溫馨之所在,每一灣溪水,都泊滿你的愛情,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是離亂和死亡也不曾失卻的言語,佇立於異國的荒原,最後的失落也是最初的信心,夫子啊,是什麼在支撐你的眉頭,三千年最徹底的渴望,把你澆鑄成一尊曠古持今的決心,關雎是天庭純粹的聲響,使得楚王和宋公,一貧如洗,羞愧難當,夫子啊夫子,洞穿經年的劫難與興衰,雎鳩鳥不絕的吟唱,就這樣積澱在一個民族的心頭。

古老的文廟啊,這座營造歷史書寫傳奇的杏壇,千百年來多少書生進去,走出了一代代文人騷客,高高的紅墻圍住了多少人視線,走進廂房,陽光從窗欞鉆進來,你會不會是窗戶外紅墻外的那一抹風景,或者是你的身影,或者是你的笑聲,在我走過了的歲月中留下青澀,也不能用精美昂貴的雕刻,來襯托他的尊嚴和隆重,輕輕徜徉在石板路上,我仿佛是當年文廟裏的學子,每日青燈苦卷,錐骨懸梁,在厚重的大門背後,我想過你在紅墻的某一個角落風吹過鐘樓的聲音,好像那個時候你喊著我的名字,可書已離手,皇恩也不再浩蕩,你的影子會不會一生一世伴隨我的左右?

我用腳步敲打這裏的寂靜,震落了一地殘斷的智慧,輕輕撫摸退色的年代,掂著腳尖眺望斑駁的歷史;細細地審視著這裏的一切,它仿佛是一部智慧的巨著,在它的面前我才發現自己的貧乏與渺小,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學說,能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傳了下來,且成為規範人生的尺度,千百年來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發揚光大,它的偉大是顯然的,是超越時空的。

從文廟出來,我的思想還沈浸在朗朗的讀書聲中,緩過神來的時候,我發現我迷路了,那條引領我去文廟的梅花巷竟然不復存在,我站在長長的巷口,望著石板路發呆。突然我聽見踏踏的馬蹄聲從遠處向我走來,讓人想起古道上行走的疲憊老馬。一陣陣的馬蹄聲,在敲擊著我的靈魂,由遠而近,由遠而近,從模糊到清晰,從模糊到清晰,到我眼前的時候,我看見馬背上馱著一位鶴發童顏的老人,很慈祥,很溫馨,十足的書生意氣。老人遲緩的下了馬,他介紹他叫梅花巷人,很多年前,就居住在這裏。媽呀,梅花巷人,不就是鳳凰赫赫有名的著名作家馬蹄聲?我正渴望有人指點迷津,不曾想,卻遇見了梅花巷人馬蹄聲,是神遊?還是上天的安排?是巧合?還是冥冥中的註定?

梅花巷人很熱心,他把我帶回了他的家。這是一棟低矮的小屋,正屋三間成南北走向,中堂裝有六合門,兩側開著玻璃窗戶。小天井裏鋪有紅石板,靠北的一頭蓋了間書屋,那是他父親曾經讀書習字的地方。靠南的一頭是廚房和茅廁,廚房門邊吊著一只賴皮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堂屋的大方桌上有一張他父親的一張照片,照片的兩側有他母親兩句詩:“蝴蝶夢中家萬裏,杜鵑枝上月三更”。看得出,他們家是典型的書香世家。盡管他的父母早已仙逝,看著照片上的文字,馬蹄聲先生也給我說了他經歷過的許多故事。他的故事,深沈幽怨,憶往昔,風過無痕,駕馭著命運的輪渡,行駛在時光彼岸,長歌淺吟。也許是日積月累對鳳凰的向往,我就這樣夢幻般神交了梅花巷人馬蹄聲。離開馬家的時候,馬蹄聲先生送給了我他親筆簽名的四部專著:《古城舊事》、《鳳凰傳奇》、《煙雨鳳凰》和《屐痕漫記》。

