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耳朵耳屎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查證專家:遲晨雨@耳鼻喉遲醫生 |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主任醫師

在開啟今天的話題前, 辟謠君先來進行一個小調查: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會有掏耳朵的習慣。耳朵一癢,就認為該掏耳屎了,把耳屎從耳朵裏清理出來,也就不癢了。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人閑著沒事的時候掏耳朵,掏了許多次也沒有掏出什麼東西。

之前有一則新聞報道稱,南京一位女士因耳朵疼痛去醫院檢查,竟查出外耳道有灰白色的黴菌。原來是這位女士頻繁掏耳,造成外耳道壁皮膚損傷。當真菌在外耳道大量滋生,就會導致“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看上去就如同“發黴”狀,同時伴有耳痛、外耳道流黃色液體等癥狀。

那麼,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掏耳屎來保持耳朵清潔呢?吃了耳屎的人會變啞巴?“油耳”是病?今天,辟謠君就來和大家聊聊掏耳屎和耳朵健康的問題,破解關於耳朵的謠言。

中外叫法不同 耳屎的外國名字叫耳蠟

耵聹,俗稱耳屎,是由我們外耳道內的耵聹腺分泌出的淡黃色分泌物。

多數中國人的耵聹是幹燥的淡黃色薄片狀,所以在漢語裏我們稱其為“耳屎”,因為我們的祖先覺得,這些固體分泌物和“屎”更類似。但在英語裏,並沒有earshit的說法,而是earwax,直譯過來應該叫“耳蠟”。

為什麼中國人稱為“屎”,西方人稱為“蠟”呢?

這是因為,西方人的耵聹和我們的不一樣。他們的耵聹是一種油油的蠟狀分泌物。少數中國人也會有類似的蠟狀耵聹,被稱為“油耳”或“糖耳”。

“油耳”或“糖耳”是一種病?其實是基因決定的個人特征

還真不是。油耳類似於單眼皮和雙眼皮,黑頭發和黃頭發,是每個人的特征而已。

在東亞,包括中日韓,90-95%的人是幹耳屎。但如果在全世界範圍內,油耳才更常見。一項數據顯示,100%的黑人和99%的白種人都是油耳。

去除狐臭的突變型基因在全世界的分布(藍色=有狐臭,黃色=沒狐臭)

雖然油耳本身沒有任何健康風險,但油耳往往伴隨著狐臭。沒錯,絕大多數油耳的人,都有狐臭。其實,決定有沒有狐臭的基因,和決定是否油耳的是同一個基因;從病理學角度分析,腋下汗腺和耳耵聹腺都屬於大汗腺。因此,油耳和狐臭是一對難兄難弟,有狐臭的人,往往也有油耳。

這就是為什麼西方人熱衷於香水,而且喜歡大清早洗澡的原因。因為我們的身體本身沒什麼味兒,理解不了自帶體味BUG的苦惱。

吃了耳屎的人會變成啞巴?純屬謠言

這一說法同樣來源於西方。因為蠟狀的耵聹,吃起來有一股辣味。辣味往往會刺激我們的咽喉部粘膜。這就導致有人認為耳屎會傷害嗓子。最終演變成了“吃耳屎會變啞”的傳說。

實際上,耵聹中並不含有可能傷害我們聲帶的成分,吃了也不會變啞。

耳屎也有大用途:抑制細菌 保護外耳道 阻止蟲子鉆入

耵聹腺只分布於外耳道的皮膚。換而言之,我們全身從頭到腳只有耳朵眼兒裏會分泌耵聹。這些經歷了長期進化才出現的東西,一定有它的用途。

目前,我們發現耳屎的用途有三個:

耵聹中含有多種溶菌酶,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耵聹中富含的油脂,可以在外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類似於冬天洗完臉,需要在臉上擦點油,保護皮膚;耵聹的臭味能夠阻止蟲子鉆進耳朵。耵聹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揮發性,這種氣味小蟲不喜歡,也不適宜細菌生長,因而耳屎就有阻止小蟲飛入、保護耳道皮膚的作用。

掏耳屎大有講究:淡黃色的耳屎不用管,棕褐色的耳屎得去醫院

普通人不需要掏耳朵;兒童和老年人需要每年體檢,發現耵聹栓塞,及時清理幹凈;淡黃色的耳屎不用管,棕褐色的耳屎得去醫院。

有些人掏耳朵,是因為覺得自己的耳屎太多了,堵在耳朵眼兒裏出不來,怕影響聽力。

其實,在正常情況下,耳屎是能夠自己“跑”出來的。對於耳朵來說,我們日常身體的運動和咀嚼動作,就像地震一般。這股力量會把每天持續分泌的耵聹從外耳道口震出去。這樣,它們就不會堵在耳朵眼兒裏出不來了。

當然,還有一些可能發生意外的特殊情況。比如,有些人的耳朵眼兒特別窄,尤其是兒童,這就讓耳屎不容易掉出來。

有些人喜歡用棉簽掏耳朵。這個行為很可能把原本可以自己掉出來的耳屎,都推到外耳道深處,反而出不來了。

還有一些上了歲數的人,平時活動比較少,耳朵不“地震”了,就缺少了把耳屎排出去的動力。時間長了,原本淡黃色的耳屎就會結成硬塊,變成棕褐色甚至黑褐色,把外耳道完全堵住,影響聽力。這時,只有到醫院求助醫生,幫忙把耳屎弄出來了。

如何正確掏耳屎?采耳存在感染疾病風險

大家日常如有掏耳朵的習慣,一個月2-3次即可,註意要清理好雙手,註意衛生。選擇粗細合適的幹凈棉簽簡單清理外耳道口的耵聹即可,不宜將棉簽伸進過深,以免損傷耳道皮膚或鼓膜。

大家還可以選擇請醫生清理耵聹。小塊、靠近外耳道口的耳屎可以直接用鑷子夾出來。如果是比較深的耳屎,醫生需要用到一種叫做硬性耳內窺鏡的工具,先看清楚,再取出來。

特別硬的大塊耳屎,直接取出會很疼,還可能傷到外耳道皮膚。有些醫生會建議患者先用藥水浸泡幾天,等它軟化了再取。

對於難以配合的小兒,可能需要在麻醉狀態下處理。

除了醫院,民間采耳手藝人也能清理耳朵裏的臟東西。采耳起源於民間,是“掏耳朵”的專業講法。采耳通過刺激外耳道皮膚神經,誘發我們的愉悅感,放松身心。但它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方法。

大家在采耳時,要註意店家使用的工具幹不幹凈,消毒是否嚴格,盡量要求使用一次性工具。如果缺少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有一些人在采耳後就患上真菌性外耳道炎。

最後,辟謠君提醒大家,耳朵是脆弱的器官,對疾病帶來的反應並不像其他部位那樣敏感又迅速,一定要對自己的耳朵做好及時的保養和關註。

參考文獻:

[1]厲金諸. 耳屎並非無用物[J]. 養生保健指南, 2012(5):1.

[2]小心 掏耳采耳有隱患[EB/OL].光明網.https://m.gmw.cn/baijia/2022-03/18/35595589.html

[3]耳屎有阻止飛蟲入耳的“技能”[EB/OL].信息時報.https://news.ifeng.com/c/7fbKTNXqKqV

[4]專家提醒:耳朵裏面經常癢,或是這4種病的表現,最好上點心[EB/OL].內科科普張醫師.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0081547667407392/

[5]Why the Japanese Think Westerners Smell Bad (Well, One Reason)[EB/OL].Razib Khan.https://www.unz.com/gnxp/why-the-japanese-think-westerners-smell-bad-well-one-re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