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有人跳井是什麼意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近期收到一個朋友的微信,讓我介紹一下《詩畫品紅樓》一書的創作和出版過程、我對《紅樓夢》作者和主題的認識、我讀《紅樓夢》的方法,希望給喜歡《紅樓夢》的朋友提些閱讀建議等。盛情難卻,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來閱讀《紅樓夢》的感悟,就上述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紅樓夢》的魅力所在

我最初結識《紅樓夢》是小時候看越劇電影《紅樓夢》,由於小孩子對戲劇不感興趣,也不會認真去看,只記得《紅樓夢》裏面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對《紅樓夢》真正感興趣是看了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我深深地被劇中鮮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所吸引,看了電視劇之後開始閱讀《紅樓夢》原著(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註,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看完《紅樓夢》原著之後,我發現書中許多人物的結局與連續劇的結局大相徑庭,於是我查閱資料,得知民國時期胡適、俞平伯等人考證出《紅樓夢》後40回不是曹雪芹原作,而是高鶚續作甚至是偽作,還發現了《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的不同鈔本,從此開啟了“新紅學”。

20世紀80年代興起《紅樓夢》探佚,顧名思義,就是探討《紅樓夢》80回後原稿的“迷失”部分,還後40回真實面貌,周汝昌將“探佚學”與“曹學” “脂學” “版本學”並列。探佚依據的是前80回中的判詞、讖語、伏脈、“脂批”等,87版電視劇《紅樓夢》即是“探佚派”成果的體現。

但由於漢語的語言特點,判詞、讖語往往具有模糊性和多解性,導致對人物結局解釋得眾說紛紜,甚至走向誤區。帶著許多疑問,我又閱讀了胡適、俞平伯、蔡元培、王國維、周汝昌、馮其庸、蔡義江、胡文彬、劉再復等紅學家的文章和著作,對《紅樓夢》及索隱派、考證派、評點派、批評派、探佚派、題詠派等“紅學”流派有了深入的了解。

近期,我又閱讀了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趙建忠教授所著的《紅學流派批評史論》,受益頗深,對二百余年紅學流派論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對《紅學流派批評史論》的評價是:一冊在手,論爭全握;鳥瞰全景,耳目一新。

近些年,我開始文學創作,也嘗試寫小說。作為讀者,同時也是作者,《紅樓夢》對於我有著無窮的魅力,我對考證、索隱、探秘、解夢不感興趣,只是從文學、藝術、哲學角度來解讀《紅樓夢》,從中吸收營養。對我而言,《紅樓夢》的無窮魅力在於它的藝術性、思想性和殘缺性。

(1)藝術性。《紅樓夢》具有宏大而精密的網狀立體結構,它通過寶黛釵愛情和婚姻悲劇的主線和賈府盛衰變故的背景,將眾多人物和事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一層一層地擴展下去,又一環環收攏起來,在細節描寫上又那樣逼真,形成了一個近乎天衣無縫的藝術整體。

《紅樓夢》寫了400多位人物,寫了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包括衣食住行、內心生活、情愛、趣味、禮儀、婚喪嫁娶等,寫得那麼鮮活,那麼生動,那麼千姿百態。讀來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現代社會生活中的許多事都能從《紅樓夢》中找到它們的影子。書中描寫的許多人性善惡、恩愛情仇、陰差陽錯、吉兇禍福、興衰消長,今天仍然令人感到親切,有似曾相識之感,令人警醒,給人啟發。

(2)思想性。一曲《好了歌》道出了人世間的一切。《紅樓夢》清醒地反思了人類生存的困境,回答了生命存在與如何超越這一根本性問題。一個人來到地球上只不過是到他鄉走一遭,只是個過客。人們常常“反認他鄉是故鄉”,把過境當作常境,反客為主,自然就欲望膨脹,夜以繼日地爭奪金銀滿箱、妻妾成群的浮華境遇。掙了一生一世,卻什麼也帶不走,唯留下骷髏一具,骨灰一把,戲劇一場,“荒冢一堆草沒了”。曹雪芹以菩薩之心,棒喝天下“迷”情之人,世間一切功名利祿、人間情愛都不過是夢幻泡影,不該過於執迷。

