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著火夢見發水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暴雨還在下,一輛綠皮火車被困在了山溝裏。

7月20日,從福州開往洛陽的K31次列車滯留在河南鄭州穆溝村站。兩旁的山體不斷地發生滑坡,泥水一直往下淌,鐵軌的凹槽變成了一個個泥黃色的小水池。

900余人在這趟列車上困了48個小時,一度與外界失聯。隨著等待時間的延長,人們先是搶購食物、排隊充電、砸窗逃生,後來又開始相互幫助、分享藥品、彼此熟悉。

暴雨困住了K31,也困住了整個穆溝村。

這個小村莊常住人口只有1000多人,藏在一個山溝裏。連日暴雨導致山體滑坡,村裏斷水、斷電、斷信號,變成了“孤島”。進村的道路都被大雨衝斷了,泥地變成了泥潭。

村書記牛登科忙著搶險救災,得知K31次列車被困,他動員村民們煮面條、下餃子,前來支援。21日,鄰近車站補給的物資也逐漸到位,16輛援大巴也來了。當天下午,被困乘客全部安全轉移。

23日下午5點31分,在延誤96小時之後,被困的K31次列車終於抵達終點。

7月20日,K31次列車被困於穆溝站。受訪者供圖

突然停下的列車

7月19日下午3點20分,K31次列車準時停靠在鄭州站。

天空灰蒙蒙的,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在鄭州上學的大學生曹明在站臺上排隊,等候上車。這趟車他經常坐,最是熟悉。再過1個多小時,經過2個停靠站點,列車就能抵達終點洛陽站,正好能趕上家裏的晚飯。

29分鐘後,列車發動了。

透過車窗,雨越下越大,曹明收到了鄭州市黃色暴雨預警的短信,他沒有在意,以為只是夏天裏普通的大雨。

又過了30分鐘,列車還沒駛出鄭州市區,突然“哐”的一聲,停了下來。

“因天氣原因,列車稍作停留,通行時間另行通知。”車上循環播報著通知,曹明看了一眼窗外,雨幕模糊,車上乘客照常聊天、看書、睡覺。他也耐心等待,“火車走走停停,本來就是常態。”

K31次列車時刻表。來源:12306官網

到了飯點,推著裝滿零食的小推車的列車員穿梭在各個車廂裏:“咖啡、牛奶、水果,有需要的旅客嗎?”900多人滯留在列車上,推車上的零食很快兜售一空。

餐車裏也擠滿了人,泡面的香味彌漫開來。曹明也餓了,他買到了車上最後一碗面條。想到今晚可能回不去了,他給家人發了短信,“別等了,明早看看能不能回去。”

晚上8點左右,列車廣播再次響了起來,乘客得知了滯留原因:“前方道路坍塌,還在搶修。”

各種猜測在車廂裏散開,有人說是前面塌方了,有人說是橋洞塌了,還有人說是洪水把路衝斷了。沒有人知道具體情況,何時能修好,曹明問列車員,對方也是搖搖頭說不清楚。

等到夜裏12點,列車還是沒開。

最先告急的是手機電量。張樂樂也是在鄭州讀書的大學生,她買的是硬座,沒有充電口。隔壁的餐車倒是有兩個可以充電的座位,她加入了排隊充電的隊伍。曹明比較幸運,他在臥鋪車廂遇到了熟人,便留在那休息充電。

夜已深,硬座車廂裏,乘客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仰著頭打起瞌睡來。

買硬座的大多是短途旅客,沒有帶什麼衣物。張樂樂記得,有人把座位上的頭巾取下來蓋在身上,有人不斷找值班員調整溫度,車上忽冷忽熱的。

直到淩晨1點多,列車終於動了起來。

“我當時還很激動,以為夜裏就能到家,我還能趕上第二天的工作面試。”張樂樂說。

列車剛開了不到半小時又停了下來,張樂樂打開地圖,發現自己停在了一個叫“穆溝站”的地方。這是一個四等停靠站,據說站內只有9個工作人員。

曹明看了一眼窗外,發現列車似乎停在一座山旁邊,他沒想太多,伴著雨聲繼續睡去。

鄭州鐵路官方微博後來發布的通知顯示:受河南省特大暴雨影響,鄭州至洛陽區間的隴海鐵路發生水害,線路被迫封鎖。為確保列車安全,福州到洛陽K31次列車20日到達穆溝車站待避。

