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開車超車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中國歷史上,開國之君,超絕之臣,逸群之才數不勝數!

五千年文明史層出不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百來年,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後繼,接二連三登場,進而在文化和歷史的長河中蕩漾,才有今日中華文明!

他持久、堅韌、深沈、內秀而又外揚,及人類所有文明不同特性與一身,才有如常青藤一樣枯榮之變後依然逢春生芽,生生不息至今日。

(三皇五帝)

文明之肇始,當有先驅偉人為之引領,而引領之人,需順時而動,擁經天緯地之才,行大刀闊斧之事,成萬世未建之功。

時代,才幹,膽魄,三者缺一不可!

上古三皇五帝至秦漢時代,當為中華文明初生成長之時代,三皇五帝雖為神話中人,可亦各有貢獻。

燧人氏,鉆木取火讓飲毛茹血的歷史成為過往。

伏羲氏,發明八卦、文字、漁獵,讓中原文明有了交流的方式和另一種食物來源。

神農氏,嘗百草讓疾者有藥可依,創刀耕火種讓單純漁獵進化入農耕時代,他甚至還發明了陶器和炊具。

(文明護道者)

五帝亦不遑多讓。

三皇五帝接力下,最初文明雛形就此誕生,中原文明進入了穩定農耕、配合漁獵時代。

文字結成紐帶、草藥賦予生命力,文明在繈褓中頑強生長!

一個嬰兒的成長之路,需要無數護持,偉大的三皇五帝就是中華文明這嬰兒的護道人。

護道者何為?

引領,開拓,保護。

偉大人物傳承,讓中華文明渡過初始蒙昧期,進而在夏啟建夏後,步入少兒期。

這個時期特色是,氏族國家的完善和發展!

雖然夏商周都為正兒八經的中國朝代,可與國家組成而言,卻有本質上分別!

夏商實質是氏族國家存在,以部落聯盟共主的形式連接整個國家機器,在向心力和民族性上,並不算算正式的帝國組成形式。

(夏朝)

沒有規範化和制度化的朝代,是不能算是真正帝國的。

那麼帝國標準到底為何?要求也很簡單就三條,不算多!

第一:領土遼闊,並擁有核心區之外的附屬國。

第二:在文化區域內占據主流支配地位。

第三:健全的政治制度組成。

按此三標準而論,夏商都有缺失。

夏朝,受限文物發掘,處於撲朔迷離狀態,少量可見出土文物,證明他的存在和文化特色,可與國土疆域這一塊而言,夏朝核心區域,還稍許小巧,與文化區域占據主流地位這而言。

從夏朝多次遷都還有內亂不少可知,夏文化雖強勢,但當時並不占據主流地位。

夏朝有據可查都城有十來個之多,就註定了他的屬性是流動的,統治中心的不斷變遷,有人為因素,有自然因素!

(習慣於遷都的商朝)

人為因素當為外族威脅,甚至入侵,而自然因素則是河流泛濫,氣候變遷。

那麼他對於手下各個方國的控制力必定不強,其實是很容易推斷出來的事實。

商朝,相比商朝則要進步不少,可在國家制度甚至文化這方面卻依然顯得原始。

殷商時,盛行占蔔術與人殉,雖有著先進的文字和青銅器皿,但在政治制度建設上,依然問題多多!

對方國控制力,甚至控制手段也有待商榷,夏朝最後的滅亡就是這情況體現。

雄才偉略的暴君商紂王討伐東夷,大勝而歸,最誌得意滿之時,卻面對無數方國叛亂,最後叛亂在周族引領下,推翻了最強盛時期的商朝,商紂王真殘暴嗎?其實歷史很多時候並不真實。(有專問論述不多說)

中原文明,直到周朝建立,才有了明確的等級劃分和政治組成,因為這明確的等級劃分政治組成!

(武王封天下)

周朝成了核心區域文化引導者的角色,讓無數諸侯國臣服。

這一切是誰造就的?就不得不說,那順時而生的天縱之才周公姬旦。

周公一生功績,主要在輔政七年間實現的,這段時間在《尚書·大傳》中被30多個字就總結了!