(3)殘缺性。由於胡適等人考證出《紅樓夢》後40回是續作,立刻就有人指出續作這不對、那不對,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有許多關於續 “錯”了的論證。譬如指責沒寫“白茫茫大地真幹凈”,而寫的是“中鄉魁”“延世澤”“蘭桂齊芳”等。殘缺性增加了神秘性,如今《紅樓夢》就像斷臂的維納斯,其殘缺性已經成為其魅力的一部分了。

如果真的知道了曹雪芹後40回是如何寫的,那麼,“為什麼史湘雲也有一個金麒麟” “為什麼王熙鳳‘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等一系列疑問都解決了,反倒減少了《紅樓夢》的魅力。

二、我對《紅樓夢》作者和主題的認識

閱讀一部偉大的巨著,了解作者的身世和時代背景非常重要。《紅樓夢》作者是誰?程甲本《紅樓夢》程偉元序言中說:“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記雪芹曹先生刪改數過。”《紅樓夢》“作者”的候選人已逾百位,胡適《<紅樓夢>考證》考證出作者是曹雪芹,目前是爭論最少的。曹雪芹的好友敦敏、敦誠、張益泉、明義的有關詩篇,提供了曹雪芹許多生平資料,彌足珍貴。

近百年來,人們對曹雪芹家世的研究非常深入,已經形成一門 “曹學”。從曹雪芹的家世來看,《紅樓夢》中的某些事件如“四次接駕皇帝南巡” “抄家”等與曹雪芹的家世密切相關。《紅樓夢》開篇說作者“因曾歷經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實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作者如果沒有親身感受,絕對寫不出如此偉大的作品。

胡適提出了《紅樓夢》曹雪芹“自敘說”,索隱派試圖找到《紅樓夢》的人物原型,如“納蘭性德家世說” “清世祖和董小宛情事說” “康熙朝政治狀態說”等,甚至把《紅樓夢》當成“歷史小說” “政治小說”,每個情節、每個人物都要在歷史上找到對應關系。但是,文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把賈寶玉視為作者化身或者某個社會人物是錯誤的。就連脂硯齋也看不出寶玉像誰:“按此書中寫一寶玉,其寶玉之為人,是我輩於書中見而知有此人,實未目曾親睹者。”寶玉的形象具有“今古未有”的獨特性,它是曹雪芹提煉生活素材後,成功地創造出來的全新藝術形象。

關於《紅樓夢》的作者,趙建忠教授提出了“家族累積說”。曹家被抄家時,曹雪芹才十三四歲,創作《紅樓夢》的生活積澱不夠。《紅樓夢》這部曠古奇作,應該是曹家三代人述說家史,聚合了曹氏家族甚至親屬蘇州織造李煦家族等人的生活素材和相關原型,甚至寫出部分初稿,最後由天才的曹雪芹在這些稿子上“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應該是曹雪芹生活的形象寫照。

“家族累積說”是基於“脂批”復雜情形及提供的豐富信息,尤其是《紅樓夢》成書過程的長期性而做出的判斷。評書者脂硯齋何人?有“作者化名說” “兄弟說” “叔父說”“妻子說”(“史湘雲原型說”)等。“叔父說”更有說服力,因為從評語的口氣看,他更像一位長者,對脂硯齋及“脂批”的研究已形成一門 “脂學”。

關於《紅樓夢》的主題,有“寫情說” “盛衰說” “鬥爭說” “性理說”等。就《紅樓夢》全書內容來看,我覺得可以從歷史角度、藝術角度、哲學角度來解讀其表達的主題。

(1)歷史角度:從歷史角度來講,《紅樓夢》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真實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會面貌和人情世態。小說描寫了賈府內部和外部的社會關系、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家庭關系等,八旗制度的特權孕育著自身機體的腐敗,統治者上層的爭鬥,對下層百姓的壓榨……因此在康乾盛世的繁華中開始顯現出末世景象。

就賈府而言,輝煌繁榮、赫赫揚揚已歷百載,“兒孫一代不如一代”,後繼無人,賈珍、賈璉之流的驕奢淫逸,賈寶玉的叛逆……小說詳盡地反映了賈府之末世的各種弊端,主子們養尊處優,鉤心鬥角,房族之爭,嫡庶之爭,寅吃卯糧,出多入少;主奴矛盾,下人們得過且過,離心離德。榮寧二公創下的基業,終毀於兒孫之手。