03

如果說,出生在鳳凰古城的一代文學先師沈從文先生在中國文壇上開了鄉土文學的一代先河,其主要貢獻是把舊中國二、三十年代神秘封閉的湘西介紹給了世界。如果說,出生在鳳凰古城現代著名畫家黃永玉,以獨到的氣質豪情天縱般揮灑出大家手筆,以自己鳳凰涅槃般人格魅力感染了世界。而同樣出生在鳳凰古城馬蹄聲先生歷盡了人世磨難,深愛著鳳凰這片愛恨交織的故土,默默地耕耘、記錄和收藏歲月流逝中的美麗風景。他是鳳凰古城繼沈從文之後走出的又一個實力派作家。這些鳳凰之子其人品與文品象一條靜靜流淌的長河轟響出歲月的濤聲,用自己的奉獻回報了故鄉,他們都躍然升騰成中國歷史星空中永遠閃爍的星星。

馬蹄聲在文學創作上確立自己不趕潮流,不追時尚,不求應景,力求永恒的創作作風。把勤於筆耕,甘於淡泊,做文者先做人作為安身立命之本。他寄情於山水自然與人文苦旅,思辨於風雲變幻與物事滄桑,救贖於靈魂孤獨,張揚於個性釋放。筆調雋永、文字蒼涼、語言詼諧、情感深沈,形成“我就是我”的作品獨特風格。難怪沈從文文學作品研究的中外學者早已把馬蹄聲先生的作品作為“沈學研究”的重要參照物;馬蹄聲先生的作品刻意追求鄉土本色,湘西的山山水水在他筆下流淌出詩意的芳馨,對文章中各色人物的著意描寫,如男人的剽悍、女人的柔情,那是一種對中華民族的歆羨、崇拜和發自骨髓裏的血親。作品的文字功力力透紙背,文章風格清新樸實,語言駕駛天馬行空,故事脈絡首尾銜接,其文學造詣極其深厚。

《古城舊事》一書以記人敘事為主。但馬蹄聲先生避免了通常民間故事的平鋪直敘,筆下的每篇文章都繪聲繪色,多彩多姿;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活潑生動。特別是人物對話,尤其鮮活。人物不同,腔調各異;身份不同,俗雅有別;真的是官有官腔,民有民調,男有男話,女有女聲,紳士言談儒雅,流氓油腔滑調,人人神采飛揚,個個栩栩如生。

是沈重的生活、沈重的心情孕育出他筆下蒼涼的文字,一種“美的哀愁”決定了他的創作風格。馬蹄聲先生自己介紹說,“許多年來,我一直在捕捉那些使故鄉充滿神奇和夢幻的靈動生命,以及這些靈動生命在人世間的哀樂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們的軼聞趣事是故鄉先輩或叔叔伯伯們人生中所經歷的一番蹉跎,一場夢境,一幕人生。故鄉孕育了這些尋常百姓,歷史造就了這些尋常百姓,時代又杜撰了這些人的傳奇故事,他們的人生命運和喜怒哀樂是時代的縮影,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以自己手中這支愚笨的筆,記錄下故鄉人昔日那道美麗的風景,讓這些光點永遠在歷史的星空下閃爍,借他們遠去的背影來展示故鄉的風土人情,來證明古城鳳凰地域文化的深厚積澱,這份歷史的遺產應當屬於故鄉,而不是屬於某一個人。這就是我寫作‘古城舊事’的目的”。