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尚書·大傳》

他的一生真是光彩奪目啊,攝政七年,用七年時間,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統治基礎。

完善典章制度、完善宗法制、完善分封制、完善嫡長子繼承制、完善井田制。

這一件件,都是曠古爍今的大事,近乎決定中國歷史近千年發展趨勢。

周公制禮,成萬世之基,可不是說說而已。

通過七年的革新建制度,周公將家族血脈和國家融合在一起,將政治勢力和倫理道德融合在一起,將繼承制度和宗親禮法融合在一起。

(七年奠基千年)

三個融合後,第一個具有帝國實際的朝代周朝建立。

中華文明之祖,這樣的高度贊譽,周公實至名歸,周朝以前無數賢者君王,論貢獻沒有一個能超過周公的,就連閑極無聊由後人整理杜撰的《周公解夢》都成了流行讀物,傳與今日,這影響力早就穿越千年時光。

不光如此,周公還是儒學的奠基人,備受孔子推崇,尊為儒家聖人,甚至老莊和後續無數百家爭鳴思想都受周公思想影響。

至於後世為何名聲不顯,反而漸漸有被邊緣化感覺,則是權臣引為偶像,進而敗壞名聲的結果!

行”伊尹霍光”之事,不都是學的周公輔政嗎?

攝政就會威脅君權,那麼又有那個皇帝會提倡會喜歡?

無論非議如何,因周公的巨大貢獻,中原文明後發先至,在文明接力賽中,與未成年之時,因護道人加持,進而彎道超車,反轉後,進入先進行列。(中原文明相對中亞星月沃土地區的文明如巴比倫波斯而言發展其實晚很多)

周公的貢獻史書不絕,可是在完美的制度,經歷時間的跌宕也會有落伍的那一天!

(周公之禮因周朝東遷落伍)

周朝八百年,一半老虎一半壁虎,老虎威風八面,壁虎斷尾求存。

老虎壁虎的節點,就是平王東遷。

平王東遷後的中原文明歷史,開始進入了新紀元,這個紀元的特色就是,原本中原共主的周王室,成了式微的吉祥物,代之而起的先是五霸爭鳴,後是七雄混戰。

各國不斷開疆擴土, 不斷發展,最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語言、文字、貨幣、意識形態。

如果這樣的狀況不斷深化,進而形成定勢,那麼今日之中國不知會有多少國度存在,封疆裂土,稱王做祖,又不知會有多少文字語言並存。

與混戰動亂大爭之時代,當有雄主出現,秦國恰逢其時的出現了!

他們崛起與周朝故地,用著周王冊封的空頭支票(被犬戎占領),與困頓中崛起,在弱小中求存,以老秦人特有的豪邁和毅力成就了偉大的國度!

這個國度,起點從牧馬族開始,中點以秦穆公稱霸為止,而最高峰則是商鞅變法後的六世雄主,極致最後的尾聲,秦始皇統一中原。

(秦王之威)

道路且阻且漫長,披巾斬棘的秦國人,創造了歷史盛況。

以包容之心,廣納人才。

以賢君之誌,從善如流。

以耕戰為本,國勢長盛。

是以才有:物不產於秦,而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一切被鑄就之後,一個質子出生,在趙國嘗盡人生疾苦的雄主誕生。

十年時間,留下一個偉大的時代。

李白詩雲: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

秦王嬴政的最大貢獻如問所有人,也許第一反應是統一中國。

如用此觀史,當為知其表不知其裏。

(大一統秦帝國)

評價一個人的貢獻,當從三方面來看!

第一:前人寄托。

第二:當時影響。

第三:後世貢獻。

只有承載此前中後三層時間線遞進關系,進而在三個節點都發揮重大貢獻的人,才堪稱偉人。

與前人寄托而論,嬴政完美的完成了六代君王的遺誌,將自己的帝國推向巔峰。

與當時影響而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個分裂動亂的時代,在其手中結束。

與後世影響而論,則數不勝數!

文治方面:始建帝制、廢分封、推郡縣、建三公九卿、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甚至連道路都被他統一修建了,今日中國依然有秦馳道留存。

如今日來看,這秦始皇口頭禪當為,事情沒有啥麻煩的,嫌麻煩很簡單,統一唄,統一了就不麻煩了。獨特的陜北口音,因倍兒喜感。

武功方面:北驅匈奴收河套、築萬裏長城成就千年防衛基石、南征百越南越開疆擴土、修建靈渠冠通長江珠江、收全國之兵鑄金人。

(大一統舉措)

歷十年之功,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雛形在秦始皇手中成型。

在這個國家中。

文字是統一的,秦小篆(後世漢子雛形)