(2)藝術角度:從藝術角度來講,《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悲劇,徹底打破了中國傳統戲曲、小說的“大團圓”俗套而令人耳目一新。《紅樓夢》的悲劇並不在於賈府或四大家族興衰的悲劇,也不簡單在於寶黛釵愛情和婚姻的悲劇,而是在於曹雪芹提出了一種審美理想,而這種審美理想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必然要毀滅的悲劇。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情種者,賈寶玉也。脂硯齋說,《紅樓夢》“大旨談情”,既有“兒女之情”,又有“勢利之情”,賈寶玉是“絕代情癡”。曹雪芹將李贄的“童心說”和馮夢龍的“情教說”合二為一,並繼承了湯顯祖的“有情之天下”,建構了以“情”為本體的“意淫說”。“意淫”不同於皮膚淫濫,雲雨之歡,而是“兒女真情”,有泛愛、體貼、癡情之意。曹雪芹從“太虛幻境”出發建立了一個 “四海之內皆姊妹”的理想世界——大觀園。“太虛幻境”是一個“清凈女兒之境”,大觀園也是一個“女兒國”(除賈寶玉外)。

曹雪芹以太虛幻境中仙姑們之間的關系作為自己理想的倫理關系,這不能不說是對封建綱常觀念的一種深刻解構。警幻仙子說:“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會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

因此,大觀園這個理想的世界,一開始就籠罩著一層“悲涼之霧”,被周圍的惡濁世界所包圍,不斷遭受打擊和摧殘,很快就呈現出秋風蕭殺、百卉雕零的景象。林黛玉的兩句詩“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不僅是寫她個人的遭遇和命運,而且是寫所有有情人的遭遇和命運。在當時的社會,“情”是一種罪惡,“美”也是一種罪惡,晴雯因長得美而被迫害致死。賈寶玉被賈政毒打,差一點就被打死。大觀園裏的少女也一個一個走向毀滅:金釧跳井、晴雯屈死、司棋撞墻、芳官出家……直到黛玉淚盡而逝,這部“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的偉大交響樂的音調層層推進,最後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勢,大觀園這個理想世界被吞噬了。

曹雪芹的審美理想是從湯顯祖那裏繼承的。湯顯祖把人類社會分成兩種類型:“有情之天下”和“有法之天下”,他追求“有情之天下”。湯顯祖講的“情”字,一方面是和“理”(倫理)相對立,一方面和“法”(社會習慣)相對立。湯顯祖認為“情”是人人生而有之的(人性),它有自己的存在價值,不應該用“理”和“法”去限制它、扼殺它。

湯顯祖認為“情”是人性的根本,《牡丹亭》奔放的“情朝”,強烈地震撼著青年男女的心靈。“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一直連接著《紅樓夢》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的矛盾,充分顯示了“情”與“禮” “法”的衝突。悲劇之所以產生,外在原因是僵化保守的“禮”和“法”的禁錮,內在原因則是賈寶玉、林黛玉對富有濃重叛逆色彩的“情”的執著追求。

脂硯齋說,《紅樓夢》是“讓天下人共來哭這個‘情’字”。把《紅樓夢》的悲劇性和“情”字聯系在一起,是很深刻的。《紅樓夢》的悲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這種悲劇並不是惡人造成的,而恰恰是一些愛她的人,包括愛她的賈寶玉與賈母。好人也可以制造悲劇,病態的“集體無意識”使然,這種悲劇才是“悲劇中的悲劇”,有普遍的社會意義。

(3)哲理角度:不要忘了,《紅樓夢》除了《石頭記》這個名字外,還有一個名字叫《情僧錄》,寓意賈寶玉以情悟道。《紅樓夢》開篇講到,書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曹雪芹後半生窮困潦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曹雪芹嘔心瀝血創作《紅樓夢》到底是為了什麼?