《古城舊事》將筆調雋永的現代文學語言與原汁原味的古城土語有機地融化為一體,形成了雅中有俗,俗中見雅,雅俗結合,諧謔有趣的語言風格,體現了其極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天馬行空般的語言駕馭能力。文章突出了故事的傳奇性、人物的悲劇性、語言的地方性、文章的可讀性,無疑是一部藝術性與趣味性俱全的文學佳作。著名的藝術大師黃永玉給予了《古城舊事》很高的評價。他說:“你的‘古城舊事’選題很好,清末到民國,到現在,時空的跨越上百年。歷史是一幕連續劇,你寫尋常百姓的衰樂故事,就是歲月流逝留下的一個縮影。一個個人物,一個個故事,這叫‘折子戲’。寫好了,連貫起來就是一個大劇本,這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馬蹄聲老先生的《鳳凰神話》系列共二十回美麗的傳說故事,是繼《古城舊事》之後又一部反映鳳凰古城千百年來歷史文化深厚積澱的歲月往事。它的不同之處只是筆觸對準的不是尋常百姓生活長態及其恩怨滄桑,而是借神話故事再現鳳凰古城鮮為人知的已逝風景,讓這道亦真亦幻的遠去風景成為思鄉病的根源能在民間口碑相傳。他註重山水龍脈與歷史的融合,事件因果與人物傳奇的處理,歷史文化與現實生活的對接。作品以歷史的真實、豐富的想像、浪漫的筆調、神話的色彩、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亦幻亦真地重現歲月滄桑,精心編織著鳳凰美麗的霓裳。寓讀於樂,寓樂於教,教樂共生。其作品的可讀性,知識性,趣味性就在於此,於是就有了它珍貴的收藏價值。

《鳳凰神話》題材取之於民間口頭文學和地域文化的自然元素,集作者幾十年人世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曾經存在的歷史真實為原形,以豐富的想象和推理馳騁歲月的時空,以紀錄的方法把即將逝去的風景定格,以浪漫的筆調行走於字裏行間,以神話色彩貫穿故事的始末。讓歷史與現實一齊懸空,搶救和復制出一部為後人珍視的“非遺”文化遣產來以饗讀者。《鳳凰神話》系列共二十回近二十余萬字,字字珠璣,章章精彩。在馬蹄聲先生的筆下,從鳳凰鳥火中涅槃到山水城的驚現;從明皇點朱到軍師解夢斬斷風水龍脈;從天龍盤地的神話到長河籠煙的傳說;從贛商與竿人的智鬥到憾天動地的紅狐報恩民族氣節;從兵營古堡千年之迷到風雨南長城的刀光劍影再現,從神童出世到金蟒現身的名人軼事;從夜沱江光色船影到鳳凰城的滿城鳳飛,從劉伯溫釋夢解雲到朱筆斬斷風水龍脈的故事,從湘西三大古謎到南長城的刀光劍影。……凡此種種遠去風景,都在作者的筆下得到復活,演繹出鳳凰古城千百年來文化傳承的歷史軌跡。作者這種厚積薄發的創作功力令人嘆服,其作品引起廣大讀者的普遍關註和共鳴。

馬蹄聲先生在《煙雨鳳凰》的卷首語中這樣寫到“故鄉是人生的起點,也是人生的歸宿;是難離難棄的情結,也是天長地久的思念。關山遙遙,依然是故鄉的家山家水;江海滔滔,流不盡故園的鄉雨鄉風。故鄉,一杯陳年的老酒,澆不熄綿綿鄉愁;一首野性的山歌,喊不完悠悠鄉戀。一座亙古的城郭,裝不下流逝的歲月滄桑;一條幽深的石板街,挽不住古往今來行旅的匆匆腳步……歸去來兮”。鳳凰古城是作者的故鄉,那是一個楚西邊陲經歷過千年兵戰、孕育出百代雄傑的地方。就在這不足三平方公裏的彈丸之地,在歲月長河裏演繹了驚天動地的歷代變遷和恩怨滄桑,鑄就了飛翔的夢想和永恒不變的古城靈魂。秀麗的風光,悠久的歷史,精彩的人文,以及古城人們在與生活抗爭中滋生出來的哀樂人事,郁結成深不可測的地域文化底蘊,如礦藏般讓人挖之不盡掘之不竭。這些歷史文化的積澱,給了作者豐富的創作源泉。