7月21日,乘客圍著列車員詢問情況。受訪者供圖

砸壞車窗的丈夫

7月20日,天亮之後,K31次列車仍舊停在穆溝站。

張樂樂在硬座上坐了一夜,腰疼得厲害。她看向窗外,大雨一夜未停,兩邊山上的泥土混著雨水不停地往下淌,有些泥沙甚至衝到了車窗上,旁邊的鐵軌變成了淺黃色的小水池。

她剛想發微信給家人,手機屏幕一黑,沒電了。

早餐沒有供應,有的車廂連熱水都沒了,原本要發給旅客的泡面也沒了。緊接著,生活用水也越來越少,廁所被限制使用。先是集中用1-9號車廂的廁所,等到實在沒水了,再換到10-17號車廂。

廁所的味道越來越重,曹明盡量少喝水,去也只是小便,用完立即離開。網絡越來越差,信號也時有時無。餐車裏只能用現金買食物,張樂樂沒有現金,好在旁邊座位的阿姨借了她50元。

中午時分,第一波食物補給到達。在餐廳排隊的人比以往更多,大家都擔心吃了上頓沒下頓,有人用現金買了一箱泡面,越來越多的人囤食物,後面趕來餐廳的人什麼也買不到了。

饑餓感越來越強,餐車內的衝突一觸即發。

列車長李紅偉記得,起初有人抱怨“早知道不坐這趟車了”,後來有人去敲列車員休息室,大喊“車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走?”還有人扒著車門,嚷嚷著要下車。

列車員只能不停地安撫,“等會兒就開了,等會兒就開了。”李紅偉不停地向上級打電話匯報情況,但信號不好,他也聯系不上外界。沒有接到通知,列車的門不能打開。

時間一點點流逝,確切的消息沒有,信號卻越來越差。

到了晚上飯點,車內有人已經一天沒吃東西,餐車的食物早已售完。

曹明拍的視頻顯示,乘客將餐車前臺的列車員層層圍住,還有人站在桌子上張望。列車員在不停地解釋:“什麼時候有吃的,我說了不算。”湧進餐廳的人越來越多,戴紅袖章的乘警連忙趕來維持秩序。

拍完視頻,曹明翻開了考研資料,但完全看不下去。他看到一個女孩給家裏打電話,崩潰大哭,話都說不利索。有人暈倒,有人發燒,廣播裏播放著尋求藥物和醫生的消息,不安的情緒在車廂傳遞。

這時,突然“哐”的一聲,在臥鋪車廂,有人拿消防錘砸破過道窗戶,直接跳了出去,行李都沒拿。

“有人跳窗了”,列車裏開始躁動。

曹明看到,一名中年男子將車門上的玻璃砸了,他的妻子已經懷孕,挺著肚子,不能跳窗。他著急大喊,“砸壞我賠,求你們快把我老婆送到醫院吧!”

李紅偉和乘警趕來勸說,“不能出去,外面有泥石流更危險。”他們勸下這對夫妻,並通過廣播尋找醫生和食物,被餓壞的孩子得到一桶泡面,頭疼的老人拿到了布洛芬,身體不舒服的孕婦也被特別關照。

曹明給發燒的孩子送了酒精濕巾,他主動留了電話給列車長。如果需要采買物資,他可以去幫忙,“畢竟是體育生,還有點力氣。”

列車員用木板把窗戶封住,顧不上被玻璃劃破的手。

曹明想給家人發個信息,但信號太差了。他把手機放在窗邊,打算發一條列車上的抖音,“K31最新情況,兩邊山不太高,安全,隨時斷網,勿掛(念)。”