曹雪芹經歷了生命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對人生有著大徹大悟。如果說“色”和“空”是人生的起點和歸宿,“情”則是人生漫長的經歷和過程。“以情悟道”,就是以情為本體去體悟、探究人生存的本真意義。人生無常,如夢如幻。曹雪芹先創造出一個繁華盛景讓人們執迷其中,把塵世間那些最誘惑人的場面,該經歷的全都經歷個遍,然後再讓繁華落盡,引導人們迷途知返。書中的《好了歌》透頂醒心,讀之如冷水澆背,惜乎眾生之中少有領悟之人。倘若人人皆能悟此,終不為情所迷、所役,正是曹雪芹苦心之所在。

“無立足境”是《紅樓夢》的最高境界,也正是《好了歌》那個真正“了”的大自由、大自在之境。一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生命,來到地球上走一回,還找什麼“立足之境”?自由的生命天生是宇宙的漂泊者和流浪漢,那能停下腳步經營自己的溫柔之鄉,迷戀那些犬馬聲色,牽掛那些耀眼的桂冠。一旦牽掛,一旦迷戀,一旦經營浮華的立足之境,未免要陷入“濁泥世界”。

偉大的作家無不關註人類的生存困境與價值意義,無不充盈著對人類命運的形而上的追問和思考。人的個體生命是有限的,而宇宙是無限的,那麼人這種有限的生命存在的意義何在呢?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對生命最敏感、體驗最深刻的人,他們的惆悵落淚不僅僅是感嘆他們兩人愛情的不幸,而是出於對生命、人生、存在的一種帶有形而上的體驗。對林黛玉來說,“冷月葬花魂”這句詩昭示著生命的真諦,同時概括了她對人生的體驗。最集中表現林黛玉人生感的當然是她的《葬花詞》,這首詞的主題“美、生命、春天”都是脆弱的、短暫的、易逝的、無所歸依的,“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賈府的興衰、寶黛釵的愛情和婚姻悲劇,從表層看是內內外外的罪惡,是人禍;但從深層看,這樣的悲劇,不僅僅是時代的悲劇,而且是人生的悲劇,人們追求春天,追求永恒,但是春天是短暫的。人生的歸宿在哪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這就是對人生終極意義的追問,也是《紅樓夢》的永恒魅力所在。

三、我讀《紅樓夢》的方法與建議

我閱讀《紅樓夢》,主要看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程乙本《紅樓夢》,程本的好處是全書有始有終,前後文字較少有矛盾抵觸,語言也流暢,便於一般讀者閱讀;第二個版本是帶“脂評”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鈔本),“脂評”披露了許多曹雪芹家世史料和80回後不同於程乙本的佚稿線索;第三個版本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註、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簡稱“藝研院本”),這是一個綜合本,前80回使用庚辰本,並參考其他脂本,後40回使用程本,是目前閱讀人數最多的版本。下面介紹一下我讀《紅樓夢》的方法,也是給喜歡《紅樓夢》的讀者的一些建議。

1. 拎起幾條“藤”,讀懂《紅樓夢》

《紅樓夢》人物和情節錯綜復雜,就像攀墻藤一樣縱橫交錯,讓人理不清頭緒。但只要從“根”拎起,就有提起一根帶起一片的作用,拎起幾條“藤”,就能讀懂《紅樓夢》。

兩條主線和三條輔線:曹雪芹獨辟蹊徑,將長篇布局和短篇技巧結合起來處理小說主線和輔線的關系。在寶黛釵愛情婚姻悲劇和賈府興衰主線外,《紅樓夢》還有三條線和主線融合、扭結的情節輔線:一條是一僧一道的通靈隱輔線;一條是甄士隱、賈雨村演說歸結小說並參與興衰側襯性輔線;一條是襲人和劉姥姥窮通交替反諷性輔線。

(1)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寶黛釵愛情婚姻悲劇

木石前盟:前世情定→少小無猜→互相試探→情投意合→淚盡夭亡→懸崖撒手。

金玉良緣:金玉相見→雙敲扇機→繡鴛鴦逢夢兆→互剖金蘭語→寶釵出閨→寶玉出家。

寶黛愛情是《紅樓夢》的主要故事線索,他們的情愛是一種天國之戀,即完全超脫世俗的心靈之戀。他們的戀情早在天地之初就開始了,從前生前世的“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的相濡以沫,到今世今生的還淚流珠,這一寓言隱喻著他們情愛的“天長地久”,永遠與日月星辰同生同在。與這一天國之戀相比,寶、釵的情愛故事,則只能算是地上之戀,或者說是世俗之戀。所以,寶釵會勸寶玉迎合世俗的要求去走仕途經濟之路,而林、薛之別,恰恰是從這裏劃分出界限的。