馬蹄聲先生的《煙雨鳳凰》大致分為“夢回故裏”、“風雨家園”、“文化苦旅”三個篇章約50篇散文,其中許多篇目均是作者寫老鳳凰的。在此之前,鳳凰古城眾多歷史文化遺產雖然在歲月風雨中逐漸遠去,但由於長期的貧困和封閉,依稀還留下一些寶貴的東西。作者試圖通過審美視界對遠去家園的呼喚,讓人們在清麗的文字後面感受到心靈的震顫。《煙雨鳳凰》溶物事滄桑與釋放激情於一體,讓尋夢和好玩相得益彰,畫其形而註其神。洋洋萬言,淋漓盡致。歸去來兮,歸去的是懷念,走來的是夢想。

馬老先生一生坎坷歷盡滄桑,但對文學的執著追求始終如一。寫我想寫、論我所論。憑吊歷史回聲、洞察社會萬象、問鼎悲喜紅塵、承襲傳統文脈,獨辟文學心路,“收藏一段歲月滄桑、勾勒一幅社會縮影,記錄一部傳奇故事,演繹一幕哀樂人生”。確定了自己的寫作題材定位。“歲月不經意地匆匆來去,人的一生亦不經意地走完了輪回。生命長短充其量超不過一個世紀,到頭來還是把精彩和無奈統統留給了後人。人生之旅崎嶇而漫長,漫長的旅途曾感受過天高地闊的曠達,名山大川的雄奇,都市城廊的浪漫,車來船往的放縱,去國還鄉的惆悵……每次遠行,都會給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屐痕漫記》是馬蹄聲先生的遊記和隨筆。全書分“俄羅斯之旅”、“北方紀行”、“京華隨筆”、“入黔散記”、“延邊紀事”、“海南手劄”、“歸途書簡”、“山村筆記”八個篇章共六十余篇短文。每篇文章既可獨立成篇,亦可自成一組系列作品,更可連貫來讀形成一部整體。有人評價說,分開誦讀是一份文化快餐,連起來讀如一桌南北風味的“滿漢全席”。作者在構思、行筆、遣詞、煉句方面,如行雲流水般通達、得體和恰到好處,非一般文字高手是萬萬做不到的。這是一部高品味的文學作品,亦是一串歲月風雨無法洗去的印痕,紀錄下這些遠行的足跡去豐富人生,於已於人都應該是一件美事。

那一日,鳳凰的蒼穹,大地彌漫著草的香氣;你坐在沱江的南岸,長長的頭發遮住了你的雙眼,時而仰望蒼穹,時而遠眺群山;穿越時間與空間,到達無數個柳浪聞鶯的夏天,你樸素的雙手,被詩歌和鮮花擁戴,被南風和夢幻纏繞;從古城出發,那註定是一場靈與肉的裂變,覆蓋了草垛與民房,大山和薄田;在沈郁渾厚的氣流下面,一蓬綠草被你的熱情點燃,那蓬蓬勃勃的綠火,伸展為一首歌,占領了生命的絕對高地。

鳳凰啊鳳凰,你是流星在暗夜中閃亮,要是有人問你,淚痕為什麼比笑端莊,我可以告訴你,我的思想已斷裂成玻璃的脆響,你還懷念你的過去嗎?誰曾經如我用生命燃燒成耀眼而奔騰的光芒。有人說,鳳凰是五百年涅槃重生的神鳥,而這座古城的始祖歷經炎黃二帝的追襲,鳳凰的子民飽受延綿戰火的洗禮,有紅砂城墻上,歲月侵蝕留下的檐梁,墨客周遊筆下的畫舫。有篝火熊熊燃燒時,巫師驅趕屍體的驚惶,茅古斯舞蹈的遠古遙想,以及土家新娘哭嫁時的婉轉回腸。這遠離塵世的遺風遺俗遺韻,給美麗的鳳凰披上神秘的古香。

04

“許多年來,我生活在自已足下這塊故土上,歷盡物亊滄桑和人間冷暖,沈澱下厚重的歷史文化,也打撈起歲月長河漂浮著的一些憂傷的碎屑。命運不公平勵練了對厄運抗擊的信念,一切遭遇和痛苦在回眸之中都成了財富,成了我文學創作不盡的源泉”。

