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銀耳的第1頁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2013年,平凡老人饒平如繪寫的《平如美棠》出版。在書中,饒平如一筆一句,講述了他和妻子毛美棠長達60年的愛情故事。這段一見鐘情、一生眷戀的愛情童話,感動了海內外無數讀者。

暌違8年,今年9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品的饒平如遺作《平生記》。與《平如美棠》不同的是,這本小書講述的是“愛情之外的故事”。但這兩本書還有更多的相同之處,饒平如用一貫樸素豁達、明快詩意的語言和小畫,向讀者娓娓道來他的一生故事。

饒平如在創作。 本文圖片由出版社提供

《平如美棠》之外的故事

饒平如是一位喜歡分享的老人。2003年妻子美棠去世後,他開始寫寫畫畫、剪剪貼貼,用老式相簿整理自己的一生故事,希望留給子孫後輩。《平如美棠》出版後引起巨大反響。饒平如也十分開心,有這麼多讀者知道了美棠,知道了他的愛情。

2015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與饒平如溝通,希望出版他的第二本書。

“出版第二本書,也是爺爺的心願。”饒平如的孫女饒青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時饒平如整理的相簿有18大本,裏面有漫畫記錄下的他和美棠的故事,他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還有他與家人、朋友的通信,與老戰友的交往等等。《平如美棠》出版時,從中挑選了與美棠的故事,整理了一根主線,舍棄了其他的內容,“按照老人的心願,也希望這些內容能夠以某種形式出版。”

這18本畫冊,當時還是“未完成”狀態,家人都鼓勵饒平如繼續畫下去。出版社也未對書籍的內容做任何限定。饒平如按自己的心願,自由地創作著他的第二本書。

饒平如整理繪制剪貼出了18本像薄。

饒青欣記得,當時她給爺爺買了一本日本藝術家妹尾河童的《河童雜記本》,書裏既有作者旅行的感受,又有個人生活中的軼聞趣事,還有河童長時間積累的雜學筆記,每篇文章中配有多幅照片及素描筆記。

饒平如看了很受啟發,他想寫下來的很多故事也是沒有主線,比較散亂,不知道該放在哪部分去寫。看了這本書,他覺得,自己也可以用類似“筆記本”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故事,想到哪裏寫到哪裏,把那些零碎的故事記錄下來。

幼年讀詩。

於是,這本在創作的故事最初被定名為《平如的本子》。饒平如日復一日,點點滴滴記錄下那些他認為生命中值得留下來的回憶。

這本書記錄了饒平如的一生

但意外總是來得更快一些。2019年饒平如去世,因為身體和精力的原因,《平如的本子》還沒能完成。

2020年,《平生記》編輯劉瑋收到了《平如的本子》的遺稿。隨手稿寄來的,還有家屬整理的一箱子資料,裏面大部分是饒平如的手寫稿和繪畫。

玄祖父宏湖讀書圖。

饒青欣說,這份稿子,之前還一直想著要精雕細琢一些,爺爺人走了,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倒是希望把所有東西一股腦都放進來,點點滴滴都值得紀念。

最終,這兩份資料結合起來,整理成為了自傳性質的《平生記》出版。“因為老人已經去世了,我們還是將這份遺稿按照他的生平整理出了一條主線,作為對他的紀念。” 劉瑋說。

十四五歲偷吸煙。

根據遺稿整理而成的《平生記》記錄了饒平如的一輩子。從出生到死亡的數十載人生中,既有兒時的天真歲月,家族間的逗趣玩鬧,又有青年從軍時的跌宕起伏,以及中年後身不得已、驚心動魄的時代震蕩。

從軍打日本人。

童年時代、戎馬生涯、公私合營、下鄉見聞、在土方隊制造木牛流馬、晚年奇遇……饒平如以平和細致的筆調,鋪展出一部從出生到死亡的個人史,時間跨越一個世紀。歷史的風雨飄落在一個普通人身上,其間種種,構成了一代人不平凡的記憶。最終這一滴水又重新匯入時代的洪流之中……

饒平如的個人際遇就是整個時代的橫切面。雨打風吹,饒平如的筆下,卻始終平靜、樂觀。他渴望留住的,永遠是平凡生活裏的美與愛。母親教他吟誦、家人偷吃的一碗面、土方隊記過的賬,去法國唱過的歌……在這些看似直白平淡的圖文裏,讀者可以邂逅一個真誠、樂觀、善良的靈魂。

《平生記》書封。

《平如美棠》的設計師朱嬴椿為《平生記》設計了封面。書籍延續了《平如美棠》的設計風格,小三十二開平裝本,毛邊裸脊鎖線裝。“平生記”三個字從饒平如的遺稿中集字而來,封面十幾幅饒平如的小畫零散布局,有他帶著女兒玩蹺蹺板,有他大哥臨行前的行李包,有他母親的衣櫃,有外婆作詩填詞的本子,有他記憶中鮮美無比的泥鰍煮面……

“我把這些元素都提煉出來放到封面上,希望大家看到封面,就知道這本書中講了老人記憶中的許多細節和故事。”朱嬴椿記得,在《平如美棠》出版時,饒平如老先生特意提及,自己喜歡鮮亮的顏色,於是那本書做成了大紅色。為了對應,《平生記》書籍用了鮮艷的綠色。封面則用了大面積的白色,“老先生已經去世了,我希望傳達出一些紀念的含義。”