(2)大觀園的春夏秋冬:賈府的興衰

除了寶黛釵的愛情婚姻悲劇這一主線外,還有一條“盛筵必散”、賈府盛衰的主線,是元春、鳳姐為主的家族線索,正面展現賈府大廈傾頹過程。由賈元春及其姐妹命運和王熙鳳理家組成。元春封妃,才讓賈府從世襲貴族變為炙手可熱的皇親國戚,帶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勢。元春歸省,才導致大觀園出現,十二金釵才有同臺競技的舞臺,寶玉才能進入“女兒國”;元春夭亡,致賈府被抄。秦可卿向鳳姐托夢說“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真是元迎探惜(原應嘆息)!

(3)一僧一道串起一部《紅樓夢》:一條通靈的隱線

一僧一道串起一部《紅樓夢》,看似瘋癲,實則處處見禪機,句句是哲理!一僧一道的出場有60多次,在整部《紅樓夢》中起“一線串珠”的關鍵作用,串聯、度化、治病、救命,可見作者對於佛道思想有著很深的領悟。

(4)甄士隱、賈雨村:演說歸結小說並參與興衰側襯性輔線

演說歸結《紅樓夢》並參與興衰側襯性輔線,是賈雨村、甄士隱的雙重線索。一方面是演說,歸結整部小說的敘事輔線;另一方面,他們本身和小說主題有巧妙聯系,與賈府共榮共衰。

(5)襲人和劉姥姥:窮通交替反諷性輔線

窮通交替反諷性輔線,是以花襲人、劉姥姥為主的社會線索。這條輔線跟賈府興衰主線性質不同,前者是廣廈之傾,後者是茅舍之興。花襲人——昔日榮國府的家奴變成了後來賈寶玉的“孟嘗君”,花襲人因“茜紗巾”之緣嫁給蔣玉菡;劉姥姥——昔日硬跟賈府攀親、受賈府接濟,後報恩救助巧姐變成了賈府正枝正宗的親戚,劉姥姥四進榮國府是賈府盛衰的隱線。

實際上,襲人在小說布局中有超出劉姥姥的特殊重要性:她雖然僅僅是賈寶玉的侍女,卻始終參與賈寶玉的情感活動,進而起到雕鏤主角個性的主要作用。她見證並參與賈府盛衰。襲人這條輔線隱蔽性很強,卻不可或缺,更不可低估。

2. 前後章回對照閱讀,理解曹雪芹的行文結構

弄清了《紅樓夢》的敘事主線和輔線,還需要了解曹雪芹的行文結構。如果把120回作為一個整體,全書可分為頭部、中段、尾部三部分,當然也可以把全書分為起、承、轉、合四部分,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正好對應賈府的興盛衰亡。

《紅樓夢》前5回是全書的頭部,第1回至第4回,一方面引出小說的主人公寶、黛、釵和書中主要人物,一方面略敘四大家族的關系,勾勒悲劇發生的環境。第5回通過撰出寶玉一夢,便將金陵十二釵和晴雯、襲人、香菱這15個主要女性人物的命運和盤托出。

第1回是主題思想的總綱,用甄士隱家的一段小榮枯,引出天下望族賈家的大榮枯,並借甄士隱的出家和絳珠仙草“還淚說”伏脈黛玉之死、寶玉出家的結局,《情僧錄》的書名很有寓意;第5回是全書情節發展的總綱,通過仙曲、判詞約略介紹整個悲劇發生的輪廓、主要人物的命運和結局。