“我在波詭雲譎之中氣定神閑保持寵辱不驚,在富貴榮華溫床誘惑之下恪守去留無意。任季節變化庭前花開花落,看人世歡悲天外雲巻雲舒。持之以恒如獨飛孤雁,不入流,不合群,振翅向前。徜徉於廣闊天宇,發出一聲聲天外驚鴻的叫聲,我想這或許就是我癡迷文學的目的”。

“我寫作品決不是所謂無病伸吟,也不故作姿態去詠吟風花雪月,我感興趣的是在大背景下,真實人物命運寫照的浪漫色彩和那份可歌可泣的情感糾葛。這樣,就保持了它的原真性以及寫作的技巧的可讀性,同時也體現出作品歷史的深度和文化內涵”。

“我知道失去的太多,巳經到垂暮之年,夕陽無限好,終究近黃昏。我還有一部大部頭〈我的蒼天厚土〉要完成,它是我的代表作亦是封筆之作,我想向天再借十年時間,能完成我對故土對後人的一個完美交待,則人生無撼了。古詩道:老馬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因此我寧願守候在每一個清晨與黃昏……”。

這就是馬蹄聲的心聲,縱觀數十年世間百態和夢幻人生,乃波詭雲譎林林總總,感悟之深則成功者貴在堅持,歷盡挫折而永不言敗。不為物喜,不為己悲,成敗不計,寵辱不驚,凡事隨緣,無怨無悔。小方寸小我,大天地大人,三人同行必有我師也!

有碧綠的柳葉在微風中,輕灑一縷柔光,浸染著江水的幽瀾。吊腳樓下的石墩上,一根根古老的木柱,在熏青的河堤裏聳立昂揚。臥虹上的廊橋,也在落日的余輝中,蒙上一層紅暈的霞光,像一位端著美酒的苗家阿妹,倚坐在沱江上含情張望,等待背著籮筐的阿哥,在跳巖上揮起手中的香囊。

有如水的月光,在回龍閣古街的阡陌小巷裏靜靜流淌。東北城樓上,青石板路旁,傳來陣陣拍打衣服的聲響。煙波渺渺的沱江之上,蕩漾著兩岸酒吧裏噴射出來的七彩熒光。然而這切夢幻的景象,始終無法驚擾,萬民塔下鸕鶿睡夢中的那份安詳。

穿一襲古城的山水,踩著歷史的回音,追尋鳳求凰的余韻。踏過一街的紅塵,於木橋之西靜立,聽夕陽輕輕叩問青石路:誰,是你眸中唯一的風景?指尖,以塵埃的方式貼向城磚,輕輕觸摸古城的脈搏。那些綣在夕陽暗影裏的滄桑,被晚風一遍一遍彈唱。城墻邊,偎著一只雲的小耳朵,靜靜,聽青苔,講古韻……。

還記得細細長長的沱江河蜿蜒曲折,清風拂過,萬頃碧玉,柔波揚起土家阿妹的羞澀,把山川舊事一一掩埋於夕陽的余輝裏,一如決堤的思念經過歲月的拷逼、紅塵的浸淫,卻會在風雨的黃昏,透過梨落的重門、簾卷的幽夢、一節節爬上帶痂的傷痕,漫過荒蕪的芳心。

我看見馬蹄聲這些講述千百年來神秘鳳凰的閃著智慧光輝的文字,變成了或剛或柔,或弛或張的墨寶寫意,宛若一條裹風挾雨翻卷的龍,一只浴火沫焰騰飛的鳳,態意、瀟灑、淋漓酣暢,陳列著滿目的筆劃和勾點,愛就是一點一斜,柔情似水,恨就是一弧一折,剛柔相濟,那些穿透了紙背的千古情仇,水滴石穿般堅守,這些帶著情意在墨色中酣睡的文字,我真的不忍心驚動,躡手躡腳的轉身,退出那遙遠的年代,那些久遠的傳奇故事,那深深的夜幕,還有那深井一樣的心靈,只能讓他在我的記憶裏慢慢的飄柔和回味。