語言是統一的,秦雅言(後世漢語雛形)

貨幣是統一的,圓形放孔秦半兩(五銖錢雛形)

道路是通暢的,馳道四通八達(高速公路雛形)

制度是健全的,郡、縣、鄉、亭。

就連中國傳統核心疆域,也在秦始皇手上成型。

中國歷史,從封邦建國的時代,一躍而進入了統一健全的中央集權帝國時代。

引領當時世界所有文明,成就近兩千年政治制度格局,先進性超越當時世界任何強大的國度。

如此偉大的貢獻,僅僅因暴君之名還有秦帝國的短命而被抹殺,當是不公平的事情。

(高祖劉邦建漢朝)

秦漢秦漢,漢承秦制,最後進一步開拓創新。

時代車輪滾滾,經歷楚漢戰爭階級爭鋒後(項羽代表舊貴族復辟,劉邦代表新地主貴族崛起),時間來到了漢朝!

建國之初的漢朝,受限於國力,施行無為而治,黃老之學盛行,在近百年積累後。

與文景之治時,迎來了中國歷史古典王朝第一次文治的高峰。

而這高峰的引路人當是漢高祖劉邦,呂後和後續的文帝景帝,但是護道人又是誰?

威名赫赫漢武帝也,一個民族因他而成就名字,一個國家因他而成就信仰,挺直脊梁後的驕傲和自信,從未因歷史輪回跌宕起伏而消散!

​這個民族叫漢族,這個信仰叫儒學,這驕傲恕我無以用語言來形容。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讓一個意識形態,成了中國的聲音,今日雖廣受詬病,可當時遵從之公孫羊儒學,可不是後世被犬儒化的儒學可比,而是一種朝氣蓬法、英姿颯爽的儒學,一種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真儒學。

儒學沒錯,只是變異:即便變異,他也在後世成了向心力的紐帶,惠及數千年!

(儒學是被變異了而已)

這一壯舉,一舉成就中國無比強勢的民族向心力。

削弱諸侯,強化集權:讓一個政治制度,成了中國定制,沒有了分封制,強化中央集權,才有後來的無數天下人,對於大一統的野望和決心,雖後續也有分封,可從未成歷史主流,有了這政治基礎的搭建,才有無數次破亂重生。

官營鹽鐵,重農抑商:讓一個經濟制度,成了中國定制,沒有了商人政治,金權政治存在的土壤,才有集全國之力禦外辱,建國家的傳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因國營壟斷讓中國錯過資本主義,卻也讓中國引領時代數千年,用歷史眼光看,當利大於弊。我們不能因短暫的百年恥辱而否定這一切。

(漢武揮鞭)

最後則是武功:風卷大漠,布武四方,讓中國的精神,留下永恒的寄托和向往。

馬邑之謀、收取河西、追亡逐北、帝國雙臂戰匈奴(衛青霍去病),留下封狼居胥的典故,也讓無數後世男兒心馳神往。

張騫出塞,溝通西域,進而威懾西域三十六國,設西域都戶府。

隨之而來的商貿要道絲綢之路,也讓中國與東西方交流中,成了時代主角,我們用蠶絲和粘土制作的絲綢與瓷器,換回真金白銀,不就是加工初級工業原料,制作高級出口產品,換取高額利潤的時代嗎?

這是中國科技碾壓世界的時代!

開疆擴土也大有作為,東並朝鮮,西滅百越,南剿滇國、夜郎,收復秦末失地,今日中國版圖,與漢武之時中國之版圖貌似多不了多少。

民族自信和尊嚴,因他而生,民族之名,因他而起。

三個護道人,周公、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

一個建立文化與制度雛形,讓中原文明從繈褓走向兒童,一個建立大一統根基,讓中原文明從兒童走向成人禮,一個建立民族的自信和影響後世制度,讓中原文明從成年走向青年。

朝氣蓬勃的青年時代啊。

他和盛年時候的唐比,沒有尾聲時的弱勢,因為獨漢以強亡。

他和壯年時候的宋比,沒有優柔寡斷,畏首畏尾,屈辱加身。

他和暮氣沈沈的明清比,沒有封閉自守,盲目自大,自絕時代。

此當為中原文明真正黃金時代。

創造這一切的三個護道人,當為後世子孫銘記,今日之中國人,又何必因百年屈辱而妄自菲薄?

2019年11月3日閑敲之讀書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