《紅樓夢》有頭、有尾、有中段,可以首尾對比來讀,可以從中間來讀,也可以把故事情節對比來讀。比如,第1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與第120回“甄士隱詳說太虛情,賈雨村歸結紅樓夢”對照閱讀,會發現首尾照應。開卷第1回,曹雪芹把甄士隱和賈雨村兩相對照來寫,表明他撰擬這兩個名字的寓意是將“真事隱(甄士隱)去” “假語存(賈雨村)焉”,由此構成了《紅樓夢》中極具特色的諧音寓意藝術。在第120回,賈雨村犯了索賄的案件,幸遇大赦遞籍為民,路上重遇甄士隱,二人草庵膝談,歸結《紅樓夢》,與第1回首尾呼應,可謂妙筆生花。

再比如,第5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和第116回“得通靈幻境悟仙緣,送慈柩故鄉全孝道”對照閱讀,第5回寫了賈寶玉“神遊太虛境”,“神遊”的結果使他墮入了“迷津”,亦日益堅定了他走上了叛逆的道路,成為不為封建禮法所化的“頑石”。第116回也寫了賈寶玉“神遊太虛境”,“神遊”的結果是使他“悟仙緣” “斷塵緣”,從此“乃忽改行,發奮欲振家聲”,次年應鄉試,以第七名中式。對比閱讀後可以思考,續書情節是否符合曹雪芹的本意?

可以將薛寶釵的兩次生日宴對照來讀,第一次出現在第22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第二次是第108回“強歡笑蘅蕪慶生辰,死纏綿瀟湘聞鬼哭”。兩次生日宴的對比,可以看到賈府的頹勢敗象。

還可以將秦可卿和賈母兩場喪事對比來讀,即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與第110回“史太君壽終歸地府,王鳳姐力詘失人心”,可以對比兩場喪事的規模,也可以對比前一場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是何等的威風,後一場王鳳姐料理自家的喪事是何等的無奈。

也可以把甄寶玉、賈寶玉對比來讀,曹雪芹描寫賈家的故事,為什麼寫南京甄家?甄寶玉和賈寶玉長相、性情還非常一致,這樣的虛構有何用意?清朝“文字獄”盛行,曹雪芹不能寫祖父曹寅四次親自接駕南巡的康熙皇帝,不甘心埋沒,能寫的只是元春省親的虛構故事,於是就通過人物聊省親說到皇帝南巡,帶出江南甄家“獨他家接駕四次”的話來。這就是以甄家點曹家事。故“脂評”說:“借省親事寫南巡,出脫心中多少憶昔感今!”

3. 分析書中的詩詞曲賦、讖語、伏筆,欣賞曹雪芹的創作藝術

《紅樓夢》使用了大量詩詞曲賦、讖語、伏筆,據統計《紅樓夢》有伏筆百余處,前50回就有110處。這使得小說的文字前後照應,彼此關合,讀起來非常有趣。曹雪芹按頭制帽,詩即其人,以詩詞表現人物個性。書中人物所作詩詞,皆是個性的流露,“各有各稿”,決不雷同。人物的吟詠、制謎、行令,甚至說話也常有“閑閑一筆,卻將後半部線索提動”。還有借戲劇之石攻小說敘事之玉,如慶元宵四出戲《豪宴》《乞巧》《仙緣》《離魂》分別伏賈家之敗、元妃之死、甄寶玉送玉、黛玉之死。曹雪芹落筆時,總是胸有全局、目光貫徹始終的,所以讀來讓人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感覺。這樣的結構行文,不但為我國其他古典小說中所未有,即便是近現代的小說中也不多見。

4. 程高本與脂評本對照閱讀,琢磨曹雪芹的佚稿線索

程高本結束了殘鈔脂本的流傳方式,開辟了《紅樓夢》版本史的新階段,為《紅樓夢》的普及起到了巨大作用。自程高本出版以來,人們對後40回的質疑批評、爭議就未曾斷過,甚至有人把後40回說得一無是處。

“脂評本” “程高本”對照閱讀,可以發現二者差異,閱讀“脂批”,可以了解曹雪芹家世史料和80回後不同於程乙本的佚稿線索。不同版本對照來讀,也會發現程高本的長處。比如庚辰本中秦鐘臨終那幾句“勵誌”遺言,把秦鐘變成了一個庸俗的“祿蠹”,我覺得對《紅樓夢》的主題就有傷害,而程乙本沒有這一段。再如庚辰本把尤三姐寫成了一個水性淫蕩之人,早已失足於賈珍,這可能誤解了作者有意把尤三姐塑造成貞烈女子的意圖,而程乙本寫得合情合理。