歲月的長河日夜奔流,水浪的拍打淘盡了古城的秦關漢月、元曲清賦,淘盡了人世恩怨和生活的苦澀酸辛,卻淘不盡古城的山光水瀲和尋常百姓的哀樂故事,淘不盡春夏秋冬歲月輪回。今天的人們,踩在先人的肩膀上,充分享受文字帶給我們的文明和便捷的同時,大可不必理會文章裏的糾葛;而光華的靈魂,就是這些穿越了時空的文字,它不但記載了我們華夏民族燦爛的昨天,也留給我們後人奮發的動力和啟示;這種光華將最終在生生不息的歷史長河裏,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與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共鳴。此刻,我才仿佛真正地讀懂了鳳凰,看到了鳳凰正從遠古向我們走來……。

05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多次去過鳳凰,采訪過老頑童黃永玉,也聽過梅花巷人馬蹄聲的名號,卻未曾近距離的見過這位我心目中諄諄長者,華麗的鳳凰,觸及的也只是鳳凰獨具特色的外在氣質,鳳凰的歷史在我心中只是零散的一個概念。值得慶幸的是,兩年前梅花巷人的好友西域潮人來到了紅網散文版,記得那是2011年8月,西域潮人發表的第一個貼子是為馬蹄聲系列叢書之一《鳳凰神話》寫的序——《讓歷史與現實一齊懸空》,那天起,我開始關註西域潮人,後來在散人版首席版主若雲的引薦下,我做了散文版版主。而在西域潮人的引領下,金陵雷人和梅花巷人也相繼來到散文版,從此,“鳳凰三友”的名字在散文版風生水起。

在“鳳凰三友”的文章裏,我知道了西域潮人的胡楊客棧和金陵雷人的足跡客棧,在他們零星的文字裏,我也開始了解鳳凰、解讀鳳凰、走進鳳凰。網絡就是這樣神奇,通過網絡,你也可以聆聽馬蹄聲給你講解鳳凰的歷史,了解鳳凰背後的故事。鳳凰古城始於遠古,上溯楚漢隋唐,縱貫宋元明清。城郭古道,尋常巷陌,煙雨樓臺,斜陽芳草。幾經滄海桑田,沐浴歲月風雨,道不盡的萬家憂樂,看不夠的飛紅流翠。而馬蹄聲先生的作品刻意追求鄉土本色,湘西的山山水水在他筆下流淌出詩意的芳馨,對文章中各色人物的著意描寫,如男人的剽悍、女人的柔情,那是一種對中華民族的歆羨、崇拜和發自骨髓裏的血親。

鳳凰古城是土家族、苗族等多元民族文化的復合載體,包容著各民族文化的基本內涵,因此顯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厚重的歷史底蘊。這裏曾經是苗漢相爭,刀光劍影的邊城,是經過血與火洗禮的、特殊的民族文化,多年爭戰,既相斥又相融,各種民間文化互相滲透,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風景。

鳳凰之美,是吊腳樓構畫的。它之獨特,不在建築風格可套用的流派中,恰恰成就了鳳凰別具特色的美。立於江邊的支腳,記載了土家人移居的歷史,又無意中築就了鳳凰另類的美。那些曾經的先民們,決然想不到他們給後人留下的是建築史上無可替代的一處特別,他們更無法預測那些吊腳樓的支柱,又正是留給自己後代的無限商機。

最愛鳳凰的靜謐,是萬籟俱寂後遠遠飄來的犬吠,是月影輕淺時沱江潺潺吟唱的流水,是晨幕微啟時淡淡依稀的雞鳴,以及霧靄輕攏隱約的山巒。是青山碧水間的疏弛,江水吹皺了的藍天白雲,山環抱擁著的與世隔絕。是有別於江南小橋流水的獷達,是有別於青瓦粉墻的粗礪。正如黃永玉所說:湘西人不信邪,具有無止境的勇氣與創造性,就是要試一試,就是要衝鋒陷陣,這就是湘西鳳凰的基調吧。