表哥放“笑片”。

他用文字對抗時間,留下記憶

饒平如的人,正如他在書裏展示的一樣,平和而又豁達。

劉瑋沒有見過這位老人,但她印象最深的,是饒平如2017年為自己寫的一份悼詞。在寫這份悼詞的時候,饒平如還特意手寫了一張紙條,上面對悼文有清楚的指示:

一個人離開了人世,總得開個追悼會。我覺得我的追悼會開得越簡單越好,免得占用別人太多時間。目前,我的墓地、墓碑、遺像、挽聯都已齊備,至於悼詞也自己來動筆,不必別人代庖。此悼詞由家屬來念,費時三分半鐘足矣。(註:此悼詞全文共668個字,以平常語速來念,費時3分鐘25秒。)

饒平如為自己寫的悼詞。

劉瑋在饒青欣寄來的一箱資料中找到了這份手稿,600多字的悼詞裏,饒平如總結了自己的一生。

“他十八歲讀高中二年級,這時正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第三年。當時我國大半壁山河已經淪入日寇鐵蹄之下,我中華民族的存亡己到最後關頭。他毅然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18期。……

一九四五年勝利後,他和母親毛美棠訂婚。不久,內戰爆發,他不願意參加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內戰,於一九四八年七月請婚假而離開了部隊,是年八月和母親毛美棠結婚。……”

“讀著這些文字,我瞬間覺得這個人在我心裏生動起來了。他給自己寫悼詞,寫完還自己花3分多種讀了一遍,饒平如老先生真是很豁達的一個人。”也正是這份悼詞,幫助劉瑋理清了饒平如的一生,整理出了《平生記》的時間線。她把這份悼詞放在了《平生記》正文的最後一頁。

安徽勞教。

“他是一個非常有創造力的人。”饒青欣印象裏,爺爺永遠對生活充滿興趣,“生活中不管是傳奇還是平凡的事情,他都會有興趣,都會去觀察,然後把它轉化成自己的創作。”許多他們覺得平淡無趣的事情,饒平如都會津津樂道,經他一講,那些平淡的事,好像都有了色彩。

在《平生記》的創作過程中,饒青欣只要去爺爺家,饒平如就會把最近創作的文字和畫拿出來給她看,還會分享自己以後打算畫什麼。有一陣饒平如告訴她,自己在寫家族的故事。饒青欣開始沒報太高期望,“從我的角度,那些都是非常久遠的事情了,有的爺爺自己也不是親身經歷。”

但饒平如畫出來的內容卻讓她驚喜,“他能把那些歷史故事呈現得十分生動活潑,讓我一下子覺得,那些遙遠的人,確實是和我有聯系的。”

不論是平淡還是盛大,饒平如會認真記錄對他有意義的事,這份認真總能感動他人。在畫裏,他畫過幾個兄弟姐妹晚上吃的泥鰍面,圖畫上就是簡單的幾碗面,卻讓人能感受到那份美味。也有外婆家過年祭祖席散後盛大的場面,一盞大紅燈籠挑在門外,燈火輝煌,一眼望不到頭的黃包車聚在門外拉客,車馬喧囂。

父親的辦公室。

看著這些畫,饒青欣會覺得感慨,“爺爺晚年回憶自己的一生,他選擇去呈現一些很盛大或者是很細節的畫面,這些他腦海中的場景,他覺得值得被畫下來的東西,都是他人生中有光的時刻。每一幅畫面,也都是帶著光的。”

“他是一個不會抱怨的人。”朱嬴椿最後一次見到饒平如是2019年,他去饒平如家裏和他商談《平如的本子》出版事宜。說是談新書,卻更像老朋友見面,大家帶了很多上海小吃給饒平如老先生,然後一起吃了飯,喝了銀耳湯,朱嬴椿還送了他自己的書。

“早知道那時候早些讓他題寫書名就好了。”朱嬴椿覺得很遺憾,大家都沒想到饒平如會那麼快去世。

從設計《平如美棠》結識饒平如以後,朱嬴椿幾乎沒聽到過老人抱怨,“《平如美棠》出版後,書中有一些內容很多人看了都是潸然淚下,很為他惋惜,可是他自己講這些故事的時候,從來沒有抱怨過生活中的不幸或是挫折,他都是笑著講的。只有講到美棠,他會悲傷流淚。”

朱嬴椿覺得,也許是這份豁達的心性,讓老人經歷了無數生活中的磨難,還可以活到99歲高壽,“而且他待人十分親切,他的眼裏好像沒有壞人的存在。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在他這裏都是好人。”

這樣一位老人,他有沒有焦慮過?有沒有緊張過?

應該也是有的。在《平生記》的開頭,饒平如寫道:“時間張開黑洞一般的大口,把我家族中的長輩和平輩,把我的愛人摯友又或者一時為伴的故舊一一吞吃進去。如今的我獨行在這張大口之外,趕在未來之前,想要把這些還存留在我記憶中的往事,奮力摹寫下來,以作為對他們所有人的紀念。”

如果不是他的書寫,如果不是《平如美棠》,毛美棠這個名字也許已經消失在很多人的記憶之中了。後來,他用筆繼續對抗著時間,書寫下更多的故事。

如今,饒平如也走進了那張“時間的大口”,在《平生記》裏,留下了他希望被記住的一個個名字和故事。

劉瑋說,希望《平生記》能夠和《平如美棠》一樣,被很多人去閱讀,“因為我覺得,這兩本書合在一起,才是饒平如先生完整的一生。”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