美籍華人作家白先勇認為後40回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他在《細說紅樓夢》前言中講到:後40回的文字風采、藝術價值絕對不輸前80回,有幾處可能還有過之。黛玉之死,寶玉出家,這兩場是全書的關鍵,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把整本書像一座大廈牢牢撐住。《紅樓夢》前大半部寫賈府之盛,後半部寫賈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較蕭疏,這是應情節的需要,而非功力不足。作家王蒙也有類似的看法:“以小說創作的觀點來說,續書是不可能的,不說續別人的書,續自己寫的書都很難。”

曹雪芹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裏,“增刪五次”,如果只是增刪前80回,這不符合創作規律。大多數人認可《紅樓夢》後40回主體系續書但含有曹雪芹殘稿。後40回的稿子應該是程偉元從民間搜集得來,一定有曹雪芹的殘稿,經高鶚“細加厘剔,截長補短”修輯而成。

5. 深入細節,欣賞曹雪芹人物的刻畫和場景描寫

曹雪芹寫了四百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主要人物都寫得栩栩如生,曹雪芹創造了眾多活靈活現的典型人物形象,寶黛釵湘、元迎探惜、晴襲平鴛紫、赦政珍璉蓉、賈母、鳳姐、劉姥姥……曹雪芹不愧為寫人物的聖手。

曹雪芹是小說家,同時也是詩人和畫家,他把很多情節和場景都寫得富有詩情畫意。如前80回元妃省親、黛玉葬花、寶玉挨打、贈帕題詩、蘆雪庵連句、晴雯補裘、壽怡紅夜宴、抄檢大觀園、紅樓二尤等都寫得那樣氣勢磅礴、栩栩如生,後40回黛玉焚稿、寶玉情癡、錦衣軍查抄寧國府等情節也寫得非常精彩、真實感人。

閱讀《紅樓夢》,要深入細節,欣賞曹雪芹對人物的刻畫與場景描寫。可以把各種人物放在一起對比來讀。如把十二釵對比,可以發現林黛玉具有任性之美,薛寶釵具有中和之美;迎春的懦弱、“木頭”,惜春的孤僻、冷漠,探春的才情、脫俗,妙玉的乖張,王熙鳳的毒辣、貪欲……也可以把丫鬟們做對比,把夫人們對比,把妾做對比,把嬤嬤做對比,等等。

還可以把她們分類,如黛玉、晴雯、妙玉是一類,寶釵、襲人為一類,迎春、李紈、邢岫煙是一類,等等。也可以把男性人物分類對比來讀,如不肖子弟賈敬、賈赦、賈珍、賈璉、賈環、賈蓉等賈府嫡派兒孫,還有致禍敗家的官商後裔薛蟠;平庸、迂腐守舊的賈政;叛逆少年賈寶玉等。

《詩畫品紅樓》一書就是深入到每個人物、每個場景,“詩” “畫” “品”相結合的一種全新“品紅”形式,是一部全面體現《紅樓夢》故事情節和人物特征的創新性作品。旨在讓《紅樓夢》愛好者盡快看懂故事梗概、人物演繹,領會作者的真實意圖。既對讀者,尤其對年輕讀者閱讀與深入理解《紅樓夢》原著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又能讓讀者領悟名著的思想價值和感受名著的語言魅力,極具欣賞、珍藏價值。

《詩畫品紅樓》從策劃、創作到出版,歷經4年,於2021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3個省市的60余位作者參與了創作。《詩畫品紅樓》的創作出版過程請點擊鏈接(《詩畫品紅樓》起緣、策劃、創作和出版過程)查看。

2021年8月,我開通了 “詩畫品紅樓”公眾號,組織《紅樓夢》和詩詞愛好者繼續詩畫品紅樓,每周二、四晚上20點發布兩篇原創文章。“詩” “畫” “品”相結合,為廣大讀者提供一種全新的品紅方式,歡迎關註。

本文作者翟海潮,源自公眾號“思想者劄記”(ID:SXZzhaji)