九曲回腸的沱江,靜靜的亙古流淌。胡楊客棧和足跡客棧就坐落在沱江最美的那一段。沱江在下面輕盈地流淌,可以看見過江的石墩橋和木板橋,還有殘破的木水車和古老的北門城墻。每天可以細聽的,除了潺潺的流水聲,就是女人們用棒槌洗衣的聲音。遠處的虹橋隱約在霧中,有兩個為過境遊船唱歌的可愛的苗族女孩,她們異常清脆的歌聲,散淡地穿過江面的水氣,繚繞在悠然的江面上。

我在想,鳳凰的美不僅美在它的自然山水,更重要的它有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提升旅遊內涵,賦予旅遊魅力和活力,提升旅遊核心競爭力,旅遊兌現文化價值。文化與旅遊融合,活化了歷史,豐富了旅遊,能夠讓文化更生動,旅遊更精彩。文化與旅遊融合,能夠催生文化旅遊產業新業態,激發文化旅遊產品新活力,提升鳳凰縣域文化旅遊競爭力,實現疊加放大的“蝴蝶效應”。

有人說,紅網散文版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是心靈的憩息地,是文化的樂園。在散文版眾多的網友中,我有幸的近距離的接觸了“鳳凰三友”,他們的人品,他們的樂觀,他們的一言一行,他們為鳳凰作出的努力無一不在影響我、感動我。盡管鳳凰有很多的名人,有很多文人雅士,我在想,“鳳凰三友”本身不也是鳳凰的一道風景,是鳳凰三張流動的名片?如果把“鳳凰三友”作為鳳凰一道新的文化元素好好開發利用,又何嘗不是鳳凰的一件幸事?

前幾天,梅花巷人特地為我提了一首詩《贈名人堂》:堂前人立不負名/雁過長空不留聲/播雨耕雲不言苦/冰心喚回萬木春。盡管我是詩詞的門外漢,我還是胡謅一首詩詞回贈梅花巷人馬蹄聲,以表達我對他的感謝和敬意。

《贈梅花巷人》:

煙雨樓臺梅花巷,

藏龍臥虎在沱江;

恩怨情仇道不盡,

最美不過是故鄉。

滿頭銀絲現滄桑,

一片丹心寫鳳凰;

從文精魂留後世,

馬蹄聲聲不絕響。

(本文已收錄到馬蹄聲的書籍《崖廬散記》,文中照片由足跡劉叔提供)

【作者簡介】劉瑞林,網名足跡劉叔,又名金陵雷人,詩人、攝影家,紅網散文隨筆版版主,鳳凰古城足跡客棧老板。他與梅花巷人馬蹄聲、西域潮人趙璞誌趣相投,被人們尊稱為“鳳凰三友”,均為鳳凰古城知名文化人士,劉叔因喜歡拍鳥,很多人叫他“鳥叔”,他連續四年被紅網評為優秀版主。沱江之上,他守望著一座邊城。

【劉銘簡介】劉 銘,導演,作家,出身於永州寧遠縣貧窮的農家。系湖南散文學會副秘書長,湖南網絡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兼影像網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科技新聞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紅網論壇“散文隨筆版”版主(紅網ID:名人堂)、紅網專欄作家、湖南省散文學會常駐紅網論壇代表,《舜德載福》雜誌副主編。曾任某城市電視臺副臺長兼總編室主任,1999年入職湖南廣播電視臺,參與過許多電視欄目及大型電視活動的策劃及編導,創辦了湖南首檔電視雜誌型欄目《科技環線》,曾僥幸被評為優秀制片人。出版了長篇紀實文學《袁隆平傳奇》和電視訪談錄《智慧人生——院士訪談錄》等著作,其文學作品散見於國內報刊及文學期刊,導演拍攝過近150余部集電視紀錄片、城市形象片和旅遊宣傳片及10部微電影作品,部分電視作品獲得過國家級和省級獎勵,創作了音樂作品《瀟湘源》、《湘江放歌》、《德孝天下》、《中國女書》等,現在主要從事大型電視晚會導演,是湖南首屆國際旅遊節開幕式文藝晚會執行導演、連續四年的湖南網絡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