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同一個人死了兩次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王蕙蓉

近期,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結束了飛越太陽的第11次任務。其中大部分數據將於3月30日到5月1日傳回地球,為人類提供更多有用的太陽觀測數據。盡管帕克號依然向著太陽前進,帕克卻已離去。

帕克提出“太陽風”,圖片來自芝加哥大學

當地時間3月15日,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尤金·帕克在位於芝加哥的家中去世,享年94歲。帕克31歲時就預測了太陽風的存在,顛覆了以往人們對太陽的認知。他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成就斐然,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因此以帕克命名。這座太陽探測器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歷史上第一個以在世人物命名的航天器,帕克也是首位見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航天器發射到太空的科學家。

太陽風“預言”被證實

提起帕克,就不得不提“太陽風”。帕克是首位預測“太陽風”存在的天體物理學家,他的科學精神讓太陽風“吹向”科學界並最終被證實。

太陽風是指自太陽以每小時100萬英裏(約合每小時100萬公裏)超聲速射出的帶電粒子流。太陽風是持續不斷的,會引發地球上的磁暴和極光現象。當太陽拋射出日冕物質拋射(CME)這些巨大粒子時,太陽風會變得非常猛烈。日冕物質拋射是太陽系內規模最大,程度最劇烈的能量釋放過程,這些活動有可能使地球上的電網產生電湧(即瞬態過電),從而導致大範圍停電。

帕克號太陽探測器接近太陽的示意圖,圖片來自NASA

20世紀50年代中期,帕克首次提出了“太陽風”的存在,但當時幾乎無人相信他的發現。

據悉,學者查普曼提出的靜態太陽大氣理論是當時的主流觀點。該理論認為,一方面,太陽大氣受到太陽超高溫度下形成的向外膨脹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受到太陽自身引力的作用,兩種力實現平衡,形成了太陽大氣的靜止狀態。

1958年,帕克在《天體物理學報》(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發表了自己通過數學推導出“太陽風”存在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並命名“太陽風”。這顛覆了查普曼的靜態太陽大氣理論,遭到了科學界的普遍質疑,包括該論文的審稿人和《天體物理學報》編輯。

面對審稿人的負面評價,帕克向《天體物理學報》編輯、芝加哥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提出了申訴。帕克認為,審稿人並未指出他的計算中存在任何錯誤。在帕克的數學推導中,他描述了粒子如何從太陽中流出,正如水從圓形噴泉向外噴射一樣。

“如果人們指出他計算中的錯誤,帕克會很高興。但當人們毫無質疑地就接受流行的科學假說時,他很不開心。”帕克在芝加哥大學的同事Michael S. Turner說道。

盡管後來獲得過諾貝爾獎的錢德拉塞卡也不同意帕克的研究結論,但他否決了評審人員的意見,“太陽風”論文最終得以發表。

四年後,NASA的“水手2號”(Mariner 2)飛行器在飛往金星的途中觀測到了穿越星際空間的高能粒子,這證實了帕克的“太陽風”推測。

以“帕克”命名的太陽探測器

2016年,托馬斯·澤布臣加入NASA。彼時,一項名為“太陽探測器+”(Solar Probe Plus)的任務已在NASA開展多年,該任務旨在讓飛行器反復靠近太陽進行探測。

作為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主任的澤布臣並不喜歡這個名字,於是寫信給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和醫學研究院(NASEM),請該院推薦一個人物來重新命名這項任務。最終的答復是“尤金·帕克”。

此前,NASA從未以在世者的名字命名飛行器。但NASA代理局長Robert Lightfoot批準了這一決定。澤布臣最終打電話給帕克,詢問他的意見。“這將是我的榮幸。”帕克說道。

帕克號探測器與一個三級火箭發動機配對,圖片來自NASA,攝於2018年7月

幾個月後,帕克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見到了帕克號太陽探測器。

2018年8月,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發射升空,帕克與家人前往佛羅裏達州觀看了這場發射。

“帕克總是很低調,”澤布臣說,“我只看見他哭過兩次。”一次是當帕克佇立在火箭前,看見火箭上印有他的名字,另一次則是在帕克號發射後。

2018年8月12日淩晨,尤金·帕克觀看以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的發射,NASA太陽物理學部門主任Nicola Fox站在他身後,圖片來自NASA

負責帕克號任務的太陽物理學部門主任Nicola Fox曾給帕克看了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的早期數據,那是太陽風的照片,在太陽的一側有著模糊的粒子。當看到這些照片,她形容帕克的眼睛亮了,“他只是非常非常地興奮,因為這項任務將完成他一直想做的全部科學研究。”

太陽物理學領域的開拓者

起初,帕克並沒有打算研究太陽,他在芝加哥大學與約翰·辛普森合作研究宇宙射線。雖然高能宇宙射線來自遙遠的星系,但他們認為,這些射線在地球附近的碰撞可以揭示出太陽系行星之間的空間物質。這反過來引出了太陽物理學。

後來,帕克還轉向了其他研究難題,包括太陽如何產生磁場、星系的磁場以及磁化衝擊波的結構。他的研究並不依賴於20世紀物理學的突破,如量子力學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而是依賴於更傳統的物理學,例如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在19世紀60年代設計的、用來描述電場和磁場行為的麥克斯韋方程組。

帕克還研究了太陽的另一個未解之謎。作為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的溫度超過100萬攝氏度,他認為,是大量微小到難以觀測的太陽耀斑正在“加熱”日冕。Fox還記得她在帕克號發射後第一次見到帕克時的場景,“他用手肘推了我一下,非常平靜地問道,‘你找到納米耀斑了嗎?’”

2020年,科學家研究了NASA另外兩個太陽觀測器的數據,認為他們可能觀測到了納米耀斑,以及探究出能量是如何轉化為熱量的。目前,這是解釋超高溫日冕的幾種假設之一。

圖中太陽照片由NASA太陽動力學觀測臺拍攝,紅線表示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穿過太陽表面的路徑,圖片來自NASA

而按照NASA計劃,帕克號最終將於2024年12月,以每小時43萬英裏的速度,到達距離太陽表面400萬英裏(約620萬公裏)以內的地方。隨著帕克號越來越接近太陽,未來它可能會接收到來自納米耀斑的信號,或將再次證明帕克的觀點是正確的。

“太陽物理學領域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尤金·帕克,”左布臣表示,“將太陽探測器命名為帕克來紀念他的工作,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驕傲的成就之一。我的工作,我對科學的熱情,以及我不斷探索的動力都深受這位偉人的影響。”

“盡管帕克已不在人世,但他的發現與遺產將永垂不朽。”Fox說道。

責任編輯:李躍群

校對: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