21日淩晨3點,曹明已經睡熟,這條抖音終於發了出去,得到了幾十條評論和幾百次點贊。很多外界的朋友看到他的抖音,給他發短信,他們說已經在想辦法了,正在給救援隊打電話。餐廳裏開始緊急供應米飯。

此刻,微博上關於K31次列車被困的消息登上熱搜。更多乘客的微博求助消息發出,消息都有著類似的後綴,“此消息可能是在無信號狀態下編輯,待有信號發出。”

7月21日,被困乘客前往救援大巴。受訪者供圖

助人的村莊

同樣發出求助信息的,還有穆溝村。

這個因穆桂英屯兵而得名的小山村,位於滎陽市高山鎮西北,西鄰暴雨重災區鞏義市。

暴雨不僅阻擋了K31次列車前行,也衝斷了穆溝村裏的多條道路。有村民在“河南暴雨互助”的話題下求救,“穆溝村整體處於山嶺上,進村路段都被大水衝斷,全村成為一個孤島,外部車輛、人員無法進村。有村民失聯,請求相關部門協助清通進村路線,提供飲用水、食物等基本物資。”

“我們村在山溝裏,很多房子依山而建,現在到處都是山體滑坡。”連日暴雨,山體滑坡導致村民多處房屋坍塌,部分人員受傷。村書記牛登科忙著搶險救災,村裏的受災群眾還沒轉移完,就遇到了從K31次列車上“逃離”的乘客。

陶靜也是“逃”到穆溝村的一員。

21日清晨,雨停了,窗戶碎掉的聲音越來越多,列車員已經攔不住了。“走不走,走不走?”同伴把陶靜搖醒,低聲地問。

又有人找到了列車長李紅偉,沒有收到準確的消息,他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好繼續苦口婆心地勸大家:“救援物資和大巴都快來了,大家再等等,再等等。”

但沒有人知道,列車到底什麼時候才會開,等不及的人開始排隊跳車。陶靜也決定“拼一把”,同行的男生先跳下去,再回頭接著她。一個接一個,有200多人從K31次列車跳下去。

下車後,要爬上一個山坡才能進村。水泥路的表層被雨水衝刷後變得十分脆弱,底下的黃土露了出來。乘客們深一腳淺一腳,鞋子和褲子上沾滿了泥巴。沒走多久,有人告訴他們,前面的路已經被水淹了,他們不得不折返。

這時候,牛登科出現了,他把被困人員帶回村裏。此時,穆溝村也面臨著物資短缺的難題,商店裏的食物早已被搶購一空。

在車上被困了40多個小時,陶靜又餓又累。看到村民端來熱氣騰騰的面條,還拿出了舍不得喝的礦泉水,她的眼眶濕了,“這個村子還在斷水斷電,卻優先照顧我們。”

得知有人被困在車站後,不少村民帶著吃的趕到車站。

7月21日,穆溝村村民為被困乘客煮的餃子。受訪者供圖

一名穿著紅色雨衣的老太太,穿著拖鞋,小心翼翼爬下山坡,拎著一筐剛烙好的餅送到了K31次列車旁。原本困頓的車廂一下子沸騰了,有些乘客從窗口給她遞錢,她連連搖頭,“不能眼看著火車上的人餓著,一人吃一口也好,我能盡點力就行,不要錢。”

沒過多久,這位老人又端來了一大鍋米湯,小心翼翼走下山坡。

淩晨5點30分,又一批補給來了。

鐵路部門緊急安排毗鄰站(上街車站)抽調9名人員,將30箱水、400個面包、5箱火腿腸等生活物資運送到車站附近,徒步搬運到車站,送上列車。

牛登科也接到協助救援K31次列車乘客的通知。除了提供食物,他讓村民請來了村衛生所的醫生,幫車上不舒服的乘客做檢查,並幫忙聯系救援大巴。

“我們是當地人,有啥事還有親朋好友能幫助。但是他們在這裏不沾親不帶故的,人生地不熟,至少不能讓他們心寒吧。”牛登科說。

7月21日下午,被困乘客拿著行李下車。受訪者供圖

回家

食物不再緊缺,什麼時候能回家,是乘客問得最多的問題。

“救援的大巴馬上就來了。”這句話,李紅偉說了很多次,大家都不願意聽了。

直到21日下午2點,李紅偉接到了救援大巴抵達的通知,高興地跑到車廂告訴乘客。剛開始,大家還有點不相信,確認信息是真的後,有人握著李紅偉的手,連聲說:“感謝感謝,太不容易了。”

李紅偉說,被困山溝裏48小時,列車工作人員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害怕有什麼意外,李紅偉幾乎都沒合過眼,他不停地給列車員打氣,“要有信心,我們一定能克服困難。”

聽到可以下車的消息,張樂樂站起來伸了伸懶腰,“再也不用坐著硬座睡覺了。”張樂樂的家人開車到穆溝村,見到父親時,她既開心又害怕被罵,“怕他們以後再也不讓我出去玩了。”100公裏外,媽媽已經做好了烤面筋和小米粥,就等著她。

曹明說,踩到土地的那一刻,“心也放下來了,這回是真的能走了。”

大多數乘客下車後的第一頓飯是在穆溝村吃的,即便村裏剩的食物也不多了。

牛登科把被困乘客安排到科瑞儀器廠,那裏有一個大食堂。但村裏沒有電,也沒有燃氣。村民們架起了柴火,拿出自家剩的食物,在大鐵鍋裏煮起了面條,還有過年才會吃的餃子。

60多歲的吉阿姨平日就在廠裏做飯,她幹活幹凈利索,包餃子又快又好。村裏受災嚴重,她的老伴去幫忙救災了,一夜未歸。聽說有的乘客兩三天沒好好吃飯了,吉阿姨一大早就起床忙活。先是遞上了廠裏囤的烙餅,“你們先吃,墊墊肚子。”接著又忙活著包餃子、煮面,前前後後大概煮了10鍋餃子。

穆溝村是全國“閥門之鄉”,年輕人大多在外地辦廠經商,常住人口只有1000多人,大部分是像吉阿姨這樣的留守老人,自救能力不足。暴雨衝毀了建在山上的房屋和窯洞,很多人無家可歸。牛登科把受災群眾集中到村委會,準備把他們轉移到臨時的安置點。

恰好碰到K31次列車被困乘客下車,在村委會聚集的人們自發幫助被困乘客。村幹部舉著黨旗走在前面,乘客緊跟著步行至村口;有村民開車,護送老弱病殘乘客;還有老人踩著三輪車幫乘客拉行李……

7月21日,穆溝村村幹部舉著黨旗帶領被困乘客疏散。受訪者供圖

據鄭州鐵路當天通報,21日下午2點30分,經地方政府和鐵路部門共同安排,16輛客運大巴開到了隴海線穆溝車站附近公路邊。在鐵路職工、地方公安人員的組織引領下,K31次列車上的旅客向大巴有序轉移。根據安排,大巴將按照旅客意願,分別將大家送往洛陽、偃師等地。

“乘客全部安全、健康地回家了。”李紅偉終於放心了,他與40多位列車員留了下來,繼續清理列車,做善後工作,第二天才返回洛陽。

平安抵達的乘客不斷向穆溝村發來感謝,還有人想要給村裏送錦旗,“村民下餃子招待K31次列車滯留乘客”話題登上微博熱搜。而穆溝村仍是一座斷水、斷電、沒信號的“孤島”,對此全然不知。

直到23日,村裏才搶修好了一條通往鄰縣的道路,也短暫地恢復了信號,但水電仍未恢復。面對突然網上湧來的感謝,牛登科在電話中匆忙地說了句,“我們做的只是小事,只要到了穆溝村,就是我們的家人。”

同一天中午,李紅偉從洛陽的家中醒來,“好久沒睡那麼安穩了。”所幸這趟旅程有驚無險,他感嘆:“天災誰也掌控不了,我們遇到了,只能勇敢面對。”

幾個小時後,他的“老夥伴”K31次列車緩緩駛入洛陽站,安全“回家”,即便遲到了96小時。

(文中曹明、張樂樂、陶靜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實習生 張弛 吳靜涵 蘭涵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